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鼎定河山 > 第八十章 匡救弥缝

鼎定河山 第八十章 匡救弥缝

作者:品涩居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7:57 来源:书海阁

常伷有句话说的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人贵有自知之明,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做不了的就别指手画脚。”

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呃,大抵就是这意思,凡事量力而行,别胡乱插手自己不懂的事,外行管内行,是行业大忌。

譬如行商,冯过便完全没有经验,一无商业头脑,与六叔冯去疾根本不在一个等量级。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商人经商的目的就是为了逐利,追求利益最大化。没法为自己(家族)牟利,便是行商者最大的失败。至于此过程中用了什么龌龊手段、损害了谁的利益,只要不过线,倒也无可厚非。一个合格的商人,最需要魄力,果绝大气,手断凌利,当断则断。

冯去疾无疑便在此列。冯氏家大业大,能将外头的大权交予给他,足见其的过人之处。

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备以其所好,反自为祸。人往往会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马失前蹄,酿造翻车现场。

直到廿十日,冯过才见着六叔。

冯去疾刚过而立之年,英姿勃发,予人杀伐果断之感,但一旦接触下来,却又令人如沐春风。

冯过是挺敬重这位六叔的。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冯居庸兄弟六人五官样貌颇有相似,却是脾性迥异。君子抱孙不抱子,冯居庸素来是个严父,在两个儿子面前颇有威严,这导致冯过本尊与叔父更为亲近。冯去疾也是极喜欢聪明好学的七郎,可谓是他的人生启蒙老师。

得知六叔今日在家,冯过穿过几条弄堂过去,陪着九岁的堂妹冯遥及七岁龙凤胎堂弟(妹)冯迈、冯适耍了会,去书房见冯去疾。

叔侄俩说了会闲话,冯过开始请教:“一斤稻谷大概可以酿多少酒?”

“一斤水稻三两酒,但原料不同,出酒量亦有不同。”冯去疾自是再熟悉不过:“玉米的出酒率高一些,而麦子的出酒率低一些,稻谷的出酒率又低于小麦,高粱的出酒率就更低了。”

冯过很是惊诧:“才三两,这么少么?”

“可不低了……”冯去疾笑着给冯过解说了一番。

春季和秋季是酿酒发酵的最佳时机,其中以秋季酿酒更为适宜,因为秋季多数农作物已经成熟,酿酒原料丰富,价格低廉,温度适宜,这两个季节酿酒,出酒率也是高的。夏季温度高,发酵快,但因气温太高,出酒率反而有所下降;冬季气温低,发酵慢,发酵周期长,如果发酵室的保温工作没做好,就会导致发酵不彻底。正常情况下,一斤粮食的出酒率是在三两左右,稍微淡一些的则能达到四两,如果再继续酿制的话,酒的品质就会大打折扣。

冯过又问:“那咱们‘吉阳谷烧酒’一年能售出多少?”

“今儿个咋关心这事了……”冯去疾笑着问了声,却也没等冯过回答:“百万斤总是有的。”

冯过没吭声,在心里默算。

酿百万斤酒需要三百万斤稻谷,以亩产200斤来算,那就是需要亩良田而且是丰收年才有这收成。百多顷,万余亩……据他掌握的数据,冯氏名下大概有九千多亩(近百顷)农田,其中近一成是望天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来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在无灾害的年辰大概能有180万斤收成,创去数百人的吃食(大概一年要吃掉15万斤粮食),那么酿酒所需的缺囗至少是135万斤稻谷,也就是11万多石。呃,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他飞快地计算完,问:“酿酒尚需135万粮食,从外面采购方便吗?”

冯去疾揉揉脑门:“年景好的自是方便,我们在信州府十几个县都有采购点,比市场价略低。若是年景不好,遇上洪涝干旱,就麻烦些,得跑去两湖采买,价格高不说,运输成本也更高……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咱们上饶原就是鱼米之乡,你那句词说的好,‘稻花香里说丰年’……几乎年年丰收,鲜有缺粮之虞。”

“鲜有”,那就是有喽。去年夏天连降暴雨,信江河水位暴涨,几乎淹了大半座饶城,这算是洪涝灾害吧,对稻田会没有影响?那个时空他出生成长于农村,“三代贫农”,打小没少做田间地头的事,农事并不陌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种田的确实不易,遇上洪、旱、虫灾,歉收是难免的,有时候那几分薄田的收成还不够一家子吃的呢。冯氏虽然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但却以酿酒发家,这才是立家之本,要维持住酒业龙头老大的垄断地位,委实不易。这千斤重担压在冯去疾身上,若是遇上歉收年时,有人愿低价出售粮食,他能抵挡住这诱惑么?毕竟,他坐着的这个位置可是香饽饽,族里觊觎的人可多着呢,但凡稍有行差踏错便会被取代。压力之下,用些非常手段是极有可能的。冯过决定单刀直入:“六叔有听过常平仓之事么?”

冯去疾一怔,神情凝住,但片刻后又恢复正常:“常平仓何事?”

这反应……终究是做不到喜怒不形于色啊,冯过心下有数,深吸一口气:“前些日子,世子说,两河连年干旱,农作物受损严重,为免当地粮价上扬,拟从各地调粮援助,咱们江西布政司会是主要奔援地。”

顿了顿,等冯去疾消化了这消息,冯过接着说重点:“信州府自是有大任务,少不得要从常平仓调粮北上赈济灾民、平抑粮价。但据世子说,信州常平仓上报之数为六万八千石,实际只有一万二千九百石,还有五万五千石不知所踪。”

他注视着六叔,说的很慢:“一旦被查出是谁从中上下其手倒卖牟利……这可是重罪,抄家问斩是轻的,说不定还会诛连九族。”

冯去疾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苍白的毫无血色,嘴唇翕动着却发不出声。

冯过心下暗叹,尽量让语气变的轻柔些:“我若是那一念之差做了错事的人,一定会抢在东窗事发之前全力补救。譬如,算清楚具体的插手数目,然后赶紧补仓,即便是高价从外面采买也要立刻补足。我想,只要能补齐缺口,秋后算账时也不会牵涉过深。当然,这是雷区……禁区,以后是再也不敢触碰的了。”

见冯去疾脸色铁青、坐立难安的紧促模样,冯过又补充几句:“这种事想瞒是瞒不住的,我若是那人啊,第一时间会与家里人商量,实话实说,在取得谅解后再筹集资金。另外,事后还会重重感谢相关的‘好心人’。”

冯去疾脸色数度变幻,重重叹了声,嗓子有些发哑:“是的,换了是我,也会这么做。”

在侄儿面前,叔父是要面子的嘛。冯过只觉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事情利害关系已然讲清,冯去疾再处理不好手尾,那就是头……呃,总之相信他。当然,跟踪相关状态是必须的。

他不知道冯去疾是如何与族长冯礼唐禀明此事的,但次日六叔便急急地离开小骆村。

十日后,冯去疾风尘仆仆的回来,特意去了趟五兄家。

冯过见六叔貌似很憔悴,精神状态却极是不错,便知有关常平仓一事算是处理妥当了。

果然,冯去疾与五兄说,此次去衢州府采买粮食,一切顺利,且粮价比信州府还低上三分,不枉数日奔波,入夏前酿酒的稻谷是足够的了……

叔侄俩目光交错,一切都在意会中。

说罢正事,冯去疾又提起在衢州陪人应酬时多有听到七郎的诗词在那边传唱,卖家知晓冯过正是他的亲侄儿后,大为震惊,态度愈发的热情,后面谈粮价时也作了最大程度的让步。

冯去疾笑着说,“冯过”这名号可好使了,至少能值五千两银子。嗯,这正是数位卖家的让利额。

冯过只懊恼的说,我还以为自己的名号至少价值万金呢,太失望了,那些人不厚道呀,欺骗六叔你不懂行情。

此话一出,向来不苟言笑的冯居庸眉角也有了笑意。自家孩子有出息,父母会不欣慰?冯居庸很少与两个儿子言语交流,但并不是说他不疼爱,表达方式不同而已,眼见着冯过成了最年幼的秀才,又是写诗又是作词,在外面闯出了偌大的名声,他这做父亲的自是与有荣焉,老怀甚慰哪。

此事到此告一段落,至于后续收尾事宜,冯过没再过问。对了,常伷那里得有表示,将自己手里那张荐书投给董小宛?似乎诚意不足。那厮矫情着呢,喜好的调调绝逼的与众不同,该送点啥呢?冯过感觉有些头痛,从前世到今生,他都不擅送礼,好好琢磨琢磨吧。

正好,明天是花魁大赛最后一天,是见真章的时候了,趁机去拜仿拜访常世子。咦,他知道该送什么了,随即进了书房,炮制礼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