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大唐技师 > 第532章 巧舌如簧

大唐技师 第532章 巧舌如簧

作者:扬镳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6-29 14:14:58 来源:书海阁

“快去看看!”

长孙无忌当即起身向外奔出,魏征等人紧随其后。各军帐中歇息的官员等,也都得了消息,齐齐往外走,也是奇怪,整日守在军帐外的士卒,竟没一个出来阻拦的。在情急之下,也没人注意到。

一群人跑到东山坡,只见李牧手里拿着尚方宝剑站在小院儿的篱笆墙外头,看这样子跟报讯的人说得好像也不是一回事儿,他这哪像是要死谏,倒像是要冲进去把皇帝结果了一样。

长孙无忌慌忙拦在李牧面前,喝道:“你要干什么!李牧,你疯了?!”

李牧伸手拉开长孙无忌,挽起袖子,缓缓举起宝剑,搁在了手腕处,深吸了口气,道:“陛下,臣刚刚想过了,抹脖子不太好,臣想留个全尸,还是割腕吧。”

众人听到这话,下巴都差点掉在地上,这啥呀,死谏还有商量往哪儿下刀的?儿戏吗?

李牧把剑放在手腕上,比划来比划去,就是不下手,众人在旁边看着都跟着着急,恨不得冲上来帮他一把,一剑下去给他划开得了。

这时,高公公走了出来,看着李牧在那儿比划,也是差点忍不住笑场,勉强忍住,板着脸道:“陛下口谕:李牧,你还要胡闹到几时?做你该做的事去,朕原谅你一回,若再胡闹,朕定不饶你。”

“陛下!臣没有胡闹啊!”李牧忽然把剑一扔,高声喊道:“陛下犯了糊涂,臣作为陛下的臣子,怎么能够不出言提醒,哪怕是忠言逆耳,也算尽了为臣者的本分,臣不能像那些尸位素餐之辈,看着陛下即将铸成大错,却顾虑自家的身家性命,不敢发声!这样的人太多了,不少臣一个。臣愿逆流而行,哪怕触怒陛下,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若臣的死,能唤醒陛下,挽回即将铸成之大错,臣愿意!”

振聋发聩!

完全字面意义上的振聋发聩,因为李牧扯着脖子喊的,离得近的长孙无忌,耳朵都差点失聪了。

不少人的老脸一阵红一阵白,李牧的话谁听不明白,这摆明了就是羞臊人,尤其是魏征,他听到李牧的话,下意识地就觉着耳熟,想了一会儿反应过来了,这不是自己想说的话么?李牧这小子,他竟然抢在了前头!

若他真是这样的忠烈之人,倒也罢了,问题是他不是啊,长了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他不是,但他偏偏要说这样的话。魏征胃里一阵翻腾,只觉得像是吃了苍蝇一样,说不出的难受。

高公公听过之后,没有说什么,转身回了院子,不多时又出来,道:“陛下口谕:李牧,你曾在殿上说过,臣子做不到致君于尧舜,能不能做尧舜,要看帝王的天赋。朕仍记忆犹新,现在你是在做什么?难道你要把自己的话收回去么?”

对啊!众人听到这话,顿生同感。你李牧不是说过,做臣子的做不到致君于尧舜么?为了拍皇帝的马屁,你是什么都说得出来!现在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吧,看你怎么说?

李牧也像是措手不及似的,愣了一会儿,忽然他深吸了口气,道:“陛下,臣绝不是想致君于尧舜。因为陛下也不是尧舜,尧舜也不是尧舜,没有人能做到尧舜,臣只是想提醒陛下,不要犯下追悔莫及的错误,因为有些事情,一旦做了,后果是无法弥补的!”

绕口令似的一段话,让众人都有些反应不过来。在心里绕了一圈之后,才明白一点,这小子是不是疯了,他竟然说皇帝当不了尧舜,他是在讽刺皇帝是昏君吗?

是个人也忍不了!

李世民这回不用高公公传话了,自己从院子里走了出来。在刺杀事件发生了一天之后,群臣终于见到了李世民本人。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李世民的伤处。果然再手腕上看到了裹着的白布,但平心而论,确实是个小伤。在场有不少都是当年秦王府的人,他们都见过李世民负伤。若是搁在七八年前,李世民率军征战的时候,这点小伤抓一把土抹两把也就完事儿了,根本就不值一提。

但这话谁敢说啊?七八年前那个人是秦王,现在这个人是皇帝,能一样么?

百官跪了一地,无不痛哭,骂声此起彼伏。

李世民充耳不闻,盯住李牧,道:“你的话是什么意思?你说朕做不了尧舜?那为何尧舜也做不了尧舜?”

李牧正色道:“陛下,可能是臣读书少,但据臣所知,关于尧舜的事迹,虽口口相传,但却不见于正史。史记之中的记载,也多为传说故事,没有任何佐证。臣以为,尧舜之所以能作为传说,传承千年,是因为尧舜寄托了百姓对明君的向往。百姓想要这样的皇帝,他们把所有美好的想象,都归在尧舜的身上。但尧舜真的是传说中那样的人吗?臣以为,不一定。人都有私欲,有私欲就会犯错,但尧舜不会,因为尧舜是百姓想象出来的。”

“尧舜所在的年代,地域不过千里。而如今大唐,东西何止万里?现在若治理千里之地,只需要一个贤臣而已。在场诸公都能做到,而陛下陛下治理的天下,是尧舜治理的百倍。治理十里之地,治理百里之地,治理千里之地,治理万里之地,所需要思考的事情,复杂的程度,岂可同日而语?尧舜心念一动,或只牵扯百人,而陛下心念一动,就是万人,十万人,陛下难道不更应该谨慎吗?”“陛下为天子,圣人云,天子以德配之。臣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皇帝非有德行之人不可。若德行不配,则江山不稳。强如秦汉,也会倾覆。大唐万里疆域之内,发生的任何事情,无论大小,对错皆可归在陛下身上。因为天下归属于陛下,百姓都是陛下之子民也。养而不教,父之过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陛下为天下之君父,难辞其咎!”

虽然是设计好的情节,但听到李牧掰扯出这些歪理,还是给李世民气着了。他怒极反笑:“按你这么说,朕被刺客刺杀了,还是朕的不是了?”

李牧一本正经道:“若要这么说,也说得过去!”

李世民这个气呀,瞬间就有点上头了,什么做戏不做戏的,早就抛到脑后了,非得跟李牧掰扯一下不可了:“那你给朕说出个道理来,朕错在哪儿?”

“陛下没有错,只是还做得不够好。”李牧沉着应对,丝毫不乱:“陛下,臣不懂治理天下,只懂做生意。放眼长安城,臣敢大言不惭地说一句,臣是最会做生意的人。无论是哪一行,只要臣想做,臣都能做,而且还能做得好。很多人都非常疑惑,为什么会这样,臣今天就把其中的窍门公之于众,希望能给陛下一点触动。”

李世民对这事儿也挺好奇,便哼了一声,道:“你且说来。”

“圣人云:仁义礼智信,儒家所谓五常也。乃是圣人归结出的五条基本道德标准。臣钻研圣人之典籍时,看到这五个字,便如同醍醐灌顶一般,明悟了很多道理。”

“臣发现,做生意其实非常简单。信,一字而已。为何臣做生意无往而不利,信字而已。为了内务府短短数月之间迅速壮大?信字而已。臣向商贾承诺过的事情,无论赔赚,臣一力担之。只要是自我口中说出的事情,我就一定会做到。所以商贾会信任臣,他们才愿意跟臣做生意,愿意跟内务府签订单,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做到了他们应做到的事情,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就会得到回报。这便是信,若臣说了做不到,仗势欺人,商贾或许拿臣没有办法,但他们只会吃这一次亏,绝对不会上第二次当了。”

“另一件事,也可作佐证。臣今天也可以说出来,臣总是说,臣视金钱如粪土。这句话像是玩笑一样,它也确实是个玩笑。臣是个做生意的人,自己做生意,替陛下经营内务府,若臣真的不在乎钱财,那也没必要做这些事情。但是现在,臣说出这句话,百姓会信,至少长安城的百姓会信。为什么?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街道上捡过臣撒的钱。前前后后,没有十万贯,也至少有五万贯了,臣是真金白银扔出去了!”

“臣说了,臣也做了,哪怕有人说臣是别有用心,说这是一句玩笑,但因为臣做了,它就不再是一个玩笑。这,便是‘信’的力量。”

“陛下与百姓,也是如此。刺客为何要刺杀?因为他们对陛下不满,他们为何不满?因为他们不信任陛下,他们不相信陛下是一个好皇帝。但若陛下像臣撒币一样,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能以‘信’而取人心,就算有人都说陛下不是个好皇帝,他们的言论也不会得到支持。陛下曾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有勇气驾舟翻腾于波涛之上,又何惧于区区风浪呢?”

李世民听到这些话,眼中的怒气逐渐消散。群臣也皆不语,深思李牧话语中的意思。魏征看着李牧的背影,心中虽不舒坦,但也不得不承认,李牧这番劝谏,要比他做得好,若换作他来,肯定还是老一套,绝对说不出这么多例子。

李世民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刺客来自五姓七望,他们一起来反对朕,难道说,是朕的德行不够,不配做天子?朕登基以来,对门阀处处优待,他们却这样对朕,朕实在是失望!你说得那一番关于‘信’的言论,朕听进去了,也听懂了。但他们先失信于朕,朕也只好失信于他们了。李牧,你的一番心意,朕懂了。但这件事,朕不能听你的,退下吧!”

说罢,李世民转身要回院里。魏征踏前一步,李牧却比他更快,竟扑在地上,一把抱住了李世民的大腿。

虽然是排好的戏,但真正发生了,李世民还是觉着一阵荒唐,勉强忍住,厉声喝道:“干什么?你要干什么?!”

“陛下请容臣再说一句,臣坚信陛下登基以来所做的一切,百姓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绝不会视若无睹的。有民谣为证啊!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是老百姓。称秆子挑江山咿呀咿而呦,陛下您就是那定盘的星!这小曲儿是多好听啊!百姓如此爱戴陛下,怎能说是失信于陛下呢?臣坚信,刺客只是一些冥顽不灵的少数,他们死有余辜。臣不为他们说话,臣只是求陛下,饶过那些无辜之人,他们是爱戴陛下的呀,若陛下株连他们,才真正是失信于百姓。陛下,您可要想清楚啊!”

李牧一边说,一边回头对长孙无忌和魏征等人使眼色。魏征当机立断,跪在地上喊道:“求陛下三思,勿失信于百姓啊!”长孙无忌带着百官一起跪下:“求陛下三思,勿失信于百姓!”

李世民皱眉作深思状,低头看向李牧,询问火候。李牧偷偷点了点头,李世民清了下嗓子,悠悠说出这出戏的主旨:“这只是你们的片面之语,朕怎知道是真是假?也许此时五姓七望正摩拳擦掌,意图造反也不一定,朕曾征服天下,何惧区区门阀?既然朕以真心相待,换来的却是刺杀,那不如就全盘推翻,重头来过,朕今日犯下的罪孽,朕会用余生弥补,你们不要再说了,都退下吧!”

李牧哪肯松手,大声道:“陛下,若臣能证明在绝大多数百姓的心中,还是爱戴陛下的,陛下可愿意重新考虑?”

李世民皱眉道:“你如何证明?李牧,朕劝你少多管闲事,你又非门阀中人,少牵扯!朕以容你胡闹一阵了,再纠缠,朕连你一起处置!”

“臣求陛下给一次机会!”李牧掷地有声道:“臣愿意陛下证明,百姓没有失信于陛下,只是少数冥顽不灵之人!陛下,您贵为天子,便连这一点自信都没有吗?臣只求一天的时间,陛下!”

李世民看向跪了一片的百官,与李牧对了下眼神,“无奈”叹了一声,道:“好吧,朕给你一天时间,看你如何证明!”

李牧“大喜”,松开抱住李世民大腿的手,拜倒在地,高声喊道:“臣代牵扯其中的数万百姓,叩谢陛下隆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