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二百七十章 乔枝郁郁

鼎定河山 第二百七十章 乔枝郁郁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话说开封城北角夷山上曾有一个井口大的泉眼,一眼看不见底,“咕嘟咕嘟”直往外冒水,日夜不息。淌出来的水十分浑浊,又咸又涩。城里本来就地势低洼,加上污水横流,可把老百胜给坑苦了,饱尝泥泞之扰、疫病之灾。

全城父老乡亲在一起议定,堵死这口害人的泉眼。用石头填,磨盘大的石头扔进去就不见了踪影。用沙袋堵,激流把沙袋冲得千疮百孔。人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得听凭它祸害古城。有一天,一位商人来到夷山泉眼里打水,一个漩涡将水桶卷得无影无踪。不久他乘船外出经商,在大海上水手打捞起一只水桶,仔细一看正是自己在夷山泉眼里丢失的水桶。这消息不胫而走,传遍全城,人们恍然大悟,心情更加沉重,原来泉眼底下通着东洋大海哩!有海妖兴风作浪,怪不得恁厉害,往后这日子可怎么过呵?

正当百姓愁眉苦脸一筹莫展时,一连几夜古城上空都响彻着“造塔!造塔……”的叫声。人们心情振奋,奔走相告:“只有造塔才能镇住海妖,咱们就在泉眼上造塔!”可是,那时人们只会造桥,别说造塔,连塔是什么样子也没有见过。全城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能工巧匠们聚在一起,谁也没有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这天,忽然有一位须发皆白、红光满面的老人沿街叫卖:“卖塔哟,卖塔!”人们顿时围过来争着观看,见他手中托的那件东西用楠木雕就,像一头粗一头细的红萝卜,又像一座摞起来的亭阁,玲珑剔透,十分可爱。原来这就是塔呀!工匠头拱手施礼道:“老人家,这塔俺们买了。老人瞧瞧大伙开腔道:“你们要塔干啥呀?”工匠们抢着说“我们要在海眼上造塔镇妖,为民除害!”“好,有志气。那就塔送给你们吧!”老人乐呵呵地放下木塔,飘然而去。

工匠们把木塔拆开合拢,反复几次,里里外外琢磨个遍。可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真要在夷山上造一座高塔,谈何容易!一到施工问题全来了。这天,赠塔老人忽然来到夷山,见工地上推满材料不见施工,质问道:“你们造的塔呢?”工匠头说:“俺们正在发愁哩,一层二层好造,往上就难办了,光料就运不上去。”白发老人生气地说:“这点事都办不了,还说啥为民除害哩!”他夺过木塔,用脚往地上一踩,木塔被踩到土里,只露出一个塔尖尖。半晌,人们回过神来,又鼓起勇气,摩拳擦掌地说:“咱们城都能造,还怕造塔?”他们小心翼翼、一层一层地把木塔从土里扒出来,看看木塔,又用土一层层把塔埋起来,大伙不禁豁然开朗。这时,人们才发现白胡子老汉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只听空中隐约传来爽朗的笑声。工匠头说:“一定是班爷下凡来点化咱们的!”说着,便带头向空中遥拜。

工地上立即热火朝天地造起塔来。工匠们先在海眼上盖了第一层,然后用土把它埋起来,修成坡道运料,接着盖第二层,和在平地上施工一样。依次类推,一直盖了十三层,最后把封的土一层层剥开运走,一座巨塔就矗立在夷山上了。据说人类的第一座塔就是用这种笨办法,花了几十年的工夫盖起来的。后来,人们塔越越多,越干越聪明,才创造搭脚手架的施工方法。

自从夷山造塔以后,开封再也不冒海水了。这座塔便是铁塔,又被誉为天下第一塔。

冯过嘚吧嘚吧说罢铁塔的“前世今生”,展示了博学广识,又被成功的装了一回。

好在众人已然免疫了,由得他嘚瑟去。

“后面那片松林有什么说法?”没听到一片“奉承话”,冯过似乎有点意兴阑珊,想起先前在塔上看到不远处山谷下郁郁葱葱的一大片松林,下意识的问了声。

“是野猪林。”辛圹答道:“听说早年且有猛虎出入,近年来汴京外扩,猛兽倒是少了。”

辛弃疾“举贤不避亲”,直接让孙子进兵部观政,对外界的质疑置若罔闻。老辛还是一如既往的顽固且强势哪,铁了心要让后辈“弃文从武”,虽然兵部权利不如枢密院与殿前司,但再怎样还是与武事有关的嘛。

“野猪林……”冯过眯了眯眼,意味深长的轻叹一声:“秋来松针黄,入林走兽急。”

顿了一顿,他拍拍手:“小春哥,咱们看看去呗。”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啧啧,那可是名场面哪,既然来了便去“瞻仰”一番。

贾小春虽不晓他要去作甚,却也是点头应了,与辛圹并冯过向野猪林走去,余者则留在此处候着。

走出没多远,方兰芝赶了上来:“我也去。”

冯过心中苦笑,并没有拒绝。

话说这丫头也是憋的慌了,好不容易出来一趟,那还不撒了欢的耍哪。也确是难为她了,就她这跳脱的性子,不爱红妆爱武装,这二年来经历种种苦难折磨,现而今还要学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属实是太难了。冯过倒非一味迁就纵容之人,实在是身边这几个女子太好了,资南嘉不说,董小宛、应素白与方兰芝就这么无名无份的跟着他,能不感动?女子一生所求何来?不就是想着觅到一位可托付终身的良人么?不求名份只是舍之不去的无奈,若非爱到了骨子里,谁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心爱的人?娥皇女英共侍一夫,貌似浪漫,又何尝没有辛酸。

对她们好些,方会心安。

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

秋天的大自然是最浓墨重彩的时候,除了满山遍野飘红的枫叶,金黄灿烂的落羽松也很有看头。

此处虽然没有悬崖峭壁的石山,却遍布土岗起伏的丘陵,各类树木生长得特别旺盛,尤以松树居多,因林中常见野猪出没,便将此林称为“野猪林”。后有猎户为狩猎方便,在林中造屋居住,繁衍成村,人们遂习称其为“野猪林村”。

听着辛圹讲说此处由来,冯过却是有些神思不属。那本名着中所言野猪林其实不在开封,而是在山东省聊城莘县,乃是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算是“三不管”地带,要发生些打杀抢掠之事很是稀松平常。此处离汴京城三十余里,纵然周遭住户稀少,也算不上是人烟罕至的荒郊野外,朗朗乾坤、光天化日之下当不致发生什么恶事。

枯曼层层如雨脚,乔枝郁郁似云头,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断愁。

野猪林规模甚大,远远望去,一片林莽,密不透风,边际难寻。从漏斗的底部到天边的山沿,重重叠叠密布丛林,树木全身披满絮状松萝,端的是神秘险要之处。

走到林前,却见有一条小径穿越其间,两侧林荫森森,不见尽处。

冯过稍稍顿了顿,慢慢走了进去。

好奇害死猫,冯过也真是好奇,或许是他隐隐感觉会遇上些什么,肾上腺素缓缓上升,似乎有些期昐。

这种奇妙的感觉驱使着他继续往林子里面走,在此之前让辛圹返回,至于方兰芝可没老辛孙子那么听话,只默不作声的跟着。

再走了一段,林子愈发阴森,秋意浓,寒意重。

蓦地,贾小春与方兰芝差不多同时停下身形,后知后觉的“菜鸟”冯过亦被方兰芝扯住。

“前面有动静。”大山一般的贾小春凝耳细听片刻:“左侧,十丈。”

简洁明了的判断让冯过稍提起的心又放了回去,没办法,即便他经历过白鹿洞书院的追剿,那也是远远观望,现在可是近距离接触,能保持镇定已属不易。

三人借着密林遮掩行踪慢慢靠上前去,将身子隐藏在树后,便见一公差,冲着一缚于松树的枷锁犯人说道:“燕小乙啊燕小乙,休怪俺毒辣,实在是你时运不济,明年的今日就是你的周年了。”说完,提起了水火棍。

犯人听了大吃一惊,喊道:“两位公人,俺燕青与你们往日无冤,今日无仇,为什么要下此毒手?”

公差冷笑一声:“好你个浪子燕青,果真是个色胆包天的,俺与你无冤,谁却与你有仇,你心里没数么?”

另一个公差亦是冷笑:“实话告诉你,上路前,陆虞候已来传达太尉的旨意,让我们在这里结果你。燕小乙,想明白些吧,在这里是死,去沧州也是死。太尉旨意,谁敢不从?不如在这里了结了吧,也可让我们兄弟早日回去回话。”

说话间,另一个公差已举起了水火棍,对准林冲脑袋猛砸下来。

正在这时,只听得旁边的一棵大松树上炸雷似地响起一声怒吼,一柄铁禅杖激射而出,把公差手中的棍棒打飞,随即一个胖大和尚从树上纵身跳下。

冯过瞧的仔细,那胖和尚不是鲁智深却又是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