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婆家子嗣单薄,我一胞多胎了 > 第196章 分房

婆家子嗣单薄,我一胞多胎了 第196章 分房

作者:二月三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3:18:37 来源:书海阁

顾建华也觉得买下来不错,就道“行,媳妇儿,你跟三嫂说一下看房东啥时候方便,就过来过户一下。”

房东一家子都搬去海市了。

苏荷,“我明天就跟三嫂说说。”

也是赶巧了,苏荷跟三嫂冯书凝说了房子的事,冯书凝去问了她同学,得知房东一家会在四月份过来祭祖。

好事成双,四月份苏荷顾建华两口子买下了他们第一座院子,而学校这边也给苏荷分房了。

不远就在北大附近,筒子楼,房屋面积跟他们租的那楼房差不多,都是六十多平,里面格局三室一厅。

顾建华就道,“媳妇儿给你分房了,我这边名额就给其他同事吧。”

他们局里分房情况比较激烈,好多同事都是祖孙三代挤在一起,比他干的时间久的同事都没有分到房子。

他领导去年说今年要给他分个房子,估计也是看他可怜,再加上他平时会来事,给领导带点这个吃的带点那个吃的。

其实送的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就是一些小鱼干,牛肉干,苹果,梨,橘子这些。

苏荷,“行。”

房子有一个就行了,她这边分了,自然不用顾建华这边的,不然占着房子不住,也是浪费国家资源。

翌日,顾建华去上班就跟领导说明了这事,“张局我媳妇儿那边给分房子了,我的名额就给其他同事吧 ”

张局诧异,“你媳妇儿那边分房子了?你媳妇不是在读大学吗?她提前毕业了?”

“对,她提前修满学分毕业留校当老师了。”顾建华解释。

听完张局佩服,“你这媳妇儿厉害哇。”四年的内容两年内就学完了,还留校当老师了。

成绩肯定是特别优秀,不然北大能留她当老师?

别人夸他媳妇儿顾建华与有荣焉,他没谦虚,笑道,“我媳妇儿确实优秀。”

“你家馅饼店生意怎么样?还行不?”

试营业那天顾建华带他们去吃过,听说那馅饼店是顾建华老丈人丈母娘开的。

他想如果挣了钱,当爹娘的咋也会帮衬一下儿女吧,顾建华这个情况着实有点困难,虽然一对儿女媳妇儿都考了大学,但一家子得靠他养。

还要租房住,不过今年应该能好点,他媳妇毕业工作了,又有单位分的房子不用租房住了。

能省下不少钱。

“馅饼店生意还可以。”

这个月算了一下上个月营业额,居然有一百七十多了,比他们预算的还多。

张局听闻笑道,“你家馅饼好吃,应该多宣传宣传,让更多人知道,我回去跟你嫂子说说,让她帮忙宣传宣传。”

除了试营业那天顾建华带他们去吃过,其他时候他一个人也去吃过,或是打包带回家吃。

咋也是下属家人开的店,他多去光顾给增长点营业额也挺好。

不过他去的时候可能不是饭点,店里人不咋多,一两个很冷清。

让张局觉得顾建华老丈人开的馅饼店生意有点惨淡。

他在想不会亏了吧,毕竟店铺每个月房租还要钱。

“那谢谢张局了,您去吃饭不收您钱。”

顾建华不知道领导脑补了这么多,他只是觉得自己这领导比较热心,关心下属。

不过他领导说的也没错,他们家馅饼确实好吃,用料实在皮薄馅多,源源不断的回头客就能证明。

果然还是诚信赢人心。

不说假话,皮薄馅多就是皮薄馅多。

虽然顾建华说的是客套话,但张局听了还是高兴,他哈哈笑道,“不收钱哪行,我要天天去吃你们不亏本了?”

“那怎么会....”

俩人客套了几句,顾建华就回工作岗位了。

顾建华的名额给了他们组一个王庆宇的同事,王庆宇年龄不大,二十七八岁,不过也是三个孩子的爹了。

张局作为领导尤其是分房时候要细细查一下下属家庭背景,王庆宇跟顾建华比,还行,至少不租房住,他媳妇儿也有工作。

但是也说不上好。

王庆宇家里三个兄弟,三个兄弟都娶媳妇了有娃了,爹娘也在,于是三兄弟带着媳妇儿孩子住在爹娘那五十多平的老房子里。

祖孙三代一家子加起来十几口人。

特别拥挤,客厅都有人住。

人多就矛盾多,不是婆媳干仗就是妯娌之间干仗,亦或是兄弟之间干仗,小孩打架。

反正各种事。

眼下顾建华名额不要了,就给他吧。

分的房子也不小,四十多平够他一家五口住了。

王庆宇被张局叫去说了给他分房的事,他知道是顾建华放弃了名额,他才有了这名额,回到办公室抱住顾建华狠狠亲了一口。

他速度之快顾建华都没反应过来,就这么被亲了。

顾建华,“..........”他不干净了!

“顾大哥谢谢你,我改天请你吃饭好吗?”

王庆宇实在是太高兴了,老天爷啊,终于要搬出去住了,终于不用看他家人吵架了。

每天下班回家他都害怕。顾建华搓了搓脸,“你下次表达感谢可以不用亲我!”

王庆宇挠挠头,笑道,“不好意思顾大哥我实在是太激动了。”

有房子了谁都高兴,顾建华苏荷俩人也不例外。

于是两口子挑了休息日,准备搬进新房子住,俗话说得好,乞丐搬家行李多,这他们两口子不是乞丐,那行李搬的东西就更多了。

苏荷去学校找了长意长安一起搬。

这俩娃还找了帮手,长安带了他舍友秦风,长意则是带了韩书宴,韩佳佳弟弟。

长安舍友还说得过去,人家俩是好朋友,长意这个.....鬼也能看出来不对。

韩书宴这小子喜欢她闺女。

今年长意十八岁,成年了谈恋爱倒是可以谈了,苏荷也不是那种顽固的封建家长,只要成年了她不会反对子女谈恋爱。

只要婚前不发生那啥就行。

最好多谈几个挑挑。

不过闺女之前说过,大学毕业没工作之前不会谈恋爱,也不知道这想法今年改变没?

亦或是她不喜欢韩书宴,可以拒绝,省得有拉扯。

苏荷就趁搬家的间隙把长意拉过来,聊了一下这事。

“妈,韩书宴没有说喜欢我啊,没有跟我表白。”长意很无奈。

人家都没有跟她表白,她咋拒绝人家。

苏荷,“....没有表白,但是你能感觉到他对你有好感吧?”

真不是她这个当妈的多想,实在这俩人,上下课一起走,在食堂吃饭还是在一个桌吃饭。

爬长城也一起爬,虽然说长安和他舍友也在。

然后这次搬家,这娃也主动过来了,虽说有韩佳佳这个层面在,但是这不关韩佳佳的事啊!

苏荷是不信男女之间有这么纯洁的情意。

况且韩书宴那小子看她闺女的眼神实在是不纯洁。

“...嗯。”长意点点头。

她又不是傻子她当然能感觉到韩书宴对她不一样,从她刚进入北大,跟他认识,他就对她不一样。

刚开始他们还不怎么熟,他就老喜欢找她说话也很照顾她,后来熟悉了,就更自然了。

不过人家没表白,她也不能自恋的去问人家,“嘿,你不会是喜欢我吧?”

长意做不到。

“那你呢,你对他有没有好感,有没有喜欢?”苏荷问。

长意沉默了。

苏荷一看闺女这一出就明白了,“行了,你不用说妈知道了。”

“反正妈的意思,现在你也十八成年了,有喜欢的人谈恋爱也没关系,还有如果有人跟你表白,不喜欢就拒绝人家。”

长意点头,“嗯,妈我知道。”

她也不是没收过情书,前几个学期不多,但是这一个学期格外多,可能是听说了她十八成年了可以谈了。

不过她都拒了。

对于韩书宴,她是有好感和喜欢的,毕竟人长的也不丑,很难不心动。

不过心动完了就完了,对方没表白,恰好她也不想在大学时候谈恋爱。

就这么着吧。

人多力量大,大大小小八个人一起搬家,几趟就搬完了。

搬完也到饭点了,苏荷带着孩子们去了老莫餐厅吃饭。

吃完饭长意长安带着各自的朋友回学校了,其余的苏荷顾建华带着俩小宝收拾。

筒子楼,跟普通住宅楼不同的是,厨房和卫生间都在外面,好几家公用,比较麻烦。

筒子楼一层十户。

苏荷分到的房子在倒数第一个,也还算清净。

不过少不了邻居搭话。

“妹子,你们这新搬来的啊?”

一个大娘见苏荷忙进忙出过来问,苏荷笑说是。

那大娘拿着菜篮子指指隔壁,“我家就这隔壁的,我姓徐。”

原来是她家邻居,苏荷笑道,“徐大娘好。”

“我叫苏荷。”

徐大娘也是个自来熟的,就拉着苏荷聊起来了,“苏荷妹子你这单位分的房子吧,在哪儿上班啊?”

苏荷,“大娘我在北大当老师。”

听闻大娘倒吸一口气,大为惊讶,“我的乖乖,妹子你居然是北大老师。”

“我就说看你气质不一样还寻思这妹子是干啥工作的,原来是北大老师。”

苏荷笑道,“是吗?”

她也不是第一次听这话了,之前在老家也有人说过,只是她自己看不出来,她觉得她跟大伙没什么不同。

徐大娘,“就是你们当老师的都是文质彬彬的。”

苏荷笑了笑,徐大娘又道,“苏老师,我听你这口音,你不是本地人吧?听着好像是东北口音,东北来的?”

“大娘你猜对了,我老家蒙省东部的。”

蒙省东部属于祖国东北地区,他们这边人说话普遍都是东北口音。

苏荷觉得自己没有口音,她说的是普通话而已。

不过跟京市本地人说话肯定不一样,这边人说话带儿化音。

徐大娘一拍大腿,“我就说吧,我一听就听出来了。”

苏荷看家里收拾的差不多了,邀请徐大娘进屋坐坐,徐大娘看了一下厨房,还有两家炒完菜才轮到她,就跟着进来了。“这是咱家隔壁徐大娘。”

“大娘,我家那口子顾建华,我家老三老四。 ”,苏荷给双方介绍。

顾建华给徐大娘倒了一杯水,徐大娘笑道,“你们两口子长得都俊,浓眉大眼的。”

“建华也上班呢吧?”

苏荷,“他在公安局上班。”

徐大娘听闻,“那挺好的,你们两口子都上班,双职工。”

苏荷,“对。”

...........

聊了会儿,徐大娘起身,“苏老师时间不早了,咱们改天聊啊,我先去把菜炒了。”

“行。”

徐大娘也是没想到,这新搬来的邻居这么有能耐,女主人北大老师,男主人在公安局上班,最主要的,一对儿女居然都是大学生。

上的还都是好大学,一个北大北医。

简直了,人家这孩子咋养的呢!

徐大娘做完饭回去就跟她家老头子说了这事。

“你说人那咋生的,四个娃,两对龙凤胎,老大老二还都是大学生。”

不要太让人羡慕。

他们家俩儿子,大儿子在部队,大儿子儿媳生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孙子参军了,孙女参加高考没考上大学,在当地供销社工作。

小儿子这边也是一个闺女一个儿子,孙女今年19,去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也没考上。

小孙子还小暂且不提。

徐大娘嘀咕,“看看人家那孩子,不仅考了大学,听说还是省状元。”

“也不知道人那脑子咋长的。”

比起徐大娘的激动,徐大爷就佛系多了,

“那有的人就有学习天赋,有的人就没有,你俩孙女就没有。”

徐大娘,“........”

徐大爷,“你看嘛,人家娘就是北大老师,肯定遗传,再看看你俩儿子俩儿媳,没有一个是老师,也不是大学生。”

父母都这样,就别要求孩子了。

徐大娘很不服,“那会儿啥条件啊?能吃饱就不错了,还提什么读书。”

生成民成业那会儿都没建国呢,乱得很。

徐大爷,“那人家娘咋是大学生,老师啊。”

人家还是蒙省来的,他们京市教育条件不比蒙省好?

徐大娘,“....行了行了,不跟你说这事了。”

晚饭,苏荷一家直接去馅饼店吃了。

公用厨房真是太麻烦了,做饭还要排队,而且还脏,那厨房苏荷看着都不想进去。

她跟顾建华说,“以后咱们吃饭直接去馅饼店吃就行了,不用在家做。”

顾建华没意见,“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