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之建筑大师 > 第三七章 准备结账

重生之建筑大师 第三七章 准备结账

作者:七死八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02 10:22:05 来源:书海阁

时间来到了1984年9月底,李华勇穿越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将近3个月时间。随着雷雨彤的离开,随着天气逐渐转凉,整个项目的桩基工程也逐渐接近尾声。

10月1号,国庆节,李华勇难得给自己放假半天,而是跑到业主办公室去看电视。建国三十五周年的阅兵式啊,这个是非看不可。

在前世的时候,李华勇虽然看过很多次阅兵式,但唯有这次阅兵式让李华勇心印象深刻,记忆犹新。但前世那时候李华勇年龄还小,那个时候的他还只是一个小学生。现在用另外一个身份另外一份阅历重新再看一遍,的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和李华勇一起看电视直播的是陆于泉,等看完整个阅兵式后,老陆对李华勇感慨道:“看来国内果然是一番新气象啊。”

李华勇听了默默无语,要说本次阅兵式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我军展现出来的军容军纪,也不是在广场溜达一圈的各式武器,而是在随后的群众游行中,由几个大学生拉出来的那个著名横幅。

那个由床单做成的横幅虽然只在电视上惊鸿一现,一闪而过,但是给人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那个横幅的意义在于:这个并非是官方安排,而完全是民众的自发行为。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像老陆这种人才会有更深感触,他比李华勇还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因此他才会在看完阅兵式后,感慨国内的“新气象”。

当然,作为“过来人”的李华勇却知道事情并没有那么美好。就同样拿阅兵式来说吧。本来按照“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的惯例,五年之后的阅兵式应该更盛大才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呢?同样是那个广场,发生的事情只能让人嘘嘘不已。

虽然从整体上讲,中国的八十年代还称得上是一个美好时代。这是一个理想年代,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这是一个“伤痕文学”和“朦胧诗”共存的年代,这是一个女排和老聂取得几场胜利就能让国人激动半天的时代。在这个年代里,好像所有中国人都精气神十足,大家对未来充满希望。

但是这个年代还有很多不足,经济上的落后和制度上的某些缺陷让这个时代留下了很多遗憾。

这是一个还有“流氓罪”和“投机倒把罪”的年代。这是一个还存在各种粮票,布票,肉票,几乎所有物质都相对短缺的年代。

“外汇卷”,“严打”,“剪刀差”,“万元户”,“官倒”。。。这些诞生或消失在这个年代的名词,非常鲜活的勾勒出这个时代的特征。

就在国庆节结束后的第2天,工地上传来一阵鞭炮声。雷建军冲出办公室:

“谁?是谁在工地上放鞭炮?”

“是李华勇那小子。”

“他为什么放鞭炮?”

“雷队你忘记了?今天是人工挖孔桩完工的日子,李华勇那可是早就买好挂“一万响”放在那呀,他早就等着今天呢。”

听到李华勇这个名字,雷建军面露复杂表情,他现在心里依然别扭,虽然女儿已经离开,但如何与李华勇相处?现在的老雷依然还没能完全调整好心态。

“这小子,还挺嘚瑟,老张,老张在吗?”

“雷队什么事?”经营经理张永平出现在雷建军面前。

“你现在就去市里给我买封鞭炮回。。。不不不,去给我买两封,等桩基全部完工时候我们也放,一定要整得比那小子更排场。”

“好嘞,我这就去。”

张永平乐呵呵的出去了。虽然他搞不清楚雷建军为什么要和李华勇较劲,但放鞭炮这种事情总是好事啊。由于桩基施工的特点,展开之后就不能停。在这样的工地待着,是很容易让人神经衰弱的。现在好了,在没日没夜忙乎好几个月后,总算见到胜利的曙光。

目前人工挖孔桩已经全部结束,在全部800多根桩中,也已经有700多根桩基浇筑好混凝土。剩下的任务虽然不算轻松,但整个项目部所有人都清楚,在合同工期还剩下半个月左右的情况下,桩基工程按时完工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张经理,您这是去哪呀?”

张永平离开工地的时候,正好路过李华勇他们放鞭炮的地方。看着被几位工人簇拥着的李华勇,看着他笑盈盈的和自己打招呼,张永平心里感慨万千。

联想到这个项目开局时候的举步维艰,正是由于这个年青人的出现才改变了一起。是他让项目部一举打开了局面,是他让整个项目得以顺利展开。更重要的是,就算张永平现在的信心来源,有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李华勇-----

由于人工挖孔桩已经全部结束,那么李华勇手中的人手就更加充裕。当工程进展到现在,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在其他施工条件都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李华勇手下的这些工人才是保障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啊。

“小李啊,现在你的事算是差不多已经结束了,那你的工人怎么办?你现在可不能把这些工人给我退了。”张永平特意嘱咐一句。李华勇冲他一笑:“您放心,这不还没找你结账吗?就算我想赶人,人家也不愿离开呀。我会把工人都留下,反正不就是半个月时间吗,这点伙食费我还负担得起,不过到时候请张经理签工的时候,还要请您高抬贵手呀。”

张永平哈哈大笑:“签工那是工程部的事,到时候实事求是就是,你小李为咱们项目部立了那么大功,反正到了我这肯定是不会卡你的。”

李华勇微笑道:“那就这样说好了啊。”

两人说的“签工”,是指工程中的“计时工”。

建筑施工中用工有“计时工”和“计件工”之分。“计件工”很好理解,这种用工形式也不容易引起劳资纠纷,比如像这个工地的人工挖孔桩,大家都是按“米”计算,有清晰的计量单位。项目部用这种方式给李华勇结账,李华勇同样用这种方式给工人发工资。

但是在一个建筑工地里,总有那么一些事情,是没法找到精确计量单位的。比如同样在这个工地,假如某一天下大雨,导致工地内的施工便道不够畅通,影响到混凝土的浇筑。这时候就需要安排几个工人去修路,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修路的工钱怎么算呢?

再比如假设某一天有某位领导到工地上视察,项目部指派几位工人去搞卫生,扫扫马路,堆码材料什么的。这同样是找工人干活吧,找人家干活你总要给钱吧,那么这样的工钱怎么算?这就牵涉到建筑工地上的“计时工”。

一般来说,由于“计时工”不好计量,容易扯皮,甚至还容易产生猫腻。大家能够避免的时候都尽量避免,比如后世很多国有企业,都明文规定尽量少用“计时工”。但大家心里其实都清楚:在一个建筑工地中,“计时工”这种东西肯定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因此大多数国有企业的通常做法是规定一个比例。在一定的比例之内计时用工被视作正常。

假如超过那个比例的话,那就要承受被内部审计的风险了。

在这方面李华勇是很有经验的,作为曾经的“李副总工”,李华勇深谐其中规矩,因此他要提前和张永平打声招呼。

由于这个项目的特殊性,也由于这个年代其他条件的限制,在这个项目上产生了大量“计时工”。

如何把这些钱要回来,这是李华勇马上就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