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纻新成

鼎定河山 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纻新成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五代梁开平二年,晋将周德威解潞州之围,闻晋王李克用病笃,退屯乱流。又后唐清泰末,赵德钧奉命攻河东,将幽州兵取潞州,合泽、潞兵至乱柳,盘桓不进。定太平兴国四年,亲征北汉,驻跸于此,始有驻跸台。

这是一段“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争霸故事,甚至连定太宗常严,率兵出征,也曾在此“驻跸”,这乱柳如何能不出名?

可,这显得有些破败杂乱之处便是威胜军治所?冯过暗自慨叹不已。

大定军方在此置威胜军军堡,是在乱柳石围中建起来的,用以屯兵屯粮。而此前这里是一片乱石横陈、丛柳茂密的地方。军堡建起后,故称其为“乱柳塞”或“乱柳寨”。

但据本地人称,“乱柳”其实早年被称为“乱流”的。因乱柳这一带地方,漳河及其支流,或南或北,纵横交织、流淌,走不远的几里路,就要过一道河,蹚一次水。将此名称作“乱流”,也不无道理。

临行之前和上任途中,冯过做足了功课,对任地有了相当的了解,比如这铜鞮县早前其实不太被重要,沁州改作威胜军后治所搬迁至此,乃大筑军堡、城区,方使此地“改头换面”。

另外,不止漳河贯流本境,沁河亦只在数里外。

而关于沁水,可是大有来头。

东汉永平三年,汉明帝刘庄为其女儿沁水公主刘致在封地沁水县兴建了一座园林,史称沁水公主园,简称沁园。到了汉明帝的儿子汉章帝年间,大将窦宪的妹妹被册封为皇后。窦宪倚仗自己是当朝国舅,横行不法,大肆兼并土地,并且看中了风景幽雅的沁园。于是,出低价强买沁园。沁水公主慑于窦氏的威势,不敢计较,于是窦宪便将沁园占为己有。

后来汉章帝出行,路过沁园,指着沁园问窦宪,窦宪支支吾吾地不敢应答。后来章帝知道了窦宪夺园的事情后,极为震怒,召来窦宪严厉斥责说:“现在连尊贵的公主的田园尚且被你兼并,一般小民的田产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国家诛弃你窦宪,只不过像除去一只孤单的雏鸟和一只腐死的老鼠罢了。”章帝要治窦宪的罪,窦宪非常恐惧,后来靠他当皇后的妹妹百般求情,才得以幸免。章帝勒令窦宪将沁园归还了沁水公主。虽然这次因为皇后的缘故,没有治窦宪的罪,但从此章帝不再重用窦宪。

大昌天佑三年冬月的一天,河内清化街王顺兴字号的老掌柜王老先生,进入沁园戏楼。只见他银须飘然,清瘦文雅,眉宇间散发出一种谦和的淡定。当古怀乐奏起,他慢慢地掂起长袖,拱手与众文客相示后,以河内方言略存太原口音,唱出了一首题为“沁园春”的词曲,词意为颂明帝,讽皇后,歌章帝,讥窦宪,褒善美,赞沁园。其字正腔园、浑厚高雅,顿惊各路高人,就连洛阳来的文坛名手冯贽等一行也拱手相拜,赞叹不已。王老先生祖籍太原,在清化街持花炮生意,继祖德,尚书香,精通诗书琴韵,很有“王而不王,不王而王”的王氏谦恭风范。他以一个多月的时间,写出了这首“沁园春”,全词共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下片十二句,平仄有韵、朗朗上口、章法长短有致、结构疏紧顺理。

后来,也用“沁园春”泛指公主的园林。

而沁园这座名园,历经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昌、楚、五代、定,虽物是人非,换了主人,却仍存世。

开封距此八百里,冯过路上不敢多加停留,十天后风尘仆仆到此。

新官赴任,自有迎接仪式,五天前冯过便让贾小春遣快马送文书至铜鞮,曰:

“某积诚浅薄,莫效亩忠;弹罪播闻,至烦台疏。特借沁士,大儆国人。念所累朋侪之多。岂不为封部之辱?奔归属苦于就道,引咎未容于杜门。犹当收占牌匿行影,岂期候吏尚识累臣。至彻崇听于大府之尊,乃遣迎书于百里之外。得存意垕,捧读手惊。”

地方上知道官员任免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官方的邸报,虽然大定的文书传递系统十分的完备,但是依旧不能使得官员百分百按照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天气状况往往会影响到了官员的行进路程。所以在文书上就会有滞后性,原本就是简单的任免文书并非是那种八百里加急的紧急文书,所以说为了避免与迎接者的信息传递不通,一般赴任的官员在到达地区之间都会有有与地方官进行书信往来,这种书信类型多样,会根据任免官和地方官的关系不同,内容是也有所差异,但是最为主要的就是通知。

迎接官员是一种比较拥有仪式性和复杂性的一种礼仪,官员到达地方的时候,地方官往往会携带着文书去迎接,这种礼仪使得官员的迎送制度更加的规范化。而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让对方感受到尊重,随着这种礼仪的普遍化,迎送官员的文书格式也是逐渐的规范,内容上也是丰富起来。

大定官员的迎送礼仪进一步的完善,这也是标志了制度上逐渐走向了成熟。为了保证官员能够顺利的赴任和出使,开始制定了一系列比较详细的官员迎送制度,并且根据当时官员等级的不同,迎送的规模也是不同的,但是最终的本质上还是为了能够顺利的迎送官员,为了能够有效地获取迎送官员的信息,除了原本的任命文书之外,还需要官员与官员之间的书信往来,这样的话就能够提前使得地方官做好迎接的准备。另外,异地当官的话有两大凭证,即敕牒和告身。而这两大凭证是官员的立身之本,姑且称之为委任状和身份证明。

委任状(敕牒)是朝廷下发给你的将要授予你的官职,一般一式两份,一份派遣快马传递到某地的最高执行领导那里,另一份由你随身携带,并且到达任职地后与之前那一份和放在一起以备检查。

而身份证明(告身)则需要地方官府甚至由朝廷给你单独开出来,用来证明你的个人身份,只要有这两样东西到地方任职的时候就可以顺利办理交接仪式。

理论上有了这两样物件,就可以去做对应的官员。如果官员在任职途中,被劫匪盗窃委任证书和身份证明的话,极有可能将这两样物件带到该官员的所属地,并且堂而皇之的去当伪官员。

事实上朝廷也意识到这样做有很大的漏洞,而且官员在就任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所以有双方保险来控制这样的事情。

第一种保险就是官员先行家属跟上,一般情况下在官员到地方任职之后,家属才会接到当地的自动发出的通知,并且由所在地前往官员任职地。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一遛,只要家属发现情况不对劲,直接报案的话,就可以将涉事官员全部抓获,一般情况下是判处死刑。

第二重保险则是门派师生关系以及当时特有的交通方式和联系方式。在古代讲人情的时代,最主要的联系方式就是飞鸽传书或者飞信传书,通过写书信来表明深厚的友谊。可是一旦这个官员就任之后,三五个月甚至一年半载都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以及朝廷当中自己的老师写信的话,就很有可能引起怀疑,在之后的彻查之下,难免会有破绽。而执行官员一旦抓住你一两个破绽,便可以将伪官员一网捕获。

一路波澜不惊的抵达铜鞮城外二十里的沁阳驿,恰是十一月初十上午,待见到数十个新着光鲜和十数位官员簇簇着一位身着五品官服的中年官员候在驿站前时,冯过愣了愣,赶紧下马。

新的官员到任时,在到达所辖地前(一般为距离还有二三十里时),需先令人报知礼房吏员,告示官属及父老人等出城来会,令洒扫合祀神只祠宇,预备牲醴祭仪,以候谒告。然后在城外斋宿三天,第四天清晨,由父老人等将新官员领进城中,祭祀城内诸神祠。

威胜军知军带着本军团练判官、团练推官(掌书记)以及都监、巡检、执事等官员以及孔目官、勾押官、押司官、开拆官、粮料官等各级官吏一并候迎。

本朝承袭楚、五代以来的藩镇格局,州军按照规格的高低分为都督、节度、防御、团练、军事(刺史)州(军)几个档次。晚楚和五代地方官员除了州镇长官和律令内的州县人事设置外,就是多数由藩镇自行辟署幕僚,他们是节帅的亲从,忠于藩帅,朝廷基本无权干涉任免。

大定立国,在收藩镇人事权这一环节中,着重把藩镇幕职全部纳入中央的流内铨,和原律令制内的州县官——诸曹参军、县令、尉、簿等统一归为幕职、州县官,即选人。

其中诸州判官作为佐僚,是选人七阶的一部分,一般由选人充任,如果以京朝官充任判官,称为签书(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州判官厅公事,其中节度判官系节度军额名。

至于通判,那是大定新发明的次于州府军监主官的二号人物,需要京朝官阶秩,知州、通判是一州之长贰,而签判(判官)等幕职是佐僚,只是大定继承了太多晚楚五代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显约头衔比较复杂,实际很简单,看到一个头衔,做减法去找到实质就可以。

是以,冯过这位通判的品衔比及本地签判可是高出了六级,身份尤为尊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