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之建筑大师 > 第二五七章 回乡考察

重生之建筑大师 第二五七章 回乡考察

作者:七死八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02 10:22:05 来源:书海阁

和老陆敲定下一步行动的大方向,两人又商议一会细节,然后开始分头行动。

首先由老陆通知钟志文团队,让他们分头前往洪城和景德镇两地,考察当地的投资环境,同时进行新一轮的项目评估。而老陆则坐镇洪城主持大局,同时场面上的活动也由他出面。

“搞了半天现在都变成我的事呀,你小李你呢?你下一步准备做什么?”

“我这几天准备回老家一趟。”

“回老家?现在你老家的领导都到洪城来了,你这个时候回去做什么?”

“回去主要是两件事,一是除了这个陶瓷厂项目外,别忘了那里还有一个大理石矿呢,这都这么长时间了,我去看看开矿的手续办下来没有。这第二呢,泉叔咱们刚才不是说了吗,除非有“其他因素”,否则这个项目最好不要放在石门县,所以我还是想亲自回去看看啊。”

老陆看着李华勇笑了:“小李呀,归根到底,你内心还是希望这个项目落户你老家啊,既然这样,那去吧去吧。对了,那莲花她们呢,你准备让她留在洪城还是跟你回去?”

这回轮到李华勇笑了,他假惺惺的撇清道:“她们两位大小姐的事我可做不了主,她们爱干嘛就干嘛,愿意走就走,愿意留就留。”

“呵呵说的也是。”

李华勇嘴里是这样说,心里却知道林蔚肯定会跟自己回去的。要知道林莲花同学可是初识鱼水之欢,正是食髓知味的时候,恨不得天天腻在一起,这个时候哪里舍得分开。

在李华勇看来,倒是另外那位文艺女青年是个麻烦事啊。从内心来说,李华勇其实是不想带上这个电灯泡的,尽管这个电灯泡比正主还要漂亮。然而没有办法,前几天林徽说想会欧洲,林蔚留她的借口,就是让她的姐姐在大陆“多陪她几天”,既然这样,至少是嘴上没什么借口把她一个人扔在洪城。

于是就这样,就在根叔等人来到洪城后的第二天,李华勇也没惊动其他人,他开着一部车,捎着一对漂亮的姊妹花,又从洪城返回了石门县。

从洪城到石门县也就将将200公里多一点的路程,李华勇却在路上跑了5个多小时。李华勇今天开的也算是好车了,本来是不用这么长时间的。主要是因为从地图上看,李家坳距离洪城好像还要比县城近点,因此李华勇没有走正常路线。

正常路线的话应该是走国道,省道先进入石门县县城,然后从县城返回李家坳。而李华勇是在省道上看到一个口子,从地图上看这个口子应该距离朱家集很近了,于是他就是从这个口子直接走乡村土路来到了朱家集。

只是没有想到,就是想抄这么点近路,3个人却在乡村土路上多跑了将近1个多小时。

“真不知道你那里来的毛病,有好路不走非要走这样的烂路。”

面对林蔚的白眼和埋怨,李华勇答非所问的说道:“30多公里。”

“嗯?你说什么?”

李华勇微笑道:“没什么,我只是说,朱家集距离最近的省道,直线距离大概在30公里左右。”

可能是一路颠簸得很不舒服,林莲花同学发毛了:“喂喂阿勇你是有毛病吧?你没事量这个做什么......”

倒是林徽很快制止发飙的妹妹:“阿勇应该是在盘算未来工厂的位置,他在计算未来工厂距离最近的大路有多远,阿勇是不是呀?”

李华勇有点诧异的看了文艺女青年一眼,然后又含笑看了一眼自己的正派女友,心想都听说热恋中的女人容易变傻,算了,今天我就原谅你的无知。

林莲花同学被看得有点不好意思了:“那,那我们现在去哪?”

这时李华勇转向林徽:“走,咱们现在先去兰花姐常去的那个小砖窑看看去。”

小砖窑的距离并不远,就在整个朱家集的最边上。到达地点后,李华勇下车驻足观望,开始观察周围的地势环境。

整个石门县都是以丘陵地形为主,李家坳和杨家寨那里更是山地。李华勇现在站的地方地势虽然也不算平坦,但已经是周边难得的一块平地了。而这里之所以能更平坦一点,应该是因为前面不远处的那条小河,从比李家坳更深的山里流出来的“临边溪”。

就在李华勇在观察地形的时候,突然有人上前来打招呼:

“哟,这不是墩子吗?墩子是几时回来的?”

李华勇认识来人,却是朱家集的“朱蛮牯”,他似乎和根叔的关系不错。李华勇对来人笑道:“刚回来,怎么,蛮牯大叔也在这个砖窑里做事吗?”

“嗨,我们朱家集又没有什么其他营生,除了种田之外,就只能在这砖窑里做做事,不过我们这里烧的红砖可是不错,结实,耐用,在附近乡里可抢手了。”

李华勇当然早就主要到这里的土质,心说这里的红砖能不好吗?烧制红砖通常用普通的黏土就行,而这里的土呢,那可是能用来烧制瓷器的真正高品质“高岭土”,这样的土烧出来的红砖,那质量不好才怪。“蛮牯大叔,咱们这像这样能用来烧砖的土,”李华勇用手指指那些土砖胚:

“应该有很多吧?”

“多!多得很,尤其是从我们这往那边走,墩子你看,那边那几个山头呀,基本都是这样的土。”

李华勇点点头,他注意到蛮牯大叔手指的方向,那就是东北偏东方向啊,而从这往那个方向走是什么地方呢?那就是瓷都景德镇的方向。

景德镇能成为“瓷都”,那并不是没有理由的,首先一个必备条件,就是这个地区必须拥有用来烧制瓷器的优质材料。而景德镇所产高岭土品质之高世界公认,公认到什么程度?。国际上通用的高岭土学名—Kaolin,其实就来源于景德镇地区某镇某村子里面的某山。

石门县虽然不属于景德镇地区,然而两地的地理位置其实非常近,根据李华勇的观察以及乡亲们的描述,李华勇相信如果在这里办一个陶瓷厂的话,至少原材料那肯定不是问题。

“墩子,我听说有大老板要在咱们这投资办个陶瓷厂,有这事吗?”

蛮牯大叔一边说着“大老板”,一边往那辆车子上瞄,很显然,本地的乡里乡亲,信息还是比一般人灵通的。

李华勇没有正面回话,他笑着问对方:“蛮牯大叔,那咱们这里,以前有人烧过陶瓷吗?”

“有,怎么没有,早些年间,我们本地的瓷窑也很多的,而且墩子我告诉你,我们本地烧的一种“玲珑瓷”,那可是不比景德镇的“青花瓷”差,只是近些年才渐渐不烧了。”

“嗯?最近为什么不烧呢?”

蛮牯大叔告诉李华勇两个原因,第一是政府在控制,由于传统烧瓷都是用柴火烧,这样导致很多树木都砍光了,最近几年政府已经出台一些封山育林政策,这样就关闭很多小瓷窑。

第二也是更重要一个原因,主要还是以前烧瓷不怎么赚钱,毕竟本地瓷器没有名气啊,而且以往烧制的都是一些普通生活用瓷,锅碗瓢盆什么的,这样一来,那当然怎么也竞争不过隔壁的景德镇瓷器。

正是这两个原因,导致本地的陶瓷产业渐渐猥缩。

“那蛮牯大叔我再问你,我们本地有煤矿吗?”

“煤矿?有啊!我们这是没有,不过在县里其他乡镇,那可有大大小小好些个煤矿。”

“哦?那电呢?蛮牯大叔您知道咱们县的电力情况怎么样......”

两人就站在那个小砖窑前面拉家常,这一聊就聊了将近20多分钟。两人聊到最后的时候,蛮牯大叔再次追问一句:

“墩子你还没告诉我呢,咱们这要办个陶瓷厂的事,是不是真的呀?”,

李华勇哈哈大笑:“蛮牯大叔我跟你说,这事我也还不知道呢。”

“哦。”

见蛮牯大叔微微有点失望的样子,李华勇决定透露一点什么,他凑到蛮牯大叔身边,装模作样做神秘状:

“不过蛮牯大叔我可以跟你透个底,我现在说的话你可不要外传。”

“不外传不外传。”

“我觉得在这办一个陶瓷厂的可能性吧,非常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