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婆家子嗣单薄,我一胞多胎了 > 第215章 压力才上来

婆家子嗣单薄,我一胞多胎了 第215章 压力才上来

作者:二月三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3:18:37 来源:书海阁

顾建华问,“买个车?啥样的车?”是他想的那个车吗?

“四个轮的。”苏荷笑说。

目前国家还不允许老百姓购买私家车,八十四年后才可以,等他们老百姓购买估计咋也到九十年代左右。

但这不妨碍她先做做梦。

有目标才有动力嘛。

“四个轮的?那得多少钱才能买啊?”

四个轮的车,顾建华见过也坐过,他在部队时候有次跟着领导出门,坐了一次军车,四个轮的不愧是四个轮的,人家那个跟你自行车马车根本不一样,行驶速度老快了。

“咋也十几万吧!”

苏荷在系统书上看到的,他们这年代小车都是这个价格,小点的需要七八万十几万,中不溜三十几万,好的上百万了。

“太贵了。”

顾建华想过会贵,至少要几万没想到要十几万。

苏荷,“汽车嘛肯定贵。”

她看系统书里说的,汽车价格从一开始到后面一直没怎么变,一开始就是七八万十几万,到了二十一世纪依然是这个价格。

不过那会儿他们老百姓生活质量提升了工资高了,就也买得起了,基本家家都有一辆。

“所以咱们以后要多多开店,多多挣钱,我想的这个汽车不仅咱们自家买一个,给家里四个娃也每人一辆。”

可能是她原生家庭的关系,再加上遇到的丈夫以及后面婆家人都很好,再然后绑定了系统。

她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点点也没有。

她只想着他们两口子挣得钱财产,分成五份,他们两口子一份,四个孩子一人一份。

没有男孩多一点,女孩子少一点这种想法。

四个娃必须一样,公平公正。

“按一辆十五万来算,咱们这最少得挣一百万啊。”

因为孩子们结婚你不可能只买一辆车,还得给准备别的,这么一想,顾建华顿时觉得压力有点大。

苏荷笑道,“对啊,而且一百万也不够啊,咱们老了还要环游全球呢。”

顾建华,“其实我老了跟爸他们一样去河边钓钓鱼也不错。”

“干嘛呀,我老了可要环游世界,你去钓鱼吧,我跟别的老头去环游世界。”苏荷踩着小高跟快两步走在顾建华前面。

顾建华追上,“说什么呢媳妇儿,咱俩去。”

“嗯呢,反正咱俩以后多多挣钱就对了。”

顾建华没想到他活了大半辈子,四十多岁了,压力才上来。

之前他还觉得自己生活挺不错,媳妇北大老师,儿女都是大学生,那面上嘎嘎有光,小儿子小闺女成绩也好,爸妈岳父岳母四位老人身体健康,没病没灾。

开的铺子生意也不错。

各方面都挺好,可现在听她媳妇这么一说,还差的远呢。

不过他媳妇说的也对,家里四个娃,老大老二大学毕业后肯定会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他们自力更生肯定是没问题,但是如果有父母帮衬,会更上一层楼。

好吧,还是得多努力。

馅饼店买了一台冰箱,同为开餐饮店的张晨晓梅夫妻俩,也想买一台,只是价格太贵了。

两千块钱,差不多他们包子铺三个月的营业额了。

张晨,“媳妇儿,咱们买一台吧,夏天没有冰箱不行,大姐那钱过两个月再还吧。”

“我先问问大姐他们急用不,他们不用我们再买冰箱吧。”晓梅说。

这欠人钱你不先还,买东西了,整的好像故意不还似的,即使是亲姐,晓梅也怕对方多想。

所以先问问吧。

于是晓梅去问了明月,明月就说,“不急不急,你们先用着吧。”

别看明月唐泽旭人两口子开的果蔬日用品商店,看似每天赚的不多,但人家一个月营业额真心不少。

差不多有一千块钱了,都超过馅饼店和包子铺了。

人家那个店大,种类全,不仅有水果蔬菜米面,还有日用品烟酒等,两口子又会经营,平常给顾客送点东西啥的,客人真不少。

不过晓梅这个倒是给明月提了醒,他们商店还没有冰柜,夏天快到了,人们吃冰棍时节到了啊!

得买一个。

于是姐妹俩隔天就去百货大楼买冰箱去了。

李大娘在包子铺干活,看每天客人来吃饭,大概也能算出一天,一个月营业额有多少。

只是那钱变现成物品摆在面前的时候还是不免惊讶。

这两口子买了一台冰箱!

一台冰箱可是要好几千块钱呢,他们说买就买了,这开店果然挣钱。

李大娘下班早,同样徐大娘也下班早,俩老太太回到家里,去厨房做饭时候就唠起来了。

李大娘拉着徐大娘说的,“这人们还瞧不起人家干个体户的,个体户才赚钱呢。”

“我们那老板今天刚去百货大楼买了一台冰箱回来。”

“一台冰箱好几千块钱呢,说买就买了,你说那店不赚钱,老板咋能买冰箱。”

徐大娘,“人开店肯定赚钱啊,苏老师他们两口子你知道吧,前几天给店里买冰箱,还给人那父母买了一台电视机和洗衣机呢。”

电视机和洗衣机比冰箱便宜点,不过也便宜不到哪儿去,也要五百以上。

李大娘震惊,“苏老师家馅饼店那么赚钱呢?”

徐大娘,“你不知道啊,苏老师还开了两家服装店,馅饼店也挣钱不过服装店更挣钱。”

听孙女说那进去买衣服的客人老多了,一件衣服都是好几块钱的,二十块的也有。

苏老师送了一件裙子给她孙女,她孙女说同款裙子在店里一条七八块钱。

“我不知道啊,我这每天忙的。”关键她也没听老板两口子讲啊。

徐大娘,“开了两家,一家女装,一家男装,就在南街那块,两家紧挨着呢。”

李大娘听闻,“行,我有空去溜达溜达。”

李大娘炒完菜回去跟家人聊起这个事,说不羡慕那是不可能的,干个体户也太赚钱了。

搞得她都想辞职单干了。

她现在一个月十五块钱,她要出来自己干,一个月不咋也得挣二百块钱啊。

就像他们楼那小媳妇儿钱穗儿,钱穗儿去年开始自己卖馒头,两口子今年开铺子了。

看他们家几个孩子身上的衣服一天一比好,就知道那钱没少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