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大唐技师 > 第703章 留人

大唐技师 第703章 留人

作者:扬镳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6-29 14:14:58 来源:书海阁

“面前之人,可是姓李名牧,生于马邑?”

“是!”

“对你犯下的罪行,你可认罪?”

“认。”

……

经过了一番核准之后,孙伏伽抬头看了眼天色,午时已过了,宫里还没有消息,他再想拖延,也拖延不了了,叹息一声,道:“县公,得罪了,方才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需得让差役……”

“好、”李牧明了孙伏伽的意思,他是要‘验身’,孙伏伽歉然笑了一下,让差役过来在李牧身上眼看。每个犯人,在入狱的时候,都会存有记录。打个比方,圆脸方脸,身高臂长,身上哪儿有痦子,有无特殊之处,都有存档。李牧也有,差役们便是根据这个,来验明正身。

李牧伸开胳膊,配合差役的验看。忽然,他余光瞥见了人群中一个带着面具的人,他一眼就看出来,此人必是独孤九。他四周看了一眼,周围人群之中,类似戴着面具的人还有不少,心中着急了起来。独孤九果然去纠集了江湖人士,打算劫法场了。

李牧想使眼色让独孤九离开,但独孤九看到他看过来的时候,便把头转过去了,从李牧的视线中消失了。

“好了,你们还有完没完了!”李牧不耐烦地推开差役,伸手从刽子手手中拿过刀来,想要阻止独孤九,他能做的就是,在独孤九动手之前,先自杀死掉!

孙伏伽看到李牧夺刀,吓得魂不附体,以为李牧要伤人,急忙叫道:“快来人!”

白巧巧见李牧把刀抢在手里,眼前一黑,直接晕了过去。

金晨也没好到哪儿去,接住白巧巧,便两腿发软地瘫倒在地上。

围观的人,有人不忍地转过头去,也有人瞪大了眼睛,想要看到李牧血溅五步,仿佛只有亲眼看到他死,他们才能放心一样。

独孤九转身的余光瞥见了,立刻大叫出声,宝剑出鞘便去拦,喊道:“大哥!不要——”

就在这一片混乱的时候——

“刀下留人!”高公公的尖嗓裹挟着内息破空而来,李牧手里的刀刃都已经割破了皮肤,听到这一声‘刀下留人’,赶紧松手,刀掉在了地上。

人群太密集,高公公的马过不来,此时他也顾不上是否暴露功夫了,在马背上点了一下纵身一跃,施展出轻功越过人墙,落在断头台前,高举手里的免死牌和圣旨,喝道:“圣旨到!”

围观众人听到圣旨到三个字,齐刷刷都跪了下来。最先跪下来的,都是一脸不甘的门阀世家中人,百姓们则是看到他们跪了,才跪下来的。圣旨谁都知道,但百姓哪里见过圣旨,接圣旨的规矩如何,他们根本不清楚。

“武德三年,独孤怀恩联合刘武周谋反,大唐立国不过三载,时有倒悬之危。幸有莒国公唐俭,忍辱负重揭发不义,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太上皇恩旨免死一次,特赐铁券为凭。”

“今洛阳县公李牧犯下死罪,莒国公唐俭愿用免死铁券为其免死。朕承大宝于太上皇,太上皇之承诺,朕必履之。此为孝道,亦为信义也。然,死罪可免,仍不容赦。褫夺李牧洛阳县公爵位、内务府总管大臣之职、贬李牧为洛阳县令,三日后赴任不得有误。”

高公公读完圣旨,笑眯眯地把圣旨递给李牧,道:“恭喜李县尊了,吓坏了吧?”

李牧抬手蹭了一下脖子上的血迹,笑了一下,道:“替我谢过陛下的恩典。”

高公公摇了摇头,道:“这话咱家可不便说,还是县尊亲自跟陛下说去吧,陛下有旨意,请县尊入宫觐见。”

李牧看了看高公公,道:“不见不行?”

“县尊,你说呢?”高公公的语气透着揶揄,好像在说,您都‘县尊’大人了,还有啥权力挑三拣四的呢?

李牧点点头,道:“好,见,能否先派人把我娘子送回家——不,送到我娘处,等会儿我也要去见我娘。”

“好说,这都是小事儿。”

高公公应允了,自有小太监过来,把白巧巧和金晨扶上车。高公公看到金晨,眉头微微蹙起,道:“这位姑娘,你也走一趟吧。”

李牧伸手拦着,道:“高公公,这不必了吧?”

“李牧,有些事情,还是跟陛下交代清楚的好。”

李牧听出了称呼的变化,没有说什么,看了金晨一眼,看着她已经哭花了的,跟自己一模一样的脸,伸手拉住她的手,道:“不用怕,我们一起走。”

……

时间回到几刻钟之前。

唐俭跪在地上‘乞骸骨’,李世民看着他,心中百般的不是滋味儿。

唐俭在文武群臣之中,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他家的门庭,半点儿也不弱于现今的皇室李家。唐俭是北齐尚书左仆射唐邕之孙,隋朝戎州刺史唐鉴之子,他的父亲唐鉴与李渊交好,李渊在太原起兵之时,唐俭父子便参与谋划。相传李渊彼时举棋不定,是唐俭去面见李渊,说他‘长相有日角龙廷’,合乎皇者之命格,正是一个天命所归之人,若他不站出来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百姓就完了。正是这个举动,让李渊下定决心,才有了日后的大唐。

唐家几代经营,势力根基颇深,在李渊刚刚起兵的时候,颇得了唐家的帮助。这一点,李世民是再清楚不过的。

刚立国的时候,孤独怀恩刘武周等人谋反,也是唐俭告发,大唐才得以保存。但至此为止,唐俭都是为李渊立下的功劳,而李世民真正把唐俭当成自己人,还是因为接下来的事情。

刘武周战败逃亡突厥,留下了很多为了造反准备的兵器甲胄。当时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夺嫡之争已经初见端倪,按道理来说,这一批兵器甲胄,是应给献给太子府的。但唐俭却选择了封存之后,留给天策府来接受。李世民得到这批兵器甲胄,对日后建立自己的势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玄武门之变,唐俭旗帜鲜明的站在李世民这一边。李世民登基后,大大地重用了唐俭,扶持他成为朝堂上唯一的‘中立’势力,享有特殊的地位。唐俭也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了李世民,攻打突厥时,唐俭作为使节出使突厥,周旋于突厥人的营帐之间,九死一生。

纵观唐俭走过的路,可以这样说,李世民是挑不出唐俭的毛病的。李世民曾觉得,唐俭是朝堂上他最放心的几个人之一,但如今因为李牧的事情,唐俭也站了出来,而且还拿出了对于唐家来说,最珍贵的免死牌。加上之前长孙无忌的事情,李世民恍然觉得,这世上他竟然没有刻意完全信赖的人了。

再放心的人,都会做出让他料想不到的事情。

李世民思忖了一会儿,时间便耽误了些许,长孙皇后担忧错过了时间,便让高公公去提醒李世民。李世民这才如梦方醒,忙应下此事,让高公公传旨去了。

高公公走后,李世民把唐俭也打发回家了,对他说要致仕的事情,不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等他走了,才跟长孙皇后商量。

李世民把心中的想法说了,长孙皇后与他心有灵犀,能够明白李世民的顾虑是什么。在最放心的臣子,屡屡做出自己料想不到的事情之后,李世民对于人的信任已经降至冰点,不止是对长孙无忌和唐俭,对任何人也都是这样。

对他们俩不放心,对李牧就更不放心了。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罢,李世民确实是这样想的,所以他要有所预防。

“陛下想怎么做?”

“朕不能让李牧有机会结党。”

“所以陛下才把李牧安排在洛阳?”长孙皇后忽然一皱眉,道:“可是不对劲啊,陛下,不是说继嗣堂的势力根基在洛阳么?难道陛下就不怕——”

“朕是这样想的,若按皇后的思路想这件事,李牧必然不是继嗣堂的人,也与李建成没有关系。这样最好,有李牧在洛阳压制,也能让继嗣堂忌惮三分。若李牧是继嗣堂的人,他必然会露出马脚,到时朕也可一网打尽。另外,朕让李牧去洛阳,还有一层深意。”

“什么深意?”

“洛阳城,无论哪个方面,都要比长安更适合做都城。父皇曾考虑迁都,是朕拦了下来,没能成行!但现在朕的想法有所变化了,当时没有迁都,是因为突厥人。现在突厥大患已除,迁都洛阳,好处多多。最简单的粮道,便是畅通不少,运粮船不必过三门峡,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如果李牧能够把洛阳经营得好,也许朕还能沾他点儿光,早点迁都到洛阳,毕竟那儿才是中原之腹地。”

长孙皇后笑道:“这会儿又想起李牧的好来了,也不知道经过此事后,他还愿不愿意为你效力。”

“朕也不知道——”李世民长叹一声,道:“朕也知道,委屈了他,可是朕……也许,这便是身为帝王的无奈吧。”

长孙皇后毫不留情地戳穿道:“就是小心眼了,还不承认呢——也罢,若陛下说不通时,臣妾帮陛下劝劝就是了。”

“那便多谢皇后了。”

“可是陛下、”长孙皇后又问道:“让李牧去洛阳,长安这边怎么办?据臣妾所知,长安这边,可是还有很多工程没有完工,内务府的大小事务,也都还需要他的执掌才行啊。”

“这点朕考虑到了,朕自有安排。”李世民笑了笑,心中似乎已经有了定计。

长孙皇后又道:“陛下对唐俭,是否另有安排?”

“朕还没下决心,容朕再想想,朕实在不想对唐家太过刻薄。”

长孙皇后听到这话,便没有再往下问了。李世民说这句话的意思,便是他有了刻薄的念头了。

沉默了一会儿,李世民叹了口气,道:“无奈啊,还是得这样做!”

“陛下思虑好了便是。”

“嗯。”李世民点了点头。

……

太极宫。

以往来太极宫,李牧都是轻松自在,如同回自己家一般。甚至在只有他和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的桌案上摆的糕点,李牧是拿起来就吃,没有半点儿的拘束。

但这次再来,李牧却谨守规矩,无半点逾越之处。高公公在旁边瞧着,心中腹诽,敢情这小子说自己学不会规矩都是撒谎的,瞅瞅这规矩,比宫里头待了十年的老嬷嬷还要规范,哪里是学不会,是学不乖!“县尊,进吧?”

“谢公公。”李牧道了个谢,迈步进了太极宫。刚进了门,他便五体投地地拜倒在地,高呼谢陛下隆恩。

李世民看到他这样子,虽然知道李牧是故意的,心里有准备,但也还是不舒服。但他张了张口,却没有说什么。李世民抬了下手,高公公走过来,把李牧扶了起来,有小太监拿过来一把椅子,李牧颤巍巍地坐了,只敢挨着一点儿。

“李牧,朕说过,朕没想杀你。”

“臣明白,陛下不过是想收回莒国公手中的免死牌罢了。”李牧笑着回话道,但这话的意思,是在提醒李世民,他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唐俭把免死牌拿了出来。他领的是唐俭的人情,而不是他李世民的人情。

李世民看着李牧,气得咬紧了牙齿,过了好一会儿,才道:“好,朕不跟你说这个。说点正事儿,你可知道朕为何让你去洛阳城么?”

“臣正要跟陛下说这件事。”李牧起身,拜下,道:“臣愿意献出全部家产,换取陛下容臣致仕。”

李世民皱眉:“你说什么?”

“臣说,臣愿意献出一切,只求陛下允许臣回定襄老家种地,了此残生。”

李世民怒道:“李牧,你知道朕是不可能让你致仕的!你不是朕,没有站在朕的角度看待问题,你若是朕,也许你做得比朕还过分!不管怎么说,朕没杀你!而且,朕也会大大地惩罚这次对你落井下石的人。你还想怎么样,让朕下个罪己诏,向你道歉?”

李世民瞪着李牧,道:“还是说,你就半点也不觉得,你确实有对不起朕的地方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