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之建筑大师 > 第二一五章 挖掘机指数

重生之建筑大师 第二一五章 挖掘机指数

作者:七死八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02 10:22:05 来源:书海阁

在雷建军家,等几杯酒下肚后,大家的话匣子算是打开了。这其中尤其是老雷,没人知道他今天是怎么回事,不仅主动和所有人碰杯,还一直在那滔滔不绝。不仅说起华建九局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的人事安排,到了最后,更和大家一起聊起当下的时政时事。

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在座除了李华勇之外,都算是在体制内混的,而体制内的人坐在一块喝酒,平时最喜欢聊的不就是这一类的话题么?即便是聊卜卦,那也是以时政八卦为主。难道你能想象雷建军和张永平这些人坐在一块,大家一起兴致勃勃的聊娱乐圈的八卦新闻?

随着大家话题深入,酒桌上的气氛貌似越来越热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而在这期间,李华勇基本没有开口,他做认真聆听状,而且听得津津有味。

李华勇是真的听得津津有味,并且感觉自己获益良多。

前世在点娘看小说的时候,每当看到一些穿越前辈仗着自己重生的优势,在其他人面前夸夸其谈,“纵论天下大事”,李华勇都会忍俊不住。

每当看到这样的桥段,李华勇都有提醒穿越前辈的冲动:大哥,这样的逼装不得呀,尤其对面如果坐的还是一位体制内混的人,那这种逼就最好更不要装。

要怎么说呢?重生者最大的优势是“知道未来”,这个当然是不会错,不过你知道的其实也就是一种未来的走势,姑且可以称之为“大势”,然而对于“时事”呢?你就未必能比人家了解更多。

就拿李华勇和雷建军来对比吧,如果说到未来的事情,比如说到咱们国家十年后,二十年后会如何如何,那么毫无疑问,这是穿越者的绝对优势。但如果只谈论当下,比如今年是1986年,大家的话题仅限于今年国内的“时事”,那么当李华勇面对老雷的时候,他大部分时候都只有聆听的份了。

这不是说李华勇不行,也不是说雷建军有多厉害。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中国一流的人才都在体制内混,二流人才才去经商或者去干其他什么别的。以李华勇两世为人的人生经验,他认为这句话虽然稍微有点绝对,但也基本符合实情。

因此大家要理解一个道理,和体制内之人打交道或者聊天的时候,那就不叫聊天啊,更准确的描述,当一群混体制的人凑在一块,大家更多的其实是在“交换信息”。因此在这种场合,什么人掌握最多的信息资源,他的话语权就最大。

而什么样的人能掌握更多信息资源呢?熟悉国情的当然都知道,在咱们国家,当然是级别越高的人能够掌握和了解更多的信息资源。

比如咱们国家有关全世界都少有的专有名词,叫做“政治待遇”。很多人并不理解这个名词的真正意义。经常用能住多大房子?能不能用秘书或者能不能配警卫员来理解这个东西,这当然是流于表面了。

所谓的“政治待遇”,其核心内容其实就是信息的知情权。你享受哪个级别的“政治待遇”,你就拥有哪个级别的信息知情权,这个才是问题的本质。

要理解这个问题,那也不要说其他什么人,就那现在正喝得满脸红光的老张来说吧,他之前是华建九局的预算处长,在没有总经济师的情况下,其实在这之前,华建九局这一块的事情也是他在做主,细想他即便升任副总经济师后,他的实际权力也没增加多少。但为什么一个“进班子”就能让他高兴成这样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今后的情况,当老张以副总经济师的身份“进班子”后,以他这个“副”字,想必他在班子里的排名肯定是靠后的,那么在有蔡老头,高启功和雷建军等人排在前面的情况下,你要说老张能拥有多大的“决策权”,那也纯属自欺欺人。

因此仔细分析一下,你会发现老张进班子以后,他除了能够多参加一些更高级别的会议,能够了解更多一些信息之外,那还真没增加点其他什么东西。

而这个“能了解更多一些信息”是什么呢?这其实就是所谓的“政治待遇”了。

如果还不理解这个问题的话那可以再举一个例子。打个比方,某市一位不入常的分管经济工作的副市长,和一位入了常的统战部长作比较。

这两个人理论上级别应该是一样的,从手头上的实际权力或者影响力来说,副市长可能还要高过统战部长。然而大家都知道,既然一个是常委一个是非常委,那么常委肯定是要排在前面的,常委的“政治待遇”要高过非常委。

高在什么地方?无非就是一些信息知情权而已。

这才是国内体制真正的精髓啊,没在体制内混过的人,还真的不一定知道这个道理。因此在今天的酒桌上,李华勇主要是倾听其他人说话,尤其是注意聆听老雷说话。原因无他,因为酒桌上就他级别最高,他对这年代一些具体信息就掌握比人家更多,尤其是一些微观数据,这不是重生者可以弥补。“雷队,听说咱们兄弟单位,其他很多工程局,现在的日子好像都不怎么好过吧?”

雷建军打个酒嗝:“是啊,我前几天看了一份总公司下发的文件,总体来说,整个公司今年的形势比较严峻啊,大部分兄弟单位都存在任务不饱和的问题,相比较而言,咱们九局的情况算是好的了。”

“情况很严重?”

雷建军点点头:“情况相当严重,大家看我们自己的情况就知道,现在咱们九局这么多员工,严格来说也是开工不足。我们尚且如此,而有些兄弟单位呢,他们的人均工作量甚至连我们的一半都不到,大家说情况严不严重?”

众人听了默默无语,而李华勇也低头沉思。

“挖掘机指数过低。”李华勇没头没脑自言自语冒出一句。

“嗯?墩子你说什么?”

面对众人询问的目光,李华勇回过神来,他连忙解释:

“哦,我说的是一个经济学名词,这是一个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经济参数。”

李华勇的话引起众人兴趣,在这其中尤其是徐丽娟同志,她兴致勃勃的看着李华勇:“哟,小李还懂经济学呀?对了既然是经济学名词,为什么听起来这么奇怪呢?挖掘机指数,这是什么意思?”

李华勇苦笑,心说一不小心又说漏嘴了。所谓“挖掘机指数”的确是一个经济学名词不错,但这个名词却要很多年以后才出现。要理解这个名词也不难,这里面的基本原理就是:要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活跃程度,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看你同时在搞多少建设,而几乎所有的建设都离不开挖掘机,因此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直接统计你整个国家挖掘机的平均作业时间,这就是所谓的“挖掘机指数”了。只要你挖掘机指数越高,就说明你这个国家的经济活跃程度越高。

然而这种方法这个年代还没有出现,因为要运用这种方法,你首先要在每台挖掘机上安装类似于GpS那样的远程控制芯片,然后在挖掘机生产厂家进行数据统计,这样就能得到这样的参数。

印象中这种方法是小日本最先搞出来的,并且他还不是评估自己国家的经济活跃程度,主要就是评估中国----大家都知道,在相当长的时间,小日本的挖掘机一直在中国占据相当大的份额,尤其是他们的“小松”挖掘机,“小松”和美国的“卡特”基本算是国内最常见的外国挖掘机品牌了。他们就是运用这样一种方法,来评估中国的经济活跃程度。

李华勇刚才也就是听了雷建军的话,他才有感而发想起这个概念,但这毕竟算是超越这个时代的概念了,因此李华勇结结巴巴,好不容易才把其中的原理给大家解释一遍。

总算还好,虽然大家都觉得有点神奇,但其中原理还是能听懂的。老张听过之后哈哈大笑:“小李不对哟,我看那个什么,你不是和那个香江人的那个工程车队走得很近吗?我看那些挖掘机几乎都在满负荷运转啊,如果按照你的原理,岂不是说明咱们国家现在的经济活跃程度很高?”

李华勇苦笑,心说可不是吗?不过在这年头说什么挖掘机指数有什么意义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