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一百三十五章 秋澄景清

鼎定河山 第一百三十五章 秋澄景清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冯过并不知晓乡试过程背后的这些细节,更不知晓自己已然入了主考官的法眼。

三场考罢,饶是经常锻炼的他也大呼吃不消,果真是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科举这玩意儿,真真应了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另外,必须吐槽的是,乡试第三场按例定于八月十五日,嗯,是日便是中秋节。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如是描述:“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自古以来更不乏关于中秋节的诗词,小晏便有写“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

一年一度中秋至,一年一度月最圆。

秋月澄澈,高悬苍穹;夜凉如洗,天地清明。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在天竺寺游玩,桂花落下,恍如仙境。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拾起殿前的桂花,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到现在也不知道天上发生了什么事,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世人的吧!

皮日休在《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如是说。他抬头望月,感慨万千。这应是最唯美浪漫的中秋诗。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在刘禹锡笔下,满卷月华,天上人间,心摇神荡,玩月之情洗炼而出,飘飘然毫无俗尘气,读来令人神往。

到了大定,中秋已成为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拜月时“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有曰“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又有曰“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乡试乃国之大事,却放于中秋节期间举行,这委实不够人性化。

十七日,冯过邀了徐元杰与刘几同去南昌县拜访甘诚的外舅汪家。

汪氏家族在当地属名门望族,很是出了几位人物,“华德思金仲,景大胜延昌”,如今的族长乃是景字辈的汪景佑,便是甘诚的外祖父。

登门拜访乃是受了甘汪氏之托,罗桥甘氏受祸颓败,虽未牵累汪氏,这门姻亲终究是蒙上了一层阴影。

都说树倒猢狲散,昔日的信州庞然大物轰然倒下后,甘氏家族瞬即分崩离析,甘炳炎这个族长也成了光杆司令。这正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甘炳炎倒是豁达乐观,只道“如此也罢,正好静下心来好生陪陪家人”。这还真非无奈之下的认命,历经大风大浪的他还有啥看不开的?再不济凭着那些田产也能保衣食无忧,总比大部分底层百姓过的好些。

儿孙自有儿孙福,女儿的嫁妆总是留着的,至于甘诚,好男儿志在四方,就得多闯荡摔打。还别说,他的思想可真够前卫。唯一对不起的便是甘汪氏。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人外嫁便是将一生的幸福系于夫君一身。甘汪氏出身名门,配与甘炳炎算是“下嫁”。

妙的是,甘炳炎虽浸淫商场经年却不粗鄙,待夫人很是体贴。二人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堪为“模范夫妻”。

甘家落得如此境界,乃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他甘炳炎唯一觉得亏对的便是甘汪氏,多多少少亦有些不敢面对汪家。

此次冯过受托带了些上饶土特产到汪家,虽然甘炳炎未曾明言,但又何尝不是“请罪”?

不过,见过汪景佑后,冯过想说,甘炳炎的愧疚或者说担忧完全是多余的。

年逾花甲的汪氏族长给冯过的印象是位洞察世情的睿智长者,根本就未将甘家一事放在心上,说的最多是甘诚,话里话外的透着对这个外甥的喜爱与期待。

对这位老者,冯过很是好奇,在大部分人看来,甘诚可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呢,汪景佑何以这般看重?

冯过自是相信好友日后必有所为的,航海远洋呀,只要命硬些必会大放异彩,甚至青史留名。

那小子,自打远行后只来了两封书信便断了音讯,应该是出海了吧……好久不见,甚是想念啊。

拜访罢汪家,算是了了一桩心事。其实,自始至终,冯过都未对甘诚失去过信心,甚至相信他日甘家会以其为荣。

次日,几人又去了“滕王阁”游玩。“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昌永徽四年(,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于洪州建阁名“滕王阁”。

上元二年,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王勃写成《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大中二年,滕王阁毁于大火,江西观察使纥干于次日在原址上重建,同年八月竣工。

大定嘉靖五年,都御史陈洪谟重建滕王阁,阁凡七间,高四十有二尺,视旧有加。

万历四十四年,滕王阁毁于大火,江西左布政使王在晋、大中丞王佐发起募资重建。

滕王阁之所以名扬天下,王勃那篇《滕王阁序》功不可没。

刘几对这篇文章便推崇备至。

徐元杰却是不然,认为此文文采有余而内涵不足,如是说:

此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句句用典,作者君大概是把自己能想到的典故全用上了,繁琐而复杂,累赘不堪,就像一个女子戴了满头的珠翠,两字以蔽之:浮夸。同为集中用典的《李凭箜篌引》,用典则宛如神话叫人置身梦境,只觉琴声绕梁。

若说文风,浮夸可谓之;结构普通,一路猛夸,末尾以自己人生感悟,如果那也算的话。思想深度?一个年少成名,英年早逝的年轻人,集骄傲与荣光一身,寥寥坎坷也是自己作出来的,哪来的深远思想?

刘几则反驳道:

这篇文章写的很炫技,但也必须炫技。同等类型的文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同样也很炫技。都是骈文味道很浓,词藻华丽,音韵铿锵。因为这类给一栋楼写的文章,本质是需要用文字,把一栋楼给“画”下来。如果笔法不够炫美,就实在没什么看头。

在构图上,有背景,有主体,有点缀,画面感十足。

在色调上,有冷有暖,五彩缤纷。

“文采有余”说明王勃“画”楼的功夫,天下独步,这是优点,绝不是缺点。但由于这个优点太过闪耀,也会遮盖住它的内涵。就像一个人如果外貌长得太过于惊为天人,往往会让人忽略他的内涵。但这不代表,他的内涵不足。

文中要么写浩大的宇宙观,要么写时间的史诗感,要么点评古人的机遇,要么勉励众生勇往直前。要么,道尽理想的坚守,人生的艰辛坎坷。哪一句写得不是智识丰满,透彻动人。

别的不说,就一句“萍水相逢”,写出了多少人与人之间,聚散无定的状态和感受。至今为止,但凡有点文化的人,谁没有引用过这四个字?

五百年过去,《滕王阁序》里的这些句子说讲述的宇宙观,史诗感,勉励语,人生感受,依然没有任何过时,依然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声。这些,不都是《滕王阁序》的内涵?

徐元杰不由哑然,虽然心下不以为然,却也无力反驳。

冯过暗笑,刘几原本极好骈文并受影响,经过他多番劝说方慢慢的改了作文风格,但心中仍是念念不忘的。

那个时空的北宋,文坛西昆余风犹炽,骚人墨客追求辞藻,堆砌曲故成风。刘几受其濡染,为文靡丽。欧阳修对这种浮靡文风深恶痛绝,在文学上倡导革新,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嘉佑二年,欧阳修知贡举,力图通过科举考试打击西昆余焰。在选拔人才中,凡作文效西昆者一概不选。一日,欧阳修评阅士子文章,有篇文章写道:“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诘屈聱牙,辞意涩。欧阳修十分气愤,说道:“此文必刘几所作!”于是,挥朱笔,从头至尾将文章横抹殆尽,并批上“纰缪”二字。启封时,此文果为刘几所作。

后刘几“改头换面”,文风大变,并以“刘辉”之名高中状元。

这个时空,在冯过的干预下,这位小伙伴“幡然醒悟”,大概率是会免去那遭阵痛的。

事实上,三位同窗好友皆感此次乡试顺顺利利,过关问题不大,就看名次如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