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娘回到家,去厨房炒菜,碰上了隔壁钱穗儿。
钱穗儿知道徐大娘去苏荷馅饼店上班了,对此钱穗儿心里有点不对劲,苏老师招洗碗工,怎么没找她呢?
反倒找了徐大娘,徐大娘都六十岁了,都不年轻了,招工也找个年轻的吧,干活麻利啊。
“大娘,你在那馅饼店干的咋样啊?”钱穗儿边炒菜边问。
发了工资徐大娘心情很不错,她笑道
“挺好的啊,我就刷个碗,也不累挺。”
午饭还在店里吃了,吃馅饼,还有炒菜,好的不得了。
钱穗儿凑过来,“大娘,那卖馅饼真有那么挣钱吗?”
钱穗儿估摸有半个月没洗头发了,都有味儿了,徐大娘被熏得想吐,她后退一步。
“不赚钱人家开拿干嘛?做慈善啊?”
“穗儿啊,你这头发是不是该洗了?我看都有头皮屑了。”
被熏到了徐大娘不客气的说了一句。
钱穗儿抓抓头发,“我这忙的也没顾上,是该洗了。”
“大娘,你说苏老师馅饼店每天差不多挣多少钱啊?”
徐大娘不咋乐意说这个,打听人家存款,打听人家工资,打听人家营业额,多冒昧啊!
她随口道,“两三块钱肯定是有了。”
钱穗儿震惊,“一天挣两三块?”那一个月岂不是有**十块。
徐大娘嗯呐一声,也没多说。
钱穗儿炒完菜走后,徐大娘收拾了灶台嘀咕,“这小媳妇咋这么邋遢呢。”
她就不能像苏老师一样干净利索的,不仅头发有味,说话嘴里还有味,不知道几天没刷牙了,可熏死她了。
还有那身上衣服脏的,全是油污。
既然没有出去工作待在家里,起码把家里,孩子们,以及自己拾掇干净啊。
邋里邋遢的,人苏老师身上都是香香的,那家里更是特别干净。
钱穗儿干不干净的先不说,她回到家后就寻思了,一天卖馅饼就赚两三块钱。
那一个月下来就是最少六十块钱,多了就是九十块。
这也太赚钱了吧。
晚饭时候,她跟她男人商量,“强子你说我要不明天开始,也去卖馅饼?”
“那隔壁苏老师家开的馅饼店每天最少赚两三块钱,那一个月下来有小一百块钱了。”
“你工资的三倍。”
她男人李强说,“咱们咋卖啊?也开个店?”
开店要钱家里存款可不多。
钱穗儿想了一下,“先不开店,我烙了到街上去叫卖。”
李强,“行,你试试吧。”若他媳妇真卖成功了也好。
钱穗儿也是有点头脑的,她先去苏荷家馅饼店买了几张馅饼,一张五分钱。
钱穗儿暗骂卖的太贵了,同样都是肉馅,国营饭店一个包子就卖三分钱,苏老师家馅饼咋就是要五分钱呢!
她很大方的买了十张馅饼,回家跟老公孩子们一起吃了。
她买的牛肉芹菜馅的,尝了一口,还可以,烙的确实挺好吃。
就是收钱太贵。
她男人李强大概是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馅饼,足足吃了三个才停下来,“苏老师家馅饼味道不错,挺好吃的 ”
钱穗儿,“一张五分钱可不就好吃。”她吃了两个。
其余五个三个孩子分了吃。
她道,“我烙的肯定比这还好吃。”馅饼嘛,谁不会烙。
她男人李强,“媳妇儿你加油。”
钱穗儿说干就干,当天就去菜市场买了肉和菜。
第二天一大早的剁馅做馅饼。
面皮全用白面钱穗儿有点心疼,不过也没有替换的,她咬牙用了,馅是芹菜猪肉馅,芹菜多肉少。
第一天她烙的不多,总共烙了三十张。
把孩子送去学校就拎着菜篮子出去卖了,只是卖了一上午,只卖出去两个。
钱穗儿着实不理解,她一张馅饼只收三分钱啊,比苏老师家馅饼店还少收两分。
为什么没人买她家馅饼。
钱穗儿很郁闷,她还想再卖一会儿,可是孩子们放学时间到了只能回来。
“妈妈烙的馅饼好吃吗?”她问孩子们。
孩子们,“好吃啊。”对于孩子们来说白面肉馅馅饼肯定好吃啊。
平常他们吃的都是玉米面饽饽。
孩子们都说好吃,那怎么没有人买呢?
下午时候钱穗儿又拎着剩的馅饼去卖了,这下午时间还不如上午,一张都没卖出去。
无奈钱穗儿只能找徐大娘取取经,
“大娘我今天出去卖馅饼,就上午卖出去两个。”
“你看我这馅饼跟苏老师家店卖的也没多大差别啊。”
徐大娘一看,心说差别大了,钱穗儿卖的馅饼,第一它不是刚出锅的热乎,第二那馅饼都糊了,人苏老师家馅饼金黄的,她这馅饼上面皮有的是黑的。
一看就没舍得放油,而且那馅饼也不圆,看着很没食欲。
馅饼她不像包子馒头,馅饼出锅时间久了就蔫吧了,样子就不好看了,况且她烙的那样子卖出去才怪。
苏老师家馅饼店,人家那婆婆烙馅饼,肉馅放好几勺,皮子又薄,烙的时候油放的也多,那烙出来油润油润的,看着就有食欲。
徐大娘简单跟她讲了两句,钱穗儿的意思,“那我油放多了不是亏了么。”
徐大娘,“你不放油,你馅饼不好吃看着没食欲,没有人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