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之建筑大师 > 第三一五章 申城南浦大桥

重生之建筑大师 第三一五章 申城南浦大桥

作者:七死八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02 10:22:05 来源:书海阁

“钱教授现在在忙什么课题攻关?”

听到李华勇问自己的工作,老钱一时也没在意,考虑到对方只是个“高中生”,他简单对李华勇解释道:“哦?你问这个呀,是这样的,我们申城市准备建一座桥,然后组织市里的高校对其中一些技术问题进行联合攻关,而我们济同这个实验室也承接了一部分任务。”

说到这老钱顿了顿,他笑着对李华勇补充一句:“至于这次攻关的课题,说起来的话我还要感谢你小李,因为这次的课题,和上次我们在中银大厦解决的问题有点类似。”

“哦?又是关于建筑抗风的问题?”

“没错,还是建筑抗风。”

申城市准备新建的一座桥?高校联合攻关?和建筑抗风有关?把这几个关键词串联起来,李华勇差不多已经猜到这是个什么项目了。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那么老钱他们现在正在做的,那应该是号称“黄浦江上第一桥”,申城南浦大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真实历史中,这座桥是在九十年代初就落成,现在已经是86年底,马上就是87年,从时间上算的话,这个时候进行技术攻关在时间上也吻合得上。

想到这李华勇不淡定了,这一刻的他甚至有点小激动,有点心潮起伏。里程碑啊!自己又遇上中国工程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这时候的李华勇甚至觉得,自己还是蛮幸运的,自己重生后的经历还真是奇妙。

刚穿越的时候,自己就落在“鹏城世贸”那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地上,紧接着是香江中银大厦,作为这年代的亚洲第一高楼,这当然同样也算一个里程碑,而现在居然又让自己遇上了申城南浦大桥,中国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两世为人的建筑人,这时李华勇唯一的念头:自己无论如何要掺合一脚。

咱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个桥梁大国,在李华勇穿越之前,在咱们国家建成的桥梁总数已经超过一百万座。在如此众多的桥梁中,申城的南浦大桥的确算是个里程碑。李华勇甚至认为,如果把“赵州桥”等古代桥梁抛开不谈,仅就新中国建成的桥梁来说,南浦大桥的里程碑意义大概能排在第三位。

排名第一的是武汉长江大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咱们国家建成的第一座长江大桥,因为这个“第一”,因此把它排在第一位大概没什么争议。

排名第二的那应该算是南京长江大桥,这座桥的特殊意义在于,南江长江大桥完全是咱们国家自力更生建好,而武汉长江大桥则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建成,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国人对南京长江大桥倾注了更多情感,说它是又一个里程碑应该同样没有争议。

而除了前面两座着名桥梁外,李华勇认为有资格排在第三的,那应该就是申城的南浦大桥了。而这座桥的特殊意义,关键就在于它的建造技术,如果用工程学的完整名词,这是一座“一跨过江式双塔双索面叠合梁结构斜拉桥”。

没错了,正是因为这是一座咱们国家自行设计、自行建造,最早建成的现代化斜拉桥,这就让它有资格排名第三。

这里有必要提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关于什么叫做“现代化桥梁”。

这样说吧,假如你问一个普通人:南京长江大桥算不算是“现代化桥梁”,普通人可能会很大声很骄傲的回答到,当然是,南京长江大桥是咱们国家自主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长江大桥。

但假如你用相同的问题问一个新世纪的桥梁工程师呢?那么这位工程师的回答可能就会稍微有点犹豫了,他可能同样也会说是,不过说完是后他可能会进一步跟你解释:“南京长江大桥算是一座现代化的传统桥梁”。

但假如你再问这位桥梁工程师另外一个问题,申城的南浦大桥算是现代化桥梁吗?这回那位桥梁工程师就不会有任何犹豫了,他会像那位普通人一样很骄傲很大声的告诉你:当然是,南浦大桥是咱们国家自主建设的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桥梁”。

请注意这其中的差别,南京长江大桥是“现代化传统桥梁”,而申城南浦大桥是“真正意义上现代化桥梁”。

正是因为这个差别,这就让它有资格排在第3。

那么以什么来区分“传统”和“真正意义现代化”呢?关键就在于不同的建造技术,南京长江大桥采用的是传统的“墩台”桥梁做法,而南浦大桥采用的是悬索斜拉技术。而在现代桥梁学中,悬索斜拉技术非常重要,在现代桥梁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这种技术甚至成为一个标志,现代桥梁的标志,后来大家只把“悬索桥”和“斜拉桥”这一类型的桥梁,才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桥梁。

虽然真要说起来的话,这项技术也不是现代才有,“悬索桥”自古有之。尤其是咱们国家,“基建狂魔”的称谓可不是后世的中国专属,咱们的老祖宗在这方面同样不承多让。特别是在桥梁方面,在曾经的岁月,咱们国家的造桥技术不知道领先世界多少年。像“赵州桥”这种经典的拱桥技术咱们就不用吹了,随便举几个其他例子,让大家看看咱们的老祖宗有多牛。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我军”长征时候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座“泸定桥”是什么类型的桥梁呢?那当然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悬索桥”。那么这座桥是什么时候建好的呢?大概在清代康熙年间就已经建成。

再比如世界上第一座跨海大桥在哪个国家呢?那是咱们国家泉州的“洛阳桥”,这座桥在宋代就已经建成,并且到现在还能使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桥采用了一种叫做“种砺固基”的技术,也就说在桥基上种殖牡蛎。由于牡蛎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我们的老祖宗就是用这样一种方式来确保基础稳固。

而这种用生物学的原理运用到建筑工程中,这是世界首例,并且这样的奇思妙想大概也只有咱们中国人才想得出来。

当然喽,老祖宗的荣光不代表咱们现在的荣光,老祖宗牛逼不代表我们这个时候牛逼。就现代桥梁技术来说,尤其是目前这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必须承认咱们国家还是比较落后的。

李华勇还是那个观念,中国建筑在这个年代落后,那绝不是什么理念上的落后,差距主要还是在新材料的掌握和新技术的运用方面。

就拿造桥来说,咱们国家现在还造不出现代化的“悬索桥”和“斜拉桥”而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早在30年代就能建造类似的桥梁。

是差在什么思想或理念上吗?不是的,现代“悬索桥”的思路其实和泸定桥没什么两样,两者是一样的思路和原理。这个年代咱们和西方的差距,主要还是差在那些实实在在的基础技术上面。

比方说建这座桥需要用到的钢材,大家完全可以想象,斜拉桥上需要运用的钢筋当然不是普通钢材能不,这需要极高的抗拉强度,而这种钢材咱们国家目前还生产不出来,材料都造不出来的话,那修桥当然就无从谈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