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我只是个匠人 > 第181章 宗姓“记者”

我只是个匠人 第181章 宗姓“记者”

作者:今之恶来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6-29 14:57:02 来源:书海阁

“小宗啊,”张主任突然从沙发上坐正了身子,“咱们言归正传。”

“嗯?”⊙?⊙

“既然你已经拥有能比肩惊海级的傀儡,组织上对你的安排就要有所变化了,让你这个堂堂惊海级老是接些崔嵬级任务,不是大材小用么?”张主任笑着说。

“全凭领导安排。”宗冥乖巧依旧。

“哎,你现在也算是拥有惊海级战力的人了,哪能听我们安排?在我们组织,能力越大享受的自由度就越高。对你们这类惊海级的战力,组织可不会强行下达任务,干活全凭自愿。”

“这样吧,我这正好有一桩陈年旧案,不知你是否有兴趣跑一趟。”张主任突然变得和蔼可亲起来,仿佛刚才冲宗冥发难的另有其人似的。

宗冥:……

———————————————

陈家村是位于湘省西南部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距离最近的小镇二十来公里,受益于当局“村村通”乡村公路建设,交通还算便利,平时村民去趟镇上赶集、采购之类的不至于打不到车。

村子很小,也很普通。街坊四邻都互相认识,对各自的家庭情况都理得清,谁家出了什么事,不出一天就会招来全村人的问候。

在这种环境下,哪家后生娶了媳妇、哪家老人病了、甚至哪家的狗生了一窝好看的小狗崽……这些都可以成为新闻素材。

不过鸡毛蒜皮的小事终究是小事,即使是作为乡里乡亲聊天逗乐的谈资也依旧有时效性,真正能让人们津津乐道说上好几年乃至十年以上的,那还得是大事——至少得是相对于村民而言天大的事。

要说近几年来陈家村发生的可以用作谈资、怎么说都有意思的大事,既不是某场惨烈的车祸,也不是某次造成人员伤亡的洪水,而是某场葬礼。

虽然华夏当局早就明令推行火葬了,很多地方也开展了“反土葬”专项行动,一旦查到有此类行为,就会给出严肃处分,然而目前看来好像并不是很奏效。

至少陈家村人的观念是这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政策不支持又如何?咱的民俗民风就不延续了么?大不了被发现了罚点钱,该土葬还是土葬。若是得了好处还不善罢甘休——那就有必要让你感受下本地民风有多“淳朴”了。

湘省在古代是属于楚国的势力范围,而楚国以“蛮”着称,这一特性被后世继承得相当好,湘省人的精神“霸得蛮”就是这样来的。

华夏人对丧葬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特别是“喜丧”:你敢拦着不让咱们村的老人“出门”?这仇甚至比“绿帽之仇”还严重!

陈家村乡民要是横起来,可不管你混的黑道还是白道、身上穿的是“布衣”还是“官皮”——事后该怎么判咱认了,绝不放过你!

是以华夏农村“丧葬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在一些地方依旧只听见刮风不见下雨:地方阻力太大了,行事不可能不顾忌。有些地区民风甚至连加引号的“淳朴”都谈不上,整个一土匪庄子!碰上这种真敢玩命的,任谁办事都得谨小慎微。

陈家村当年那起“窃尸案”可是轰动了全镇,当时正值本地发布“丧葬改革”文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为此把刚贴出去不久的文件都给撤回来了。

一个享年99岁的老人,在“出门”的过程中突然不见了!听着像鬼故事吧?负责调查这起案件的警察们都觉得是撞鬼了。

当地把出殡叫做“出门”,以“门”代“殡”更能体现人文关怀以及死生看淡、终有定数的朴素生死观。这种说法淡化了死亡的痕迹,体现了华夏传统思想中“不畏生、不惧死”的精髓。

享年九十九的陈家村“七奶奶”是目前陈家村辈分最高的一辈,和她同辈的全村就剩下俩老人家了。

99,这是个再吉利不过的数字了,她的葬礼自然是喜丧。而上好的楠木棺材、八人抬棺、六人扶灵的配置也算对得起她的辈分了,棺材后跟了一群三步一跪、九步一叩的孝子、孝孙们也给足了面子。七奶奶这一支人丁兴旺,讲起排场来可不得了。

丧葬是喜丧,排面也敞亮,街坊四邻的也配合……因而这一出事,轰动性也大到没边。

“满光脚一打滑,没抬稳,棺材就掉地上了。当时还觉得不是太严重,棺材上耸(立)着的遗像又倒了,这时我们就感觉不对劲了。那时候我就在旁边捧着七嫂的灵位,亲耳听见棺材里传出咚咚咚的声音,好像有人敲门似的……”

“我当时吓得一激灵,汗毛都竖起来了,满脑阔就想着,完咧(了)完咧,人还毛(没)死哩,棺材封得古(这)么紧,可莫把人捂死了!我身后的那几个后生都吓得不轻,赶紧从周围人屋里借来斧头、柴刀,好不容易把棺材撬开,里面么子都毛得!”陈家村石板桥边的老槐树下,一个参与了“窃尸案”的老人家向宗冥讲述着当时的情况。

“您当时真的听到棺材里有声音么?”

“真的咧,莫哄你的。”老大爷道,“你可以随便打听打听,当时出门队伍那么多人,大伙都听到咧。”

“哦~好的,谢谢大爷。”

“不客气。哎,你写这篇文章要发在哪来着?”

“《湘南晚报》的都市奇闻板块,对了,大爷你叫啥名字来着?您刚说的我又忘了。”

“陈德顺。”

“哦哦,好的,我记住了,陈大爷,那我走了啊。”

“好嘞,等着看你的报道啊。”

“嗨,我就是个写文章的,谈不上什么报道不报道的。”

“哪里话,反正我就等着看你写的东西了,是叫《湘南晚报》是吧?”

“对的。”

“行嘞,我让我家郎(女婿)给我捎一份。”

“那好,大爷再见。”(^ω^)

“再见。”

宗.《湘南晚报》自由撰稿人.冥带着通过走访调查收集到的素材,满意的往镇子方向走去。

作为一名从事“新闻行业”的“媒体人”,宗冥自然是贯彻“走访第一线”的实践主义精神的。

这不,通过一下午的走访调查,他有了很大收获。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