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二百九十五章 杨家后人

鼎定河山 第二百九十五章 杨家后人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这场混乱直到秦桧搬来了“救兵”才告结束。

这短短不到半个时辰,秦桧感觉自己都快昏厥了,原以为是美差来着,却不想竟是要命的苦差使。

女真人固然有些粗鄙,草原苦寒之地,未曾开化的蛮族嘛,行为粗鲁莽撞是正常的,可以理解。咱们大定可是文化礼仪之邦,怎可以与他们一般见识?

这白楼闹甚幺蛾子?哪有青楼女子不做客人生意的道理,你以为是李师师乜?故作矜持,特立独行,好显得与众不同,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无非是待价而沽罢了。真闹出大事件,你白楼还能落得了好?冯改之,朝阳王,哼哼,误了朝廷大事,管你们是谁!照样追查罪责。

还有那几个“武夫”,瞧那作派架势便是军伍中人,出手那么狠毒,一旦女真使者有个啥差池内失,你们承担得住后果?难怪说军中是藏污纳垢之地,皆是扶不上墙的烂泥罢了。

可他再惶急再看不起“斑儿”,也是无计可施,真的是喊破了喉咙也没人搭理他。无奈,他只好让侍从去外面请巡检兵士。

本朝“坊市制”逐步废除以后,“坊”作为一种行政单位被保留下来,于是,“厢”便成为了“坊”的上级单位,因此上这种制度也被称为“厢坊制”,逐渐取代了昌楚和五代时期的“里仿制”。

至道元年,里、外城(东京又称新、旧城),合计八厢一百二十坊,大中祥符元年十二月又在新城之外置八厢,共十二坊。大中祥符二年三月九日增置为九厢。

东京的厢坊制度,形成了以东京府为中心的府、都厢、厢、坊四级行政管理机制,都厢、厢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每“厢”设有“厢典”、“书手”各一名,“所由”二至五人,“街子”二至六人,“行官”六至十四人。至此,东京城外九厢和城内十厢相互关联,构成了统一的治安管理体系,正是有了这一至关重要的体系,从而确保了东京城市的长治久安和百姓的安居乐业,厢坊制度的确立在加强东京治安管理、消防管理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京城的稳定,东京城有大量的驻屯军,按照厢、坊分别进行巡逻,取代了原来县尉的一部分职责。

东京军队的巡逻,按四厢的形式设置厢巡检、都巡检进行日间和夜间的巡逻。巡检统领铺兵,执行报时、防火、防盗、解送公事等任务,同时还负责参与缉私活动。

大定政府还设立了军巡铺,作为东京基层的治安机构。新旧城里都巡检诸处巡铺图二面,如有可省罢,分明签贴进入,计五百四十六人。京城巡铺所占禁军人数甚多,步军兵士尤众,不得番休,故量行裁省。其铺分远近不均者,委巡检使移那焉。

军巡铺除了负责东京的城市治安、夜间巡逻,还有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负责消防灭火工作,军巡铺的主要人员是铺兵,全部由禁军充任。

另外,为了加强对东京的城市管理,太宗时期成立了专业的执法队伍——街道司,主要负责维护市场秩序,维持街道的卫生、修治以及管理,处理和打击“侵街占道”现象,此外还负责巡视街道、疏导交通等日常工作。

街道司并不是一个全国性管理机构,只设置于都城东京一地,这支队伍定员人数为五百人,全部由军队的士兵充任,统一穿着青衫子的服饰——“诏置五百人为额,立充街道指挥例物,没人交钱二千,青衫子一领。”

秦桧令人去搬的救兵便是军巡铺和街道司的军士。

军巡铺和街道司二司数十人齐齐赶至,秦桧恰巧认得为首那巡检将领,忙不迭的叫唤道:“杨巡检,快快分开他们,切莫伤人。”

倒不是说他忽而看重武将了,而是这杨巡检出身不一般,值得尊敬一二。嗯,此人叫做杨再兴,算是天波府杨家的同脉后辈。

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等,置于州县或边远的数州数县管界。又有刀鱼船战棹巡检、捉贼巡检、巡马递铺、巡河、巡捉私茶盐等,皆掌巡逻稽查。南渡后,分置都巡检使、都巡检、巡检、州县巡检,掌土军、禁军招填教习的政令、巡防盗贼。

沿边巡检司以都、同巡检为正贰官,同样以都监或监押以监护军队,下分设巡检,巡检司拥有属于本司的堡寨和把铺等。沿边巡检司所辖地域甚广,辖域内有多处城寨,巡检司择选数城寨,巡检、监押及兵级于此安扎。

都巡检使位高权重,太祖朝守边名将如郭进、李汉超、何继筠等,到边地任都巡检使,为统军大将,独当一面之仟,“但得沿边巡检之名,不授以行营部署之号“,实则其地位仅次于行营都副部署。

都巡检使,品级为七品,;副使正八品,统兵驻防。掌土军、禁军招填教习之政令,以巡防扞御盗贼。主要职责是募兵御边与维护境内治安。

巡检司根据各地情况所属兵员不尽相同,边远地区人数多些,但一般也就在百人左右。福建路八个州、军二十八员巡检官领兵三千五百人,平均每员巡检管辖一百二十五人。而京城开封府有巡检四员,各领骑兵五十人,步兵八人。也就是说,杨再兴麾下有兵五十八人。这倒不是说其位不符身份,委实是“天波府”已然没落。

大定真正能称得上将门的只有四家,分别为折家将、仲家将、姚家将、杨家将。杨家将在四大将门中最弱,勉强凑数。而前三家将门,在大定朝赫赫有名。

杨家将可从杨信算起,杨信是五代麟州新秦豪强,以武力称雄于一方。第二代为抗辽名将杨业,号为“杨无敌”,因大战辽军力竭被擒绝食而死。杨业有七子,但只有长子杨延玉和次子杨延昭为武将,杨延玉与辽国作战中阵亡。杨延昭一直镇守边关,口碑甚佳。杨延玉和杨延昭算是杨家将第二代。杨家将第三代只有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为武将,武功远不及先人,其后杨家将淡出历史。

欧阳修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写:“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这里的父子就是指杨业和杨延昭,而这位供备库副使名为杨琪,其祖父是杨重勋,杨业是其伯祖。

但自仁宗朝后,杨家将的实力已经有很大的衰落的趋势。时至今日,杨家将的很多后代中,有不少都沦落为平民。虽然还有一部分仍然在部队里面挣扎,但是权力都不是很大,在军队中的地位较之以往大大降低。

导致这现象的主要因素,还是由于大定所倡导的重文轻武政策,对于武将采取压制措施。武将的地位持续下降,才能与壮志施展不开,军权几乎都收归于中央。纵然在杨家将的内部,是有很多优秀的人员,但是都无法得到重任。

比如杨再兴。

他他父亲是杨畋,祖父是杨广荣,曾祖父是杨邦玉,杨邦玉的父亲是杨文广。所以,他算是杨家将的第九代。

岁月变迁,当年风光无限、名震天下的杨家将不复威名,门中子弟尽皆寂寂无名、泯然于世。

杨再兴能在汴京城当个巡检勉强算是为祖上争得些许荣光,总好过另一位上梁山为匪的杨志。

不过,他这杨家将后人的身份多多少少还是有所裨益的,在京中广识友朋,颇有几分名声,否则秦桧也不可能偶然见过一回便记住了他。

杨再兴身材高挑,样貌端正,身上有一种天生的军人气质,嗯,类于岳飞。

他看看混战的一方,好家伙,岳飞、牛皋、韩世忠,都是见过的。虽谈不上有啥交情,他对这几位可是敬仰也羡慕的很,都是立过军功的,哪像他只能在京城做些苦哈哈的脏活累活。

他口中叫着“住手”,却是暗暗观察场中局势,很显然,本方是占据上风的,至于女真人……管他们死活?!化为蛮夷,也够胆来东京撒野?!

但有公务在身,他也不好坐视不理,招呼着下属上前拉架。

说来也妙,杨再兴等人出现的时机刚刚好。

几个女真使者已是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挨了拳脚,只不过是草原人的血性使然不肯开口认输罢了。

岳飞几人也是“欲罢不能”。他们固然是占了上风,也算是出了心头一股恶气,可……难道还真的要把这几个女真人全部打趴下?真那样可真酿成外交事件了。

所以,杨再兴这一插手劝架,双方都有了台阶下,自是顺势收手罢战。

这场混战来的突然,让观战者大呼过瘾,不知内情的人连连叫好,皆是感叹从未见过如此精彩的表演。

冯过等人却是面面相觑,对“罪魁祸首”梁红玉那叫一个“折服”——感情这是自带惹祸体质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