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封神榜西周伐纣 > 第2章 苏护反商

封神榜西周伐纣 第2章 苏护反商

作者:西风瘦马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1:02:56 来源:书海阁

诗:

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早知侯伯来朝觐,空费顷葵纸上文。

话说纣王听到费仲的话大为欢喜,立即回宫。一夜过去,第二天早朝,两班文武官员朝贺完毕之后。

纣王便和当驾官说:“立即传我的旨意,颁布给四路诸侯,给我在每一镇的地方挑选一百名良家美女,不论贫穷富贵,只要求容颜漂亮端庄秀丽,性情温和婉约,知礼贤淑,举止大方有度,用来充实后宫以当差使。”

纣王话还没有说完,只见左边班中一个人应声站出来,俯伏着说:“老臣商容启奏陛下:天子有道德那么天下万民都安居乐业,不用命令都服从天子。何况陛下后宫佳丽,不下千人,而且还有妃子和皇后。”

“现在突然间想选美女,恐怕要令百姓失望。臣听说‘君王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百姓也会以君王的快乐为快乐,君王以百姓的忧愁为忧愁,百姓也会以君王的忧愁为忧愁。这时水旱仍然频繁发生,还沉迷美色,实在是陛下不可取的。”

“因为尧、舜与民同乐,以仁义道德感化天下百姓,不起战火,不实行杀伐,吉祥星辰照耀天空,及时雨水下降,凤凰栖息在朝廷之上,灵芝仙草生长在地上;百姓丰衣足食,路上行人礼让,没有偷盗窃贼,稻谷生长出双稻穗;这是有道兴隆的征兆。现在陛下如果取眼前一时之乐,沉迷酒色,吃喝玩乐,这是失德败亡的征兆。”

“老臣身为首相,治理朝政,已经侍君三世,不得不上奏陛下。老臣希望陛下亲近贤臣,远离奸佞,施行仁义道德,这样就可以天下和平,百姓丰衣足食,天下太平,四海归顺,和百姓共享太平盛世,长治久安之福祉。又何况现在的北海战火未能平息,更应该修身修德,爱护民众,珍惜民众财产生命,体恤民情,这也是尧、舜所做到的。又怎么可以为了选侍女为乐而废呢?老臣愚钝不知道忌讳而说的话,希望陛下能宽容接纳。”

纣王沉思了一会儿,说:“丞相说的很对,我立即停止这道旨意。”

之后,文武官员退朝,纣王起驾回宫去了。

没有料到,纣王八年,夏天的四月,四大诸侯率领八百镇朝觐商汤。那四大诸侯分别是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天下诸侯全部进入朝歌。

这时候,太师闻仲不在都城,纣王宠信费仲、尤浑两个人。各位诸侯都知道费、尤两个人把持朝政,擅自掌权作威,少不得先给这两个人送礼行贿巴结他们以讨他们欢心。真是"还没有去朝见天子,先要去拜见天子身边的小人"。

诸侯里有一位诸侯,是冀州侯,姓苏名护,这个苏护生得性格豪爽,刚正耿直,哪里知道送礼贿赂,迎来送往;平日里看到稍有点不公平不守法的事,都公正执法,加以处分,不徇私枉法。因此,苏护没有给费仲和尤浑这两个人送礼。也是天意使然当该出事,那天费仲和尤浑两个人清点检查诸侯们送的礼物,发现唯独没有苏护的送礼单,所以心里大怒,怀恨在心里。

这一天,元旦的早晨,纣王早朝,两班文武官员朝贺之后。黄门官启奏陛下:“今年是朝贺的年份,所有诸侯都在午门外朝贺,听候圣旨安排”

纣王问首相商容,商容说:“陛下只可以宣四镇诸侯带领臣子来见天子,询问民土风情,珠宝陈列,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其他的诸侯都在午门外朝贺”。

纣王听到了商容的报告心里很有成就感,心里非常高兴。说:“丞相说的极其正确”。

立即让黄门官传旨:“四镇诸侯来见天子,其他的人在午门朝贺!”

话说四镇诸侯穿着整齐的朝服,轻轻摇动玉佩,从午门进入,走过九龙桥,来到丹墀,山呼朝拜完毕,俯伏于地。

皇帝安慰道:“各位卿家辅佐朕,谋划国事,安抚百姓,镇守边疆,威服远方,安抚近处,多有勤劳,都是卿家们的功劳。朕心中十分欣喜。”东伯侯奏道:“臣等承蒙圣恩,担任总镇。臣等自担当职位以来,日夜兢兢业业,常常担心不能胜任,有辜负圣心;纵然有些微小的功劳,也只是臣子分内的事情,尚且不足以报答陛下万分之一的恩情,又何劳陛下心中挂念!臣等不胜感激!”

天子龙颜大悦,命令首相商容和亚相比干在显庆殿准备宴席招待他们。四镇诸侯叩头谢恩,离开丹墀来到显庆殿,依次入座。

皇帝退朝后到便殿,宣召费仲和尤浑两人,问道:“日前你们上奏说,想要让天下四镇大诸侯进献美女,朕想颁旨执行,却被商容劝阻了;现在四镇诸侯就在这里,明天早上召他们入宫,当面颁行此旨,等他们四人回国之后,就可以拣选进献,这样也可以避免使臣往返奔波。你们两人觉得怎么样?”

费仲俯伏奏道:“首相商容谏止采选美女,陛下当时采纳了他的建议,停止了颁旨,这是美德。臣下们都知道这件事,大家都称赞陛下有德。现在如果陛下突然又下令执行,会让陛下失去信义于臣民之心,实在不可取。臣近来得知冀州侯苏护有一个女儿,容貌艳丽,天生的淑女之质。如果选进宫中陪在陛下身边,可以胜任贴身侍奉的工作。况且只选一个人进宫,又不惊扰天下百姓,自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纣王听了他的话,非常高兴,“你所说的极好!”立即命令随侍的官员传达圣旨:“宣冀州侯苏护前来商议国政。”苏护即随着传令官员来到龙德殿朝见皇帝。见礼之后,俯伏听命。

皇帝说:“我听说你有一个女儿,性情文静娴淑,举止合乎礼仪。我想要选她来侍奉后宫。你作为国家的亲戚,享受天生的禄位,担任重要的职位,永远镇守冀州,安享平安和康乐。你的名字扬名四海,天下人没有不羡慕的。你觉得怎么样?”

苏护听到这番话后,严肃地说:“陛下后宫中已经有不少女子了,从上至下数千人之多。这些女子都妖艳妩媚得很迷人。她们难道不足以取悦陛下吗?然而陛下却听从身边人的话,将陛下推向不义之路。况且我的女儿只是个普通的女子,平庸的资质不足以入选宫廷。我希望陛下能够留心国家的大事,迅速斩杀这个进谗言的小人,使天下百姓知道陛下心正有德,接纳良言听从谏议,并非好色的君王,这不是很好的吗?”

纣王放声大笑道:“爱卿你的言论太不合乎情理了。从古到今,谁不希望女儿能成为门楣。况且爱卿的女儿将成为王后,贵过天子;爱卿作为皇亲国戚,荣耀显赫,还有谁比得过呢!爱卿不必再迷惘,自己好好考虑一下。”

苏护听到这些话,不禁厉声说道:“我听说君主修德勤政,万民就会心悦诚服,四海就会景从,天赐的福禄才会长久。以前有夏朝失德,**荒废酒色;只有我们的祖先不接近声色,不积聚财宝,道德高尚而任用贤人,功绩卓着而赏赐丰厚,宽厚仁爱,才能从夏朝传承正统,彰明信义于百姓,国家因此昌盛,永远保持天命。现在陛下不效法祖先,却效仿夏王,这是自取灭亡的道路啊。况且君主爱色,必然会颠覆国家社稷;卿大夫爱色,必然会断绝宗庙祭祀;士人和普通百姓爱色,必然会残害自己的身体。而且君王是臣子的榜样,君王不向道义上努力,臣下就会效仿你而朋比为奸,天下的事情还能忍心说出口吗!我担心我们商朝六百多年的基业,可能会因为陛下这样的做法而紊乱啊。”

纣王听到苏护的话,勃然大怒,说道:“君王的命令下达,臣子应该立刻执行;君王要赐死臣子,臣子不敢违抗;更何况只是要你一个女儿为后妃呢!你竟然敢用无礼的话触犯我的旨意,当面指责我,将我与亡国的君王相比,再没有比这更大的不敬了!让随侍的官吏将你带出午门,交由司法官员勘问正法!”左右的侍卫随即拿下苏护。

这时费仲和尤浑两人进殿跪伏奏道:“苏护触犯圣旨,本来应该勘问;但陛下因为选择他女儿的事情而怪罪他,让天下人知道后,会说你轻视贤才而重视女色,阻塞了进言的道路。不如赦免他让他回到自己的国家,他感念陛下不杀之恩,自然会将女儿送进宫中来侍奉陛下。百姓们就知道陛下宽仁大度,能够接纳劝谏并容纳流言,而且能保护有功之臣。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希望陛下能批准我们的奏议。”

纣王听了这个建议后脸色稍微好转了一点,说道:“就按你们所奏的去办。立即降旨赦免苏护的罪行,让他回到自己的国家,不要长期滞留在朝歌。”

命令迅速传出,如同烽火一般急急传达下去,催促苏护离开城池,不让他有任何停留。苏护在驿站中向朝廷官员告别后回到自己的军营,各位将领前来迎接并慰问他:“圣上召你进宫有什么商议的事情?”

苏护非常生气地骂道:“无道的昏君!他不思量祖先的德业反而听信谗臣谄媚之言,想要选我的女儿进宫做妃子!这一定是费仲、尤浑这两个奸贼用酒色来迷惑君主的心智,想要专擅朝政大权!我听到圣旨后直言规谏,但昏君却说我要抗旨!将我抓起来送去司法机关治罪!这两个奸贼又向昏君进谗言说可以赦免我让我回国!是想我感谢昏君的不杀之恩,一定会把女儿送进朝歌,这样的话,他两个人的奸计就得逞了。

我想到闻太师远征在外,这两个人在朝延玩弄权术。

眼看昏君一定会荒淫酒色朝政紊乱,天下混乱不堪,民不聊生;可怜我们成汤的社稷将会化为乌有!

我想到,如果我不把女儿献给朝廷进贡给昏君做妃子以平息昏君的欲火,昏君一定会发兵来讨伐问罪。如果要把女儿献给朝廷做妃子那么以后昏君荒淫无道的话会使天下人耻笑我不明智。各位将军必有良策教我。”

众将听到此言齐声说道:“我们听说君主不正则臣子会投奔到其他国家去!现在昏君轻视贤才而重视女色;在这样混乱的朝政之下我们不如反出朝歌自守一国之地!上可以保宗庙社稷无虞;下可以保一家老小平安。”

此时苏护正在盛怒之下对女儿进宫做妃子之事耿耿于怀听到这些话不觉血气上涌说道:“大丈夫不可做不明事理之人!”

他叫身边的人拿来文房四宝,在午门墙上有题诗,以表达他永不朝商的决心。

诗词: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这首诗写的意思是:君王破坏了臣子的规矩,有违五常之道。冀州的苏护,永远不会去朝见商王!

苏护题了这首诗,带领着家将们直接离开了朝歌,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此时,纣王对于苏护当面的反驳感到非常不快,他虽然准许了费仲和尤浑的奏折,但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够将苏护的女儿送进宫中,以满足他作为君王的**。他正为此事烦恼,这时午门内的臣子跪伏在地上奏道:“我在午门看到墙上苏护题有反诗十六个字,不敢隐瞒,请陛下明鉴。”随从接过诗篇,铺在纣王的御案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