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之建筑大师 > 第四零七章 地产界最大谜团

重生之建筑大师 第四零七章 地产界最大谜团

作者:七死八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02 10:22:05 来源:书海阁

1987年10月,鹏城,福田区,李华勇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第一次见到了“南方老王”。

这是国内未来两大地产巨头第一次认识,第一次见面,同时也是第一次试图进行商业合作。

至于两人会谈的过程和情形,嗯,如果套用一下“新闻联播体”的话,那应该就是这样形容:

在自己的办公室中,李华勇热情接待到访的“南方老王”,双方的谈判是在热烈友好气氛中进行,宾主双方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就两人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两人探讨了当下国内国际形势,尤其探讨了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现状。双方取得了很多共识,在很多方面达成一致,可以说双方的会谈是富有建设性的,谈判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必须承认,用这段“新闻联播体”来形容两人这第一次见面好像还真比较靠谱。

而两人之所以能够相谈甚欢,那当然不是因为两人彼此之前看对了眼,事实上李华勇从来就认为,自己跟人“南方老王”根本就不是同一类人。

人“南方老王”是什么人?从真实历史中的他来看,这是一个极度自恋的人,是个很讲究小资情调的人。既然这样,那他肯定就是个有那么一点点矫情的人。

当然喽,李华勇估计人老王自己肯定不会这么认为,他自己肯定认为自己是个很有品位的人,是个格调高雅的人,是那种骨子里自诩为“精英”的那种人。

而李华勇呢?必须实话实说,李华勇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那是真不如人“南方老王”的,别看自己也算个有文化有知识的高级知识分子,但和人“南方老王”相比,自己也就是个如假包换的粗人。

因此这两个人能凑到一块,并且还在那其乐融融相谈甚欢,原因当然只有一个:利益!利益使然。

尤其是这个项目,两人完全是各取所需高度契合啊。

老王刚在鹏城拿了块地,他正准备从“玉米贩子”华丽变身地产商人,然而他毕竟刚入行不久,无论在地产界还是在建筑界,他现在都算是不折不扣的新人啊,想来在业内他现在也没多少资源。

另外根据李华勇分析:现在的老王实力应该还不够强,在拿下那块地后,他的现金流应该有点吃紧,因此现在他非常需要别人帮他把房子盖起来。

而李华勇呢?由于前段时间在羊城错过了这次土地拍卖,又因为公司发展需要,他现在急需一块土地用来盖职工宿舍。

什么叫各取所需?这就叫各取所需,什么叫高度契合?这就叫高度契合。既然这样,那两人很容易就一拍即合。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两人见面还不到半个小时,经过几轮小心翼翼的试探和摸底后,两人甚至都开始称兄道弟了,都透露出想和对方合作的强烈愿望。

聊着聊着“南方老王”突然说道:“对了,我听说兄弟你自己手上都有一块地呢,就在华建九局在南山的那个生活区边上,那你怎么.......”

李华勇脸上依然保持着他那标志性的人畜无害笑容,却不由自主看了老王一眼,心说人老王这次过来,之前好像做了不少功课嘛,连自己有块地的事情他都知道。

“唉,王总你是个明白人,有什么事我也不能瞒你,我实话跟你说吧,那块地名义上虽然算是我的,但到现在都还没过户呢,你又不是不知道,要办下个规划许可证到底有多难。”

“对对对,理解理解......”

听李华勇提到“规划许可证”,“南方老王”瞬间秒懂。这玩意到底是什么呢?你可以理解为这是做房地产需要办的众多批文之一,不过这个“规划许可证”却应该算是最重要批文。

这玩意的作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规定土地的用途。就拿李华勇的那20亩地来举例吧,那块地原来是政府批给华建九局盖生活区的,那就属于民用住宅性质,那么李华勇现在准备在那盖自己的办公楼,他能随便盖吗?

当然不能,因为这就涉及到土地性质变更了,涉及到这种事情,那就非要重新办个规划许可证不可。

不要小看那薄薄的一张纸,懂行的都知道,其实房地产业内很大一部分猫腻,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猫腻,都是出在这种纸上。

说实话和这张纸比起来,那什么征地拆迁补偿款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

你想拿一块地,那块地原先如果算成荒地的话,你可能2万一亩能入手,算成农田你20万一亩入手,算成工业用地你可能80万一亩入手。如果算成住宅用地的话你可能要200万一亩入手,算成商业用地可能就是600万一亩......

不用再说下去了,这其中可以玩什么猫腻,所有人都可以自行脑补,恐怕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能看出这其中的猫腻到底有多大。

怎么形容呢?这就和建筑行业内的“减料不偷工”一样,征地拆迁款那就像“偷工”,而变更土地性质就像是“减料”。一般人谁会去打征地拆迁款的主意呀,从土地开发商,到那些想权力寻租的官员,基本都不会打这一块的主意,因为这基本都是摆在明面上的,稍微一动就很容易暴露。

而变更土地性质这样的事情多好,这种事一来比较隐蔽,二来利润空间巨大,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种事和大多数吃瓜群众没有多少关系,因为没有关系,关注的人就不会多,那么玩起猫腻来自然就容易得多。

“原来是规划许可还没办下来呀,这个,兄弟如果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我在市里面倒是有一点关系。”

见到“南方老王”努力装出一股江湖气,好和自己这个“粗人”拉近距离,李华勇心里暗暗好笑,他一摆手说道:

“好了王总,那块地的事就先别提吧,到时有需要帮忙的时候我肯定不会客气,咱们现在,还是继续来说说这个项目的事吧。”

“哦好的好的.......”

“南方老王”是下午2点钟来到李华勇办公室的,而他离开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是下午5点。等他离开的时候,他紧紧握住李华勇的手:

“兄弟,咱们今天说的事情,你可千万不能对外乱说呀。”

李华勇微笑道:“王总你放心,只要你那边不对外乱说,那我保证守口如瓶。”

于是就这样,李华勇和“南方老王”的第一次商业合作就这样达成。可即便已经达成合作了,他们这3个小时的谈话对外界来说却成了一个谜,没人知道他们到底达成了什么协议。

直到很多年以后,当两人都已经成为业内最顶尖的大佬,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三个小时感兴趣,多少年来,无数记者问起他们两个,那3个小时到底谈了些什么?可无论是李华勇或者“南方老王”,都对这个问题保持沉默,一律对记者微笑不语。

“国内地产界最大谜团之一”。

这是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有好事者给这3小时定的性。有那么一段时间,这3个小时甚至成为地产界的一个八卦,围绕着这3个小时,各种“独家披露”,“惊天秘闻”,“深度分析”之类的文章在各大财经媒体此起彼伏。

只可惜这个秘密最终还是能保持住,有趣的是,这件事的解密竟然和“北方老王”有关。

那是在进入新世纪第2个十年后,当北方老王说出他那着名的“小目标”,有好事记者为此事采访了“南方老王”。

“南方老王”那天可能是喝多了酒,也可能正在和他那个小女友闹别扭,总之他对“北方老王”这话嗤之以鼻:

“切,他就吹吧,还一个亿的小目标呢,这样的牛皮恐怕李华勇都不敢吹吧,人家李华勇还不比他做得更大,想当年我第一次和李华勇见面的时候.......”

围在他身边的记者兴奋啊,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啊,30多年了,难得有当事人说起这个“地产界最大谜团之一”。

由于是自己说漏了嘴,面对记者的追问“南方老王”也是没有办法,他只好含含糊糊透露一二:

“还能有什么,我为什么说北方老王是在吹牛呢,还一个亿的小目标,我当时和李华勇呀,那就是在谈20块的生意。”

“啊?!真的?”

“我难道还骗你么不曾?”说到这“南方老王”还装出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

“也难怪人家李华勇能做那么大,我就没见过比他更精明的人,他当时就为了压我20块钱的价,足足和我磨了3个小时呢。”

“南方老王”说完这话后,自然会有记者跑来采访李华勇。

“老王真这样说的?这家伙不厚道啊,明明是他为了20块钱和我磨了3个小时好不好。”

既然是“南方老王”先说,那李华勇也无所谓保守秘密了,他微笑着对记者说出了当年的具体实情:

“大家现在应该都知道,那是老王开发的第一个楼盘,总共有300多套吧,我当时就跟他提出,我准备买下其中的三分之一,也就是100套左右,当时那3个小时啊,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讨价还价呢,老王就是为了20块钱和我争得面红耳赤。”

“他怎么说是你......”

“我记得他那些房子对外卖的时候是400多一平米,因为我一下子买那么多,并且他那些房子还是我垫了部分资做的,因此我当时就跟他提出,希望卖给我的时候能便宜一点,我当时提出360买他100套,大家说,我这样的要求过不过分?”

众记者点头,必须承认李华勇这个要求的确一点都不过分。

“可老王这家伙倒好,他就一直没有松口,非要我每平米加20块钱给他,就为这事,他在我的办公室里磨呀,最后我实在没办法,只好答应每平米给他380。大家来评评理,这到底是他精还是我精?”

众记者不说话的,这个理那根本就不用评,现在大家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

“那这事怎么就成了个秘密呢?”

“这是为了让他更好卖其他的房子呀。”

李华勇微笑着对记者说道:“大家现在应该都知道,在那300套房子中,我那100套是最好的,地段最好,规格最高,大家想想啊,如果让别人知道我那100套才卖360,那他其他200套卖给谁?”

所以说绝大多数所谓谜团,其实根本就不值一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