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手上路

鼎定河山 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手上路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那个时空,冯过曾去过故宫,大名鼎鼎的“军机处”竟然只是一间不大的屋子,显得极为简陋,实在是名不副实。

他原想着翰林院大抵也是如此,事实却是让他大吃一惊。

汴京的园林,有百余所,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以四个行宫御园为着名,即为琼林苑、玉津园、金明池、宜春苑,东京人称为“四园“,分别位于城之东西南北。

譬如大摆“琼林宴”的琼林苑,大门牙道皆古松怪柏。两傍有石榴园、樱桃园之类,各有亭榭,多是酒家所占。苑之东南隅,政和间,创筑华觜冈,高数十丈,上有横观层楼,金碧相射,下有锦石缠道,宝砌池塘,柳锁虹桥,花萦凤舸,其花皆素馨,茉莉、山丹、瑞香、含笑、射香等,闽、广、二浙所进南花,有月池、梅亭、牡丹之类,诸亭不可悉数。苑内楼台亭榭等建筑高大、类型众多,园内花木繁盛、品种齐全,景观较为密集。

而翰林院简直可称之为“翰苑”,算得是超大型的“四合院”,壁皆砖石间甃,镌镂龙凤飞去之状,雕甍画栋,峻桷层榱,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楼,朱栏彩槛。院内居然还有假山怪石、小桥流水,松柏遍植,百花娇艳,更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翠竹,一簇簇丛立,恰恰正在岩石间。

这样的办公之处,冯过只觉心神俱醉,一句诗脱口而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句诗与他此时的心境自是不符的,只是此时此景真的想吟诗一首哪……咳,有竹有石,勉强还算“押题”了。

陈亮、费懋贤早已熟晓冯过一言不合就吟诗作对,自是见怪不怪,刚从一间屋子出来的那人却是愣了一下,走了过来:“龙川先生,改之兄,安好。”

那人脸型方正,年近不惑,正是今科探花黄裳。

二人拱手还礼:“道夫兄安好。”

对黄裳此人,冯过其实很是好奇。

《射雕》三部曲中,始终忽隐忽现着一本武学秘籍《九阴真经》,提起这套经书实在过于传奇,其无穷的威力,博大精深的武学令天下豪杰无不心向往之,从而引发出江湖一系列的纷争。按经中所载包含内功、轻功、拳法,掌法、腿功、指爪、点穴、疗伤、闭气、吸功等等无所不容,似乎只需练成其中一项都可以震慑江湖。

而《九阴真经》的作者乃是宋神宗时期的一位文状元——黄裳!

按正史来说,黄裳中状元后调任福州任知州。宋徽宗继位后,十分崇尚道学,因此遍搜天下道家之书,共汇集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称为《万寿道藏》,特着人送达福建,委派黄裳雕版印行,黄裳仔细刻印校对四年时光,从而亦精于道学,高寿八十六善终。

历史与传奇从此处开始给黄裳的命运形成一道分水岭。原因是金庸在编写《射雕英雄传》时,本想将《九阴真经》作者归与达摩祖师,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便改成这位黄裳状元,由此也就有了黄裳后来一段令人惊奇的江湖传奇经历。

不得不说,金大侠这编故事的能力真心强悍,亦真亦假,真假难辨。

这个时空,黄裳是否还能编写《九阴真经》不得而知,状元却是叫冯过夺了去。

这是“琼林宴”后,本科一鼎甲再次相聚,在翰林院。

殿试传胪后,民间颇有吐槽之声,“探花”长得太老成寻常了,远低于期望值,状元公冯过年少俊美,正是颜值担当,方符“探花”之名嘛。

这便是典型的看热闹不嫌事大了,状元能和探花一样吗?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从六品与正七品貌似只差一阶(半级),但有道是一步快步步快,先人一筹快人一步,这在仕途可是有大裨益的。

与黄裳几句,费懋贤领着冯过二人去报道。

负责接待新人的是熟人费懋中,字民受,今年廿九岁。早前去费府拜访时,恰巧费懋中也在。费懋中作为十年前的探花,中间为祖母守制二年,却也由编修升为侍读学士,升迁委实不慢。

虽然说是认识的,该走的流程却是少不了的,首先需出示两样东西:敕牒和告身。

敕牒,也就是由吏部颁发的委任状,上面印有吏部的大印,显然这个是独一无二的,当任职官员到达任职地报道时,首先就得交出敕牒证实身份,以供官府备案审查。

告身,这是官员任职的二道保险。从南北朝时就有了这个制度,上面记载的是官员的姓名、籍贯、年龄和特殊体貌特征,内容之详尽,安全度之高。到了大定,这个告身更是由吏部统一制作,采用绫罗等材料制造,看起来高大庄重。与敕牒略有不同的是,告身不再需要上缴官府,官员自己也可以一直保管,还可以留给下一任使用。

登记罢,费懋中微笑道:“二位新来乍到,不明之处尽可来问我,这些日子便先熟悉一下,不日便有差事分派。”二人一一应下。

翰林院有三大体系。正官为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统管翰林院并是皇帝的顾问;属官有五经博士、侍读等,是正官的分支,即皇帝的文学、政治等顾问;史官有修撰、编修与检讨,乃为专职史官。仁宗以后由于内阁从翰林院中分化出来成为皇帝的专职辅政、内侍机构,翰林院便更多的倾向于治史,史官的地位就得以提高。“史官,掌修国史。......修撰掌撰述,编修掌纂辑,检讨掌检阅。”检讨作为翰林院史官,负责检校官修国史,是对修撰与编修二史官治史成果的最终审核。三史官还参与到了各级科举考试中,在乡试中充当主考官,会试中充当副考官,殿试中充当收卷官。同时在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即经莛中充当展卷官。史官秉持“为君者,当以先王之礼教其臣,为臣者当据先王之礼事其君”的精神,通过直谏来监督皇帝的行为,即使触犯龙怒也在所不惜。

那如何才能成为史官呢?条件是必须为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即殿试中前三名方可获得资格。同时,殿试中的二三甲也可考取庶吉士后被授予史官。

所谓庶吉士制度又叫馆选制度,即朝廷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优秀人才成为庶吉士,并对其进行专门培养。被选为庶吉士,意味着取得成为翰林官的预备资格,再经三年“以翰臣为师,以经史诗赋为课”的学习培养后,可参加“散馆”考试,成绩优秀者被授予翰林官之职。在大定,先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庶吉士,再通过学习、考察成为翰林官,这是人才进入翰林院的唯一途径。

修撰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编修则负责编纂记述,修前朝国史、实录、会要。

费懋中说有“差事分派”,大抵与修史有关,反正过几天就知道具体事宜,冯过也没想过去请教资哲。

翰林院修撰虽不定员,但总在二、三人,费懋中领着冯过到了一间屋子。

屋里摆了三套桌椅,围在一起;左侧靠墙竖了一排书柜,密密地摆满了书。二人正在埋头边翻阅资料边写着什么,听见有人进门齐齐地抬头,见是费懋中,俱是起身:“民受兄安好。”

费懋中微笑着道:“会之,元忠,今科状元郎来了。”

那二人年龄相仿,大概都是三十岁的模样,容貌却不在一个等量级,一个妥妥的国民大叔,另一位却是平庸的紧。

冯过原本就心下突突,再听费懋中介绍彼此,便觉心中有千万匹素食动物奔驰而过。

搞笑吔!搞错噻?

秦桧秦会之,还有他的走狗万俟卨万元忠?

前者: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墓前愧姓秦。

后者:定下“莫须有”的谋反大罪,让精忠报国的岳武穆冤死在风波亭。

真是握了个草啊,这世界有那么多人,这二位竟然早早地便凑到了一起狼狈为奸,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冯过拳头紧了紧,压住心头让这二人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冲动。

费懋中又叮嘱了几句,慢慢悠悠的离开。

秦桧身材适中,样貌儒雅,颌下蓄着精心打理过的胡须,笑的很是和善:“新科状元郎果然是年少有为,改之,你可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状元,必会青史留名哪。”

冯过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表情更为自然:“秦大人谬赞了。”

秦桧很是认真的说:“文叔先生为人耿介,可从不胡乱评论人,他可是对你赞不绝口的。”

一旁的万俟卨恰到好处的作证说:“照论起来,文叔先生是会之兄的姑父,此事不会有假。”

妈蛋,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是的,秦桧娶了王仲琓的大女儿,也就是李清照的表姐,可不得叫李格非一声“姑父”?

而李格非是冯过的座师,与秦桧天然亲近哪,没法更好的现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