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三百三十六章 河北田虎

鼎定河山 第三百三十六章 河北田虎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沁源,又是沁源,张汝舟啊张汝舟,你这知县怕是要当到头了……

咦,歪楼了,不应该是关注张迪落草为寇一事的吗?

呃,因张迪世辈田耕打猎,武力强如虎,且沁源位处沁河北,是故人送绰号“河北田虎”,这说法……完美。

港真,因那部名着之故,冯过倒是知晓“田虎”。北宋四大寇嘛,老有名了,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四者当中以方腊最为势众,却是宋江最知名,至于田虎、王庆则几是打酱油之流。

据说,那部名着中的“田虎”是那个时空不曾出现过的,原型是河北路洺州张迪,于宣和末聚众数十万人,攻克州县,曾率众五万围濬州五日,后为刘光世所袭杀。

其事真伪难辩,不见于正史,但在这里,却是真真有了“田野猛虎”张迪者横行一方。其颇有膂力,熟武艺,专一交结恶少。

此人勾连方琼、安士荣、褚亨、于玉麟、杨端、郭信、苏吉等掳掠财物,戕害百姓,乃至侵州夺县,官兵不敢当其锋。

“这张迪不过一个猎户,为何就这般猖獗?”冯过貌似在请教,又何尝不是在给宗泽上眼药?为绝后患,他对张汝舟可真是“煞费苦心”哪。

宗泽显然已是震怒不已,却又显得有些无力,面无表情的说:“文官要钱,武将怕死,各州县虽有官兵防御,都是老弱虚冒。或一名吃两三名的兵饷,或势要人家闲着的伴当,出了十数两顶首,也买一名充当,落得关支些粮饷使用。到得点名操练,却去雇人答应。上下相蒙,牢不可破。国家费尽金钱,竟无一毫实用。到那临阵时节,却不知厮杀,横的竖的,一见前面尘起炮响,只恨爷娘少生两只脚……”

说这些话时,他胸膛起伏不已,想来是心潮汹涌不平。毕竟,作为一方主官,他治下出了这等事,偏生官兵无能,尽是临阵脱逃者,少不得要为此事所累。更令他气怒难歇的是,朝廷养兵千日却没能用兵一时,军中无良将领一味的吃空饷,胡乱征募些个老弱病残充数,真起战祸又怎能一战?五路伐宁,北伐征燕,皆以失败告终,大定军力竟是孱弱至斯,朝堂上下仍是一味歌舞升平、声色犬马而不知励精图治、奋发图强……

“据查当时也有几个军官,引了些兵马,前去追剿田虎,却那里敢上前,只是尾其后,东奔西逐,虚张声势,甚至杀良冒功。”冯过火上浇油,长声叹道:“如此一来,百姓何以不心生怨恨?所谓‘从贼’也实是走投无路、以避官兵之举。”

顿了顿,他似有些漫不经心的说道:“那张迪在沁源素来豪横,惯擅勾连恶少欺压良善,没少做打家掠舍之事。照理说沁源县当有知觉并作出应对,但似乎从未见过此类上报。”

他既是有感而发,更是将话头引向张汝舟,用心良苦啊。其实,他甚至怀疑康王府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否则张迪不可能那般肆无忌惮,毕竟康王府那近千军士可不是吃素的,非厢兵可比。

说起大定军力,最精悍的自应是拱卫京师的八十万禁兵,至于厢兵、乡兵与蕃兵则是相去甚远。

禁兵是军队的主力,兵额多时在百万以上,主要任务是“守京师,备征戍”。禁兵实行“居中驭外”的“更戍制”,除驻京师外,还分别到边地或冲要地方戍守,一二年轮换一次,既使士兵往来道路,以习劳苦,又使兵不识将,将无专兵,以防止武装割据或拥兵叛上。禁兵的给养按规定较优厚,月俸分等发给,年节有赏,大典有赐,行军另有行装钱等。但有的妻室随营,又加军吏克扣严重,禁兵生活都很困苦,特别是社会地位低下,深受将校欺凌和虐待,以致常常发生兵变。

厢兵名义上也是一种常备兵,实际上是一支专任劳役的队伍。它分属各州和某些中央机构,内总於侍卫司。其组织编制大体如禁兵,给养比禁兵低,主要担负筑城、修路、运输等杂役,多不训练和校阅。

乡兵亦称民兵,有的称强壮、弓箭手、土兵、果毅等,是不脱离生产、农隙集结训练的民众武装,以按户选、抽的壮丁或募集的土人组成。其组织编制,各地极不统一,有的设指挥、都等,有的设甲、队等。乡兵服习水土,有的战斗力较强。朝廷遇有边事紧急,也徵发乡兵出战,并发口粮和酱菜钱。乡兵有的还可转为禁兵。

蕃兵是由北、西北边境少数民族组成的武装。在西南边境还有砦兵、峒丁等。任务主要是边境戍守。组织编制因部落而异,常见的有部族、姓、小姓等。朝廷对其首领区分不同等级给予钱粮、衣服和土地,对士兵也偶有赏赐。蕃兵、砦兵等熟习边情,勇悍善战。

王安石等人曾推行新法,在军事制度方面主要有保甲法、保马法和将兵法。保甲法规定十家(后改为五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籍乡村之民,二丁取一”,农隙教战。保马法,即与保甲法相配合的牧养军马之法。“凡五路义保愿养马者”,由官府给予马匹,或按市价发钱自买,每户养一至二匹,免一定赋役,马匹如有死病等情须补偿。将兵法,即改变原来的“更戍制”,在全国重要军事地区置将统兵,平时就地训练,战时接受调遣,“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士”。新法初行,颇见成效,但推行不久,随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而被废止。大交朝廷直接解除了“不许土地流动”的禁令,允许农民随意迁徙,土地所有权亦可拿来交易。

此项制度看似是解放了过剩的农业生产力,然而实际上却为士大夫阶层的土地兼并活动做了嫁衣。

百姓生活得并不安乐,屡次地震、水患等天灾虽是不可避免的祸事,但与此同时也有“**”在加剧困难。

因着土地准许流动的诏令,那些有权有势的官宦人家才敢到处兼并土地。农民无地耕种,就等于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称为社会无业游民。

面对着一众的无业游民,太祖皇帝也很头疼。

然而,土地兼并的势头早已超出他的把控,他开罪不起整个官僚集团。于是,为了缓解这个问题,他绞尽脑汁想出了“募兵制”这个办法,并自信地认为这是个可以延续百代的绝世良策。

所谓“募兵制”,就是将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编入军队,让他们成为国家公职机关的一份子,衣食住行,皆由国家财政罩着。

如此,百姓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基本需求也得到了满足,自然就不会因为走投无路而上山为贼、或下海为寇。

与此同时,倘若民间百姓有起义的,还可以派他们出去镇压。如此既能保障国家的军队数量,又能有效解决社会民生难题,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计谋。

“募兵制”将无业游民编制入军队,每日照常训练,无需干活,也就是不促进社会生产的意思。

在这些募兵们没有为社会创造生产价值的同时,国家还需要包揽他们的基本生活费。久而久之,随着募兵数量的增多,国家财政的压力也也来越大。

“募兵制”的财政需求就像一个永远也填不齐的大窟窿一样,年年都有因天灾**而失去安生立命之本的游民、难民。甚至于不学无术之徒混入募兵只为混吃等死。如此裁也不得、收也不得,朝廷终究只能自食恶果。

而募兵大多都是农民出身,干起农活来孔武有力,但上阵杀敌可就不一定了。农民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稳日子,在战场上难免会漏了怯意。

可战场厮杀,最容不得的就是退却。一旦军队中有一人心生退意,那整个队伍的军心便会涣散,斗志不在,又如何能赢得过敌军呢?

大定的敌人,突厥和鲜卑人,他们都是生于马背上的民族,自小就擅长骑射摔跤,是天生的战士。要想与他们一争高下,仅靠这些涣散的游民如何可行?

这不,连区区土匪恶霸都打不过呀,畏缩不前,“战术后仰”么?

宗泽看冯过一眼,目光有些耐人寻味:“沁源知县张汝舟是你同年?”

冯过愣了愣,下意识的点头:“是的。”

宗泽笑笑,道:“你是状元,他是三甲末,往素应该没甚交集吧。”

冯过只道:“并无往来。”

他心下突突,宗泽果真是老奸……目光如炬哪,虽不曾明言,却是话中有话,隐晦的点出冯过与张汝舟有梁子,是在“借刀杀人”。能青史留名的,有哪个是易相与的,哪是能随便糊弄的?

好在宗泽并没有追问,只是点到为止:“吾并不了解张汝舟,但晓得其与康王府走的很近。另据探报,他早知张迪其人其事,却一直放纵不管。都是姓张的,五百年前是一家嘛。”

冯过不由愕然:还能这么操作的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