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人在四合院诸天签到 > 第124章 陈雪茹偷鸡不成蚀把米

人在四合院诸天签到 第124章 陈雪茹偷鸡不成蚀把米

作者:我是大魔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29 13:46:47 来源:书海阁

“哦,原来是陈老板!你这是坐公交车干啥去呀?!”

何雨柱笑呵呵看着陈雪茹问道。

陈雪茹妩媚的白一眼:“何大老板,好像是我先问你的呀?!”

何雨柱坦然道:“我去火车站,打算去苏州淘几幅苏绣名作!”

陈雪茹意外的重新打量何雨柱,笑问道:“没想到何大老板也懂苏绣?!”

“不懂,不怕陈老板笑话,我就买来送人的!”

何雨柱直接说道。

“哦,送人?!苏绣送人倒是很雅致的礼物,不过苏绣也分很多流派,何大老板有过了解吗?!”

陈雪茹转转眼珠,主动问道。

何雨柱老实摇头:“还真不知道,陈老板经营绸缎庄,应该对苏绣很了解,不如给我科普一番,我先谢谢了!”

何雨柱说着话,向陈雪茹笑着拱拱手。

陈雪茹笑道:“我确实知道一些,我跟你说苏绣自明代以来,苏绣大师辈出,流派纷呈,目前尚有确切传人并有影响的苏绣可分为三大谱系,一是传统细绣,二是沈寿所创的“仿真绣”,三是杨守玉所创的“乱针绣”。这三大谱系的技艺都有着丰富而多变的适应性,完整而系统的技艺法理,具有传统的书画品味和浓厚的地方色彩。在近代刺绣史上,沈寿被称为“神针”是当之无愧的。其艺术之成就,对苏绣之贡献,大要言之可概括为四:一是绣品出众,使苏绣博誉四海:二是创仿真绣,为苏绣开辟新途;三是教绣多年,为苏绣传艺天下;四是总结绣普谱,使苏绣流传后世,发扬光大,20世纪30年代,苏绣名家杨守玉创“乱针绣”,丰富和扩展了苏绣的题材与内涵……”

何雨柱正听得入神,陈雪茹却停住了话语,何雨柱诧异道:“陈老板,为何不说了?!”

陈雪茹故意道:“我有些口干舌燥,而且有些肚子饿了!”

这无疑是暗示何雨柱必须请她吃饭。

何雨柱明白这一点,有些迟疑道:“陈老板,你看我是中午的火车,恐怕没时间……”

“何大老板,去苏州买苏绣什么时候都可以,你要是请我吃顿饭,我可以帮你选好的作品,要知道送礼也是很讲究的,送对了皆大欢喜,送错了白费钱不说,反而还对自己有不利的影响!”

陈雪茹故意说道。

“这个,好吧,那我先暂时不去苏州,先请陈老板去吃饭!”

何雨柱觉得陈雪茹说的有道理,毕竟总厂厂长夫人精通刺绣,刺绣里面的讲究门清,自己是外行,要是送错了,还真是麻烦!

所以何雨柱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请陈雪茹吃饭,讨教这个问题。

何雨柱和陈雪茹在附近的站点下车,陈雪茹要去贵宾楼吃饭,何雨柱不知道贵宾楼在那里,陈雪茹又领着何雨柱坐公交车往回走。

最后公交车停在前门附近,何雨柱发现贵宾楼和前门小酒馆距离不远,二三百米的样子。

更意外的发现牛爷也正好去贵宾楼吃饭,好在他还没下车,牛爷没看到他。

但这件事已经引起何雨柱的警惕,他和陈雪茹吃饭没关系,但要是被牛爷他们看到,去小酒馆和徐慧真说了,肯定非打翻醋坛子不可。

更重要的是何雨柱反应过来,陈雪茹故意挑这个地方吃饭,本来就没安好心,恐怕就是为了做给徐慧真看的。

何雨柱想明白陈雪茹就是见不得他和徐慧真好,自然不会再上当,忽然捂着肚子说道:“哎呦!我肚子疼,先去厕所!你先找地方点菜吧!”

陈雪茹做梦都没想到何雨柱已经知道了她的险恶用心,还以为何雨柱真的肚子疼,关心几句,才找座位坐下,把服务员招呼过来,想想这次是何雨柱这个大老板请客,故意点了不少菜。

她不知道的是何雨柱早就接着去厕所的机会,从贵宾楼后门悄悄溜走了。

陈雪茹等了半天没见人影,后来让服务员去厕所看看情况,服务员回来说里面没人,才意识到自己受骗上当了。

“何雨柱,你好!咱们走着瞧!”

她气恼的转身离开。

服务员急忙拦住:“这位老板,请把账结了,一共三十五块六毛!”

“……”

陈雪茹看着满桌子的菜,才意识到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她好歹经营绸缎庄,每日收入不菲,也不在乎这几十块钱,但被何雨柱坑了一回,实在是受不了啊!

一边咒骂着何雨柱,一边不情不愿的掏钱付账……

另一边何雨柱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揉着鼻子嘀咕道:“陈雪茹这个小娘们,看来没少在背后嘀咕我啊!”

他为了躲开陈雪茹,不幸离开前门,跑到另一条街道上等公交车。

也是倒霉,等了半天才等了一辆去火车站的公交车,还开得很慢,只是中途,已经误了火车了。

何雨柱干脆下车,也不去火车站了。

在路边等回家的公交车的时候,系统忽然提示他签到,何雨柱签到之后,顺手来了一次黑铁签到。

系统提示获得稻香村百分百股权,何雨柱查了查,依然在这个世界,不由得有些失望。

毕竟早晚会合营,何雨柱这样想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他很快发现稻香村竟然就在苏州,这无疑是意外之喜。

何雨柱也不等公交车了,找个无人之地,直接通过空间来到苏州稻香村。

稻香村起源从1773年,距今已有244年,当时叫“苏州稻香村茶食店“。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在苏州品食稻香村糕点后,赞叹为“食中隽品,美味不可多得“并御题匾额,名扬天下。

何雨柱买下稻香村,查了查账,发现资产大约在两万元,员工有四十人。

系统根据员工数量只给了四张雇佣合同,何雨柱依然按照老规矩,让以前的副掌柜,账房,采买,大师傅重新签了雇佣合同。

以后有他们四位在,就算何雨柱不在苏州,稻香村也可以很好的发展下去。

不过稻香村毕竟资产数目少,何雨柱也没打算多做关注,主要来苏州的目的,还是为了购买苏绣名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