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大唐技师 > 第680章 认祖归宗

大唐技师 第680章 认祖归宗

作者:扬镳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6-29 14:14:58 来源:书海阁

张勋奇道:“不知是什么样天大的机会,劳烦您特意跑来告诉我?”

“是这样……”焉耆使者左右瞧了眼,显得非常谨慎,张勋笑道:“左右无人,有话但讲无妨。”

“还是附耳说。”焉耆使者凑到张勋耳边,嘀咕了一阵,张勋起初还能淡然听着,后来则是一脸的骇然,连连摇头,连连摆手,道:“这如何使得?别说我无此心,就算我有此意,我也不能害了我的女婿啊?您现在贵为焉耆的使者,当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我女婿领军在外,本就受朝中众人眼气,若他让我当了高昌王,之前的功劳也变成了污点,若是有人在皇帝陛下面前进谗言,我岂不是害了我女婿的性命吗?”

“您不要再说了,我是断然不会接受的!”

焉耆使者急道:“天可汗胸怀四海,您的女婿又立下了大功,他怎么可能杀功臣呢?如今的局势,对您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错过了,可就再也没有了,您不想自己,也想想后人!”

张勋笑道:“您也不是不知,我只有一女。像我这个年纪,还想着再得子嗣么?不想了,不想了,使者,您不要再说了,且不说我无此心,也无此意,就算我有此心,有此意,我又不是高昌人,高昌百姓能推举我做王么?”

“可是——”

“您不要再说了,若无事,我为您安排住处歇息,若您要走,我为您备好马匹。”

说罢,张勋叫来外面伙计,道:“去把最好的马牵过来,送给使者。”

“唉——”焉耆使者见张勋意已决,无奈叹息,走出屋外,看到伙计已经把马牵过来了,愣了一下,心中忽然有了一丝明悟。

他回想刚刚张勋说的话,明白过来了。张勋并非不想做高昌的王,只是他担心高昌百姓不会拥戴他。而且,他最后说是安排住处或者牵马,然而他做的时候,却是直接安排了牵马过来,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他是想让自己去做说客,让高昌百姓主动推举他为我王。

真是奸诈!

翁婿一样的奸诈!

焉耆使者暗骂一声,骑着马便走了。腹诽是腹诽,该做他还得做。刚走出不远,后头跟来四个护卫,为首一人道:“市令大人唯恐使者一人出行不安全,让我们几个护送。”

焉耆使者听到这话,便再度确认了心中的猜想,果然是如此,自己并没有猜错。

屋里,张勋咳嗽了一阵,抬了下手,鬼影从阴影中闪出,道:“首领,有什么吩咐。”

“高昌那边,安排得如何了?”

“您放心,各大城的城主,咱们的人都已经关照过了。”

张勋服下一丸药,平复了一下,道:“事情走到了这一步,已经比预期中好很多,至少到现在,我们的人都没有损失。这件事结束之后,你带着你的人蛰伏起来吧,李牧这小子鬼精鬼灵,我担心他看出什么破绽。”

“是。”

鬼影应了一声,又遁入了阴影之中。

……

定襄会盟如期而至,没有半点波澜。突厥那边,大可汗泥孰亲至,而唐朝这边,则是由李牧佩尚方宝剑,代替不能到场的李世民。由于突厥已经上表内附,也不算是怠慢了。双方各用本国的语言,宣读了一遍盟约,然后祭祀了田地。又挖了一个坑,埋了双方带来的,刀弓箭矢,以示罢兵言和。在上面有铸起一座碑石,正面以汉字刻盟约,背面以突厥文字刻盟约,两旁则刻满了见证之国及使者名字,碑石名为‘止戈碑’寓意两国从此止戈,再不动武。

仪式结束,刚要下会盟台之时,忽然发生了变故。

“侯爷!”

只见会盟台下,跪倒了一片,像是连锁反应似的,越来越多。李牧和泥孰站在高台上,满脸错愕,旋即,李牧大怒,拔出尚方宝剑,呵斥道:“尔等是何人?跪在地上干什么?是何居心?”

“请侯爷为高昌百姓做主!”一个老头扯着脖子喊道,说罢,变戏法似的从地上拿起一把伞来,李牧按下尚方宝剑,皱眉道:“这位老人家,这是何物啊?”

“此乃高昌二十二城百姓具名之万民伞,请侯爷为高昌百姓做主!”

“万民伞?”李牧不禁动容,对台下的李思文示意了一下,李思文走过去把伞接了,拿到台上,李牧把伞打开,果然见到上面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全都是一个个名字。

李牧把伞放下,沉声道:“尔等写万民伞请命,所为何事?莫不是想取我李牧项上人头不成?”

老头惶恐跪倒,高呼:“侯爷想岔了,高昌百姓不是这个意思。恰恰相反,侯爷诛杀高昌王室,平分土地给我们,百姓无不感激涕零。我们想求侯爷做主的,不是这件事。”

“那是什么事?”

“我们……”老头似乎有些畏惧,但仍咬了咬牙,道:“侯爷,高昌百姓想求侯爷,不要让高昌并入大唐。”

“什么?!”李牧大怒,又拔出尚方宝剑,指向老头,道:“你敢再说一遍?”“侯爷!”老头以头杵地,哭泣道:“侯爷容禀,小老儿冒死谏言!侯爷!高昌人虽也是从中原迁徙而来,但来到此地,已有数百年了,高昌人虽说汉话,但与胡人杂居日久,不免也沾染了胡人习性。服饰,习惯等,皆与中原不符,若并入大唐,大唐定会派遣官员过来管理,百姓们皆担心会产生矛盾,毕竟不是人人能有侯爷之胸襟,若再来一个鞠氏,重蹈覆辙,高昌人苦矣。”

“另、”老头抬头看了眼李牧,硬着头皮道:“侯爷诛杀鞠氏,乃是因鞠智盛弑父夺权,侯爷率王师而至,为国主鞠文泰复仇,又因鞠智盛冒犯大唐,这才把鞠氏斩杀殆尽。深究起来,高昌国乃是大唐属国,大唐若把高昌归为大唐治理,未免名不正而言不顺,师出无名,不能服众。”

“你!”

李牧怒目而视,正要发作,忽见左右各国使节都看过来,咬了咬牙,按下脾气,道:“说得有理,可是如今高昌王室已无后人,高昌国祚如何延续?总不能随意指派个人做高昌王吧?岂不是荒唐?”

“侯爷,小老儿这里有高昌二十二城百姓请愿书一封,恭请侯爷阅览。”

李牧耷拉着眼皮,哼道:“原来早有准备,思文,拿来我看。”

李思文颠颠走过去,又把请愿书拿了过来。李牧把请愿书打开,只看了一眼,便丢在地上,大骂道:“好你个老儿,竟想置本侯于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境地耶?来人,快把这个不知死的东西给我杀了!”

话音刚落,便有两个禁卫过去把这老头抓了起来。老头奋力疾呼,其他使节不明其意,齐齐躬身询问。泥孰弯腰捡起请愿书,看过之后,瞅了盛怒的李牧一眼,无奈叹了口气,心中暗道,又着了这小子的道儿了,看来这出戏到了我出场,不陪他演这场戏,算是没完了。

“且慢!”

泥孰出声,场面瞬间安静了下来,毕竟他此时已经是西突厥的大可汗,地位尊崇,没人敢对他不敬。

泥孰把请愿书展开,道:“诸位不必疑惑,我来告诉大家,请愿书的内容。这请愿书上面写道,高昌二十二城百姓联名奏请,张家集市令张勋继任高昌国祚,高昌二十二城百姓愿意奉张勋为高昌新王。”泥孰看向李牧,道:“侯爷,本汗以为这并不无可啊,既然是高昌百姓公推之人,说明此人民望极高,大唐也没有霸占高昌之心,就应允了也无不可呀。”

李牧兀自气愤不平,道:“换了任何一个人,都可,但此人不可!”

“为何不可?”

“他……”李牧咬牙,道:‘他是我的老丈人!大汗您说,若我应下此事,我岂不成了以权谋私之人了?我李牧往后如何在世间行走?如何面对我皇陛下,如何面对天下悠悠之口?不行,决计不行,就算杀了我,我也绝对不能答应!”

“哎呀,侯爷、”泥孰苦口婆心,道:“我曾闻,中原有‘举贤不避亲仇’的品德,有此品德者,被称之为君子。今有万民伞,请愿书在此,说明这是高昌百姓之心愿,如何能是侯爷以权谋私呢?你的态度,本汗,诸国使节,还有这观礼的百姓,都看在眼中,这做的了假么?”

“大汗!”李牧急道:“不是你想得那样子!你是知道我的,我的性格便是直来直去,没有什么城府。就因为这个性子,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啊,朝中的那些士大夫,无不恨我入骨,恨不得找个把柄弄死我,我若应下此事,不正是给了他们口实么?不可,不可呀!”

“无不可!”泥孰大义凌然道:“小人眼中看到的,自然是小人之举,但我与唐皇陛下相识多年,知道他的为人,他是一个君子,必不会与小人一般看待你。你若担心那些士大夫的攻讦,也好办,我为你作证便是、”说着,他又看向旁边的各国使节,道:“尔等也看到了,难道不愿为侯爷做证,说明真相么?”

各国使节也都不是傻子,事情进展到了这一步,都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儿,现在这个情况,谁把大实话说出来,谁就是死,不但自己得死,背后的国家也好不了,该怎么做,不用教。

众人高呼:“我等愿联名上表,说明此事。”

百姓们也都跪下高呼:“我等愿为侯爷作证,绝不让侯爷背负骂名。”

千人高呼,李牧感动得掉了眼泪,他看向台下的百姓和使节们,连连叹息:“你们这是在逼我,在逼我呀!”

“请侯爷为高昌百姓做主!”

“唉!”李牧叹了口气,咬牙道:“好吧,那我便豁出了性命,冒一会风险吧!思文,请我岳父来!”

李思文应了一声,不多时,张勋来到。张勋只是市令,是没有资格出现在会盟仪式上的,但他也来了,帮着忙活事儿,李思文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帮忙准备仪式后的宴席。因厨子不够,他正围着围裙煮羊杂汤呢。被李思文拽过来的时候,手里还拿着一个汤勺,一副搞不清楚状况的模样。李牧看向张勋,把事情讲了一遍,道:“丈人,今有高昌百姓推举你为高昌王,你可愿意答应?”

“不不不!”张勋吓得脸色都白了,手里的汤勺扔在地上,连连摆手道:“我何德何能,怎敢做王?不敢不敢!”

送上万民伞的老头站出来,高声道:“王上不要推辞,您的德行令高昌百姓钦佩,高昌王位非您莫属。”

张勋又道:“我哪里来的德行,老人家莫不是认错人了?”

“小老儿绝对没有认错人,正是有您在,高昌的百姓,才得以与大唐贸易,而且您从来不为难百姓,对待过往的商贾都是态度雍和,始终如一,正应了天可汗所言,故此高昌百姓才想请你为王。”

“不可不可,我只是大唐一小吏,奉命行事而已,岂敢言功,老人家心意我领了,王位着实不敢当!”

“王上!”老头忽然跪了下来,声嘶力竭道:“您就应了吧,难道您非得逼我说出密辛不成吗?”

李牧沉声道:“到底有何秘密,你且说来!事到如今,还想隐瞒吗?”

“唉!”老头长叹一声,道:“我也只好说了。其实,您是有王室血统之人啊。”

张勋忙道:“怎么可能,我本姓张,原籍灵州,与鞠氏全无半点关系。”

“您自然是与鞠氏没有关系的,小老儿说的也不是这个鞠氏高昌。小老儿说的是张氏高昌,高昌国本是车师国故地,阚氏建立高昌国,二世而为柔然所灭,后张氏取而代之,十年,为马氏篡权,马氏在位五年,鞠氏灭其族,取而代之。而您,正是张氏高昌后人,您身上的玉佩,便是证据!”

张勋低头看向自己的玉佩,似乎完全听不懂老头说的是什么。

李牧适时问道:“这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你是如何得知的?有何凭证?”

“小老儿的祖上,曾是张氏高昌时浮图城城主,当年马氏篡权,便是先祖护送王室血脉去的灵州城,王上若祖籍灵州,那便绝对错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