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之建筑大师 > 第二六五章 石门工业园

重生之建筑大师 第二六五章 石门工业园

作者:七死八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02 10:22:05 来源:书海阁

南江宾馆,李华勇和老陆等几个人正在聊天。

“在这之前,泉叔应该对整个南江省不怎么了解吧?我想应该是的,因为内地有一种说法,国内这么多省份中,南江也许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省份了。”

见老陆笑着点点头,李华勇开始跟他科普起自己家乡的情况:

“南江省为什么没有多大存在感?首先是因为这里地理条件比较封闭,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看地图的话,会发现南江省西面是着名的罗霄山脉,东边则是更有名的武夷山脉,要说全国都只有6条像这样的绿色森林带呀,南江省就占了2条。而南部和粤省接壤处,你们过来时应该看到,那里同样是大山林立,全省都是以这种丘陵地形为主,只有北边有一个国内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可以看到一点点平地。正是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造成全省比较封闭,而自然条件上的闭塞,那自然就和外界的交流较少,和外界的交流少了,那自然就没多大存在感。”

“另外从地缘文化来说,南江是所谓的‘吴头楚尾’,历史上长期受到这二种文化的影响,因此南江本地文化既含有吴文化的甘柔,也具备楚文化的悍辣。正是这二种文化相互交织,碰撞和融合,可以认为南江本地文化是介乎吴文化与楚文化之间的另一种文化。这样一种文化特点要怎么说呢?往好的说可以认为这种文化有兼收并蓄的特点,说难听点呢,就其实就是个大杂烩嘛,并没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大家都知道,一种文化要是没有自己明显特征或鲜明特点的话,那自然就不会有多大存在感.......”

李华勇说得兴起,他甚至兴致勃勃的分析起自己家乡人的性格特点: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就养成了我们南江人的性格脾气了。.我们南江人什么性格特点呢?我个人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大多数南江人温良守矩,但缺乏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家知道南江历史上受道家影响很深,张天师那就是南江人啊,而道家强调的清净无为、不敢为天下先,这对南江人影响很深。

“第二,南江从来不缺少读书人,南江人会读书,会当官,其实也会做生意。尤其是在文化方面,就像“滕王阁序”里面说的,说南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那可不是吹的,提别是到了宋代以后,可以说南江的文化昌盛基本就达到了顶峰,比如大家熟悉的“唐宋八大家”有将近半数都是南江人。”

说到这里林蔚插一句话了:“是哦是哦,我在鹏城时听当地人说起你们南江人两个特点之一,其中一个就是会读书。”

李华勇听了心里得意,他乐呵呵的看着林莲花同学:“是吧我没骗你吧,我们南江人本来就是会读书的,对了你刚才说两个特点,那他们说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呢?”

林蔚笑盈盈看着李华勇:“粤省人说你们南江人,第一,会读书,第二,会养猪。”

“.......”

“噗嗤。”

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的,是一直在旁边陪坐的林兰花同学。而这时候老陆也笑了,他对李华勇挥挥手:“继续说,继续说。”

“咳咳。”李华勇先狠狠瞪了林蔚一眼,然后继续说道:

“只可惜南江人虽然会读书,却普遍偏于保守,或者说这个地方的人普遍缺乏大格局和大视野,大家看历史上,这个地方出不了帝王,却出过很多将军,宰相,辅佐江山,成为所谓的名臣,良将。在这其中,文天祥,王安石等人算是代表。”

“第三,南江人普遍偏保守,不过这个地方的人却并不排外,然而另外一个问题是,这个地方的人虽然不排外,却又非常喜欢内斗,南江省的经济发展为什么一直没起色呢,我认为内耗严重可能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这时候老陆又开口了,他对李华勇说道:

“小李你说了这么多,那么你告诉我,你认为我们这次报上去的方案,能不能在政府那边得到通过呢?”

见老陆终于问出今天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李华勇沉默了,他想了想摇头苦笑道:

“这个.这个...我也说不好,不过我估计...应该,应该能通过吧......”

“为什么呢?你刚才不是还说,你们南江人普遍偏保守,不敢敢为天下先吗?”

李华勇微笑道:“我们南江人虽然偏保守,但我认为我们南江人还有一个也许算是和保守有关的优点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正是因为这个优点,我估计我们的方案很可能通过。”

“什么优点哦?”

“那就是我们南江人非常现实,讲究实事求是。”

李华勇微笑对老陆说道:“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的情况,莲花她们不清楚,泉叔你应该知道吧?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南江为什么没有闹饥荒?为什么没有出现大乱子呢?除了像莲花刚才说的那个原因,我们南江人“会养猪”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和我们南江人偏保守以及作风踏实讲究实事求是的性格有关。”“哦?”

李华勇把一个从老一辈那里听来的故事告诉大家: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的形成,其实这个问题除了当时的“自然”因素外,还和当时的“浮夸风”有关。

南江人之所以能顺利度过度过那几年,除了因为南江本来就是个农业大省,抗饥荒能力比较强之外,也和当时的南江“不浮夸”有关。

当全国都在浮夸粮食亩产几万斤甚至十几万斤的时候,当时的南江人又“保守”了,大家都不好意思狂吹。李华勇曾听父辈讲过一件事;据说就在当时那几年,周总理曾经想从南江省调粮,结果总理都不好意思开这个口。

为什么呢?因为当年南江人没有浮夸呀,粮食产量都是如实上报。那么除了正常上缴的公粮外,总理掐指一算,这剩下的都是南江人民自己保命的口粮了。面对这种情况,那国家自然就不好意思继续让那南江省的粮食外调。

而与之对应的,其他一些浮夸严重的省份,就在那几年中出现大问题了。

“还有这样的事呀?”

“呵呵,要说我们南江人虽然保守,但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能诞生在我们南江,这其中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泉叔你说是不是呀?所以我觉得......”

李华勇话还没有说完的时候,陈挺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手中还拿着一份公函一样的东西:“有回复了,政府方面已经给我们正式回执。”

“哦?给我看看。”

老陆首先接过那份公函,简单浏览一遍后,他冲李华勇笑了:

“你刚才还说你们南江人保守呢,不过你们这次的做法,可是一点都不保守嘛。”

李华勇从老陆手中接过公函,等他看过公函的内容后,李华勇也笑了。不过和老陆稍微有点区别的是,李华勇露出的应该算是苦笑。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是“公函”,应该算是“邀请函”,这份“邀请函”是以南江省侨联的名义发给林氏集团的。

而邀请函的内容:“为了振兴南江陶瓷产业,特成立石门县陶瓷工业开发区,诚邀香江林氏集团共商大计.......”

李华勇心说这尼玛怎么回事?自己当初的设想,只是想办一个生产建筑用瓷为主的陶瓷厂而已,并没有想过其他,李华勇也不准备涉足民用和生活用瓷领域。可是按政府这意思,这明显就是准备以此为契机,打造一个陶瓷产业链嘛。

李华勇有点傻眼,这个这个,这个想法可是比自己之前的格局大多了,这还是自己印象中的家乡人民吗?

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建一个工业园和单独办一个工程,这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工程量那可就大多了。

“泉叔我刚才是怎么说的?我早就说我们南江人很现实吧,你看你看,这样一份东西,这明显就在跟我们讨价还价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