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楔子

鼎定河山 楔子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冯过?呃,可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哪……冯过……好吧,这便是我在这个时空的姓名了……”

少年挠了挠头,犹觉头痛,都是酒精惹的祸啊。

喝酒,抽烟,都是一种习惯,但长而久之便让身体产生了依赖性,直至成瘾,难以摆脱,难以戒除,如酒瘾、烟瘾、赌瘾以及一染就嗨之瘾。其实,这是病,是顽疾,得治。

冯过就极其不幸的染上了这种病,不止抽烟,而且酗酒,否则也不会在一场酩酊大醉后莫名其妙的到了这里,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冯过”。不过,正所谓是祸福相依,到了这儿,大抵是从头开始了,烟瘾酒瘾什么的当再不会有。

只是,从一中年摇身一变成为一少年,饶是向来沉稳从容的他,也是一时间难以接受。这般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不足为外人道。

迷茫终是难免的,也有悲痛,既已到此,想来是等闲回不去了,不知妻儿与父母弟妹可好,会否痛不欲生?是否如自己思念他们一般思念自己?思念,如水草滋长蔓绕,渐成千千结,徒惹满腹惆怅,寂寥如秋蝉。

好在他性情豁达,从不会过度纠结,未多时便将种种负面情绪抑止掩藏,转而直面现实。

冯过?他暗自苦笑,将前世的姓名调了个个,简单粗暴,老天爷也忒不负责任了些吧。

是的,就是老天爷,或者说是神、佛祖、真主、耶稣……他原是个无神论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嘛,怎会去信那些虚无缥缈古古怪怪的事?但,眼前的一切总不能是虚幻的吧,否则揪大腿那一下是感觉不到痛的。

他喜欢看书,自识字时便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也好舞文弄墨,当然文笔是算不上出众的,只是兴趣罢了。有那么一段时间,他迷上了网络历史小说,尤其是穿越重生的那一挂。原因大抵是作者与读者共有的YY心理,穿越时空,光阴回转,改写历史,想想都嗨。

但他终究没有太深的代入感,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穿越大军的一员,谁又能想到呢?

更何况,这是个与原先历史不同的异时空,或者说是平行宇宙其中的一个位面,一个与他认知完全不同的新时代。

非唐非宋非元非明,秦汉魏晋之前的历史倒是一般无二,到了南北朝起了大变故。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是为“南北朝”。南朝有元嘉之治、宋室内哄、河南之战、唐寓起义、永明之治、萧衍篡齐、钟离之战、元颢入洛、侯景叛梁、江陵之战、陈霸先篡梁;北朝亦有盖吴起义、北魏毁佛、国史之狱、孝文帝改革、法庆起义、六镇起义、关陇起义、杜洛周起义、鲜于修礼、河阴之变、北魏分裂、沙苑之役、玉璧之战、尉迟迥之乱等等。彼时亦有高纬、和士开、李冲、王猛、王导、王衍、刘义隆、贾充、韦孝宽、侯景、羊侃、韦睿、桓玄、张兴世、陈庆之、刘琨、独孤信、尔朱荣、萧宝夤、范晔等名人名将、王侯公相。

不同的是,隋取北周而代之后并未能一统天下。

隋军渡江时,当时建康还有军队十余万,但是南陈皇帝陈叔宝为人怯懦,又不懂军事,只是日夜哭泣,台城内的所有军情处置,全部委任给施文庆。对萧摩诃先后两次提出的迎战建议均不采纳。在召集诸将商议军事时,任忠又提出反击之策,亦不从。又有名将樊毅对仆射袁宪说:“京口、采石,都是重要的据点,各须精兵数千,金翅战船二百来防守。不然,大事去矣。”诸将都赞成樊毅的计策。陈叔宝方说:“兵久不决,令人腹烦”,乃命萧摩诃等诸军出战。是年正月二十日,鲁广达、任忠、樊毅、孔范、萧摩诃于白土冈一带依次南北列阵,绵亘二十里,但由于缺乏统一指挥,首尾进退互不相知。

二月,隋军攻入建康台城。陈叔宝惶恐奔逃,跳入枯井藏匿,后被隋军拉出,掳至长安。

但南朝气运并未就止终结。其时,萧摩诃、鲁广达、樊毅等重臣趁乱逃出建康城,于洪州拥陈叔宝幼子陈辩为新皇,纠集军士奋力抗隋,十年后乃克复建康,终与隋国成南北抗衡之势。

又十年,陈平帝陈辨禅位于萧摩诃之子萧世廉,改国号大昌。

萧世廉,少警俊,敢勇有父风。性至孝,及摩诃终,服阕后,追慕弥切。其父时宾故脱有所言及,世廉对之,哀恸不自胜,言者为之歔欷。终身不执刀斧,时人嘉焉。

大昌在萧氏治政之下国力日盛,与北隋止戈百余年,天下承平。

惜乎天下形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后四百年来,南北始终处于对峙之态势,但各自历经朝代更迭,战火延绵,兵祸不绝,直至百多年前方渐趋稳定。

现而今,天下甫定,相对处于和平之势,但却分裂出了五个政权----北方有大燕、后辽,西面有西宁,南方为云明,继承南朝国运的则是定国。

定国与云明国、西宁相接,与大燕更是接壤极广,东起燕云十六州,西至朔州西宁、定国、大燕三国交界处。巧的是,现有的定燕边界也是“檀渊之盟”的产物。

自定国靖安十年始,大燕朝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虽然定军积极抵抗入侵,但大燕骑兵进退速度极快,战术灵活,给定国边防带来的压力愈益增大。

从中原王朝来看,燕云十六州的得失,关系一代江山的安危。这十六州的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在太行山北支的东南,称为“山前”,其余九州在山的西北,称为“山后”。长城自居庸关以东向西南分出一支,绵亘于太行山脊,到朔州以西复与长城相合,这就是内长城。中原失“山后”,犹有内长城的雁门关寨可守,失“山前”则河北藩篱尽撤,大燕的骑兵就可沿着幽蓟以南的坦荡平原直冲河朔。所以中原王朝一直致力于与燕争夺幽云十六州的战争。

自靖安十五年至宁德十年,历经廿五年的大小战争,定、燕在澶州订立和约:定燕约为兄弟之国,定国每年送给燕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定燕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在定朝亦称澶渊郡,故称“澶渊之盟“。

此后定燕两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倒似真成了“兄弟友邦”,但显然事实并非如此。

五国之间相互制约、敌友分明,貌似和平共处,却更是暗流涌动,明里暗里各种小动作不断,只因彼此钳制方维持着微妙的平衡态势。如定国与云理国素来交好,后者多有仰仗前者这个中原大国以应对西宁这个共同敌人。而大燕则与西宁结盟使得定国腹背受敌、如芒在背。定国又远交大燕身后的后辽,互通有无,往来密切,让大燕心存忌惮,不敢轻举妄动。总而言之,时下五国共存,局势波诡云谲,牵一发而动全身,暗地里各自较着劲,却谁都没有实力(信心)率先打破这种平衡。

这,不就是那个时空的北宋末期么?了解了这些,冯过不由得哑然,想来历史长河虽因某个节点而发生了偏差拐入另一支流,更迭趋势却是大同小异的,殊途同归。

定国的前一个王权是秦氏大楚,百五十年前,楚衰帝昏聩无能,后人评之曰“生深宫之中,长妇人之手,既属邦国殄瘁,不知稼穑艰难。初惧阽危,屡有哀矜之诏,后稍安集,复扇淫侈之风。宾礼诸公,唯寄情于文酒,昵近群小,皆委之以衡轴。谋谟所及,遂无骨鲠之臣,权要所在,莫匪侵渔之吏。政刑日紊,尸素盈朝,躭荒为长夜之饮,嬖宠同艳妻之孽。危亡弗恤,上下相蒙,众叛亲离,临机不寤……”彼时官吏贪腐,捐税繁杂,民不聊生,起义反抗此起彼伏。有信州常威者趁势而起,统率诸路义军攻破建康,掀翻秦楚王朝,改国号“定”,改都城“建康”为“金陵”,是为定太祖。

大定国百多年来励精图治,止兵息戈,国力日盛,直到崇宁朝达到了顶峰,经济之发达远胜燕辽诸国。

但随之而来的诸多弊端也渐渐凸显,如兵备颓废、吏治腐坏、税赋繁重等等,着实便是国运哀败的征兆。

再想想如今坐在龙椅上的定国天子常佶,冯过感觉愈发不好了,那也是个工书画的皇帝啊,才名在外,治政却不甚高明,甚至有昏庸之嫌,可别仍有“靖康之变”啊……

前世今生的种种记忆,在灵魂进驻少年冯过伊始一刻瞬间纷至沓来,脑子里塞的满满当当,一时间头胀欲裂,好一会儿方缓过神来。

惊魂甫定后,他方接受了这个事实,自我揶揄一句:过儿嘛,不知何时才能遇上姑姑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