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之建筑大师 > 第二一三章 关于房地产的遐想

重生之建筑大师 第二一三章 关于房地产的遐想

作者:七死八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02 10:22:05 来源:书海阁

想在建筑行业里厮混,房地产就是一个永远都绕不过去的话题。没有办法,因为这两个行业的关联度实在太高。

李华勇一直认为,“房地产”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前面那个“房”字纯粹就是点缀。因为这个行业的核心关键词只有一个,那就是“地”,土地!简单叫“地产”或者“地产业”也许才更能说明这个行业的本质。

真要说起来的话,也许建筑业倒是跟“房”的关系更大,因为建筑建筑,传统上建筑行业最早的定义,不就是跟人盖房子么?只是到后来这个行业才得到延伸,加上了修路架桥,机场码头等基础设施建筑。但无论如何,“盖房子”都是建筑行业的重要内容啊,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最重要和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一点也许永远都不会改变。

建筑业的核心在于一个“房”字,而地产业的关键词在于一个“地”字,然而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所有的“房”都必须是盖在“地”上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把这两个行业紧密联系起来,其关联度之高要超过其他绝大多数行业。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重生之后有志于在建筑行业有一番作为的李华勇,他就不可能不关注房地产业。毕竟这和自己今后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啊,李华勇想不关注都不行。

提到房地产,相信很多人都有话说了。这是一个很独特的行业,甚至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很奇怪的行业。这明明是个大产业,它几乎和所有人都息息相关,但几乎所有普通人都觉得距离它太遥远。这明明是一个应该很有逼格的产业,却从没给人留下什么好印象。大家只要提到这个行业,涌上心头的几乎全部都是一些负面词汇。

要说到了后世以后,房地产行业的名声那是真够的啊,这个行业简直就像过街的老鼠,几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比如到了后世以后,谈到**和社会不公,大家骂房地产,说到权钱交易和权力寻租,没什么好说,大家继续骂房地产。其中最好笑的是,有些问题明明和房地产没有一毛钱关系,但大家依然喜欢逮住这个行业说事,有事没事就骂上几句,更可怕这个还不是个别现象,从官方媒体到民间舆论,房地产算是被骂得最惨的一个行业了。好像国内所有的问题都是因这个行业而起,好像只要把这个行业的问题解决好了,整个国家就没有其他问题似的。

李华勇无意为这个行业洗地,不过他依然觉得,这个行业在后世被“妖魔化”得有点太过了一点。必须承认房地产行业的确存在诸多问题,各种**问题和潜规则现象也的确触目惊心。甚至作为曾经的业内人士,李华勇见过这个行业里面太多内幕,他对这个行业的认识应该要比很多普通人深刻得多。

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后世有一个很好玩的段子也许能说明一点问题:“娱乐圈说自己潜规则玩得好,地产界人士笑了,地产界说自己最**,金融业在旁边微笑不语......”

但李华勇依然认为,这个行业里面的问题从来就不是单独存在的,更不是这个行业独有。甚至可以说,这个行业很多问题的根源,并非因为这个行业本身而起,只是因为这个行业自身某些特点,这才造成它成为钱权交易和潜规则的高发区。

如果用一种平常心看待这个行业,它并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这只是一个正常而普通的行业而已。

如果稍微积极一点,正面一点,说它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产业都不为过。这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必然出现的一个行业,这个行业几乎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把它看成什么洪水猛兽。

正是因为李华勇能用一种相对比较平和的心态看待这个行业,并且这个行业和李华勇现在从事的建筑业息息相关。李华勇相信自己的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是迟早要和这个行业产生交集的,甚至自己将来直接涉足这个行业也有可能。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李华勇虽然现在就已经在关注这个行业,并且已经做好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但他暂时却并没有进军房地产业的想法。

这不是他顾忌这个行业的名声不好。要知道李华勇现在可是在干包工头,他连包工头都敢干,试想包工头的名声还能比房地产开发商好到哪去吗?

李华勇之所以现在无意进军房地产,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敢,李华勇深知这个行业的特点,他知道以自己目前的实力和人脉,根本就还没资格下场去玩房地产。那么房地产行业自身是什么特点呢?用业内最常用的说法:房地产行业具备“两高一长”的特点,而所谓“两高一长”,指的就是“高负债,高杠杆和长周期”。

说到这其实也不用多解释了,只要能理解房地产行业这个特点,就能理解为什么李华勇现阶段不敢轻举妄动。当然喽,李华勇虽然不敢轻举妄动,但却无法遏制他在浮想联翩。在雷建军家的客厅,当老雷提到大老刘的时候,李华勇禁不住开始在那浮想联翩。

“...提到国内的房地产行业,最典型和最具备代表意义的应该就要属南北两个老王创立的“一南一北两个万”吧,南方老王创立的那个“万”在什么时候?好像他们的公司在84年我刚穿越的时候就成立了吧?不过他们正式进军房地产,那也要等到明年年底以后。而北方老王呢,好像也是要等到明年时候才创业....”

“...这两家房地产企业代表了国内两种不同的房企模式,假如我以后涉足房地产领域的话,应该学习哪种模式呢?首先一点南方老王的套路自己肯定学不来,他的官方背景太深,这个不是谁都能具备的,最起码自己不具备这个条件。并且他的这个“万”股权构成太复杂,搞到最后连他自己都掌控不了,到后来都只能靠装逼混日子,是装逼装成傻逼的典型,相对来说还是北方老王的这个“万”背景更单纯一点,因此他搞的这个模式应该也更有借鉴价值...”

“...至于南白两个老王的经营手法,必须承认他们能成为业内执牛耳者,除了一些共性外,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我既然是穿越者嘛,玩那些经营套路,我还需要怕他们吗?因此只要具备一定条件,甚至是比他们稍差的外部条件,我也应该有信心和他们一争长短...”

“...现在的问题,就等“他老人家”什么时候去京城视察作指示了,只要他老人家开了口,那我就要做好进军这个领域的准备...”

想到这里李华勇嘴角挂起了一丝微笑,一个没人能看懂的笑容。

李华勇这时想起的,就是大老刘手中那张国内001号“土地开发权证”的故事。

首先这张001号土地开发证如何到达大老刘手中?其中内情李华勇并不太清楚,但他却知道这块土地是在京城,是京城市人们政府开出来的。

要说这事本身就有点不同寻常。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搞改革开放有一个很好的做法,那就是任何新事物都喜欢先搞一个“试点”。只有“试点”成功,总结过经验教训后,然后才会决定要不要在全国推广。

这事的不同寻常之处就在这个地方了。要知道京城作为“首善之地”,按照惯例,这个地方几乎是从来不会被选择当做“试点”的。

而业内所谓“房地产元年”的说法,其实是来源于国家房产政策的改革,由以往的福利分房制度逐步向商品房制度转变。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改革举措,说是几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改革举措之一都不为过。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举措,却选择了将京城当做试点。而这一切,都要从“他老人家”一次到京城视察时候看似无意的讲话说起。

具体的故事是这样的:某天“他老人家”在京城市市领导的陪同下,到京城某企业考察职工的住房情况。

“你们都知道,我大儿子是个残疾人,我对不起他啊,因此我想在我退休以后,在京城买套房子给他居住,你们看行不行呀?”

“....”

相信当时陪同“他老人家”考察的京城市市领导听了之后肯定有点发懵。

你老人家买房?你老人家还需要买房?您难道不知道国内目前的房子都是分配的,根本就没有买房的相关政策吗?

后面的事情大家就可以自行脑补了,这也就是为什么001号土地开发证会出现在京城的原因。

“开饭喽!”

却是徐丽娟同志进来打断了李华勇的遐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