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之建筑大师 > 第三五零章 拎着猪头找对庙门

重生之建筑大师 第三五零章 拎着猪头找对庙门

作者:七死八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02 10:22:05 来源:书海阁

“这个,老姜,你和这个冶建公司很熟?”

稀土所的姜大军所长现在大概50出头,他皮肤黝黑,五大三粗,应该是长期从事过野外作业,浑身上下有一股粗犷的气质,完全不像什么科研所的所长。

然而人不可貌相,人老姜可是当年“哈军工”的高材生,真正的材料专家,参与过多项秘密课题攻关。现在是形势使然,国内整个大环境都不行,这才逼迫他为五斗米折腰,屈尊跑到这山沟沟来参加两个村民的婚礼。

说实话,老姜的到来,真正有点不好意思的其实是李华勇自己,所以他才用上“老姜”的称谓,想以此来和对方套套近乎。

听到李华勇询问,姜大军咧嘴一笑,外表粗矿的他,一开口就暴露出像他这种知识分子不懂长袖善舞的本质。

“这个....其实我和他们也不怎么熟。”

李华勇笑道:“那这个红包......”

“小李你可能不知道,真要说起来的话,我们所和他们这个公司,原来也算是一个系统,所以我才......”

李华勇含笑听老姜介绍这家冶建公司的情况,对于他说“原本也算一个系统”这话,李华勇当然也听得懂。

中国的冶建公司几十家,番号也像铁路工程局一样排到了20多位,在这么多家冶建公司中,有一部分隶属于早年的冶金部,一部分隶属于有色金属总公司。

但无论隶属于什么部门,作为行业建筑公司,冶建公司和金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大家都知道,稀土其实也是一种金属。虽然它到底算什么金属?李华勇至今还搞不清,但它肯定是金属无疑。

而这个,就是老姜说“原本也算一个系统”的意思,想必老姜他们的稀土研究所,之前肯定是和这家冶建公司有过业务交集,甚至两家关系还算不错,所以这次他才会帮对方带过来一个红包。

果然老姜开始介绍他们所和这家冶建公司的渊缘,李华勇对其他没有兴趣,在和老姜交谈的时候,李华勇只是随口问了一句:

“这家冶建公司,现在的日子应该很难过吧?”

老姜沉默了,过了好一会,他才默默点点头。

李华勇同样沉默。

前世李华勇虽然是快到新世纪时候才参加工作,但作为一个业内老鸟,他对这个兄弟单位“日子之难过”也是有所耳闻。在李华勇当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国内几十家冶建公司中,日子过得很滋润的几乎没有,能维持正常运转的其实已经不多,而其他大多数,都已经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存在大面积亏损现象。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李华勇还是认为一句话可以概括:大环境使然。

由于咱们国家之前一直施行计划经济,这就造成大多数行业建筑公司,他们的兴衰和整个行业息息相关,所处行业日子好过,行情不错,那么他们的任务量就相对饱满,日子还能过得下去。而一旦所处行业不行,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行业建筑公司。

而在如今这个年代,无论是现在还存在的冶金部,还是即将成立的有色金属总公司,他们的日子当然不算好过,这也造成大部分冶建公司日子难过。

另外冶建公司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由于咱们国家工业布局的问题,在早年的时候建设了大量的“三线工厂”,这就造成了有很多冶建公司蕴藏在大山深处,身处某穷乡僻壤。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尤其对一家建筑公司来说,这甚至算是一个缺陷,一个致命缺陷。李华勇认为,可能正是因为这两个客观原因,这才造成这年代冶建公司的日子普遍难过。

和铁路工程局这样的单位相比,艰苦条件倒是都差不多,但任务肯定没人家饱满。和华建九局这样的单位相比,冶建公司又吃亏在没有占到一个好地盘,这就是冶建公司现在的处境了。

“唉!也是难为人家了......”

李华勇捏着手中那个红包,心里默默发着感慨。李华勇甚至还知道,冶建公司现在的日子虽然难过,但最难过的日子其实还没到来,套一句俗一点的说法,冶建公司“最长的严冬”,那还要等到几年之后老毛子解体的时候。

大家都知道,老毛子一直都是个重工业还算发达的国家,也是一个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而它那么一解体,就在那几年期间,对矿产资源类行业冲击巨大,在国际市场,当时各类重金属价格大幅下挫。

到那个时候,才是冶建公司真正的冬天了。前世有很多冶建公司,就是没抵住这一波冲击,纷纷走到了破产边缘,而能抵住这波冲击的,那基本都算是凤凰涅盘,重组后到后世活得很滋润。

“这家公司,这家公司....嘿嘿,拎着猪头还真能找到庙门啊,有前途......”

李华勇捏着那个红包继续在那浮想联翩。两世为人的他当然知道自己手中为什么会有这个红包,这是因为年前的时候,自己让林应彪发出投标邀请的几家单位中,恰恰就有这家冶建公司。李华勇不是那种正义感爆表的真正愤青,更不是什么圣母,要说这种行为虽然有“钻营”的嫌疑,但人家这不是某领导为自己的私利以权谋私,因此在李华勇看来,这其实属于人之常情,这种行为的性质,其实就和夏明焕等人特意跑一趟李家坳没什么两样。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华勇对这种行为还有一点点赞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李华勇自己就深有体会的,他自己前世就搞过相当多的投标工作,而像李华勇这样的人,他就经常面临“拎着猪头找不到庙门”的困惑。

而人家呢?如果把这个红包比喻成一个猪头,那么这个猪头的大小是另一回事,起码人家能找到自己这里来,这算是真正的“找对了庙门”。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李华勇要感慨一句“有前途”了!

当然喽,李华勇尽管感慨这家冶建公司“有前途”,也同情他们的境遇,但他内心却没有任何改变。

给一个这么大项目寻找一家好的施工单位是一件大事,而这个项目对自己如此关键,和自己的前途息息相关,那么作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李华勇当然不会因为一个红包就改变原先设想。因此在这个时候,李华勇依然认定这个项目由华建九局来干没变。

只可惜在几个月之后,李华勇还是改变了。当然喽,李华勇之所以做出改变依然不是因为那个红包,而是这家冶建公司做的另外一件事。

或许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这家冶建公司做的这件事,才算是真正找到了李华勇的“庙门”。

时间来到了1987年4月,目前整个工程进展顺利,随着几个月施工,一个工业园已经初具雏形。

而到了这个时候,陶瓷厂的建设也提上议事日程了,到了4月下旬,5家公司制作的标书也终于集中到南江省省建委。

“熊处长,能不能让我先看看那些标书呀?对,我就先看看那些技术标。”

“行,小李你先拿去吧......”

李华勇是代表业主林氏集团的,用后世的说法,他类似于“评标委员会的委员之一”,甚至说是评标委员会的老大都不为过,他想先看看标书,这当然没有任何问题。

李华勇就是在看过标书之后做出改变的,当他看过那家冶建公司制作的标书,他陷入了沉思。

想了整整一个晚上之后,第二天,李华勇首先拨通了鹏城华建九局的电话:

“喂,我是李华勇,请问张永平张总在吗....哦?张总还在湘省?那行,那我就找夏总....对对,三公司的夏总工,如果他方便的话,请他马上来趟南江......嗯,我知道是一个星期后正式开标,我现在请他提前来一趟.....好的好的,请你转告他一声,或者请他给我来个电话也行....好的好的,谢谢。”

现在的李华勇怎么说也算有点分量,因此他的话还是有点效果,在打过电话的第二天下午,李华勇就在石门县见到华建九局的一行人。

只不过在见到和夏明焕一起来的人之后,李华勇还是吓了一跳:

“蔡,蔡总,你怎么亲自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