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封神榜西周伐纣 > 第124章 周武王鹿台散财

封神榜西周伐纣 第124章 周武王鹿台散财

作者:西风瘦马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1:02:56 来源:书海阁

诗:

纣王聚敛吸民脂,不信当年放桀时。

积粟已无千载计,盈财岂有百年期。

须知世运逢真主,却笑贪淫有阿痴。

今日还归民社去,从来天意岂容私!

话说众诸侯齐聚九间殿,只见丹墀之下,大小将领、头目等众多人,拥挤着排列两旁。子牙传令下去:“军士们,先速速救火,将宫中的火焰扑灭。”

武王对子牙说:“纣王无道,残害百姓,而六宫近在咫尺,宫中之人、宦官和侍从被害得更加惨烈。如今军士们救火,难免会波及无辜。相父应当首先严明纪律,以免再次造成伤害。”

子牙听后,立即传令:“所有军士等人,只许救火,不得肆意暴虐。敢有违反命令、擅自取六宫中一物或杀害一人的,斩首示众,绝不姑息!你们都应当清楚明白。”听到这个命令,众宫人、宦官、侍卫、军官齐声欢呼:“万岁!”

武王在九间殿驻足,与众多诸侯一同观看军士们救火。突然,武王抬头看见殿东边摆放着黄澄澄的二十根大铜柱。他好奇地问子牙:“这些铜柱是用来做什么的?”

子牙回答说:“这些铜柱是纣王所制造的炮烙之刑的用具。”武王听后叹息道:“真是残忍至极!不但受刑的人痛苦万分,就是我今天看到了也觉得心惊胆颤。”

子牙领着武王进入后宫,来到摘星楼下。他们看到虿盆里蛇蝎横行上下翻滚,白骨森森;又见酒池内阴风阵阵,肉林间冷露点点。武王不解地问:“这是什么缘故?”

子牙解释道:“这就是纣王所制的虿盆,那些白骨就是被杀害的宫人,那边就是肉林、酒池。”武王感慨万分:“真是令人心痛!纣天子怎么残忍到了这种程度啊!”说着心里很是伤感。

随后,武王和子牙来到摘星楼,只见还有余火没有熄灭,烟雾没有消散,烧得七零八落,还有无辜的宫人遭到了这种灾难,烧得还剩下一些骨骼,惨状令人不忍直视。

武王心生怜悯,急忙命令军士:“快将这些遗骸抬出去安葬,不要让他们曝尸荒野。”

武王又对子牙说:“不知道纣王的骸骨在哪里,应当另外捡出来,以礼安葬,不可以让它暴露在天地之间;我们作为臣子,看到这样的情况,心里怎么能够安宁!”

子牙说道:“纣王无道,人神共愤,今日**实在是他的报应。大王以礼安葬他,是大王的仁德!”于是,子牙命令军士仔细检点遗骸,不要混杂在一起;务必寻找到纣王的骸骨,备齐衣衾棺椁,以天子的礼制安葬他。”

众诸侯与武王一同前往鹿台。登上鹿台时,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高耸入云的阁楼、飞檐画栋的亭台楼阁、金碧辉煌的宫殿、雕栏玉砌的装饰、精美的梁栋……还有无数的明珠异宝、珊瑚玉树镶嵌其中。他们不时地散发出万道霞光,顷刻间便有千条瑞彩绽放。众人看得眼花缭乱,神情恍惚。

武王点头叹息道:“纣天子这般奢侈无度,耗尽天下之财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怎么会不身败名裂,死亡丧国呢!”

子牙感慨道:“古今以来,那些丧国亡身之人,无非是因为奢侈荒淫而败亡。所以圣明的君主才会反复告诫、严明纪律:‘珍视道德修养而非珠玉宝石’,这是很有道理的。”

周武王道:“如今纣王已灭,天下诸侯和百姓都受纣王之苦,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惶惶不可终日。我想把鹿台的积货分发给诸侯、百姓,将巨桥的稻粟赈济给饥民,让他们重新获得生机,享受一天的安康之福。”姜子牙道:“大王能说出这样的话,真是国家和百姓的福气啊!应该赶紧行动。”于是武王命人去搬运财宝和稻粟。

后宫抓到了纣王的儿子武庚,姜子牙下令:“推上来。”众诸侯都咬牙切齿。不久,众将把武庚推到殿前,武庚跪下。

诸侯们齐声说道:“殷纣王恶行深重,罪孽满满,已惹得人神共愤。今日应当斩首正罪,以泄天地之恨。”姜尚点头赞同:“诸侯们言之有理。”

武王急忙阻止:“不可!纣王肆行无道,全是那些小人和妖妇迷惑他的缘故,与武庚有什么相干的?再说,纣王炮烙大臣,即使是像比干、微子这样的贤臣,都不能匡救其君,更不用说武庚这个幼稚的孩子了。如今纣王已灭,和武庚有什么仇恨?何况‘罪人不孥’,这是上天好生之德,我愿与各位大王共同体会,切不可枉行杀戮。待新君即位,封给他土地,以存续商朝祭祀和成汤血脉,才是报答商朝先王的办法。”众人都感到武王的仁德。

东伯侯姜文焕挺身而出,说道:“元帅在上,如今大事已定,应当立新君以安天下诸侯、士民之心。况且天不能无日,国不能无君,天命有道,归于至仁。如今武王仁德昭着于四海,天下归心,正应当即大位,以安天下民心。何况我们一众诸侯入关,辅佐武王讨伐无道,正是今日的大事。望元帅鼎力担当,不可迟滞,以免辜负众人之心。”诸侯们齐声赞同:“姜君侯言之有理,正合众人之意。”姜尚还未及回应,武王惶恐地逊谢说:“我德薄位轻,名誉未显,每日只求能勤于修身,无愧于先王之业。怎敢妄想天位!何况天位如此重要,只有仁德者才能居之。我请求各位贤侯共同选择一位有德者继承大位,以免辱没职责,为天下所耻笑。我与相父早早归隐故土,以守臣节而已。”

一旁的东伯候严肃的说道:“大王此言差矣!天下间道德至高之人,有谁超过大王的?如今天下归心于周,已非一日,百姓们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难道不是因为大王的教化之恩吗?这是大王能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况且天下诸侯景仰云集,随大王讨伐无道,这是他们对大王的敬爱和拥戴。大王又何必固执辞让呢?希望大王能顺应众议,不要令众人失望。”

武王道:“我有何德何能,希望贤侯不要坚持这个决定。还应当访询众人意见,才能让天下人心服口服。”

东伯侯姜文焕说道:“昔日帝尧以至高无上的道德赢得了上帝的信任,得以继承大位;后来舜生丹朱不肖,帝尧求人而逊位,众臣举荐舜。舜以重华的德行继承了尧的天下。后来帝舜生子商均也是不肖,舜便举荐天下给禹。禹生启贤明,能承继夏朝命脉,故而相继而传十七世。直到桀王无道而失去了夏政,成汤以至高无上的道德将桀放逐到南巢,代夏而有天下。传二十六世到了纣王,大肆无道,恶贯满盈。大王以至高无上的道德与众诸侯恭行上天的讨伐令。如今大事已定,继承大宝的如果不是大王还有谁?大王又何必固执谦让呢?”

武王道:“我怎么敢和禹汤这样的贤哲相提并论呢?”姜文焕说道:“大王不兴兵戈之灾,以仁义教化率领天下百姓。民俗美好,三分天下已有其二;故而凤鸣于岐山之地时万民安居乐业。这是天人相应的道理所在,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大王的政德与夏禹、商汤两位君王相比有何差距呢!”

武王说道:“姜君侯素有才德,理当为天下之主。”

忽然间,两旁的众诸侯齐刷刷地向前靠近,大声呼喊道:“天下归心,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大王您为何还要固执地拒绝呢?这实在是违背了大家的心意!想当初我们结盟,哪里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无非是希望能拥立大王,再次见到太平盛世。现在大王您却舍弃了这个机会,不居于此位,那天下诸侯就会瓦解,从此生乱,这会让天下再无太平之日啊。”

子牙急忙上前劝阻道:“各位贤侯不必如此激动,我自有名正言顺的说辞。”子牙制定了一个计策,最终成就了王业,让众诸侯拜倒在圣君的脚下。

正是:

子牙一计成王业,致使诸侯拜圣君。

话说众诸侯齐聚九间殿,见武王谦逊推辞,纷纷争辩不已。姜子牙忙制止他们,对武王说:“纣王祸乱天下,大王率领诸侯讨伐他的罪恶,天下无不心悦诚服。大王应当正位,号令天下。何况当年凤鸣岐山,祥瑞现于周地,这是上天垂下的吉兆,绝非偶然!现在天下人心里乐意归向周,正是天人相应,机不可失。如果大王今天固执推辞,恐怕会冷了诸侯的心,他们各自回归自己的国家,没有统御而涣散,使天下的势力四分五裂。如果这样,日后就会各自为政,生出祸乱,这绝不是大王您吊民伐罪的初衷,也使民心失望。那不是爱民,而是真正的危害。还请大王明察!”

武王说:“大家固然是一番好意,然而我的德行浅薄,不足以胜任这个重任,我担心会给先王带来羞耻啊。”

这时东伯侯姜文焕说:“大王不必谦虚退让,元帅自有主张。”然后他对姜子牙说:“请元帅速速行动,不要迟疑,以免人心涣散。”

姜子牙急忙传令:“命令工匠画图建造高台,撰写祝文昭告天地社稷。等以后有大贤人出现,大王再让位也不迟。”众诸侯已经明白姜子牙的用意,齐声应诺。旁边有周公旦自告奋勇去建造祭台。

这祭台高三层,按照天、地、人的三才之象来建造,将八卦之形分布其中。正中设立“皇天后土之位”,旁边树立“山川社稷之神”,左右有“十二元神”的旗帜,按照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顺序插在地上;前后有“十干”的旗帜,按照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顺序插在本位;祭坛上有“四季正神方位”:春日太昊、夏日炎帝、秋日少昊、冬日颛顼;中间是皇帝轩辕的牌位;祭坛上陈列着祭祀用的器具,包括笾、豆、箫、簋、金爵、玉斝等,还有生刍、炙脯等祭品,分别摆放在案桌和几席上;鲜鱼、酱肉、鲜果等也一一陈列在案桌上。

香烧宝鼎,花插金瓶,子牙请武王上坛,武王再三谦让,然后登上祭坛。

周公旦宣读了祝文,祝告天地之后,只见香烟袅袅升腾,笼罩在天空中,瑞气弥漫满地。那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阳光明媚。这正是昌运应期、太平景象的时刻,与往日迥然不同。朝歌城内的百姓们拥挤着围观,满地欢呼。武王接受了册封和宝印,正式即位为天子。他面南而坐,庄重肃穆。音乐奏响了三次,众诸侯行礼致贺。山呼万岁之后,众人拜见庆贺完毕。武王传旨,大赦天下。

众人簇拥着武王下坛,回到殿廷。武王命令摆设九龙饰席,大宴八百诸侯。君臣同乐,众人酒过数巡后欢声笑语不断。百官觉得已经夜深人静了,便纷纷告辞谢恩离去。

第二天,武王设朝,众位诸侯纷纷前来朝拜。武王对姜子牙说:“商纣王因过分动用土木,耗尽了天下财富,荒淫无道,导致覆灭。朕有幸得到众位诸侯的拥戴,成为君主。朕想把鹿台的财物分发给天下诸侯,赏赐各族王室衣裳费用。建立五等爵位,分割三等领土,选拔贤能的人才担任官职,按照才能任命职位。重视五种教化,认真对待百姓的饮食、丧葬和祭祀。朕要坚定信念,明确道义,崇尚德行,报答有功之臣。现在命令各路诸侯率领人马返回自己的国家,以便安定地享有他们的土地。”

接着,武王又下令拆除摘星楼,散鹿台的财宝,打开巨桥的粮食仓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修筑比干的坟墓,装修商容的府邸,释放宫女,大力赏赐四海之内的人,使得万民归心。然后他停止征战,致力于文化修养,把马匹放归到华山之阳,让牛群散养在桃林之野,以表示天下大定。

武王在朝歌待了半个月,万民安居乐业,人物平安,祥瑞的草长出来,凤凰出现,甘甜的泉水涌出,甜美的露水降临。景星和庆云都出现了,天下一片太平景象。

话说武王当天子的时候,天人感应,百姓安居乐业。天上降下吉祥的征兆,万民都心悦诚服。这时天下诸侯都来朝见武王并辞别后回到自己的国家。姜子牙进入内宫拜见武王。

武王问道:“相父有何事要奏?”姜子牙奏道:“如今天下已经平定,老臣请求陛下任命官员镇守朝歌。”武王问道:“都听相父的意见。应该任命什么官员?”

姜子牙回答道:“如今武庚已经被陛下赦免不杀,让他守住本土、延续商朝的祭祀,必须要有合适的人选来监督他。”武王说:“那我们明天早朝时商量吧。”姜子牙退朝后回到相府。

到了第二天早上,武王早早地举行朝会,众位大臣朝见完毕后。武王说:“朕想让武庚世世代代守本土、延续商朝的祭祀,必须要有合适的人选来监督他。各位大臣有什么建议?”

大臣们商议后认为:“非亲王不能胜任。”于是决定让管叔鲜和蔡叔度两位亲王充当监国来监督朝歌。武王同意了这个建议,命令两位亲王镇守朝歌。

武王宣布明天要返回西岐。武王圣谕发出,朝歌军民都商议挽留圣驾。

第二天,武王吩咐了两位亲王监国后,大驾随即起行。只见朝歌城里的百姓,扶老携幼,拜倒在道上,大声说道:“陛下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如今一旦归国,又让百姓没有倚仗了。望陛下一视同仁,留居在朝歌,我们不胜感激庆幸!”

武王见百姓挽留,于是安慰百姓说:“已经命令两位亲王镇守朝歌,他们两个会像他自己一样,一定会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不至于流离失所。你们只需要奉公守法,自然可以安居乐业。”

但是百姓们还是舍不得他离开,纷纷拦在路上哭着挽留他,震动天地。

武王见百姓们如此悲伤便安慰他们说:“现在朝歌已经有了像朕一样的亲王来镇守,你们不必担心流离失所了。你们应该遵守法律、安居乐业。不必因为朕在这里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但是百姓们还是无法接受他的离开,放声大哭起来。武王也感到十分悲伤和凄凉。

他对两位弟弟管叔鲜和蔡叔度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你们不能虐待百姓,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如果不理解朕的意思、虐待百姓的话,朕自有国法在、不会包庇任何人的。”两位亲王接受了命令。

武王当天起驾启程往西岐。百姓们哭着送行了一程,然后百姓们返回了朝歌。

话说武王离开了朝歌,一路行来,经过了数日的路程,终于抵达了孟津。想起往日渡孟津的情景,白鱼跃舟,兵马刀枪纷纷嚷嚷,今日又是另一番光景,武王不禁感慨万分。

武王同姜子牙一起渡过了黄河,经过渑池,走出了五关。姜子牙一路上思索着曾经跟随自己出征的阵亡将官,心下感到十分悲痛。

一日,大军行至金鸡岭,越过首阳山,忽然被两位道者拦住了去路。他们要求姜子牙答话。左右将此情况报告给中军,姜子牙急忙出辕门观看,原来是伯夷和叔齐两位贤人。

姜子牙忙躬身问道:“两位贤侯找我有什么指教?”伯夷说:“姜元帅今日回兵,纣王将何去何从?”

姜子牙回答说:“纣王无道,天下共弃之。我军进了五关,只见天下诸侯已大会于孟津。到了甲子日,纣王率御林军,妄想和我师决战,军民倒戈打开城门,纣王眼见大势已去**于摘星楼上,天下大定。我主武王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修好比干之墓,修复商容的府邸,诸侯无不悦服,尊武王为天子。今日的天下,不是纣王的天下了。”姜子牙说完后,只见伯夷、叔齐仰面涕泣,大呼道:“伤心啊!伤心!以暴易暴,你们意欲何为!”之后拂袖而回,进入首阳山,作了“采薇”的诗歌,七日不吃周粟,饿死在首阳山。话说姜子牙大军离开首阳山后,到了燕山。在这段路程中,周民们纷纷拿出美食和美酒来欢迎武王。终于有一天,大军抵达了西岐山,忽然有上大夫散宜生、黄滚前来接驾。他们带领众官在道旁俯伏迎接。

武王在车中看到众位弟弟和黄滚老将军后随的孙子黄天爵,心中不禁感慨万分。他对散宜生说道:“朕东征五年,今日再见到卿等,不觉满腔凄惨,愁怀勃勃也。”

散宜生近前启奏道:“陛下如今登上了大位,天下太平,这真是令人欣喜的事情。臣等能够再次见到陛下,正是龙虎重逢之喜。陛下与万姓同乐太平,又为什么凄惨不悦呢!”

武王说:“朕因为会诸侯而伐纣,东进五关,一路上损失了许多忠良之士,他们没有共享太平之福,却先归了泉壤;今日卿等,老者、少者、存者、没者,都不同往日了,这使朕不禁感慨今昔的变幻。因此感到郁郁不乐。”

散宜生启奏道:“臣等以死尽忠、以身尽孝,都是为了报答君父之恩情。他们的芳名留在了史册上,自是美事。陛下您封爵禄于他们的子孙,使他们世受国恩,这也是一种报答的方式啊!陛下又何必如此不乐呢?”

武王与众臣并辔而行。西岐山距离岐州只有七十里路程,一路上万民争看,无不欢悦。武王的车驾在笙簧嘹亮、香气氤氲之中被簇拥着进入了西岐城。来到显庆殿前停下后,武王下辇进入内庭,首先拜见太姜、太妊两位长辈夫人,随后会见了太姬。武王设筵宴在显庆殿上款待文武百官。

次日早朝,文武群臣齐聚朝堂,向武王朝拜完毕。武王说道:“有奏章的官员出列上奏,若无要事,早早退朝。”

话语未毕,子牙即刻出列奏道:“老臣奉天之命征讨叛逆,灭纣兴周,如今大势已定。然而,那些多年来阵亡的将士和仙人,还未得到封职。老臣打算近日向陛下辞行,前往昆仑山拜见师尊,求取玉牒、金符,以封赠众人,使他们各自安居其位,不再感到无依无靠。”武王闻听此言,深以为然。

正当此时,午门官来报:“商朝的旧臣飞廉、恶来请求面见陛下,在午门等候旨意。”

武王疑惑地问子牙:“今日商的旧臣飞廉、恶来到这里,不知道他们有什么事?”

子牙奏道:“飞廉、恶来是纣王时的奸佞之臣。当初破纣之时,他们两个人隐匿了行迹。如今见天下太平,便来蛊惑陛下,企图求取爵禄。这种奸佞之徒,岂能容忍他们在天地间多留一日!然而,老臣倒有一个利用他们的计策。陛下可将他们宣入殿廷,待老臣略施小计,自会处置妥当。”

武王依从了子牙的建议,传令将两个人引入殿前。飞廉、恶来拜见完毕后,向武王说:“愿陛下万岁!”

武王说:“两位卿家今日来到这里,不知道有什么心愿?”

飞廉奏道:“昔日纣王不听忠言,沉湎酒色,致使社稷倾覆。如今闻听陛下仁德布施四海,天下归心,真可以说是尧舜之治。所以微臣不辞辛劳,千里来朝求见陛下,愿效犬马之劳。若蒙陛下收录,得以侍候陛下,实在是臣的荣幸了。谨献上玉符、金册,愿陛下容纳。”

子牙听后笑道:“两位大夫在纣王时都为忠诚之臣,无奈纣王不察,以致有败亡之祸。今日归顺周朝,是弃暗投明之举。愿陛下重用两位大夫,正如舍弃石头而选用美玉一般。”武王听从了子牙的建议,封飞廉、恶来为中大夫。两个人谢恩退下。

话说当年马氏笑子牙不能成就大事而离他而去。如今时过境迁,武王继位,天下归周,四海升平。即使是茅屋竹舍、深山幽谷之中,凡有人烟的地方,都知道武王伐纣、姜子牙建立了大功。今日一统,姜子牙出将入相,享人间无穷富贵,位极人臣,古今罕有,天下人无不感慨赞叹:“当年子牙穷困的时候,隐居在磻溪,原以为他会在渔樵的生活中老去;没有想到八十岁的时候被文王聘请,今日做成了这样的大事业。”

此事传颂日久,终于有一天传入了马氏的耳中。她此时已嫁作乡村农妇。有一天邻家一位老婆子对马氏说:“你过去嫁的那个姜某,如今已成就了多么宏大的事业……”言罢又唏嘘不已。马氏听得面红耳赤,内心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和羡慕。那老婆子又激她两句:“说到底还是大娘子当初想错了,如果你当初随了姜某,如今也能享这无尽富贵,比在这里守着这清贫日子强多了。看来还是你命中注定没这福份啊!”

马氏听了心如油煎火燎,悔恨不已。愤怒与懊恼交织,令她痛苦万分。她告别了老婆子,独自回家,坐在房中,思绪万千:“我当初怎么会看不上他呢?我这双眼睛,究竟是怎么长在世上!”她思考着:“就算能活到一百岁,又能如何?这么一个大贵人错过了,以后还有什么好的!”又想:“刚才那个老婆子说我没有福气,我不知该有多么羞愧,还有什么颜面活在世上!不如寻个自尽算了!”于是,她大哭了一场。心里又想:“恐怕不是他。假如我听错了,天下也有同名同姓的人,那岂不是白白死了?”她又自我安慰道:“且等到晚上,等我的丈夫回来,问他个明白,再这样做也不迟。”夜幕降临,农夫张三老从城里卖菜回来,马氏接进屋里,做好了晚饭一起吃了。她问道:“如今姜子牙,听说他出将入相,百般富贵,真的如此吗?”

张三老听后,满脸堆笑地回答:“你若不问,我也不好说,但确实是真的。前些日子姜丞相在朝歌时,是多么威风!所有的诸侯都听从他的命令。那时我想告诉你,让你去见见他,或许能讨个富贵。但我怕他的地位太高,会惹出事来,所以一直没告诉你。现在你既然问了,我就告诉你。可是现在太迟了,姜丞相回国已经很久了。当时他在朝歌的时候就好了。”

马氏听完丈夫的话后默然无语。张三老担心妻子难过,又安慰了她一番。马氏假意劝丈夫去睡觉,自己则收拾干净,整理好衣衫,哭了几声后,在房梁上自缢身亡。她的灵魂飘往封神台去了。等到张三老发现时,天已经亮了。马氏已经气绝身亡。张三老只得买来棺材将她埋葬。

话说子牙入朝拜见武王。他奏道:“昔日老臣奉师命下山,助陛下安抚百姓、讨伐罪恶,原本是顺应天命而行动。无论是人还是神仙都遭遇了杀劫。先前已经在封神台上设立了‘封神榜’。如今大事已定,人、仙的魂魄无处依托。我特向陛下请旨,准许我去昆仑山见师尊。请他赐予玉符、金册来封神安位。我希望能早日安顿众神的灵魂,请陛下批准我的请求。”

武王道:“相父这些年来劳苦功高,应当享受太平之福。但此事也是一件需要完成的事情。相父可以尽快施行,不要久留仙岛。让朕盼望,牵挂啊。”

子牙道:“老臣怎么敢辜负圣恩而乐于游山玩水呢!”子牙忙向武王告辞,回到相府后沐浴更衣。他驾起土遁前往昆仑山而来。

不知后续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