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婆家子嗣单薄,我一胞多胎了 > 第125章 下放生活

婆家子嗣单薄,我一胞多胎了 第125章 下放生活

作者:二月三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3:18:37 来源:书海阁

冯父冯母是小荷三嫂的父母不是别人,顾父想只要能帮的,他们尽量都帮了。

冯父冯母需要的东西还是挺多的,冯母写了一个清单,交给了苏荷,又拿了二十块钱还有票。

“小荷,麻烦你了。”

世事无常,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他们都不知道。

“没事,伯母我明天去镇上把这些东西给置办齐了。”苏荷接过单子。

上面写的都是日用品,暖壶,烧水壶,剪子,菜刀,菜板,盐,锅碗瓢盆,炕席子,木桶,矬子扫帚等。

走前,顾母问冯父冯母,“妹子你们会用这灶台生火吧?”

冯父冯母点头,“会,书记和大队长教过我们。”

用土灶生火做饭,他们还是会的,以前不会,但是年初来了顾家,他们看顾母生火,他们也学会了,再者走前书记大队长教过他们。

也帮他们生了一次火。

下午的时候他们已经烧火做饭了,虽然那苞米煮的软硬不均匀,但是能吃,大锅煮东西他们有点掌握不好火候。

之前在家里都是用小锅煮的。

“那行,我们就先走了,等明晚再过来啊。”顾母道。

冯父冯母出来送,“路上慢点啊。”

路上苏荷跟顾父顾母道,“爸妈谢谢你们。”

冯家发生这种事,一般人都巴不得撇清关系,离得远远的生怕波及到他们。

但是她公婆一直在帮忙。

不用说,这肯定是看在她的面子上,毕竟对方是她三嫂的父母。

苏荷突然说谢谢,顾父顾母一时没反应过来,“啊?”

下一秒顾母道,“这谢啥了,都是亲戚,就像你爹说的,亲戚有困难,又来咱们这里了,所以能帮的咱们就帮了。”

“对,而且冯老师两口子人多好啊。”顾父也赞同道。

不为别的,就为人家在抗战时期捐了一大半财产给国家用作购买物资,多好的人。

毕竟他听说有的人,直接去国外住了。

顾母叹口气道,“娘跟你们说句话,上面定的,它不一定是对的。”

“我跟你爹没读过书没啥文化,但分辨对错的能力还是有的。”

苏荷笑道,“娘说的对。”

她家两位母亲的思想,一般人是比不了的,还是那句话,若是生在后世,她妈,她婆婆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回到家里,俩宝已经被他们三姑哄睡了。

苏荷进了被窝,抱着她家建华继续夸顾父顾母,没有人不喜欢对方夸自己,同样没有人不喜欢媳妇夸自己父母。

顾建华搂着他媳妇,“因为你这个儿媳好啊,你人本来就优秀。”

他觉得好儿媳,好公婆都是互相的。

都说男人神经大条,家务事不怎么懂,也不怎么管。

大错特错,男人什么都知道,只是不说,不想管而已。

他爸妈人是不错,待儿媳也确实好,但他媳妇也好啊。

就拿他三姐来说,当初离婚回来,换做别家儿媳,估计真就闹开了,他媳妇就没有,还非常支持。

还有建房子这事,他媳妇没要他爸妈的钱,拿他们自己钱建了。

换做别家肯定是父母出钱。

还有日常一些事情,他爹娘送东西给他姐姐们,别家儿媳估计也早闹了。

就他们单位有个同事家里吵架就是因为他娘过年的时候让闺女拿走了半只鸡,儿媳就闹了。

闹了好几天,上班的时候跟他们吐槽来着。

听同事吐槽顾建华就想起来,每年她娘都会孵一窝小鸡给他二姐,对此他没听他媳妇说过一句。

所以他觉得好媳妇好公婆是互相的,好媳妇碰上恶婆婆也不行,好婆婆碰上不讲理的儿媳也不行。

苏荷笑道,“你还夸上我了。”

顾建华,“应该夸,你人好。”

他媳妇很大度。

苏荷来劲了,“说说吧,我都哪里好。”

顾建华一一讲了。

苏荷听完,“就这些事啊。”

先不说顾三姐,就顾母孵小鸡给顾二姐,她有什么可说的,那鸡都是人顾母养的。

她婆婆拿自己的东西给她闺女,这有什么不妥的。

顾建华,“反正媳妇你很好,你身上有很多优点。”

苏荷困了,“嗯,你也很不错,就是最近有点不给力。”

顾建华,“.......你男人我需要休息休息。”

连着两个月了,除了那几天,都很频繁。

这也不怪苏荷,谁让她不上班,每天精力充沛,不过她决定让她家建华休息几天。

第二天。

苏荷去了县里,先去了一趟家里跟她爸说了冯父冯母的事,冯父冯母下放的事苏父苏母还不知道。

“因为啥呀?”苏父很懵。

苏荷讲了一下罪名,苏父,“这简直扯淡。”

说完又捂嘴。

苏父,“这有说啥时候回去不?对孩子们工作有影响吗?”

苏荷摇头,“不知道,没说,就说是下放劳改。”

“影响肯定有,不过不大,毕竟父母都下放农场劳改了,还要怎样。”因为父母已经下放,她三哥三嫂工作受到的波及比较少。

苏父点点头,“改天我跟你妈去一趟跟你公婆说说。”

他们在县里,照顾不到,只能让亲家照顾他另一个亲家了。

苏荷,“我公婆昨晚已经送东西过去了,爸你放心,三哥既然把伯父伯母送到我们村,我们肯定能照顾好,不会让他们受那些罪。”

苏父,“缺啥东西,跟我说,我跟你娘帮忙张罗。”

苏荷,“肯定说,不过现在没缺的东西。”

苏荷从家里出来后,就去供销社,买东西的同时跟她妈说了冯父冯母的事。

对于这事除了叹气别无办法 。

“你三嫂的父母,我们能照顾就多照顾他们点吧,都不容易。”苏母道。

上面的指令不可违抗。

他们平民百姓能怎么办。

去下放农场劳改,肯定是劳动的,所以一大早的,冯父冯母就去干活了,大队长给安排了放牛的活。

放牛,对比下地算是轻松的,只需要跟着牛走就行。

在林间,在草地上放牛,这种生活是冯父冯母没有体验过的,一时很新奇。

在草地上跟着牛跑,这些日子心中积压的苦闷都散了不少。

离开首都是对的。

至少现在他们不适合生活在首都。

放牛中午不用回来,吃带的干粮就行,冯父冯母早饭吃的苞米糊糊和鸡蛋,苞米糊糊不能外带。

只能带鸡蛋,不过好在有顾母昨天送来的荞麦鸡蛋饼。

就着凉水吃了。

晚上回来,冯母想做一点不一样的饭,她想做饼,苞米面,然后菜是豆角炖土豆。

冯母不知道在大锅里可以同时做饼和汤,饼先做了,火候没掌握好,饼有点糊,但吃着挺香。

菜后做,水放多了,成品不像冯母想象中的样子。

她想象中的土豆炖豆角应该有点汤,但汤很黏糊那种。

想着等晚上时候问问顾母到底咋做。

苏荷顾母俩人依旧是晚上九点的时候过去的,经过今天一顿购买,家里东西差不多了。

苏荷还给冯父冯母拎回来一个小铁锅,可以搭个小灶台用来炒菜。

夏天烧炕,家里太热,所以夏天顾母做饭一般都用小锅。

“伯父伯母,看有啥缺的,你再跟我说。”

冯父冯母摆手,“谢谢小荷,暂时没什么缺的了,都有了。”

冯母请教顾母做菜,顾母教冯母,“妹子,下次你做饭,做饼,你先把菜做了,然后饼沿着锅边贴就行。”

“这样菜和饼一起做了,多方便。”

又教了很多冯母做菜技巧。

冯母受益匪浅,她觉得她以后可以做出更多可口的吃食。

不知道是因为那盒巧克力的原因,还是后面顾建华送礼的原因,到了十一,大队长没让冯父冯母下地扒苞米,一直让他们放牛。

冯父冯母到来一个星期,苏荷三哥三嫂的信也一同过来了。

信中说,麻烦他们照顾冯父冯母了,结尾她三嫂说她怀孕了。

看到这苏荷忍不住叹口气,世事无常造化弄人。

闺女怀孕生子父母不在身边,常人也就罢了。

她三嫂冯书凝可是冯父冯母的独生女,唯一的孩子,几乎是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宝贝得很。

除了这一封信之外,她三哥还邮来了一百块钱,以及一些票类。

晚上的时候苏荷把信拿去给冯父冯母看了,冯父冯母心里很不是滋味,冯母更是忍不住掉了眼泪。

苏荷,“伯父伯母你们放心,嫂子有我哥照顾着。”

“书凝有小澈照顾,我们放心。”冯父冯母点点头。

“小荷啊,你把这一百再给他们邮回去吧,我们身上还有点够用,这儿用钱的地方也不多,让他们自己留着。”

女儿怀孕了用钱的地方肯定多,女儿女婿工资也不高。

苏荷,“行。”

“伯父伯母你们写信,我明天晚上过来拿。”

“麻烦你了小荷。”

苏荷摇摇头,表示无妨。

第二天苏荷过来拿了信,她自己也给她三哥回了信,叫他们放心,冯父冯母在这儿不会让他们受罪的,她会照顾好他们。

忙碌的秋收完,时间来到了十一月份,蒙省这边已经入冬了。

冯父冯母来向阳村一个月了,目前看来他们生活还可以,大队长书记人都很好,村民也都挺友善。

知道他们的身份也没有出口嘲讽,言语辱骂。

他们每日的工作就是放牛。

这一个月下来,他们也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物质条件虽然与之前的生活天差地别。

但他们也能接受,农村土炕睡得挺舒服,尤其是天冷后,在上面睡觉很暖和。

还有用大锅做饭,经过这一个月的练习,冯母已经很熟练了。

他们还发现了除了柴火,其他可燃烧的物品,那就是牛粪,晒干的牛粪。

他们现在出去放牛,每天背个背篓,一边放牛,一边捡干牛粪。

晚上睡觉前放几个灶台里,那炕那屋子,一整晚都是暖和的。听说这里,冬天下雪后,队里的牛就圈起来养,不用出去放了。

冯父冯母很期待,在外头放牛,冷风吹着还是很冷的。

看大队长到时候怎么安排。

苏荷这段日子,每天就两件事,看娃,做饭,看娃,做饭,来回循环。

家里目前五个娃,偶尔会有八个娃,就是顾二姐三个孩子会来串门。

每天生活充实又无聊,对比在家带孩子做饭,苏荷还是更喜欢去教书上班。

上班至少能跟同事讨论,聊八卦。

待在家里,想看书也不能安心看书,因为孩子们在,两个大的不闹腾,三个小的很能闹腾,也很能制造垃圾。

所以苏荷希望学校能快点恢复上课。

同样想法的还有明月同学,她也希望学校能快点恢复上课,她不想下地扒苞米了,好累。

早上天不亮就得起来,去田里头扒苞米,中午的时候又好热,她以前脑子真是进水了居然想着停学,下地干活。

顾二姐知道女儿的想法,说道,“你们几个还以为我们下地玩呢,不想读书想下地干活,这下知道了吧,还是读书好。”

“坐在教室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

明月狂点头,“爹娘,学校开学后,我会更努力读书的。”

顾二姐满意了,她又看向二闺女,“春晴,你明天要不也下地扒苞米?”

下地苦不苦只有体验过了才知道,比起她大姐,她家老二厌学更严重,她想治一治。

春晴,“那大姐留家里做饭?”

“嗯。”

可是春晴这姑娘头很铁,扒了几天的苞米硬是没喊累,明月问她要不要换,她都不换。

春晴表示,只要不上学,让她干什么活都行,下地扒苞米小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