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二百六十八章 党同伐异

鼎定河山 第二百六十八章 党同伐异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俗话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冯过以为自己换了马甲便可高枕无忧,一天三千字的连载着,不断更即可,但还是让催更者堵住了。

这日,一个廿岁左右的俊秀青年,脸色略微有点苍白,身着杏黄色衣裳,在另一个中年人的陪同下晃晃悠悠的到了翰林院。

二人刚进翰林院大门,侍读学士张邦昌便迎了出来,毕恭毕敬的行礼,谦躬的就差点头哈腰了:“见过太子殿下,见过耿学士。”

掌院学士费宏即将调职于吏部,若无意外,便应是张邦昌接班了。

虽然,此人在翰林院风评不佳,都知其是个趋炎附势、阿谀奉承认之人,但架不住上面的欣赏他,要大用的节奏。

“太子殿下”自是当今太子常桓了。崇宁帝治理国家一团糟,却是精通琴棋书画的大艺术家,儿子们也都遗传了此基因,虽说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却也皆具艺术细胞。常桓便是最肖父的,简直完美遗传了父皇的性格,不喜政事,专好诗词歌赋。

至于“耿学士”,也大有来头。

耿南仲,开封人。与余深同年考中进士,历任提举两浙常平,徙官河北西路,改任转运判官、提点广东南路及夔州路刑狱、荆湖江西两路转运副使,入京任户部员外郎、辟雍司业,因事被罢贬为知衢州。政和二年,以礼部员外郎身份任太子右庶子,改任定王、嘉王侍读,不久试任太子詹事、徽猷阁直学士,改任宝文阁直学士。在太子宫中任职已有六年。

本朝东宫官员选拔任用极为严谨:“皆用正人,使之所闻必正言,所见必正行,则太子无有不善矣。”

太祖对太子的教育很重视,既不随便付之以重任,又特设一套较前代完备的东宫官,以训导太子。

洪武元年正月,太祖曰:“取法于古,必择其善者而从之。楚人事不师古,设官不以任贤,惟其类是与,岂可取法?且吾子年未长,学未充,更事未多,所宜尊礼师傅,讲习经传,博通古今,识达机宜。他日军国重务,皆令启闻,何必效彼作中书令乎?”乃令詹同考东宫官,设少师、少傅、少保、詹事、率府使、谕德、赞善,宾客等官。

此时,东宫有詹事府及左、右春坊、司经局等机构。

詹事府置詹事一人(正三品),少詹事二人(正四品),府丞二人(正六品)。主簿厅主簿一人(从七品),录事二人(正九品),通事舍人二人。左春坊:职官有大学士(正五品)、左庶子(正五品)、左谕德(从五品)各一人,左中允(正六品)、左赞善(从六品)、左司直郎(从六品,后不常设)各二人,左清纪郎一人(从八品,不常设),左司谏二人(从九品,不常设)。右春坊的官员设置如在春坊。司经局:设有洗马一人(从五品)、校书(正九品)、正字(从九品)各二人。

詹事掌统府、坊、局之政事,以辅导太子。少詹事为詹事之副贰。

通事舍人掌东宫朝谒及辞见之礼。凡廷臣朝贺,进笺进春、进历于太子,则引入而举案。春坊大学士执掌太子向皇上奏请及讲读之事。洗马掌经史子集、制典、图书刊辑之事。凡天下图册上东宫者,皆受而藏之。校书、正字为洗马之佐,掌缮写装潢并校正典籍之讹谬。不过,此时詹事府成为翰林官迁转之阶,太子出阁的讲读之事都由其他官员充任,名实已不相符了。

耿南仲这太子詹事是詹事府主官,正三品。另外,宝文阁直学士则是从三品贴职。

本朝最高级职名为观文殿大学士、观文殷学士,资政殿大学士、资政殿学士及端明殿学士。“学士之职,资望极峻,无吏守。无职掌,惟出入待从备顾问而已”。观文殿大学士须曾任辅臣,观文殿学士亦“非曾任执政者弗除”。资政殿大学士、学士也是内阁大臣的荣誉职名。

还有一种特殊的阁学士职名,简称“阁职”。有学士、直学士、待制和直阁四级。本朝制度,每一位皇帝去世后,必敕建一阁,以奉藏先帝遗留的文物。例如龙图阁,就奉藏着“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书籍、世谱”。其后,又建有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猷阁、敷文阁及南宋的焕章、华文、宝谟、宝章、显文等阁。

诸阁学士之外,尚有一枢密直学士(后改述古殿直学士),亦是贴职,其班位在龙图阁直学士之上。

显而易见的是,一旦常桓即位,耿南仲可就要一飞冲天了。

这不,张邦昌偷偷瞥了耿南仲几眼,眼神中满满的羡慕哪。

“今日过来,随便瞧瞧,张大人切莫惊动他人。”常桓慢悠悠地走着,后面二人亦步亦趋的跟随着。

国之储君哪,常桓乃是当今圣上的长子,初名常亶,崇宁帝登基后便连封儿女,常桓初封韩国公,再晋爵京兆郡王,崇宁二年晋爵定王,崇宁三年立为太子。

其实,崇宁帝更加喜欢三子赵楷,因为常楷“性极嗜画,颇多储积。善画花鸟,极为精致。又善墨花,但用墨粗欠生动耳。”可见,崇宁帝与常楷,父子间更有共同语言。

不仅如此,常楷还是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崇宁二年,他瞒着皇帝,化名去参加了科举考试。皇帝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的文采所打动,最后钦点其为状元。后来赵楷将实情告诉父亲,皇帝非但没有怪他胡闹,反而为这个儿子感到骄傲。

不过皇子参加科举,同时还中了状元,始终不合规矩。要是让别人知道了,恐怕还会说有内幕,因此崇宁帝就将当年的榜眼,提升为了状元。经过这一次事件,常佶更加对这个儿子另眼相待。

既然常佶如此喜爱赵楷,那他为何没考虑立常楷为太子呢?

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因素。

第一、常桓才是嫡长子。常楷虽然深得崇宁帝喜爱,可他是皇三子,生母又是懿肃贵妃王氏。也就是说,常楷既不是长子,更不是嫡子,他继位的可能性很小。再说常桓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继位是在情理之中,只要他没犯什么大错,皇帝找不到任何废长立幼的理由。

第二、常楷没想过夺位。一来他知道自己身份,是无法和正统的常桓相比;二来他一生喜好文学,对政治上的事没有兴趣,也不在乎功名利禄,这点从他中状元之后,马上就向崇宁帝坦白,就可以看出来;三来举世皆知常楷是个正直的人,绝不会去和哥哥争抢东西。

第三、常佶没想过传位给他。常桓是嫡长子,继位是理所应当的,只要他没犯大错,崇宁帝不会改立太子。而常桓一直老老实实的,表现的极是规矩。

虽然当今圣上龙体安康,在龙椅坐个十几二十年不成问题,可只要常桓表现的一如既往的低调,那大宝之位早晚只会归属于他,岂能不好生侍奉着?

说是随便瞧瞧,常桓果真是随意走了走,待走到一间值房前,停下了脚步,透过窗往里头望了望,问张邦昌道:“屋里可是大定最年轻的状元冯改之?”

张邦昌微欠着身:“是的。”

“还真是俊美如玉哪,进去看看呗。”常桓信步进屋。

看着第一时间打着门帘的耿南仲,张邦星目光有些闪烁,心下不知想些什么。

屋里的人正在各自忙活着翻阅资料、定明条目,修史乃国之要事,懈怠不得。

常桓还真的是没架子,微笑着示意屋里人莫多礼,轻声道:“你们忙,我只随便看看。”

话虽如此,秦桧等人仍是恭恭敬敬的拜见过太子殿下。

“冯改之?”常桓貌似不经意的踱到冯过身前,饶有兴致的说道:“果然是年少俊美,不愧为我大定第一状元郎。”

冯过讷讷无言,有些坐立难安。

没办法心安哪,好似身陷“狼窝”了,这满屋子的人,秦桧、万俟卨、张邦昌、耿南仲,还有存在感极低的钦宗皇帝,辣眼睛,辣到想哭。

常桓哪晓得冯过恨不得想逃离这“是非之地”的心思,又着实赞了几句,漫不经心的说道:“报纸上《西游记》连载到第三十回了,后面还有多少回呢?”

《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回到第七回。交代了孙悟空的来历渊源,学艺之途,以及大闹天宫。

第二部分:第八回到第十二回。写了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观音菩萨寻找取经的有缘人,交待取经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十三回到结束。唐僧师徒四人的西天取经之旅,收服白龙马、猪八戒、沙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实际上只有七十七难),斩妖除魔,最后达到灵山,见如来取真经,带回东土,并由此引回天上修成正果。

“一共一百回。”冯过下意识的答了声。

常桓眼睛一亮:“可写完了?”

冯过“啊”了声,这才醒悟过来:原来是催更的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