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阴阳道修 > 第202章 太极之义

阴阳道修 第202章 太极之义

作者:魔都外来户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1:10:50 来源:书海阁

望着朱会飞三人离去,白流并没有第一时间离开,而是落回了岩石洞里,陷入了沉思之中。

白流不是不想逃,而是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刚刚抓住的那一丝灵感,白流不想错过。

首先,就是第一次对太极有了新的理解,对自己的丹田那种黑白两色灵元有了新的理解。

《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观念这种迷离恍惚地看待万事万物的现象和本质的人生态度,以及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实则包含着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终极目的是希望人类活动顺应大道至德和自然规律,不为外物所拘,“无为而无不为”

何谓太极,先哲解释不一。虞翻说:“太极,太一也。”韩康伯说:“太极者,无称之称。”孔颖达说:“太极即是太初太一也。”苏子瞻说:“太极者,有物之先也。”朱熹说:“太极者,理也。”来知德说:“太极者,至极之理也。”焦循说:“太极犹言大中也。”各家注解虽不相同,其实都以太极为天地人物的本有之体,简称为本体,此体蕴含无穷的形象与无尽的功用,本体形象功用不相分离。不学周易,不明易理,则不知吾人本有此体,不知万物皆备于我,以致凡事舍本逐末,向外驰求,造成一己与群众的种种灾祸。学易明理,则能趋吉避凶。凶之最大者为生死问题不能解决,吉之最大者即是学为圣人。欲学圣人,必须先求解决生死问题。《论语》记载,子路问死,孔子解答:“未知生,焉知死。”有生始有死,欲知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必须了解生的来源,生的来源就是太极。

太极生两仪者,太极寂然不动,本无形象,唯为清净光明之体,此为无生之理性。动则显象起用,乃名为生。所生之象,其数无穷,但始动之际,只有一明一暗两种形色,明色为阳,暗色为阴,因此称为阴阳两仪,仪如《孔氏正义》所释,作容仪讲,因其尚未成象,故不称为两象,只称两仪。但这两仪实为四象以至万象的基本结构,万象即由两仪细分而成,所以万象无不有阴阳两仪。万象之数虽然无穷,但基本之数则为阳奇阴偶。伏羲氏画卦时便发明极为简单的两画,以示无穷无尽的象数之源。

回想上一世对太极的理解,白流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自己修炼道德真经,是太极的理论基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太极分两仪,万物由阴阳两仪组成是契合的,这就说明了,自己的丹田之所以是太极形状,是契合道德真经而出现的。

上一世的阴阳两仪说,阴,古作“侌”,或加表示虚拟实体的“阜”作“阴”;阳,古作“昜”,或加表示虚拟实体的“阜”作“阳”。“侌”字从今从云,意为“正在旋转团聚的雾气”。“昜”意为“发散气体”。可见古人是从物质世界的本质——“气体”和气体的“运动”这两个角度定义“阴阳”的。古人不称“阳阴”而称“阴阳”,这与古人的世界起源逻辑有关。其世界创生次序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即天地)。

《道德真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案:这是从宇宙起源角度谈到了阴阳,但不是对“阴阳”一词本身进行定义或解说。道者,导也。导者,向也。当混沌水汽从无序运动转向有序运动,就等于车辆上了正道,开始向目的地前进了。这种在正道上的有序运动导致了太极的诞生。太极就是“一”,它诞生于混沌从无序运动转向有序运动的那一时刻。太极一诞生,随后而来的就是天地的出现。天地就是“二”。天气下降、地气蒸腾,二气相合,其结果就是人的诞生。人就是“三”。“三”也包含万物生灵,人是万物生灵中最灵者,是它们的总代表。随后世界万物在阴阳交互作用中世代交替,保持种群和数量的平衡。

哲学一向是非常执拗的一门学问,有时候很模糊的概念,想要真正的描述出来,很难,但想要理解,却又很容易一样。

白流的沉思,很久很久。

当白流再次眼睛亮起来的时候,他不再纠结了。

这个修仙界里,人类修士修炼的,都是阳,那么阴哪里去了?如果说人类修炼了阳,妖魔修炼了阴,那么人类和妖魔是否就应该承担了这个世界的平衡呢?

不对,以上一世的中医理论,人体是阴阳结合的,身体也有阴阳两面,盛阳而火旺,盛阴而气虚。

而五行相生相克成为中医学调理阴阳平衡的手段。如: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亦属于金;肝属于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二阴”亦属于水;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中医会根据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方式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从而实现人体整体的健康。道德真经与自己丹田里的太极契合,那么,结合中医阴阳之说,那么自己刚才的战斗就能说通了,以太极阴阳鱼为基础,就能说通了。

太极阴阳鱼的白色部分代表阳气,黑色部分代表阴气。这个图案反映了阴阳相互转化、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从鱼尾到鱼头,象征着阴或阳由弱小到壮大的过程,而鱼眼中的黑白点则表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旋转对称的图形,即鱼头衔鱼尾,表示阴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即阳极而阴生,阴极而阳生。同时,黑白分明也表示阴阳之间相互克制。阴阳共同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圆形,表示阴阳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自己一贯的习惯是先使用白色灵元,也就是阳鱼部分,这就导致自己丹田里的属性一直是阴盛阳衰的情况,刚才在对战朱会飞的时候,战斗到最后,全力施展阴鱼部分,也就是黑色灵元的时候,出现了短时间的无法自控。

自己犯了一个错误,阴阳失衡了。

另一方面,通过和朱会飞的探讨,白流对自己的剑道境界也有了新的认知。以前修炼的时候,基本没有别人沟通过,即便是在木灵宗的水灵峰上,都是有问题才去请教师父师兄们,剩下的都是一个人在苦修,这才造成了白流对自己剑道了解不是很深刻。

当然,修仙界的修士,都是苦修为主,即便是有师父,都是以指点为主,并不会事事传授的,那样,对道途不利。

白流知道,自己的剑道境界缺少了纵观部分,准确的说,是自己的剑道境界缺少了势。

自己的太极剑只有很圆满的意境,缺少势境。

《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为势。

天有势,其势在笼罩,地有势,其势为承载,人有势,该何为呢?

若以手中游龙剑为例,这游龙剑的势应该如何呢?

以自己的太极剑为例,这太极剑的剑势是什么呢?

白流久久不得其解,记得上一世对太极剑的解释,以及各个太极剑流派的统一思想,太极剑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神、意、气、力相融合,那么,该怎么融合呢?

突然,白流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可能,自己练习太极剑三十年,前二十年的太极剑已经是根深蒂固的记忆了,后十年是以灵力、灵元在催动太极剑,所以,自己是不是丢失了什么。

“唰!”游龙剑出现在白流的手中,这一次,白流并没有动用灵元,而是像上一世一样,打起了太极剑。

太极剑,舒缓而又连贯,柔美而又大方。

白流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着太极剑,进入了忘我的境地。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太阳也落下去又升起来了,白流还在练剑,闭着眼练剑。

太阳再次轮回了一圈,再一次的将光芒洒进了岩石洞,白流依然在练剑,游龙剑一招一式的打着太极剑。

岩石洞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光滑,如同打磨了一般。

白流的周围,似乎被一股气流包裹着,密不透风。

一块脑袋大小的石头,突然从岩石洞顶上掉落,砸向正在舞剑的白流,就在距离白流头顶一尺距离的时候,突然化为齑粉,飘散开来。

再看白流,依然在舞剑,身上没有任何灵元波动。

这块石头的动静,好像一个引子,片刻之后,整个岩石洞开始坍塌了,巨大的石头一块接着一块,砸了下来。

处于洞中的白流,此时突然睁开眼睛,目光中流光闪过,下一瞬间,手里的游龙剑加速,围着周身一扫。

“太极剑扫剑式!”

伴随着白流的一声大喝,一道难以捕捉的剑芒从游龙剑上发出,夹杂着一种柔和的气势,以白流为圆心,扩散开来。

远远看去,一块巨大的岩石小山,突然间从内部分崩离析,不见爆炸,不见光芒,只见岩石突然化为了齑粉,扩散出去。

等到粉尘落定,原来岩石小山的中央,悬浮着一道身影,手持黑色长剑,英姿挺拔,如同地仙出世。

白流扫视了一眼周围,神识感受了一番,心里默默窃喜。

这就是剑势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