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七十七章 天下无敌

鼎定河山 第七十七章 天下无敌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于资南嘉而言,“极好极好”便是最好的赞誉了。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曾执掌翰林院,乃是当世文宗、万千学子的楷模,自身又聪颖早慧,五岁便开始阅读经史子集,汉魏歌赋、昌诗楚词亦是早早接触,乃是“不世出”的才女。

有一出黄梅戏叫《女驸马》,讲的是冯素贞与李兆廷自幼相爱,由母亲作主订亲。后来李家衰落,素珍母也去世。素贞继母嫌贫爱富,竟逼李兆廷退婚。素珍被逼女扮男装进京寻兄冯少英,又冒李兆廷的名字应试。不料竟中状元,被招为驸马。洞房之夜素贞将真情告诉公主。皇帝迫于形势只好赦免素珍,命李兆廷顶状元之名并与素珍完婚。公主也与改名做了八府巡案的冯少英成亲……

所以说戏文误人呢,再如何女生男相,也不可能一路瞒下来吧,就如木兰君……听听故事就好,当真的话你就输了。

不过,这也说明了女子再如何有才学也不能参加科举的事实。

秦楚时期盛行一句话,“女子无才便是德”,要求女子安分守己,不必风流灵巧。大儒章学义更直言不讳的说:“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咦,居然好有道理的样子。

大定开国以来,极大的提高了女性地位。太祖甚至鼓励民间可开办女校,以期培养出有才能的女性为国谋利为民服务,可惜的是半道夭折,只好不了了之。但种子终究是洒了,即便不能生根发芽,亦是有收获的,不少开明且殷实的家庭便让家中娘子识字读书。

当然才女终究罕有,方显得弥足珍贵。

资南嘉便当得起“才女”之称。不过资家向来低调,除了极小的圈子,外人并不晓得此节。资哲亦叹曰,吾子不类我,小女聪慧,若换作男儿身,必金榜题名也。被嫌弃的资云羞愧无言,毕竟承担父亲殷切期盼的他仍是区区一秀才,还真比不得学霸妹子有才。

自身有才,看别人的文字自然就比较挑剔。譬如,资云动不动就搞“文艺沙龙”,与一干文青们诗词唱和,玩的不亦乐乎。但在资南嘉看来,兄长与友人们的唱酬文章实在不够水准,纯粹是自娱自乐,也亏得他们还能相互吹捧。

她的眼光极高,评价起文章来大抵只会用“尚可”二字,“极好”尚属首回。

是时,同在“绮丽馆”的资云恰巧过来找妹妹表示关切,听资南嘉这般一赞,惊诧不已:“真的如此之好?”边说着边伸手去拿那张纸。

资南嘉却轻轻一避,将纸还给冯迅:“迅哥儿,好生保管收藏着,日后会有纪念价值的。”

资云尴尬的缩回手,讷讷无言。

冯迅看看资云,很是大气地将纸递了过去:“呶,给你看。”

资云简直有些受宠若惊了,还是人家的妹子好啊,忙不迭的接了过去。

俄顷,资云脸色数变,最终化为一声叹息。

“受打击了吧,其实你没必要和他比的。”资南嘉轻声的说。

资云愈发郁闷了,这是安慰?好像是插刀吧。什么叫“没必要和他比”?意思是比不过呗,不要自取其辱。可……真的比不过啊。

他犹不甘心,问:“迅哥儿,这词可是七郎写的?”

冯迅迟疑片刻,竖起手指“嘘”了声,怯怯的说:“大兄不知道的……”

果然是冯过新作啊,资云心下暗叹,转念想,你冯改之再有才还不一样要唤我声“师兄”。嗯,这么一想,心下舒坦多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嘛,作甚要与学霸比考试成绩呢?比比唱歌跳舞的不好么。

资南嘉却是听出了另外一层意思,柔声问:“不是你大兄给你的吗?”

冯迅将纸叠好收起,皱了皱鼻子:“是大兄练字用的。”

“练字?”资南嘉不明其意:“你说这词只是他练字写下来的?”

冯迅小鸡啄米般的点头:“是啊,大兄天天都练字的,写完了就烧掉的。有时候忘了烧,我就偷偷的藏了起来……字写的可好看了,烧了怪可惜的。”

资云无力吐槽了,难道不是这么精妙的词作烧了可惜吗?咦,不对,冯过天天练字,难不成都是这样的诗词?不可能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嘛,当是韭菜呀,割了一茬又一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资南嘉显然是信的:“……下回能不能给姐姐看看……”

冯迅很是喜欢温柔好看的资家姊姊,只稍稍犹豫便答应了。

资云受的冲击一时半会没法消除,唏嘘不已:“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改之这词写的,这让别人还怎么写元夕词呀。不行,我得让张山李明那几个知道知道什么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省得他们总爱嘚瑟。”

资南嘉迟疑过后终究没阻止兄长的“莽撞”之举,她自己都不晓得心底里是希望冯过越有名越好的,就像看着自家的孩子……啊呸,是自家的兄长……也不对,资云的天资有限,连冯过一半的才华都没有,名声还能涨到哪去?(资云哭晕在茅厕。)冯过在资南嘉心中到底是怎样的位置,便是当事人自己都不清楚。十三岁的少女,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充满着憧憬,花样年华啊。这便是事情的发展过程,很偶然,却也是必然的。

至于冯过为何没有在元宵节丢出那阕震烁文坛的元夕词,原因很简单,毕竟与辛弃疾成了忘年交,很是敬重这位文武双全的老人,再薅他羊毛就太不地道了。呵呵,咱冯小七可是有底线的人哪。

没错,他“写”的便是原本是老辛大作的《青玉案.元夕》。

那个时空,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对这阕词,王大师推崇之心可见一斑,已然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当然,过度解读名篇乃是文人通病。一千个人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些莫名其妙的解读会让作者都感觉不可思议。

不过,此词之美确是毋庸置疑的,出现在大定文坛就好像一颗炸弹,“呯”,猛然爆炸开来,威力无法估量。一些个老儒读罢,老泪纵横,道大定文坛中兴有望,只在冯改之一人。

啧啧,这就太拉仇恨了,虽非过分捧杀,也是将冯过推上了高高在上的神坛,一不小心就得摔个粉身碎骨。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么,太难了。

此乃后话,事实上这阕词十六日便在饶城某个圈子传播开来,始作俑者正是资云。

话说这资公子也是悲催的很,原亦非平庸之辈,十六岁就过了院试,算得是年少有为,奈何父亲光芒太盛,完全被掩盖成了阴影。他平素交往的自是些负有才名的青年俊彦,往来唱酬,各具傲气,谁也不服谁,真论起诗词功力却是他垫了底,难免起了好胜之心要打个漂亮的翻身战。这不,机会来了,即便是冯过的词作,那也是自家师弟、父亲的学生,自己人,借来装装逼不过分吧。

这波操作骚气十足,真的被他装到了。

“此词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读来余味无穷,妙极……”有人见猎心喜,疯狂打call。

“历来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当以欧阳永叔之《生查子》最是传颂。然此阕《青玉案》绝非可有可无,当可称作词中豪杰也……”有人拼命点赞。

“此词用字精练,然则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末句一出,整篇便显精绝……那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与趣味……”有人点评公允,见识不俗。

“作文意象之高妙,就在其含义的多重性。有道是‘隐以复义为工’,此论在以凝练为特点的诗词作品中尤为明显。又曰‘诗有内外意’,一象两意方成一意象,但正如一诗可多解,一象三意、四意,也不是什么不可以的事情。‘人’意象的复杂性造就了整首词的内涵的复杂性,整首词的主旨及意蕴亦由此而得到升华……”有人点评的有理有据,头头是道。

“在结构上,此词也有其妙处。上阕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阕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文心之苦。”有人从词作结构分析解剖。

总之,此词一出,赞誉不绝。

到了十七日,便有歌坊在多方联系作者君,想拿到此词的首唱,但,是夜,董小宛唱的便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