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之建筑大师 > 第一六八章 高朋满座

重生之建筑大师 第一六八章 高朋满座

作者:七死八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02 10:22:05 来源:书海阁

李华勇之前从陆于泉那里了解到:林家和霍家的关系不错,只是没有想到两家的关系竟然这么好。啧啧,看霍老大那副自然神态,他走进林家,就跟走进自己家没什么两样。而林家上到林啸天,下到“孝叔”,对此好像也习以为常。

看到这一幕李华勇心里感慨,自己刚才还认为自己是“不把自己当外人”,原来真正不把自己当外人的是这位呀。

霍老大刚走进了的时候,他的兴趣好像全都放在林蔚身上:

“来,莲花,让爷爷好好看看,啧啧,我发现莲花又变漂亮了,可惜呀,真是太可惜了。”

林应虎凑趣问了一句:“霍叔可惜什么。”

“我是可惜莲花没法成为我们霍家的媳妇呀。唉,可惜我老霍儿子太老,孙子又太小,只要想想就觉得遗憾啊,莲花,最后真不知道哪家小子能有那么好的福气。”

一句话逗得林应虎呵呵只乐,林蔚俏脸飞红,而霍老大用开玩笑的口吻说完这一句后,他这才像是刚发现李华勇:

“咦?原来家里还有客人啊,这位,让我猜猜,我想这位应该就是,那个大陆姓李的后生仔?”

李华勇听了一愣,自己知道霍老大这号人物自然没什么好说,可听他这口气,他好像还知道自己这号人物?

李华勇回顾一下,自己和面前这位应该没什么交结吧?唯一挨得上边的,那应该还是中银大厦投标那会,为了组成联合体的问题,自己建议老陆送给霍老大一个人情,由他出面向国内高层提出组成两个联合体的方案。

在李华勇看来,这样的顺水人情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难道就因为这点小事,就让霍老大记住自己?

李华勇来不及细想,面对霍老大的询问,他微笑回应:

“霍生您好,您猜得没错,我就是那个大陆姓李的后生仔。”

见李华勇不卑不亢,同时话说得有趣,霍老大眼中异彩一闪,同时笑声也更大:

“哈哈哈,好,好,果然是个很不错的年青人。”

正当李华勇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依然是林应虎出面打圆场:

“霍叔今天过来了?”

“听说你们在大陆的工厂已经投产,我是特意登门来祝贺的呀。”

说到这霍老大转向林啸天,他还很正式的拱拱手:“啸天兄,恭喜你呀,祝你们林家今后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林啸天连忙回礼:“霍生客气了,说起来这次能在大陆拿到那么多订单,还要多谢老大的帮忙。”

霍老大一挥手:“哪里哪里,比起我亏欠你们林家的,这点小忙不足挂齿。”

他们在说话李华勇自然是插不上嘴。不过李华勇也算是个思维慎密的人,下围棋的爱好也让他养成喜欢分析的习惯,几句普普通通的对话让他捕捉到很多信息:

第一,从林啸天称呼老霍“老大”来看,看来传说中的“字码帮”是真的存在过,林啸天和霍老大的关系非常寻常。

第二,霍老大说“亏欠”你们林家的,李华勇联想到自己之前的猜测,看来林家曾经发生的变故,应该和霍老大有关。

第三点李华勇开始有点想不通,仔细想想他才释然。那就是林啸天说在大陆拿订单要多谢老霍帮忙。这话最开始让李华勇有点迷惑,林家目前在大陆生产纸质包装箱,而国内对这种纸质包装箱的需求也确实巨大,这不是非常普通非常正常的商业行为吗?这还需要霍老大帮什么忙?

只是李华勇想深一点后,才想明白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这年头,国家对引进外资是有政策的,那就是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不允许内销,这一点和后世有所不同。事实上哪怕是到九十年代,国人之所以对“来料加工”,“三来一补”,“出口转内销”这样的特有名词耳熟能详,都是因为早期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用来出口的。

想通这点李华勇心里有点感慨,可笑的是最开始他还以为:林家在大陆转换经营思路,扩大纸质包装箱生产线而压缩集装箱生产线,那是听从了自己的建议。现在想来全然不是那么回事。

自己那个建议虽然符合商业规律,但却是违反国家政策的呀。事情的真相应该是:陆于泉转达了自己“找油不如卖水”的故事后,林家也觉得很有道理,然而到了具体操作层面呢,林家想要把自己的产品销往内地,这种影响到政策或者说“特事特办”的事情,这就不是他们自己能办到的了,这就需要找人帮忙。

而这个帮忙的人,应该就是霍老大。

把所有问题都想通后,李华勇只能继续在心里感慨,所谓穿越者的优势,其实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啊。在很多商业行为中,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商业行为,所谓的创意,所谓的点子,有时候真的是一文不值。就拿这件事来说吧,完全可以想象如果换成自己是林家,如果自己在穿越之初就兴冲冲办这个工厂,那么到了现在,等待自己的只有破产一条路。就在李华勇还在感慨,霍老大和林啸天还在寒暄的时候,“效叔”又跑了进来,又对林啸天说了一句什么。

“哦?胡生来了?快请,快请。”

旁边的霍老大也发出爽朗的笑声:“哈哈哈,原来是小胡那家伙来了,快把他叫进来。”

见到这种情况,李华勇知道是又有客人登门了,趁别人忙着招呼客人的时候,他对身边的林蔚笑道:

“看来今天高朋满座嘛,这次来的又是什么人?”

这时李华勇还没注意到,林蔚的神色看上去有点不自然:

“也是我们家一个世交,长合集团的胡家。”

“嗯?你说什么,长合集团的胡家?”

李华勇没注意林蔚的不自然,但李华勇的异样却被林蔚发现了:

“怎么?阿勇你还知道长合集团的胡家?”

李华勇面露苦笑,香江的豪门有很多,像霍老大,李超人这样的,那是全国人民都知道,根本就毋庸多言。这个胡家称不上是香江的顶级豪门,因此在内地的知名度不高。

但正巧不巧的是,李华勇偏偏就知道这个胡家。他对长合集团胡家的了解,甚至还要超过霍老大李超人这些人。原因无他,前世的李华勇是混工程界的,而真实历史中香江胡家在大陆的生意,基本都和工程有关。

李华勇在头脑中授索着关于香江胡家的种种信息。要怎么形容呢?如果说霍老大是所有香江豪门中“亲中派”的扛把子,他的资历最老,名头最响。那么这个胡家,则算是“亲中派”的急先锋。

在前世的时候,李华勇曾经在一个比较高端的会议看过一份统计数据。国内改革开放几十年,诞生过无数的三资企业,而所有三资企业中,港资企业又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这个数字有多少?根据国内的统计,前前后后诞生的港资企业大概有19万多家。当然根据众所周知的原因,真实数字是没有这么多的,剔除各种各样的“假合资”,真正的港资企业大概是9万多家左右。

这个统计数据是一方面,那么哪家港资企业在大陆投资最多呢?真相可能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在大陆投资最多的,并非霍老大,李超人这些香江顶级豪门,而是看上去不显山不显水并且没有多少知名度的胡家。

这个胡家到底有多牛?在真实历史中,等到再过上几年,等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资开放的时候,也就说除了铁路之外,高速公路,机场,码头等等这样的项目开始引进外资,胡家是最早进来的一批,他不仅进来最早,而且态度最积极,投资额也最大。

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起步,胡家后来又把经营领域扩充到房地产,他们的事业做到什么规模?李华勇同样看过一份统计数据,在最巅峰的时候,仅仅是粤省一个地方,胡家就曾经在一年之内同时开发90多个项目。

说到房地产,可能很多吃瓜群众都略有所知,例如国内知名的“一南一北两个万”,很多吃瓜群众对他们的发迹津津乐道,都能讲出他们一两则逸事。然而只有内行人才知道,嘿嘿,哪怕就是这两家,当他们碰到胡家的时候,那也要称呼一声“行尊”。后世北方那个“万”出售自己几百亿资产,真正的接盘侠是谁呢?江湖传闻,隐藏在幕后真正的大老板就是香江胡家以及他在羊城的一位合伙人。

就在李华勇浮想联翩的时候,林啸天,霍老大,以及一位风度翩翩的中年人有说有笑的往里面走。

李华勇注意观察这位神秘而低调的传奇人物,他比林啸天和霍老大要年轻不少,却又比林应虎他们要大一些。看林啸天以及霍老太他们聊天的姿态以及有说有笑的程度,也能看出他们平时的关系非常密切。

“胡伯伯。”

林蔚上去和他打招呼。

“呀,莲花今天也在家呀,啧啧,莲花真是越长越漂亮了……”

这位进屋后他的反应和霍老大一样,他好像对林蔚非常感兴趣,和林蔚说了不少的话。

唯一和霍老大不同的是,当他看到李华勇的时候,除了微微点头算是打过招呼,并没有和李华勇说一句话。

而这个时候,李华勇也发现林蔚的神态有点不自然。

就在三位大佬还在聊天的时候,林蔚悄悄对李华勇说道:

“阿勇,走,我们到外面走走去,我有话跟你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