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我成了北影学院的校医 > 第234章 讲得不错!

穿越,我成了北影学院的校医 第234章 讲得不错!

作者:果冻粉条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3:17:40 来源:书海阁

教室内。

苏正南笑着给大家讲解了一下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一开始,苏正南从最简单的部分讲起,由浅入深,让原本复杂的中医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随着讲解的深入,他将话题进一步拓展延伸至其他的辩证思维领域,以他独特的视角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中医概念讲解出来。

坐在教室内的学生们起初还带着一丝不屑,他们认为苏正南讲的“望闻问切”太过于基础,完全没有听下去的必要。

然而。

当苏正南开始展开更深入的讲解时,他们的表情渐渐发生了变化。

后面苏正南讲的每一个字他们都能听懂,但是连在一起他们就有点难以理解了,顿时间不禁一个个瞪大了眼睛,露出一副惊讶的表情。

“脉诊需要察变,所谓察变指的是在脉诊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脉象观察出后期的病症变化可能,正所谓单脉单治,合脉同治便是这个道理。”

苏正南一脸认真的站在讲台下,不断地讲述着自己对中医脉诊的理解。

教室内在座的学生们有些人能听懂个大概,有些人却是一点都听不懂,感觉云里雾里的听不明白。

坐在最后一排的几位客座教授互相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震惊之色。

脉诊?

察变?

莫院长的小师弟已经达到这种境界了吗?

要知道,能够在脉诊中达到察变境界的无一不是国医大师,他们这几位客座教授都没有达到这种境界。

不过他们能够被成为教授,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本事的。

对于脉诊中的察变他们也了解过,只差临门一脚而已。

这一脚不知道要困死多少中医大夫。

因为能够在脉诊中做到察变这一点不仅仅跟临床诊断的经验有关,更多的还是天赋。

若是天赋不足的话。

哪怕你看再多的病例,临床问诊再多的患者,你也始终无法踏入那一步。

这就是天赋决定上限,努力最多也就是拉高下限而已。

几位客座教授全都一脸的震惊,偷偷的看了莫朝阳一眼,发现他们这位副院长却是一脸的镇定。

一时间,这几位客座教授立马收敛了一下自己的心神,认真的听着苏正南的讲课。

“想不到小师弟的望诊和脉诊都已经达到这种境界,看来确实是超过了我啊!”

莫朝阳坐在最后一排,没想暗自想着,似乎也被苏正南所讲的中医理论给震撼到了,只是脸色并没有任何变化而已。

“望诊断神,脉诊察变,这是一种辩证的境界。”

苏正南笑着说完望诊和脉诊后,接着又讲起了闻诊和问诊。

问诊自然是不用多说了,这个即便是西医也需要用到,首先要询问患者的各种情况,以及患病的时间长短等等。

而闻诊现在已经极少用到了。

但是从闻诊中分离出来的另外一个听诊,却在西医中常常用到。

苏正南同样由浅入深的讲述着自己对于闻诊和问诊的理解,直让教室内的这群学生们惊呼不已。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从老师的口中听到过这些理论知识。

这一刻,已经没有人会怀疑苏正南的中医医术了。

此时他们的内心只有对自己知识匮乏的自卑,对于中医高深理论无法理解的揪心。

要知道,苏正南讲到后面还能够听懂的学生几乎没几个了。

只有那几位被称作学霸,对于中医有着不错的天赋,被老师称为可塑之材的学生才能够听懂。

叮铃铃!!!

很快,第一节课的时间便结束了。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

苏正南笑着停下了讲课,拍了拍手对着在场的学生们说道:

“好了,这节课的内容就讲到这里吧,大家稍微休息放松一下,待会儿我们再接着讲讲中医其他方面的内容。”

然而。

他的这句话一出,教室内的学生们却并没有动。

“苏老师,我们不想下课,要不您继续讲吧!”

一名学生突然举起手来说道。

“怎么,你们大家都不想下课?”

苏正南不禁愣了一下,感觉有点不敢置信。

原本他还担心自己讲的不好会丢了师兄的面子,结果没想到这群学生们反而不想下课了。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讲的好啊!

苏正南很快便反应了过来,笑着说道:“这样吧,课间休息十分钟,你们谁有问题可以提出来,咱们一起探讨一下。”

哗啦一声!

随着苏正南的这句话一落,教室内顿时热闹了起来。

一些学生连忙跑出教室去了卫生间,一些学生则立马围拢到苏正南身边,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问题。

“苏老师,你刚才说的脉诊察变应该如何才能做到啊?”

“察变需要不断地积累临床经验,然后结合你所学的脉诊知识举一反三,当你能够做到知其然而断其所以然时,便差不多达到了察变的门槛。”“那这个望神怎么才能够做到啊?”

“其实望神也一样,同样需要临床经验的累积才能够做到,并不是光靠理论知识就能够做到的。”

“........”

对于学生们提出的这些问题,苏正南笑着一一解答。

其实中医医术想要进步,最快的办法就是给患者问诊,不断地积累临床经验。

因为中医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医术,而非固定的理论知识。

莫朝阳去了趟卫生间回来,看着一群学生围着自己的小师弟问东问西的,脸上不自觉的闪过一丝笑意。

叮铃铃!!!

十分钟的时间转眼即逝。

上课铃声再次响起。

围着苏正南的学生们意犹未尽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期待着接下来课程。

苏正南微微一笑,对着大家说道:“接下来我们来讲一讲中药的药性以及方剂组合吧,这也是咱们中医治疗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针灸,推拿等等虽然也是治疗手段,但对于大部分的病症来说,中药永远是最为适宜的治疗方案。”

说着,苏正南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几种常见的中药名字。

“人参,性温,大补元气;黄连,性寒,清热燥湿……”

苏正南一边写着,一边讲道:

“我想你们应该知道,每一种中药的药性都不一样,了解中药的药性我们才能根据患者的病情开方诊治。”

“比如:治疗风寒感冒可以用麻黄、桂枝解表散寒;治疗肺热咳嗽,则可用桑叶、黄芩清肺泻火等等.....”

“在了解药性的同时,我们需要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仔细分析病症,如此才能够辨证施治。”

“.......”

苏正南大致讲解了一下中药药性的辩证思维,并举例说明了如何根据病症选择合适的中药配方。

“中药方剂的组合犹如一场精密的音乐会,每一味药都是其中的一个音符,只有和谐搭配才能奏出治愈疾病的美妙乐章。”

苏正南笑着打了个比方。

这让学生们听得纷纷点头,大家对于中药药性和方剂的组合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叮铃铃!!

一堂课四十五分钟。

苏正南讲着讲着,下课铃声便又响了起来。

旋即,苏正南放下了手中的粉笔,笑着说道:

“下课了,我就讲这些吧,希望大家不要仅限于中医理论上的知识,临床实践才是能够让大家医术进步最快的方法,我希望你们大家有空可以去中医门诊室多实习一下,这对你们来说是有好处的。”

说着,苏正南笑着朝最后一排坐着的二师兄莫朝阳眨巴眨巴眼睛,示意自己要下课了 。

这时,一位学生举手问道:“苏老师,请问有没有什么推荐的中医书籍可以让我们进一步学习?”

苏正南笑了笑道:“其实中医的医书就那些,只是你们很多人没有看透而已。”

“比如说:《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这些,你们确定自己是看熟并理解了吗?医术是治病救人的术道,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行,切不可盲目的自信和认为书上写的就全部正确。”

“作为一名医者,你们需要有自己的经验和判断,不能完全照搬书上的内容。”

说完,苏正南转身便走出了教室,留下了一群若有所思的学生。

莫朝阳起身朝着同几位客座教授点了点头,然后紧跟着走了出去,拍了拍苏正南的肩膀道:

“这课讲得不错,我就说小师弟你行的吧,你还非得在我面前藏拙。”

“师兄你就别夸我了,我有几斤几两我自己还不知道吗?”

苏正南笑着摆了摆手,一脸谦虚道:“你都不知道我刚才讲那些的时候,心里紧张的都快出汗了,师兄你就别取笑我了。”

“你看我像是在取笑你的样子吗?”

莫朝阳一脸认真的看着他,不由得轻叹了口气道:

“其实师弟你讲的真的很不错,就算是让我来讲也未必能有你讲的好,看来老五说的没错,你在中医方面的造诣已经超过我们几个了。”

两人一边聊着,一边走出眼前的教学楼,朝着学校的操场方向走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