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凡仙逆续 > 第1809章 叶一的“拜访”(上)

凡仙逆续 第1809章 叶一的“拜访”(上)

作者:叶yu续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1:31:23 来源:书海阁

旁白道:对了叶yu,叶枫的道兽“魈”呢?前几次叶枫遇到危险的时候,怎么没看到它出来护主,是不是你写忘了?

叶yu道:并不是。而是叶枫派它去做其他的事情了。而且魈因为长得像是狐狸,甚是可爱,如今已经被阮清菡等人视为了自己所有的“宠物”。如不是叶枫真的有事安排,估计叶枫都不一定能向她们借到它呢。

旁白道:那叶枫派魈去哪里?做了什么?

叶yu道:你觉得我会剧透给你吗?

旁白道:那好吧。那叶枫上次大战犹格索托斯,答应阮清菡的条件——要把卫星网络修好,他修好了吗?

叶yu道:修好了。

旁白笑道:那阮清菡的王者荣耀的等级掉青铜了吗?

叶yu道:还是保持没变,因为洪荒仙域的时间和外界是不一样的,这里虽然过去了一年,但是外界只是过去了一天而已,所以没掉。

不过叶枫告诉阮清菡,如果她真的要联网玩一天的话,回来之后洪荒仙域这边就过去一年了。自己一年内就没有人道用了。

而阮清菡闻言,瞪了叶枫一眼道:“你难道不知道,当初你对战犹格索托斯的时候,人道都放弃的时候,但是你却能鼓起勇气坚持战斗下去。最终你超越了人道,掌握了第十维度的力量,更是开创了月牙天斩,击败了犹格索托斯。从那时候起,你就已经不再是人道的宿主,再也不是人道的附庸,而已经反过来了,如今人道已经是你的附庸了,而我只是挂一个虚名而已了现在。”

简单的说,阮清菡如今只是一个傀儡皇帝,而叶枫已经是一言九鼎,独揽大权的权臣了。为此,叶枫在阮清菡那里跪着赔罪了很久,让墨雪月看得特别带劲,也让锁月心疼坏了,一直在围着阮清菡转,在替自己的主人求情。

而阮清瑶则是苦笑着摇头不语,毕竟姐姐在发脾气,还是对着自己喜欢的男孩子发脾气,还是就让她发吧。阮清瑶认为其实姐姐虽然在生气,但是实际上还是很开心的吧。

至于前面一章,我提到的道德绑架,你们觉得怎么可能有人道德绑架叶枫呢?毕竟叶枫那么强?

是吗?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听过没?所以叶枫具有最强的力量,所以他就该负起最大的责任。此其一。

其二,所以所有死去的人都是叶枫不作为导致的,叶枫比那些真正的凶手更加可恶!

你们觉得这样的道德绑架够吗?

但凡叶枫真的像那些网文主角般圣母,如果他的脸皮不够厚,如果他不选择性自贬,他早就崩盘了。

交代些其他事情。

叶枫的分身“叶一老师”,在和宋砚辞和万今安谈妥“交易”之后,便又去了其他海外五洲,自然是为了和其他五大洲的合作事情。

先说西牛贺洲佛教的雷音寺,普弘这边没什么会说的,既然是能举教飞升,一起离开这艘漏水的船,他自然不会拒绝叶一的合作请求。而且自上次在升仙大会上,和叶一交手过,其实与其说是交手,不如说是佛理的探讨更为合适。自那时起,普弘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再见叶一,再次以佛会友。于是叶枫,不对,应该是叶一和普弘秉烛夜谈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才离开。

或许你们不明白,为什么我之前把佛教写得那么不堪,叶一却依旧会和普弘平等相待。

首先,你们要明白即便一个人和你理念不合,甚至于和你相矛盾,但是那并不代表,你和他就是永远的敌人。何况普弘并非明确表示是叶枫对立面的敌人。就算退一万步讲,敌人就不能合作吗?

其次,你们自己谁能做到,自己就是完全的好人?自己的所有的一切都能拿出来见光的。那些说自己行得正做得直,没有不敢与之说的,是不是生活中的道德困境少了,你是生活的漏网之鱼是不是?

再次,佛家虽然是普度众生,在我们的印象中,佛家就是善的代表。我们之前就“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相关话题已经说了很多。这里就不做过多阐释,直接用结论。

如果我们确定了“善”的标准,认为达到了就是“善”,那么人心人性就会告诉你,我会达到你的标准后,干尽不善的事情,但是我依然是善。就好像父母死后守孝被称为孝。但是你可知道,父母死之前,众多子女没有一个愿意赡养的,四处推诿。父母死后,他们不过是为了不被人说“不孝”才去最后尽孝道。你如果犟嘴说这个现象不存在,那么我只想说我不和装瞎的人说话,因为你还会装聋作哑。

佛家是“善”,但是它的善,没人有资格监督判定它是不善的,没有制约监督的善很容易变质走样的。因为佛不是人,但是礼佛的却是人,而人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是会堕落的。

这个就是人心人性!

最后,你们还弄错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用集体特征去描述个人特征。不明白吗?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这些不都是你们用来描述某个具体人的时候用的词吗?我是八零后,但是八零后那些人的特质关我什么事?凭什么八零后群体的特质,我就要有,就因为我是八零后?你就不会具体人和事,具体分析吗?

所有人都说黄种人勤奋善良,但是好吃懒做的少吗?

奉劝一句话,少拿群体性的词去描述个人,否则一句话就会暴露你的思想水准很低,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

佛家在传统印象中的确是善,但是那个能拿来套用所有的和尚尼姑?现实中作奸犯科的和尚,不守清规戒律的尼姑少吗?

西游记里面,如来佛祖为了西天取经大业的进行,为了佛教东传,说东土大唐物广人稠,多欺多诈,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造下无边罪孽?要知道在大唐,一个泾河龙王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为了赌胜,胡乱施放雨水,魏征梦中就将它斩杀。

而反观玄奘取经的过程中,越是接近西方极乐净土,越是妖魔鬼怪四处为害,甚至遇到的不少妖怪,都是佛祖家的关系户。最震撼人心的,当属狮驼岭。狮驼岭这地方,“骷髅若岭,骸骨如林。人头发翙成毡片,人皮肉烂作泥尘。人筋缠在树上,干焦晃亮如银。真个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难闻。东边小妖,将活人拿了剐肉;西下泼魔,把人肉鲜煮鲜烹。若非美猴王如此英雄胆,第二个凡夫也进不得他门。”

狮驼岭三妖全他妈的是关系户!

佛祖说东土大唐造下无边罪孽。大唐的罪,莫非是斩妖除魔,不许妖魔鬼怪危害人间?佛祖放任狮驼岭妖怪肆虐,难不成还是为了众生平等?

跑个题,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佛教徒抵制西游记的原因——《西游记》看似是尊佛抑道,其实二者,吴承恩谁都没有待见,到处充斥着各种高级黑。

类比现在,想一想美帝,自己都混乱不堪,却一直心心念念抹黑中国,是不是如出一辙?这也是为什么名着有久远的生命力,因为名着描写的都是人心人性,所以它可以超越时代,来到如今。究其原因无非是过去的是人,现在的不也是人?是人都有人心人性罢了。

而这个也是《凡仙逆》为何以人心人性为描写主旋律的原因。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这么多年过去,世间本质从未改变,人类从历史上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永远不会吸取教训。

这样一想,是不是蛮可悲的?!

之后叶一又去了曲阜洲,找到儒教的浩气书院的程喜, 但是叶一在说明来意之后,他和程喜就没有再说什么话,直接就走了。程喜也没有多留叶一。

其实这件事根本就不需要多谈,叶一很清楚,对方是没有选择。毕竟一人独活的路被堵死了,要么一起慢慢等死,要么一起突破枷锁,本就没什么好选的。当初,叶一之所以要和宋砚辞说那么多,不就是因为叶枫堵人家家门口拆高地了吗?!

在程喜看来,叶一就是一个不受“规矩”之人。

而叶枫也知道对方自己不喜欢自己,自然是多留无意。

那么你或许要说了叶枫不是经常做出“有道德”的行为吗?为何他不喜欢儒家。他不喜欢儒家,不该是做出不道德的事情吗?

那好吧,我如果文绉绉地问你,就该问:是名为“道德”的东西先有,还是“道德”这个概念先有。是先有的路,还是先有“路”这个名词?

那么我直接土话的问你,“道德”难道他妈的是你儒家的东西吗?而且“道德”这个概念也不是你儒家先提出来的,而是老子,他的着作还叫做《道德经》你说呢?

儒家的学说本质上就是东挪西借,他并没有自己的如同《道德经》那般的核心,说句不好听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复制粘贴,东拼西凑的“贼”!自己的东西极少,那极少的东西也都不是关乎核心的东西。所以你会发现儒家的思想里面有很多避而不谈的东西,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地方。

但是不可否认,孔子及其儒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突破。

它是将道德二字发扬光大的人,但是那不能代表道德就是你家的,我把你莎士比亚翻译得惊天动地的精彩,所以,那些作品都是我莎士叶yu的,我说出来,你会不会想打死我呢?但是儒家就是这么无耻地干了。

一样的道理,叶枫只是遵循了道德最原始的样子去行事,并非是按照谁的一家之言的“道德”。儒家只是提示,帮助叶枫找到了“道德”最原始的样子,仅此而已。

所以叶枫是儒家的叛徒当之无愧。

至于叶枫,他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区别于王阳明心学,结合现代唯物主义,强调了人心人性,走出了自己的思想之路——那就是“三维太极思想”。关于“三维太极思想”,我前面已经讲得很仔细了,这里不再赘述。

还是先说回儒家。

儒家是以道德为终极关怀,以家庭伦理为基础,连血缘都能道德化,最终目的是为政治、社会制度提供正当性标准的“工具”学说。在孔子之后,儒家的正宗是孟子,旁系是荀子。我之前提过,就是《荀子》一书里面提到过“孔子杀人”事件,但是《孟子》里面却只字未提。你是退休领导,选接班人的话,你会选那个会抹黑的人当继承者吗?!所以你也该理解,为啥荀子只能是旁系了吧。

下面咱们就聊聊儒家的缺点,当然儒家也是肯定有优点,但是今天我不想讲罢了!

第一点,这个世界是由“你”和你之外的世界组成的,所谓的智慧,自然是要了解外界事物规律和了解你自身,这两个部分组成,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但是孔子却重视自身,轻视外界,不重视知识的独立性。

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说,他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为了“人”而知识,不存在为了知识而知识。而不存在的后者,用我们现代人的说法,那就是科学精神。你可以理解成,儒家否认了客观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

第二点,我们都知道论证一个观点,你要学会辩证思维,论证要注意逻辑性,才能让论点成立。但是孔子不重视辩证思维,而重视当机教化,所以其理论论证的逻辑是有问题的。

举例来说,孔子企图“摄礼归仁”,为外在的“礼”找到内在的依据。孔子的学生“宰我”问孔子,有关“三年之丧”,孔子企图从“心安”的角度去说服弟子。但是那和 宰我 觉得,不守三年之制也心安,孔子就说他不仁。孔子的逻辑是父母怀抱“婴儿”三年才放手,所以子女要以三年之丧回报父母。

这你妈什么狗屁逻辑!

不过,奈何孔子是身高两米以上的山东肌肉壮汉,他和你说不通道理的话,你得小心他和你说一说物理。所以我相信宰我最后一定是服的,不管是口服、心服,还是身体服,总归是服了。

孔子如果穿越到当代,和人辩论人伦关系,很有可能被辩驳得体无完肤,然后举剑怒而杀之,大呼“不仁不义之人,当诛!”就像当初他杀少正卯一样。最后被关到监狱里面继续宣扬他的儒家思想。

第三点、孔子以道德为终极关怀,强调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这一点没的黑,毕竟我们中华民族能延续至今,少不了那些伟大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英雄。

这个真的没有错,太对了,但就是太对了,太准确了,也导致了它立意过高,一般人根本就做不到。你先数一数,抗日战争的英雄先辈们和日伪军的前期数量,即便是现在,依旧还有多少亲日亲美的汉奸,数清楚之后,再来驳斥我的说法吧。不过令人心痛的是汉奸连国级干部都有啊。

第四点、叶枫的太极思想的理论中虽然说了“人心本恶,自私且趋利避害”,其中“人心本恶”并不是说人心人性就是恶,没有一点善。不是这样的,叶枫是说,人心人性本就是善恶交织,混沌不清的。所谓“人心本恶”,是在强调:你在判断一个人,他面对为善、为恶两个选择的时候,你一定要先有他做出为恶选择的心里预估。这个才是“人心本恶”的真正含义!

别理解错了!

孟子的学说中的“人心本善”,其缺点就是强调人性中的善端,而忽视人性中的动物本能的一面。他认为,人如果沉溺于动物本能的基本需求就是恶,就是禽兽。但是,现实实际是满街皆是“禽兽”。

人本就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本质之一就是动物,如何能脱离本能,而那些本能无非都是为了保证生物意义上的活着。单纯的为了活着,是不分善恶,更不能以道德论之。

太极理论中强调了无数次,有选择,才有道德存在,没有选择,就不论道德。

你面对敌人的食物,你肚子饿得叫了,你孟子说我就是不道德!

拜托,去你妈的!我3天没吃饭,肚子饿是我能选择的吗?!这个关道德的屁事!

但是吃和不吃,我能选择,那才有关道德,懂吗!!孟子!

第五点、旁系的荀子在着作中强调人性存在自利的一面,这是和叶枫的三维太极思想不谋而合。可惜最后荀子转向威权,被法家利用。你看他的两个弟子,韩非和李斯就明白了吧。法家是强调人民的恶,帮助君主建立“王法”统治人民,这点没错,但是他没胆子说出“大王犯法与庶民同罪”,缺乏对君主上层人的人心恶的评判和制衡。

真的是可惜又可悲。

儒家的性恶论避而不谈统治者的恶,自然不会提出制衡统治者,不过想想也是,毕竟是统治者的工具。有哪个皇帝会傻到自己弄根绳索上吊自杀的?

儒家缺乏幽暗意识,注定了是个缺胳膊少腿的残疾人。

所谓"幽暗意识",其实与我们常说的"忧患意识"类似,只是二者思考方向不同罢了。二者共同点是,主张面对不利因素,承认它们的存在,对它们的产生采取一种防范、警惕的态度,不能视而不见或置之脑后。而二者的区别,忧患意识认为问题出在外部世界,感到外部世界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因此,只要将外部世界的问题解决好,将那些不良的东西铲除,那么一切就都好了。如果感到自身正处于危机之中,也是觉得这个危机来自外部,是因为有某些"外部"的存在,他们正在觊觎自己的位置,所以自己才不安全。

幽暗意识强调要结合自己本身的因素来看待问题及危机,认为出自内部的问题更加严重。许多看起来是外部的灾难、外部的威胁,其实都来自内部的某些地方。那是因为人性中的堕落、陷溺、懈怠这些因素,是无法避免的,是难以完全克服的,对它们需要有充分的认识。

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忧患意识和幽暗意识相结合,才是最合适的思考方向。这个也是叶枫太极思想里面曾经强调过的东西。

第六点、儒家一直在逃避“德福不一致”的问题。

“德福一致”,它是伦理术语。顾名思义,“德”是指道德,“福”是指幸福。即人能否获得幸福,与他是否遵守各种社会公德、人伦等成正比的。

但是现实实际是,“劣币驱逐良币”,你想当一个好人,而周围的人不那么好,你就会被社会庸俗势力排挤,混得很差。从古至今的读书人,往往是学生时代读圣贤书,有机会混官场就在实际行为上黑化,在德福不一致的议题上保持缄默。儒家一直在回避德福不一致议题,这也导致了伪君子横行。现在也很多。

首先我们要明白,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而因为人心人性,所以这个社会注定是“金字塔”构成。底层之人勉强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已经竭尽全力,而上层的人不仅有充足甚至是溢出的物质满足,还有充足的精神资料。

而因为人心人性的存在,不管你如何宣扬奇特的幸福感,对于绝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让所有人都有幸福感,因为人会比较的,你精神是幸福,但是我在和你同等的精神幸福的基础上,物质还幸福,但是你的物质却没有,所以,你的精神幸福,更加显得是自欺欺人。

还是那话,没有物质基础的上层建筑都是空中楼阁。

而道德伦理,也就是规则,从设计开始之初,就不是为了让所有人都幸福而设计出来的,它是为了保证人类社会的金字塔能更加稳固,能有更多的人存活下去,关幸福屁的事情?!

这二者之所以会拉到一起,就是因为绝大多数普通人,接触到的就是这二者。

而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联系,也正是人类发展进步下去,虽然扯淡,但是却又必须面临的问题。

很不幸,这个《凡仙逆》前1749章也提到过,不过没那么详尽罢了。以后找机会我再好好说说。

所以,儒家谈道德伦理而不谈德福不一致,是极大的不真诚。虽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是答案。但是这个答案就好像,我问你:“我饿了,怎么办呢?”

你却回答:“靠自己意志力想象下自己不饿就行了”

去你大爷的!这个才是不真诚!

第七点,儒家过度强调拔高教化的力量,迷信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物质性。这一点在以上论述都有体现,故不再赘述。

我们对待古人的思想,应该是一半对一半的态度,也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然你分不清什么好什么坏的话,《凡仙逆》这本书,已经给出了我的答案,也是叶枫的答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