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剑荡江山 > 第221章 吾心难恕(1)

剑荡江山 第221章 吾心难恕(1)

作者:光寒09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1:15:07 来源:书海阁

话音方落,忽听一阵嘎嘎巨响,地上竟然凭空裂开一道大缝,婉晴足下一空,登时向下坠落。凌钦霜见机得快,探手疾将她拉起。又听身后一阵隆隆之声,凌钦霜心道不好,携着婉晴便向洞外奔去。

甬道之中,乱石纷坠如冰雹。凌钦霜双掌运力,将之一一拨开,脚下却不稍停,护着婉晴冲出。刚奔出洞外,便听轰地一声巨响,山洞坍塌,数万斤巨石已将洞口死死封住。

凌钦霜骇然道:“好险!”

婉晴惊魂稍定,拭去额上汗珠,仍是心有余悸,叹道:“想不到尤隆竟然通晓机关之术。盗墓者若要取画,便会触动机关。不想凌大哥也陪我这小偷坐了回贼船。”

凌钦霜叹了口气,没说什么。

此时天已大亮,二人一路无话,返回均州府。午后草草吃罢了饭,便到街上闲逛。正行之间,忽听一片吵嚷之声,举目看时,却见前方十字街口围了一大簇人群正在看榜。婉晴好奇,也钻入人丛里去看,须臾转出叫道:“凌大哥,不好了!”

凌钦霜问:“怎么了?”

婉晴道:“府衙刚刚出了告示,知州沈京有意斩杀几名贪官污吏,上正国法,下安民心。”

凌钦霜见她神情,已猜到了几分,惊道:“难道是铁提辖……”

婉晴道:“铁提辖便在其列。告示上说他手执利刃,故闯县衙,欲刺丹凤县令,不日便将斩首示众。”

凌钦霜听得气愤,喝道:“什么狗官,安敢如此!”

婉晴沉吟道:“说不得,咱们今夜便去与那知州大人理论。”

二人商议已定,暂时返回下处,婉晴自为盘涅施针不提。候到二更,二人施展轻功,径入府衙,抓了个守卫,问明知州正在书房。二人蹑足而行,须臾便见前方书房亮着灯火。当下绕过房前小厮,潜至后檐,矮身窗下。婉晴轻轻戳破窗纸,向内张望。

却见灯下坐一名锦袍官员,四十开外,大腹便便,正自伏案,奋笔疾书。书到一半时,他喝了口茶,然后将茶碗重重摔落,怒声道:“岂有此理!”撂笔起身,在房内踱来踱去。

二人心知这人便是知州沈京,却不知他因何动气,正欲闯入,忽听脚步声起,一名丫鬟入内禀道:“大人,宋通判造访。”

沈京“哦”了一声,道:“快请!”

过了片刻,宋通判快步趋入,笑道:“下官深夜叨扰,还望大人海涵。”

沈京摆手笑道:“通判来得正好。”

二人分宾坐定,略叙寒温,左右小厮献上茶来。茶罢,宋通判说道:“今晨到府拜望,闻知公宴,未敢擅入,此刻方得拜见大人。”

沈京笑道:“你我心腹之交,直接入来同坐便是,又有何妨?”

宋通判道:“不敢动问,大人日间所宴者何人?”

沈京屏退小厮,哼了一声,道:“不是李纲、邓肃这两个混账,还能是谁?昨夜本府假托抱恙,派通判相迎,本欲敷衍过去,谁知这二人却是阴魂不散,可煞恼人!”

宋通判道:“他二人所为何事?”

沈京冷笑道:“除了赈灾,还能是什么?哼,李纲这厮鸟,仗着当过几年京官,便对本府颐指气使,指手画脚,简直欺人太甚!”

宋通判捻须微笑道:“正所谓:‘山河易改,本性难移。’若非如此,他又怎会谪到那鸟不拉屎、鸡不生蛋的鬼地方去?大人雅量恢宏,何苦为一介犯官大动肝火?”

沈京笑道:“通判所言极是。”

宋通判道:“不知他可曾提及铁苍茫之事?”

沈京脸色又变,怒道:“怎么没有?席上都是地面上有头脸的人物,沈某碍于面子,一忍再忍。可李纲倒好,得寸进尺,没口子地数落沈某,姓邓的也在一旁阴阳怪气地帮腔。气煞我也!真是气煞我也!”他越说越怒,大肚子不住起伏,甚是滑稽。

霜晴二人均想:“原来李纲邓肃二人今日又闹了一场。事情越发不可收拾了。”

宋通判却是不动声色,只是淡淡地道:“大人息怒。想来正因他二人横插一手,才让大人下定决心,立斩铁苍茫!”

沈京笑道:“正是!他二人一走,我便发了榜,奏折也已呈上京去,只等召命下达。午后李纲果然便来闯府,却被乱棍打出,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宋通判笑道:“大人高明。铁苍茫那厮自愿送上门来,又怨得谁来?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大人如不成全了他,岂非成了小人?况且这厮擅闯县衙,罪证确凿,李纲、邓肃纵然口若悬河,又岂能颠倒黑白,目无王法?”

二人相视一阵大笑。

宋通判抿了口茶,忽而沉吟道:“他二人却未必会就此善罢,大人尚需妥善对策才是。”

沈京笑道:“量他一介犯官,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宋通判肃然道:“话不可如此说。这二人绝非等闲之辈。”

沈京哂然道:“‘契阔离亲宁素愿,迂愚报国只丹心。远游自是男儿事,更把《离骚》细细寻。’观其所作的歪诗便知,不过一个狂人耳!”宋通判道:“李纲上疏遭贬之事,天下皆知。却不知邓肃赋诗讽今之事,大人知否?”

沈京疑道:“竟有此事?”

宋通判道:“大人可知道《花石诗十一章》?”

沈京道:“倒是略有耳闻。什么‘但愿君王安百姓,圃中无日不东风。’什么‘饱食官吏不深思,务求新巧日孳孳。’可谓句句大逆!”

宋通判道:“正是!大人道此诗作者是谁?便是这邓肃了。邓肃当年呈上此诗,太师大怒,将之逐出太学。邓肃却又写下‘填海我如精卫,挡车人笑螳螂。**群黎有补,一身万段何妨?’之句……”

沈京摆手笑道:“又是一个舞文弄墨之狂人!”

宋通判道:“狂人不假,但两狂联手,还有什么事做不来?况李纲今次已然升迁,如若当真时来运转,大人可曾想过后果?”

沈京不禁默然,半晌哼道:“怕他作甚?大不了沈某先下手为强,这便将他二人下在牢里。”

宋通判悠然道:“罪名呢?”

沈某道:“顶撞本府,蔑视王法,开脱死囚,还不判他个死罪?”

宋通判道:“如此纵然能除掉二人,于大人却有何益?”

沈京道:“你却有何计较?”

宋通判微微一笑,便从袖里取出一卷文稿呈上,说道:“大人过目。”

沈京览罢愕然道:“此诗是何人所作?”

宋通判道:“邓肃。”

沈京哦了一声,道:“这诗怎么了?”

宋通判道:“大人看不出这乃是首反诗么?”

沈京看着那诗词,沉吟不语。

宋通判摇头晃脑地道:“‘踪迹生平半九区,醉倒时得蛾眉扶。’首联似乎并无反意,且暂略过。‘连年兵火四方沸,一饱鸡豚半月无。’岂非是说天下兵火连年,而致百姓食不果腹么?可见他早对朝廷心生不满。再看颈联,‘住世今非孔北海,分司自到宾头卢。’这句反意已昭然若揭。孔北海者,孔融也。此人自负孔子世孙,清高自许,平生处处与曹操作对,斥国相为国贼。邓肃以孔北海自诩,实乃将矛头直指太师。太师呕心沥血,辅佐圣上,邓肃如此中伤,其心何毒?宾头卢者,释迦座前罗汉也。‘分司自到宾头卢’,便是说贪官横行,律法实是废纸一张。至于尾联‘卷帘月色招人醉,三百青铜径自沽’,看似无心,实则有意。三百青铜之烈酒,方灭心头之愁怨。试问太平之世,愁从何来?怨又从何来?既明其反意,再看首联,便大为可疑。他不过一个罢黜之人,却踏遍九区,意欲何为?莫不是招兵买马,意图造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