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途同归

鼎定河山 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途同归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本朝有“四京”:以开封府为东京,以江宁府为南京,以河南府为西京,以大名府为北京。另有信州府为“陪都”。

本朝按照缴纳税粮的多少,府被分成三等:京府府尹为正三品;纳粮二十万石以上为上府,上府知府从三品;二十万石以下为中府,中府知府是正四品;十万石以下为下府,下府知府从四品。

只有四京京畿之地才设有府尹官职。而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嗯,府尹相当于那个时空的直辖市市长,而知府地位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市长。

能任四京府尹的自非寻常官员,其中,尤以开封府府尹最为特别。

开封府尹这一职务多由皇族亲王兼任,统揽京城汴梁一应行政、司法、民生要务,''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导民而劝课之,中都之狱讼皆受而听焉,小事则专决,大事则禀奏“。实际上担任开封府尹的亲王只是挂名,并不管事,管事的是少尹或是临时委派的官员(称“权知开封府事”)。此乃五代、大定一重要官职名,位在尚书下、侍郎上,一般是从一品或二品官衔,若为“储君”担任,则为一品官衔。如周世宗、定太宗、定真宗于即位前都曾担任此职。

那“梁中书”叫做梁子美,字才甫,由祖恩补将士郎,先由湖南提举常平除广西提点刑狱,后为河北都转运使,再知郓州、定州,召为枢密直学士,拜户部尚书,兼知开封府,时知大名府。因其“中书舍人”之职乃有“梁中书”之称。

“中书舍人”,更是重要职位。

汉朝时便已设立秘书一职,到了昌楚时期,宫廷内担任秘书的人,被称之为“舍人”。

大昌的舍人归中书省管辖,又被称之为“中书舍人”,其主要任务是负责诏令撰写。

自楚以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均单独设有一位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的官位只有正五品,属于中级官吏,但是其地位非常重要。

《新昌书.百官志二》:“中书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侍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皆起草进画。”

后梁朱温逼迫昌哀帝禅位,大昌正式灭亡。定太祖常威建立大定,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中书舍人这个职位也被保留。

本朝因为常家皇帝重文轻武,文官需要统辖军务。因此,中书舍人愈发重要。

中书舍人官位并不高,只是属于中等官吏,但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能青史留名的宰相、大臣,其入仕之初,大多都担任过中书舍人这个职位。

比如汉朝有司马迁、张衡等人担任过中书舍人,昌楚以来,诸如萧嵩、苏轼等风云人物,也担任过这个职位。

因此这个职位是很重要的,除了可以直接面见皇上,中书舍人还需要承接书写圣旨和诏令的任务。

一般是皇上说,中书舍人用笔抄写下来,而后进行笔墨润色,最终交给皇上审阅。所以要想担任好中书舍人,还得会揣摩皇上的心思。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封建时期和皇上打好关系,还能揣摩皇上的所思所想,这样的好处,可比金钱来得实际多了。

梁子美性格内向,不喜谈笑,生活奢侈,威严有主见。为地方官吏时,施政手段残暴,但有政治才干,办事十分精明,一般人很难成为他的敌手,所到之处都能控制住局面。

他在绍圣年间任湖南常平提举,当时刚刚恢复“复役法”,他首先在当地推广,因而受到朝廷的瞩目。

梁子美与朝中权臣相善,如李邦彦、赵野、白时中,此三人与张邦昌、王考迪、蔡京等人相善。

梁子美在任转运使期间,不顾国家的利益,用税款三百万缗买来“北珠”讨好皇上。北珠出产于女真族居住的地方,梁子美从契丹人手里购买,契丹人为图其利,役使女真族人民捕获“海东青”以获得北珠,女真族不堪忍受奴役,奋起反抗。梁子美向皇帝进贡“北珠”,此举实乃女真抗后辽之端。

另外,自崇宁元年以来,各路漕运大臣向皇帝进奉“羡余”(所谓的羡余,实际是搜刮勒索来的财物),梁子美是始作俑者。“北珠”也好,“羡余”也罢,都类似于“生辰纲”、“花石纲”之类的东西。其危害程度,前者较后者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有,梁子美与章惇是姻亲(长女适章惇次子、朝奉大夫章援),而章惇是明宗朝的内阁首辅。梁子美为官的早期,曾经唯章惇的马首是瞻,仗势欺人,屡遭言官的弹劾。到了崇宁帝即位,章惇倒台,梁子美却因邀宠有术,并未受到牵连。

冯过又是一阵迷惘,此与名着不符,却更似事实。

《水浒》当中的反派人物,高俅、蔡京、童贯、杨戬是“四大奸贼”,梁山与“四大奸贼”的斗争主要体现在政策对立上,“四大奸贼”一直主张围剿梁山,并反对招安。真正面对面进行斗争的不是“四大奸贼”,而是地方官员,主要集中在这几个人身上:青州的慕容知府、江州的蔡九知府、高唐州的高廉和北京大名府的梁中书。

其中,梁中书的存在感还是不弱的,乃是太师蔡京的女婿。曾收留杨志在自己麾下做提辖,后来因抓了卢俊义和石秀,引来梁山人马三打大名府,大名府被攻陷后,梁中书惊慌出逃。

这个时空虽不中亦不远矣,“异曲同工”。

至于梁子美何以要“诬陷”卢俊义造反,大抵有三:一是卢俊义在大名影响力太大,大到不将官府放在眼里,店大欺客;二是卢府家财大到连府尹大人都眼红嫉妒,没少打割肉放血的心思,卢员外却是个不识趣的,不知道孝敬梁大人;三是卢俊义确是“不检点”,和匪寇眉来眼去、勾勾搭搭,实在是大隐患。

收到密令后,梁府尹赴卢府扑了个空,旋即以贾氏为饵,散布消息称其腹中已有卢俊义骨血,若卢俊义不主动投案则判贾氏入狱、卢家或会因而绝后云云。

那卢俊义倒是个重情重义的,与贾氏结婚多年无有一子半女,一直深以为憾,得晓此“惊喜”,乃悄悄潜回大名欲伺机救出贾氏,不想被其信重的管家李固告密而被捉拿。

梁府尹亲自负责审理此案,但是随着调查和审讯的深入,卢俊义虽然有通匪之嫌,但并没有十足的证据证明其意欲造反,梁子美倒没有胡乱加害卢俊义。即使李固一再明里暗里不住地要求处死卢员外,梁中书还是不为所动,最终以流放卢俊义去沙门岛的方式结束此案。

这算是“冤假错案”吗?可算可不算。

一则卢俊义确与乱匪有往来,二则梁府尹只是判了刺配沙门岛,若真是“谋逆”之罪哪会是如此轻的判处?

归根结底还是卢俊义那千万家财惹的祸,金钱乃万恶之源。

身为大名府一府长官,治下有这么位刺头人物,偏生还富的流油,还不可了劲的整治?这其中李固出力颇多。

真要说“冤”的其实是燕青,与主母有染的并非是他,而是卢府大管家李固。

原来那李固当年沪困顿流浪,险些冻毙在卢俊义门外,是卢俊义收留了他,看他识文断字,又让他当了管家。

李固与卢夫人贾氏早有私情,燕青有所察觉,二人便设计让卢俊义认定是燕青欺辱主母继而被逐出卢府。

这方是恶人先告状反咬一口并奸计得售。

这倒也罢了,但贾氏居然……怀孕了!

贾氏嫁与卢俊义近十年无有所出,原以为无有生育能力,想来一直无后的问题所在是在卢俊义哪。

原来卢俊义因平日只顾打熬气力,不亲女色,妻子贾氏暗生幽怨,渐渐和管家李固勾搭成奸。眼见着奸情即将败露,这对奸人干脆先下手为强,花了一大笔银钱在梁中书那揭发卢俊义“勾结乱匪意图谋反”,待骗得卢俊义潜回大名又“大义灭亲”实名举报并不惜花钱让梁中书判处其死刑。

但李固买通差役董超、薛霸让他们在刺配路上杀死卢俊义,幸亏燕青放冷箭将董超、薛霸二人射死,将卢俊义救下,扬长而去。

又五日,一伙蒙面贼人夜闯卢府,其中一人义手拿短刀,大骂泼妇贼奴,将李固、贾氏二人割腹剜心,凌迟处死,抛弃尸首。待得官兵赶至,贼人早已远遁,贾府成了火海,熊熊大火直烧到次日下午方熄。

听罢这一切,冯过愈发惘然了,这算是……众英聚水泊梁山了?然后高举“替天行道”大旗聚啸山林?殊途同归么?

至于贾小春极隐晦的所提卢、燕主仆间不太寻常的关系,冯过表示服了,想不到你浓眉大眼的春哥也有八卦之心哪。不过,话说贾小春及他几个手下确有“神探”之能,如此短的时间内便打探出事情始末,绝对是超神侦察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