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之建筑大师 > 第一二五章 实践出真知

重生之建筑大师 第一二五章 实践出真知

作者:七死八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02 10:22:05 来源:书海阁

在我们国家,说到那些大专院校的土木系,一直有“北华清,南济同”的说法。两所院校各有千秋,各有所长。“华清”强在建筑,“济同”则强在结构。而“建筑抗风”是属于建筑物的结构问题,这也是大家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

当天晚上,李华勇,李二愣子以及林蔚一行3人抵达申城,找地方安顿后,一夜无话,第2天上午,3人就手持介绍信,找到了位于济同大学内部的“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这就是大家此行的目的地,所谓“建筑抗风”,当然也是“土木工程防灾”的一种,这也是建筑学一个比较前沿的分支,因此大家此行也算是标标准准的“专业对口”。

由于之前已经通过“华夏建总”总公司打过招呼,济同大学的钱教授早就等候多时。这是一位业内大牛,未来的国家工程院院士。前世的李华勇也曾经和这位有过几次接触,有幸聆听他的教诲,合作过几次课题攻关。不过那时候的他已经是一位须发皆白的干瘦老头,一位非常风趣,非常平易近人又不失严谨的干瘦老头。

可现在的老钱完全不是后世那副模样啊,现在的他也才刚刚40出头,一头浓黑的头发让李华勇完全联系不起他后世的模样,这正是他最年富力强的时候。

没有客套,甚至都没有寒暄,钱教授第一句话就直奔主题:

“你们的方案带过来了吗?”

“带过来了带过来了。”

李二愣子忙不迭把一份早就准备好的“倒椎法专业施工方案”递了上去。接过那份制作精美,图文并茂的施工方案,老钱眼中露出一丝讶色。他语气放缓,不再一副公事公办模样,开始拉起家常。

当然,他拉家常也只和李二愣子拉家常,至于李华勇甚至林蔚,人家老钱直接无视:

“听说李工是华清的?华清的进施工单位可是少见。”

李二愣子装模作样谦虚:“没有办法啊,在我那些同学当中,我算是最没出息的了,所以只能进施工单位。”

老钱一摆手:“你这是什么话?我倒觉得你这小伙子才是真的聪明,现在学土木的年轻人,要么喜欢去设计院,要么喜欢往行政机关里面挤,却很少有人愿意去施工单位。殊不知他们那样才真的很难出头啊,土木毕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那些人看似起点更高又如何?没有实践经验的话,也不是没有人一辈子就在设计院里给人家打下手。”

李华勇在旁边微笑听着,他对老钱的话还是相当赞同。在世俗眼光,对于建筑业一直存在“重设计轻施工”现象,这种现象在业内业外都是如此。

在行业内部,有很多土木专业的大学生都不愿去施工单位,别说是目前大学生金贵得不要不要的八十年代了,哪怕是到了九十年代初,大多数施工企业也都是招收大中专生为主,本科生都很少,那更别说是重点大学和名牌大学的本科生。只有到将来大学扩招,这种现象才有所改观。

不过话说回来,等将来大学扩招后,那个年代培养出来的普通本科生,其素质还真未必强过之前的大专生甚至中专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现象其实从未真正改观。

这其中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大多施工企业的工作生活环境都相对艰苦,居无定所到处流动啊,住工棚打通铺啊……这让很多人对此望而却步。

第二个原因,从事施工总给人感觉逼格不高,貌似没多少技术含量,这就让很多人看不起这个行业。

这也不用说其他的,就拿世界上那些有点名气,比较经典的建筑物来说,就比如说“中银大厦”,大家也只会记得这是贝聿铭先生设计,却很少有人清楚这是谁具体施工。

然而建筑这门学问到底是谁在推动呢?是设计吗?不是的!只有施工技术的发展,才是整个行业水平提高的原动力。

后世出现那些越盖越盖的楼,那些越来越酷,越来越炫,甚至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伟大建筑作品,它们是因为设计师设计出这些作品才有的吗?不是的,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出现,这首先是因为施工技术达到了那个水平,人类已经有能力修建这样的建筑,这样的作品才能出现。

说实话这又是建筑行业有别于其他行业的一个特点了。在其他行业有很多“天才”的存在,比如唱歌有唱歌的天才,演戏有演戏的天才,跑步有跑步的天才,下棋有下棋的天才,甚至在计算机行业,那也有编写程序的天才。

但是在建筑行业,那就没有多少“天才”生长的土壤了。“天才建筑设计师”神马的,永远只存在于大家的想象中或者点娘的YY小说中,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所有建筑大师,或者说所有能在建筑史上留名的人物,从行业“祖师爷”鲁班,到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再到赵州桥的李春,或者到民国期间的詹天佑先生和茅以升先生,甚至就是以设计闻名的贝聿铭先生。他们这些人共同共性:就是这些人都做过很多具体施工。他们之所以是大师,首先是因为他们都是实践家。

李二愣子和老钱在那相谈正欢,李华勇和林蔚全程打酱油。老钱一边和李二愣子拉家常,一边随口询问中银大厦项目的情况,而且在说话时,老钱已经翻看起手中那本“倒椎法专业施工方案”。

李华勇知道老钱一个特点,他看东西很快,“一心两用”是这老头最厉害的本事之一。5分钟之后,渐渐的老钱的话少了,他的注意力已经全部被这个“倒椎法”吸引,其他人也不打扰,默默在那等待。

10分钟之后,老钱已经把整个方案浏览了第一遍,他继续不说话,甚至闭上眼睛想了一会。等他睁开眼睛后,他又重新翻看了手中那本方案,不过这次他就不是快速浏览了,而是详端整个方案的重点。

又是10分钟过去,这次老钱终于开口,而且开口给出了不错的评价:

“相当巧妙的施工方法啊!看来你们华夏建总真有高人。方案设计合理,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甚至还可以节省大量人力财力,你们这是,想论证一下这种方案的安全性吗?”

李二愣子和李华勇相视一笑,这次来这里的目的,当然主要就是想论证一下这种方法的安全性。一种工法到底是不是切实可行?是不是具备可操作性?所有一切的前提就是这种施工方法是否安全。

而这种安全又分两种,一种是施工时候的安全,一种是施工结束后建筑产品是否安全。只有这两者都没问题,才能说这种施工方案切实可行。

只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如果再加上老钱之前说的这些优点,这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设计。

而施工方案的设计,其实也和建筑物本身的设计道理相通。否则你以为你脑洞大开,你奇思妙想,就能设计出一个好作品吗?不能的。在大多数时候,这样设计出来的永远都是垃圾作品,很容易就装逼不成成傻逼。

“钱教授,我们这次过来的目的,除了想请您帮我们论证一下方案的可行性,还想请您对我们的方案进一步优化一下。”

“没问题没问题。难得看到这么巧妙的想法,我听说你们也很急吧?正好我带了一个研究生班,我马上组织人手集体攻关。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如果这个项目你们最后能中标的话,到时候可不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到你们那实习啊?”

对于这个方案来说,方案论证和方案优化其实是一个意思。因为这是安全性的论证,在李华勇和李二愣子等人做这个方案的时候,当然也会考虑安全性。举个简单例子,比如某个平台理论上需要承载10吨重量,那么李华勇和李二愣子在设计方案的时候,那肯定不能够只安照10吨来,肯定要留个3到5倍的余地,极端的甚至要留10倍20倍的余地。

但是这个“到底留多少余地?”,那就很有讲究啊,留少了,不安全。留多了,可能浪费,甚至因为自身过重,而产生其他问题。

而解决这样一些问题,那就叫“方案优化”。

老钱之所以答应得那么爽快,其道理就在这里了,因为在论证方案安全性的时候,“方案优化”不知不觉已经做了。

至于老钱说的第2件事,那就更不是问题了,连李二愣子都能很爽快的代表“华夏建总”答应下来:

“没问题没问题,到时我们一定欢迎之至,当然喽钱教授,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我们能中标的基础上啊,因此这一次,一定麻烦你们尽心帮忙。”

老钱哈哈大笑:“那就这样说定啦,好了事不宜迟,我马上就去组织人手论证,你们这次来,应该会在申城待几天吧?对了你们安顿下来没有?要不今天…..”

见老钱说起这事,李二愣子连忙将他打断,这次可是来求人家帮忙的,这种吃喝拉撒的事情这么能让人家开口:

“安顿好了安顿好了,钱教授您别客气,您先去忙吧,不好意思,本来我们中午就应该请大家吃饭的,不过我们还有点其他的事,所以晚上吧,钱教授您组织好人手,大家晚上聚一聚。”

“哦?你们还有什么事?”

李二愣子看了李华勇一眼:

“我们华夏建总有位家属就在你们学校读书呢,我们准备先去看望她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