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婆家子嗣单薄,我一胞多胎了 > 第202章 瘫了

婆家子嗣单薄,我一胞多胎了 第202章 瘫了

作者:二月三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3:18:37 来源:书海阁

两口子走的时候顾二姐给拿了二百块钱,她跟晓梅说,“你们俩要是遇到啥事,跟你们姐姐姐夫,舅舅舅妈,姥姥姥爷他们商量的。”

她弟妹说的对,有啥事就要说出来一起商量,不能憋着。

“知道了妈。”

晓梅张晨两口子踏上去首都的火车了,跟他们一同走的还有一人,那就是吴三凤。

女儿婆婆回家去了,孩子没人带,她得过去带啊,不然耽误闺女学业。

经过这两年她是发现了这大学不好考啊,她闺女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可不能因为孩子不读了。

这机会多难得。

所以她得去,即使大儿媳借此分家了。

对此吴三凤几个儿媳也挺烦的,即使二三儿媳明面没说,但不代表没意见。

光伺候公婆就算了,还要伺候老公爷奶,更别说老公奶奶还摔倒瘫痪在床了。

吃喝拉撒都要有人伺候,这活当然落到她们几个儿媳身上了。

老三媳妇怀着孕,肯定不能让她干,老二媳妇不知做了什么,老太太不愿意让伺候,就老大媳妇。

所以吴三凤大儿媳很烦,快烦死了,她亲妈都没这么伺候过。

所以趁这次婆婆要去首都看外孙,她就提出分家了。

太不好过了,一辈压着一辈,婆婆上面还有婆婆的婆婆。

真是过的什么日子!

分家至少不用伺候老公奶奶了,况且分家过了,挣的钱可都是他们小家的了。

春晴石头两口子养鸡养猪这两年赚了不少钱 ,别人不知道反正吴三凤大儿媳是很眼馋。

但是因为之前没分家一起住的,就算养多少只鸡,那钱都是大家一起分。

所以她也不愿意多养。

但分家就不一样了,她养的鸡,赚到的钱,可都是他们小家的了。

大儿媳摩拳擦掌,打算先养五十只鸡试试。

对于婆婆的瘫痪,吴三凤也很烦,老人跟小孩不一样,你伺候她,哪不顺她意,她还会打你骂你。

况且小孩什么体量,大人什么体量。

小孩屎尿不臭,老人的臭死,所以她宁愿回去京市看三个外孙,也不想照顾她婆婆。

吴三凤想她婆婆最好是在她回来之前去了。

不然她可不想伺候,要伺候让她三个儿子伺候吧。

想想还是苏荷比她有福气,年轻时候被婆婆伺候着,婆婆老了还能帮她开店。

人当大学老师,她则是看孩子。

唉!

人这命运。

也不知道二房这一家子不知道走了什么运,苏荷顾建华一家子飞了就算了,那顾云彩,顾云兰两家也飞了。

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去首都。

还都在首都定下来了,明月一家四口居然在首都开了果蔬商店,雪儿那也开了文具店,生意还都不错!

这简直不可思议。

还有苏荷顾建华这两口子,居然开了个馅饼店让双方父母看着了。

吴三凤觉得二房这太顺风顺水了,无论大人孩子都步步高升。

他们家倒是,她婆婆今年年初摔了一跤,瘫了,平时身子骨挺硬朗的人。

就摔了一跤而已,怎么就瘫了呢!

看医生说是摔倒哪个神经了还是压着哪个神经了,她也不懂。

只能归结为,人老了,身子骨不行了。

张秀英瘫了的事情,顾母还是听晓梅张晨两口子讲了才知道的。

怎么说呢,听到这消息她心里也没有多高兴,如果这事放在四十年前她或许很高兴,毕竟那会儿她被婆婆和这个妯娌欺负的很厉害。

但是自从她儿子参军,儿子娶儿媳,她的脸面被这俩孩子提上去了,处处比张秀英厉害,后来更是,都不是一个档次的了。

所以也只是唏嘘几句,没说什么风凉话。

苏母这个局外人倒是爱打听,“那你这妯娌瘫了,她儿媳也来京市了,谁伺候她呢?孙媳妇?”

晓梅,“对的苏奶奶,是我那几个表嫂在照顾。”

听她妈说她那几个表嫂也不是很愿意照顾,都互相推脱。

人瘫了身不由己,吃饭问题是小,最主要是拉撒问题,她二叔姥爷也老了,一个人弄不动,就得叫人帮忙弄。

人一天小便最少五六次,就得换五六遍裤子。

这换下来的裤子得洗吧,也是个事。

苏母,“哎呦,咱们这老了还是要多注意身体啊。”

顾母也是有点怕了 “对对对,等明年就把这店给建华开吧。”

老年人摔了磕了,没伤着最好,但是伤着了就完蛋了,轻则骨折,重则瘫痪。

而且人老了就像机器一样,零件也老化了,它不像年轻人那样恢复的快,人年轻人骨折基本一百天就没问题了 ,老人得在床上躺半年。

这多难受啊,吃喝拉撒都要有人伺候。

顾母想与其这样没尊严的活着,还不如死了来的痛快,不过人都怕死的,她就是说说。

张晨也说,“听说为了这事几个表哥表嫂都分家过了。”

顾母,“那不分家都难,吴三凤自己婆婆不照顾,让儿媳们去照顾,像什么话。”有一说一,她那妯娌对吴三凤这个儿媳还是很不错的。

只是出事了儿媳不管了,指使自己三个儿媳做事,伺候人吃喝拉撒谁愿意啊。

换做是她,她也不愿意。

顾母在想,她去世时候,最好是睡一觉别醒来了,可别得这个病那个病的,折腾身体精神,也折腾孩子们。

聊了会儿老家的事,就说起张晨卖包子的事。

“打算什么时候卖啊?要不等两天熟悉熟悉环境?”顾母问起。

晓梅摇头,“不用姥姥,我下午就带张晨出去转转,明天就开始卖。”

“我这不放假了嘛,陪他一起卖。”

张晨不咋熟悉周围,但是她熟悉啊!

顾母,“你们坐车好几天过来不休息一下了?”

“不用姥姥,我不累。”张晨摇头。

包子这事情不弄出结果,他睡不着。

顾母,“那随你们吧,调料啥的今天可以买回来,肉最好是明天早上去菜市场买,新鲜。”

“到时候跟你姥爷苏爷爷他们一起去。”

他们四人,早上去菜市场采购一般都是苏父顾父俩人一起的,苏父作为厨师当然得亲自去选食材,但一个人拎不动就叫了顾父一起去。

“嗯嗯,知道了姥姥。”

两口子吃完馅饼,上二楼把拿过来的行李整理了一下,二楼苏荷买了两张床放着,用来给长辈们休息的。

不过一般不咋用,因为从十一点开始忙到下午两点,再有四个小时就关门下班了。

“还有床呢啊?”张晨以为他要打地铺睡觉。

晓梅,“舅妈买来给姥姥他们休息用的,咱们俩把这床并在一起。”

张晨,“并在一起我们睡啊?那姥姥他们在哪儿休息?”

晓梅,“他们中午不休息,舅妈说了让我们用,你快点把那床挪过来。”

“噢噢好。”

两口子把床并好,又铺上褥子被子枕头,一张双人床就弄好了。

晓梅嘀咕,“住馅饼店挺好的,这除了不能上厕所,其他干啥都挺方便。”

“睡觉的地还宽敞。”

她大姐知道张晨今年过来,也跟她说过让他们住她家里,只是要睡客厅,因为房间不够。

而且她大姐还有俩孩子,一起住着不方便。

还是住馅饼店比较自在。

店门一关,就剩他们俩人,多清净啊。

两口子整理完也没休息,拎着东西来苏荷这边了,苏荷今天没去馅饼店,因为来事了,虽说不疼,但总归不舒服。

苏荷,“你俩加油,隔壁有个小媳妇靠每天卖馒头,都月入一百块钱了。”

张晨,“那真不错啊。”一个月一百的收入真不错,一年下来就有一千来块钱了。

他在公社一个月工资不高,都不到三十。

他要是卖包子一个月也有一百的收入,他就满足了。

晓梅,“我们也加油,我们争取一个月赚150元。”

此刻晓梅迫不及待的要发面剁馅卖包子赚钱了。

她们也要月入一百!

两口子从苏荷家出来后在外逛了一圈就去菜市场了。

买点调料,盐啊酱油大酱什么的。

他们商量了一下,明天先包五十个酱肉包子出去卖,要是买的人多,生意好,第二天再多包点。

晚上张晨特意包了酱肉包子,让大伙给他提意见。

没啥意见可提,张晨包的包子确实挺好吃,包子馅油放的足够多,吃着特别香。

苏父竖起大拇指,“小张你就放心大胆的卖好了,你这包子顾客绝对喜欢吃。”

张晨笑道,“苏爷爷有你这话我就安心多了。”

有人需要努力,而有人就是天选之子。

钱穗儿卖东西先是被打击后是重振旗鼓,而张晨卖包子,根本不知道打击是什么东西。

翌日。

他跟晓梅两人带着忐忑的心情,拎着一锅包子出门了。

张晨有点紧张社恐不敢喊,晓梅不怕直接拉路过的大爷大妈问。

“大爷您买包子不?酱肉包子,特别好吃,不好吃不要钱!”

“要不您先尝尝看?”

大爷晨练完回家,就碰到卖包子的小姑娘,本不想买的,但小姑娘让他先尝一个。

他就尝了,然后发现,这包子是真好吃啊!

当场买了十个。

这叫什么,开门红,有了成功的案例,晓梅就更主动更大胆的问路过的行人了。

这样的结果就是五十个包子不到半个小时全卖完了。

有些客人还说,“你们明天还卖呢吧?明天也过来啊!”

一个包子三分钱,五十个包子卖了一块五。

晓梅激动,“张晨我们明天包一百个包子!”

“好好好,包一百个。”

东西好不好吃顾客一吃就能知道了,张晨这包子好吃用料实在,顾客下次还会买。

第一天五十个包子卖完了,第二天一百个包子也卖完了,第三天包了一百五十个,也卖完了。

晓梅大胆的让张晨包二百个,一上午下来卖是能卖完,不过得走远,有点累。但是卖二百个包子,能赚六块钱呢!

一天六块,一个月那就是180块钱,人都是贪心的,原本他们两口想着一个月有一百块钱收入就挺好的了。

但若是一个月能赚180块钱,为何不赚,不就累点,这不算什么。

不过一直这样拎着锅卖也不是个事儿,得弄个三轮车来,放上面卖。

这些年存款加上顾二姐给的,也有一千来块钱了,卖包子生意这么好,也不心疼那一百块钱,直接买了一辆新的三轮车。

有了三轮车以后卖包子就更方便了,晓梅不用跟着张晨一起出门,可以睡个回笼觉。

两口子上午卖包子其他时间就在馅饼店帮忙。

苏荷这个舅妈不会让他们白帮忙,打算给张晨一个月十五块钱工资。

但两口子说不要。

晓梅,“舅妈不用给我们,我们吃住都在馅饼铺,你没跟我们要钱,咋还要给我们钱啊,给也是我们给才对。”

张晨,“对舅妈,不用给我们,而且我们也没干多少活。”

就中午忙的时候,给端端菜馅饼,还有收桌子啥的,顺手的事。

苏荷,“拿着吧,你们俩,这样你们月收入就够二百了。”

自从张晨来了店里,那重活脏活可都是他干的,像倒泔水,上下搬东西,勤快的很。

而且人两口子给她干活呢,咋也给点工资。

听苏荷这样讲,两口子又感动了。

他们觉得舅妈人也太好了。

没说工资前两口子干活就挺好,自从有了工资,两口子干活就更卖力了。

暑假时间很快过去,学校开学了苏荷又恢复了上班的日子。

除了第一个第二个月,馅饼店营业额基本定在三百块钱以上。

苏荷本就打算买第二第三家铺子,六月份以后就跟韩佳佳说了,让她帮忙留意。

这不十月份的时候就找到合适的铺子了。

是个门面,两家铺子紧挨着。

“苏老师,你这俩铺子打算做什么生意啊?”

韩佳佳也是佩服苏荷,去年刚买下一个铺子,今年就要买第二第三个了。

“看吧,我是想开服装店,看明年行情。”

她在系统商城买的书里看过服装进化史。

今年民众衣服跟前两年变化不大,但是明年开始就不一样了,改革开放后国内情况是一年比一年变化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