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封神榜西周伐纣 > 第43章 闻太师回兵陈十策

封神榜西周伐纣 第43章 闻太师回兵陈十策

作者:西风瘦马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1:02:56 来源:书海阁

话说黄元帅看到比干沉默不语,径直走出午门,不知道怎么回事,立即命令黄明、周纪:“你们去查看老殿下去了哪里。”两位将领领命追去。

话说比干骑马疾走,只听到风声呼啸。大约走了五、七里远,听到路旁有一个妇人提着筐篮,叫卖无心菜。比干忽然听到,勒住马问道:“什么是无心菜?”

妇人说:“我卖的是无心菜。”比干问:“人如果没有心,会怎么样?”妇人说:“人如果没有心,就会死。”比干听了突然大叫一声,从马上摔下来,一腔热血溅在尘土上。

卖菜的妇人看到比干落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慌忙躲开了。

黄明、周纪两位将领骑着马,赶出北门,只见比干死在马下,一地的鲜血,溅染了衣袍。他仰面朝天,闭上了眼睛,没有说话。两位将领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的情况。

当时姜子牙留下的简帖,上面画有符印,将符烧成灰后用水服下,腹中护住五脏,所以能骑马出北门。他看到卖无心菜的,比干询问原因,妇人说“人无心就会死”,如果妇人说“人无心还会活”,比干也不会死。比干取出心脏,下台,上马,血不出的,是姜子牙符水玄妙之功。

话说黄明、周纪飞马赶出北门,见此情形,回到九间殿来,回禀黄元帅说比干如此而死,说了一遍。微子等百官无不伤心。有一名下大夫大声喊道:“昏君无事擅杀叔父,纪纲绝灭!我自见驾!”这个官是夏招,自往鹿台,不听宣召,直接上台来。

纣王将比干的心立即做羹汤,又被夏招上台见驾。纣王出来接见夏招。夏招竖目扬眉,圆睁两眼,面君不拜。

纣王问:“夏招,你没有得到我的命令,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见我?”夏招回答:“我是来杀君的!”

纣王笑着说:“自古以来,哪有臣子杀君王的道理!”夏招说:“你这个昏君!你也知道没有臣子杀君王的道理,那么世上又哪里有无故侄子杀叔父的事情!比干是你这个昏君的嫡亲叔叔,帝乙的亲弟,今听妖妇妲己之谋,取比干的心做羹汤,这实际上就是侄子弑叔父的行为!我现在作为臣子,要尽成汤的法度,杀死你这个昏君!”

夏招把鹿台上挂着的飞云剑拿在手里,冲向纣王劈面杀来。纣王是文武全才,怎么会怕这个儒生?他身子一闪,躲过了夏招的攻击。夏招扑了个空,纣王大怒,命令:“武士拿下!”武士领命,前来擒拿夏招。

夏招大叫:“不必来!昏君杀叔父,我夏招要杀昏君,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众人一起向前,夏招一跳,跳下了鹿台。可怜他粉身碎骨,死得非常惨烈!

不说夏招死在鹿台之下的事情,且说各位文武官员听到夏招在鹿台之下尽节的事迹后,又去北门外收殓比干的尸体。世子微子德披麻执杖,拜谢百官。武成王黄飞虎、微子、箕子等人非常悲伤,将比干用棺椁停在北门外,搭起芦棚,扬起纸幡来安定他的灵魂。

探马忽然来报:“闻太师得胜归来!”百官欣然上马,相迎十里。至辕门时,军政司通报太师:“百官在辕门恭候。”闻太师传令:“百官暂且回朝,在午门相会。”众官立即赶到午门等候。

闻太师骑着墨麒麟,向北门前进。突然看见纸幡飘荡,他疑惑地问左右:“那是谁的灵柩?”左右回答说:“那是亚相比干的灵柩。”闻太师听了惊讶不已。

进入城中,又看到鹿台高耸,景象凄凉。到了午门,见百官在路边相迎。闻太师下骑,面带笑容地对百官说:“列位老大人,我远征北海,离别多年,都城景物已大多变了。”

武成王说:“太师在北疆,可曾听说天下离乱,朝政荒芜,诸侯四叛?”

闻太师说:“这些事情年年见报,月月通知,我心中忧虑,北海难平。多亏了天地之恩,主上威福,才灭了北海妖孽。我无翼可飞,不能立刻飞到都城面见君王,实在遗憾。”

众官随他来到九间大殿。闻太师看见龙书案积满尘土,寂静凄凉,又见殿东边有黄澄澄的大圆柱子。闻太师问执殿官:“那黄澄澄的大柱子,为何放在殿上?”

执殿官跪下回答说:“这大柱子是新置的刑具,名叫炮烙。”

闻太师又问:“什么是炮烙?”

武成王上前说道:“太师,这刑具是用铜造成的,有三层火门。如果有谏官阻事,尽忠无私,赤心为国的,说出天子的过失,指责天子不仁,改正天子不义,便将此物用炭烧红,人抱住铜柱,用铁索绑住,左右裹将过去,四肢便被烙为灰烬,那殿前臭不可闻。因为制造了这刑具,忠良隐形遁迹,贤者辞官退位,能者离国而去,忠者以死尽节。”

闻太师听到这些话,心中愤怒不已,三目交辉,他双眼中间那只神眼更是白光现出尺余远。他立即命令执殿官:“鸣钟鼓请圣驾上殿!”百官听了都十分高兴。

纣王用比干的心来制作了药汤,治愈妲己的疾病,一下子就完全好了,整个身体完全恢复了。他正在高台上温柔地抚慰着妲己。此时,当驾官突然启奏道:“九间殿响起了钟鼓声,是太师还朝了,请驾登殿。”纣王听到这话,默默地不语,随即传旨:“排列签牌到九间殿。”车御、保驾等官员,簇拥着天子登上九间大殿。百官朝拜贺礼完毕。

太师闻仲进献礼,山呼万岁之后。纣王带着十分关心又客气的谕令说:“太师远征北海,跋山涉水,鞍马劳顿,运筹帷幄,无暇他顾,欣然奏捷,你的功劳不小啊。”

太师跪拜在地说:“全靠陛下的天威,感念陛下洪福齐天,消灭妖怪,斩断叛逆,使他们顺服。我征战十五年,就算是捐躯报国,也不敢有负先王。我在外面听说内庭浊乱,各路诸侯反叛,使我的心挂念两地,恨不得插翅飞回面君。如今得以亲眼见到天颜,这些事情可否属实?”

纣王说:“姜桓楚谋逆作乱,鄂崇禹纵恶为叛,都已经伏法了;但他们的儿子肆无忌惮,不遵守国法,扰乱各地,使关隘狼烟四起,非常不法,确实应该严惩!”

太师上奏说:“姜桓楚篡位,邹崇禹纵恶,谁可以为他们作证呢?”纣王无言以对。

太师上前再次禀奏道:“我在外面征讨叛逆苦战多年。陛下却不修仁政,只知道沉迷酒色,屠杀和驱逐忠臣,使得诸侯们背叛和造反。我肩膀上载着君王的恩宠,却不能为君王分忧,心中实在惶恐。臣且启奏陛下:殿东放着黄澄澄的东西是什么?”

纣王说:“进谏的臣子用言辞冒犯君主,巧言令色取悦于我,因此设立这种刑罚,叫做炮烙。”

太师又启奏道:“臣进都城,看到高耸入云霄的是什么所在?”纣王说:“我到天上的宫殿,苦于没有休息的地方,建造这种行乐之处,也是为了登高望远,不被耳目所蒙蔽。它名叫鹿台。”

太师听完,心中很是不平,于是大声说道:“现在天下荒芜,诸侯们一同反叛,都是因为陛下辜负了诸侯们,所以才有离叛之患。现在陛下不施行仁政,不施恩惠,忠谏之言不被接纳,亲近奸邪之色而疏远贤良,沉溺于歌声酒宴而荒废国事。日夜不停地广泛施用土木之工,使老百姓连受劳苦。军中断粮而散心。文武军民,是君王的四肢。四肢协调顺从,身体就能健康;四肢不协调顺从,身体就会残缺。君王以礼对待臣子,臣子就会以忠心侍奉君王。想到先王在位之时,四夷拱手称臣,八方宾服,享受太平乐业之丰盛,承受巩固皇基之福泽。现在陛下登临大宝之位,残害万姓百姓,诸侯离叛,民众乱动,军心怨恨。北海刀兵之事,使臣我一片苦心毁灭妖党。现在陛下不修德政,一意荒淫,数年以来,不知道朝纲大变,国体全无,使臣每天在边疆辛劳,正如辛勤地在朽败的帷幕上筑巢一般。希望陛下好好想想!臣现在回朝,自有治国的策略,容臣以后陈说。陛下暂请回宫。”

纣王无言以对,只得进入宫阙去了。

且说闻太师站在大殿上说道:“各位先生和大夫们,不必回府第了,都同老夫到府中一起商议吧。我自有主张。”

于是百官跟随闻太师,一起来到太师府。到了银安殿上,各自依次坐下。

闻太师开口问道:“各位大夫和诸先生们啊,老夫在外面多年,远征北方边疆,不能在朝中尽职尽责。但我闻仲能够感受到先王托付的重任,不敢有负遗言。然而现在朝廷颠倒了宪章法度,有不道义的事情发生。大家应该各抒己见,不可捏造事实。我自有平定的说法。”

内有一位大夫名叫孙容,欠身说道:“太师在上:朝廷听信谗言而疏远贤臣,沉湎于酒色之中,屠杀和阻挠进谏之臣,灭绝伦理道德,怠慢了国政事务,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恐怕众官一起发言会扰乱太师的清听啊。不如大家静下心来坐着听黄老大人从头到尾讲一遍给老太师听吧。这样一来老太师便于听闻;百官也不致于插嘴干扰。不知太师意下如何?”

闻太师听完之后说:“孙大夫的建议很好啊。黄老大人,老夫洗耳恭听,愿意听到详细的事实。”

黄飞虎欠身说道:“既然尊命如此,我不得不详细说明:自从天子纳了苏护之女开始,朝中就日渐荒乱。天子将原配姜娘娘剜掉两目炮烙双手,诛杀儿子灭绝人伦。诓骗诸侯入朝歌,杀戮大臣,无辜斩杀司天监太史杜元铣。听信妲己的狐媚,制造出炮烙这样的残酷刑具,残害了上大夫梅伯。将姬昌囚禁在羑里七年。在摘星楼内建设虿盆,宫娥惨遭横死。造酒池、肉林,内侍遭殃。建造鹿台,广兴土木工程,导致上大夫赵启坠楼而死。放任崇侯虎监工,贿赂通行,三丁抽两个,独丁也赴劳役,有钱者买闲在家,累死千万百姓,填埋于台下。上大夫杨任谏阻鹿台之工,将杨任剜去两只眼睛,至今尸骸不见踪影。以前鹿台上有四五十只狐狸化作仙人赴宴,被比干看破,妲己怀恨在心。如今又不明不白,内庭私纳一女,不知道是什么来历。昨日听信妲己,诈言心疼疾病发作,要玲珑心做汤治疗疾病,逼迫比干剖心,死于非命:灵柩现在还停在北门。国家将兴,祯祥自然显现;国家将亡,妖孽怪事频频出现。把妲己谗言奸佞信如胶漆,忠言良臣视如贼寇仇敌,非常残酷暴虐,沉迷酒色荒淫无度。即使不才等屡具谏章,都视如废纸,甚至上下阻隔。正在无可奈何之时,适逢太师奏凯回国,真的是社稷幸甚!万民幸基”黄飞虎这一番话语,从头至尾,细细说完,就把闻太师急得厉声大叫道:“竟有这等反常之事!只因北海刀兵,致使天子紊乱纲常。是我愧对先王,有误国事,实在是老夫的罪过啊!众大夫、各位先生请回吧。我三日后上殿,自有条陈。”

太师送众官出府后,唤来徐急雨,命令他封了府门,一应公文不许投递。到第四日面君时,才允许开门应接事体。徐急雨领命后,立即关闭了府门。

话说闻太师在三日内撰写了奏疏,里面列写有十条要求。到了第四日,他入朝面见纣王,文武百官已知闻太师有本奏上,那日早朝,文武官员按照品级排班,百官朝拜完毕。

纣王说:“有奏章的出班,无事就退朝。”

左班中闻太师上前拜见称臣,说:“臣有疏要奏。”将奏章铺展在御案上。纣王仔细阅读奏章:

具疏太师臣闻仲上言,奏为国政大变,有伤风化,宠淫近佞,逆治惨刑,大于天变,隐忧莫测事。臣闻:尧受命以天下为己忧,而未尝以位为乐也。故诛逐乱臣,务求贤圣,是以得舜、禹、稷、契及咎繇,众圣铺德,贤能佐职,教化大行,天下和治。万民皆安仁乐义,各得其宜,动作应礼,从容中道,乃“王者必世而后仁”之谓也。尧在位七十载,乃逊位以禅虞舜。尧崩,天下不归尧子丹朱而归舜,舜知不可避,乃即天子之位。以禹为相,因尧之辅佐,继其统业,是以垂拱无为而天下治。所作韶乐尽美尽善。今陛下继承大位,当行仁义普施恩泽,惜爱军民,礼文敬武,顺天和地则社稷奠安生民乐业。岂意陛下近淫酒亲奸佞亡恩爱将皇后炮手别晴杀子嗣自剪其后此皆无道之君所行自取灭亡之祸臣愿陛下痛改前非行仁兴义远小人近君子庶几社稷莫安万民钦服天心效顺国祚灵长风和雨顺天下享承平之福矣。臣代罪冒犯天颜条陈开列于后,其中最重要的是十件事如下:

第一件:拆除鹿台,安定民心,防止混乱;

第二件:废除炮烙之刑,使谏官尽忠职守;

第三件:填平虿盆,使宫中祸患自安;

第四件:废除酒池肉林,免得让诸侯的指责和非议;

第五件:贬谪妲己,另立正宫,使内庭没有蛊惑的隐患;

第六件:审查佞臣,迅速斩杀费仲、尤浑以快人心,使不肖者自动远离;

第七件:开仓廪,贩济饥民;

第八件:派遣使节招安东南地区;

第九件:寻访遗贤于山泽之间,释去天下疑虑者的疑虑;

第十件:接纳忠谏,大开言路,使天下没有壅塞之蔽。

闻太师站在龙书案旁,亲自磨墨润毫,然后将笔递给纣王说:“请陛下批准施行。”

纣王看十款之中,头一件便是拆鹿台。纣王说:“鹿台这项工程,耗费了无限钱粮,已完工不毁。现在一旦拆去,确实可惜,也一样的浪费。这事等以后再议。第二件‘炮烙’可行。三件,‘虿盆’可行。第五件,‘贬谪苏后’,如今皇后妲己德性幽闲,并无失德之处,如何便加谪贬?还需要再讨论商议。第六件,中大夫费、尤两个人,素来有功而无罪,为何要加罪诛戮!除了这三件事之外,其他的可以批准施行。”

太师奏道:“鹿台工程浩大,劳民伤财,百姓深感怨恨,拆除它可以消解天下百姓的隐恨。苏皇后进谏陛下制造这样的惨刑,人神共愤鬼魂怨恨,被屈的冤魂无处申冤,请速贬谪苏后,使神喜鬼舒,被屈死的冤魂瞑目,这样可以消解天下的幽怨。审查费仲、尤浑二人,则可以令朝纲清净,国内没有谗言诽谤,圣心没有被惑乱的忧虑,这样的话,朝政不久之后就会自然清明。愿陛下迅速赐予施行,不要再迟疑不决了,以免耽误了国家大事,那么臣就感到非常庆幸了!”

纣王没有办法,只好说:“太师所奏的七件事,朕准许执行;这三件事等到商量妥善后再行决定。”

闻太师说:“陛下不要认为这三件事是小节不值得去做,这三件事关系到治乱的根源,陛下不可不明察,不要草草放过。”

君臣辩论了一番后,只见中大夫费仲还不识时务地上殿见驾。闻太师不认识费仲,问他说:“这位官员是谁?”

费仲回答说:“卑职就是费仲。”

闻太师说:“先生就是费仲了。先生上殿有什么话要说呢?”

费仲说:“太师虽然位极人臣,但不按国体礼仪行事;持笔逼君批行奏疏,这是非礼的行为;本参皇后,这是非臣的行为;下令诛杀无辜之臣,这是非法的行为。太师蔑视君王而依仗自己的权力,以臣下欺凌又上,在殿廷上肆意妄为,有失做为臣子的礼节,可以说这样是大不敬!”

太师听听费仲还在巧言迷惑君主,气得他额头中间的神眼睁开,长须直竖,大声喝道:“费仲巧言惑主,真是太可恶了!”他一拳打去,将费仲打下丹墀,费仲被打得面门青肿。这个时候,尤浑怒气冲冲地上殿,说道:“太师当着陛下的面,在大殿殴打大臣,这不仅是打费仲,更是打陛下!”闻太师问道:“你是谁,又是什么官职?”

尤浑回答:“我是尤浑。”

闻太师不怒反笑说道:“原来是你!两个奸贼佞臣表里弄权,互相回护!”他怒气冲冲地冲上前去,一掌打去,将这位奸臣打得了个跟跌下丹墀,摔出了丈余远近。他唤左右:“将费、尤二人拖出午门斩了!”

当朝武士最讨厌恼恨这两个人,听得太师发怒,将二人推出午门。闻太师愤怒如牛,纣王则默默无言,心中暗暗想道:“费、尤这两个人不知好歹,自取其辱。”

闻太师再次上奏请求执行刑罚,但纣王不想杀费、尤二人。

纣王说:“太师的奏疏,说得都对。除了这三件事,其他的我都同意。这三件事让我再商量一下再决定。费、尤两个人,虽然冒犯了朝廷,但罪证不足,暂时先发往法司审问,如果确实有罪,也不会怨恨我。”

闻大师见纣王再三委曲求全,反而有兢兢业业的表情,自思:“我虽然为国家直谏尽忠,但是致使君王惧怕臣子,我还是先得了欺负君王的罪过。”

闻太师跪着奏道:“臣只希望国家四方安定,百姓安宁,诸侯敬服,这样臣的愿望就足了,哪里还有别的想法呢!”

纣王传旨:“将费、尤二人发往法司勘问,七道条陈立即施行,另三条等再议妥当执行。”纣王回宫,百官各自散去。

天下兴盛之时,好事就会流行;天下灭亡之时,祸事就会发生。太师刚刚上奏了条陈,事情已经好转了,不料想东海反叛了平灵王。紧急消息飞报进朝歌来,先到达武成王府。

黄元帅见到消息后叹息说:“现在兵戈四起,八方不宁,如今又反了平灵王,何时才能平息啊!”

黄元帅把报信的差官送到闻太师府里去。太师正在府中坐着,堂候官报告:“黄元帅差官见老爷。”

太师命令:“让他进来。”差官将消息告诉了太师。太师看完消息后打发来人回去,接着前往黄元帅府里来。黄元帅迎接到大厅上行礼,分宾主坐下。

闻太师说:“元帅,现在反了东海平灵王,老夫来与将军共同商议:是老夫去,还是元帅去呢?”

黄元帅回答说:“末将去也可以,老太师去也可以,随便太师的主意。”

太师想了一会儿后说:“黄将军,你还是跟随朝廷。老夫领二十万人马前往东海剿平反叛,回国后再商议政事。”二人共同商议停当。

第二天早起,闻太师朝拜完毕后上表请求出征。纣王看了表章后吃惊地问:“平灵王又反叛了,怎么办啊?”

闻太师奏道:“臣子的忠心是忧国忧民,因此不能不去。现在留黄飞虎守国;臣前往东海剿平反叛。希望陛下以国家为重,这三件事待臣回来后再商议。”

纣王听了奏言非常高兴,巴不得闻太师赶快离开这里不再在面前搅扰,这样他心中非常清净。连忙传令说:“发给黄旄、白钺,给闻太师饯行然后起兵。”

纣王出了朝歌东门,太师前来拜见。纣王命令斟酒赐给太师。闻仲接过酒杯后转身递给黄飞虎。太师说:“这杯酒让黄将军先喝。”

黄飞虎欠身说:“太师远征,圣上所赐的酒末将怎么敢先喝。”

闻太师说:“黄将军接这杯酒,老夫有一句话告诉你。”黄飞虎依言接过了酒杯。

闻太师说:“朝廷中没有人能担当重任,全靠将军了。圣上如果有不平的事发生的话,应当直言劝谏,不可钳口结舌(闭口不言),这不是人臣爱君之心。”

闻太师又回身见纣王说:“臣此次前往东海并没有什么别的放心不下的事,只希望陛下能听从忠告,以国家社稷为重,不要变乱旧的规章制度有违背君王的圣道。”

太师用罢酒后,一声炮响起兵径直前往东海去了。

正是:眼前一段蹊跷事,惹得刀兵滚滚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