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之建筑大师 > 第二五五章 新情况

重生之建筑大师 第二五五章 新情况

作者:七死八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02 10:22:05 来源:书海阁

李华勇领着家乡来客走进南江宾馆,来到一个类似于“商务套间”的大房间。这是考虑到接下来一段时间,像今天这种迎请接送的事情在所难免,老陆特意租了这样一个房间,作为会客以及自己人商议事情时候用。

李华勇进来的时候,套间里并非没人,林蔚姐妹俩恰好就在里面。

“啊?舅舅来了。”这是林蔚开口说话。

“舅....舅舅好。”这是林徽的声音。

两姐妹可是在李家坳住了有一个多月时间,因此见到根叔后,无论是林蔚或者林徽,都用比较亲热的语气和他打招呼。

而二女表现出来的亲热态度,“乡领导”老刘还好点,另外两位父母官的眼都看直了,他们震惊于二女对根叔的态度。这其中尤其是林徽,她那张明显混血儿特征的面庞本来就特别引人注目,因此他她这一开口,那更是忍不住让人多看几眼。

要说香江林家的两位千金曾经来过自己的地盘,几位父母官之前其实都是知道的。只是在李家坳期间,不能说二女从不抛头露面吧,不过她们俩从不参加正式场合,场面上的事一直都是交给陈挺他们在办。

考虑到两位都是女性,并且还都是年轻漂亮女孩,这个年代的官员嘛,大家完全可以理解,即便他们有意结识这两位来自香江的千金大小姐,那也不可能主动提出要求见个面握个手什么的。

因此这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林蔚姐妹俩,也是第一次看到两位香江千金大小姐对李家坳那个“李木匠”的态度。这其中为什么“乡领导”老刘的情况要好点呢?这主要还是因为林徽呀,她住在李家坳那段时间,有一阵子经常往朱家集那个小砖窑跑,而乡政府的驻地就在朱家集,因此反倒是老刘对情况更熟悉点。

“林...那个,总监,哈,哈哈,好好好......”

见二女的态度如此亲热,根叔内心其实是挺得意的。不过咱们根叔那是什么人,那可是到鹏城见过“大世面”的人,同时根叔也谨记李华勇的教诲:“在心里可以把林蔚当成李华勇的对象,不过在外人面前呢,那还是把她当成外人”。因此就这样,他刚才就来了这么一句。

“那你们慢慢聊,我们先出去了。”

和根叔用热情的态度打过招呼,又和其他几位用礼貌的态度打过招呼,二女没有说其他多余的话,林蔚看了李华勇一眼后,就很有礼貌的领着林徽告退。

李华勇对她使个眼色,意思是让她去通知老陆一声,然后开始和几位家乡来客闲聊起来,在客套寒暄期间,也许是受刚才的影响,无论是市里的老关还是县里的老何,他们说话都非常客气。

李华勇甚至看得出来,他们来之前应该也特意收集过一些和自己有关的信息,对自己的情况进行过初步了解。因为他们从最开始的闲聊话题,就有很明显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思啊。

他们故意提到鹏城世贸的“三天一层”。关大市长甚至兴致勃勃的和李华勇重新复习了一遍三天一层的“伟大意义”。何大书记聊起李华勇发现的那个大理石矿,盛赞李华勇的“目光敏锐”,“眼界开阔”和“见多识广”,夸奖李华勇“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的踏实作风”。

最最搞笑的是,也许他们对李华勇的情况并不算真的十分了解,掌握的信息有限,在聊无可聊的情况下,他们甚至还扯到根叔,以老刘起头,他们把根叔的木匠手艺给狠狠的夸奖一番。

大概5分钟左右,客套寒暄结束,必要的场面话和废话也终于讲完,李华勇见房间里的气氛差不多了,这时正好趁宾馆的服务员刚进来换茶离开,李华勇笑着开口说道:

“几位领导太客气了,说话也真是见外,你们知道我墩子从小在李家坳生,在李家坳长,无论我走到哪里,我永远都不敢忘记自己是个李家坳人,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如果有什么地方用得着我墩子的地方......”

李华勇没有往下说了,他认为自己的意思表达得很明白:大家就不用东拉西扯了,你们是什么来意就直说吧,并且请注意,什么事情还必须是你们主动先说,想让我先开口那是不可能的。

对于李华勇的意思,几位体制内的老油条自然秒懂,老关和老何对视一眼,最后是老何先开口说话。只见石门县的最大父母官笑着对李华勇说道:

“对对对,小李...那个,墩子说得对,大家都是乡里乡亲,我早就听说,小李是个重情义的人,那有什么事情我就直说了啊。”

李华勇心里吐槽:你什么时候听说过我“重情义”,这事怎么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当然想归这样想,李华勇脸上还是满脸堆笑:

“您说你说......”

大概花了10分钟左右时间,老何把他想说的话讲完。而李华勇一直仔细聆听,等老何把话讲完后,李华勇陷入沉思。

严格说起来,这几位的来意真没什么好说,刚看到根叔领着这几位来见自己,他们的意图就很明显,无非就是打感情牌嘛,指望自己为这个项目出力。让李华勇陷入沉思的,是老何刚才在话里透露出来的一个信息,或者说是出现的一个新情况。一个李华勇之前没有想到,现在想想又是意料之中的新情况。

这个新情况就是:这个陶瓷厂项目,现在居然引起了南江省好几个地方哄抢啊。

李华勇想想觉得心里好笑,严格说起来的话,出现这种情况那主要还是要怪自己呀,怪自己怂恿林应虎发出去的那些“公函”。

因为在那些“公函”中,除了提到林氏集团准备投资建一个“以生产建筑瓷砖为主的陶瓷厂”之外,真正的重点或者说亮点还在于那个“一亿港币”。

而除了这两点之外,其他的措辞都很笼统,尤其在公函中并没有特别注明,这个陶瓷厂非要建在李家坳或者说石门县不可。

因为这个原因,再加上那些公函发放对象,还尽是一些省级机关,又是什么省侨联,又是什么省经贸委的,因此完全可以想象啊,现在出现这种情况是很好理解的。

要知道在咱们国家,“争项目”那可是有传统的,后世争某个高铁站,为某条高速线路争吵不休的新闻不绝于耳,正是这种传统的集中体现。

更何况李华勇站在南江省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省里对这种竞争应该并不会去制止的,相反还可能持欢迎态度。因为对于省一级政府来说,你林氏集团只要是投资在南江省就行,投资在省内任何市县或地区,那都算是肉烂在锅里。这个时候有几个地市来争这个项目可能还算好事。

第一,有几个地市来争抢的话,可以对林氏集团表达自己的诚意不是:你看你看,和你们合作我们是很有诚意的,态度是积极的,为了这次合作,我们省内有好几个地方在竞争呢。

第二,有几个竞争者的话,也有可能提高合作成功的概率。

毕竟前段时间钟志文带一帮香江人在南江做项目评估,这种事不可能一点风声都不传到省里,而对他们第一轮的评估结论,李华勇认为省里应该也知道一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出现这种事情,那简直是再正常不过。

“何书记,我想问您一句,您知道现在都有哪些地市准备争这个项目吗?”

回答这个问题的不是老何,而是坐在他身边的关副市长,老关带点愤愤不平的声音说道:

“这个事情我更清楚一点,据我了解,现在对这个项目争得最凶的一个是省城洪城,另外一个就是瓷都景德镇。你说他们也真是的,他们两地的经济可比我们市要强不少,咱们好不容易碰到这个项目,他们还跟我们争什么争呢。”

“喔?呵呵。”

听到这个信息,李华勇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