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不巧遇到神 > 第200章 结果

不巧遇到神 第200章 结果

作者:班门弄茶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1:10:26 来源:书海阁

“水稻上山”其实是个正儿八经的科研课题。

农用地分耕地和山地。随着人口增长和对副食品要求提高,原有耕地产粮数量越来越不够用。农学家们开始研究山地和盐碱滩涂水稻种植技术。

山地水稻种植技术俗称水稻上山。盐碱滩涂水稻种植技术俗称水稻下海。

几百上千年来,山地农民为了裹腹,在山石间,这里找个坑,那里整块地,把平地水田稻种栽在山上。看天吃饭,收多少是多少。渐渐有些水稻品种流传下来。这些品种确实有抗旱的特性,那是物竞天择的结果,也有“农民科学家”天性琢磨的作用。

研究山地水稻种植技术的农学家,为了科研经费,又被院士头衔诱惑,到西南潮湿山区,拿来农民在山头世代播种的稻种进行研究,稍加改头换面,作为自己的科研成果。

这些“科研成果”其实还没成熟,用科学方法进行几代培育,未尝不能搞出真正适合山地种植的水稻。农学家知道这道理,所以向上头申请立项要研究经费。他们的出发点倒不是骗钱。

大规模开山造田,推广这些研究成果水稻,本来还不到时机。

这时却出现了农学家无法把控的局面:高山水稻这一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有关部门作出决议开始试点推广高山水稻,预算充裕;各山区县市挤破头申请纳入试点名单;…高田办统筹负责山地梯田整治事宜,如果县市绕开高田办开山造田,取消试点资格。

上有权力兑现利益、中有宏观落实信贷任务、下有基层应付GDP考核…

高山水稻提前上山的大动作其实是这么出笼的。

韦冬至发了三辑视频,感觉效果挺不错,正考虑下一步如何做时,杂志社管主任的的文章横空出世,使她停止了行动。

既然高山水稻这个话题太敏感,也就是说,推动它的势力,杂志社都惹不起。管建舟的文章便只盯农大这个倒霉蛋,从官场和学术**角度,揭露农大行政和学术系统的暗箱操作。

管建舟的文章目标明确:就是农大。不得罪其他人;观点鲜明:揭露**。这是官媒的职责所在,无可厚非;证据确凿:文件、通话录音、密谋现场视频录像,都证明他们在拿学术成果、职称、行政职务、以及美色做交易。

这些高山水稻项目始作俑者的嘴脸于是暴露在世人面前。

这貌似解开了网友们的疑惑。于是农学院这个项目参与人员几乎被一锅端了。

韦冬至见到管主任的文章这么厉害,四两拨千斤,似乎是在一个角落拔一根棍子,整座楼房就塌了一样。实在老道、高明至极。与管主任一比,自己的做法太幼稚了。

于是,她决定自媒体事情暂告一段落,把一万块奖金放进银行卡里,作为投资收入记上账。然后继续按原节奏上班。

宁柯一直旁观着事态发展,看到管建舟暨杂志社一出手,农大一干人就蔫了,觉得可以适可而止了。然后在与妹妹聊天时,听她讲了收获和计划,心里很开心,因为妹妹看起来很开心!

宁柯清楚得很:杂志社选择性使用证据,避开了得罪不起的人,所以才能对农大一击而中;农大科学家利令智昏,为了院士头衔、科研经费不惜放弃科学家的原则、底线、尊严,实在是咎由自取。

唯一受伤的是“旱地水稻品种”的科学研究工作。受害的是农民、农业。

宁柯知道,每个世界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就像当初武仙域当权者闭关锁境,结果使本域从大陆首域变得比其它域落后的多 但最后时代潮流浩浩荡荡,还是会裹挟着它前行、将其淹没。

旱地水稻品种研究,现在被急功近利、利欲熏心者耽搁延误。但迟早会有真正科学家推动它发展的。

高山水稻的未来,无需宁柯担心。对他来说,介入此事,只是陪妹妹耍耍而已。事情结束,妹妹高兴,其余结果如何他没放在心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