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补全天道后,天道认我当大哥 > 第35章 诗会进行时

补全天道后,天道认我当大哥 第35章 诗会进行时

作者:墨水打翻了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1:36:54 来源:书海阁

“这玉楼来历悠久,据说三百年前,当时的大乾皇帝极爱一个贵妃,并修建此玉楼,在此寻欢作乐,宴请群臣,当时的乐天大儒还作了一首诗…………”

李景阳说起玉楼的历史,满是兴奋。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周辞念道,原来这就是玉楼的来历,怪不得李景阳有股权在手。

“对,就是这句,先祖陛下真是吾之楷模啊。”

李景阳崇拜的说道。

两人坐在二楼的雅间,桌上摆着瓜果茶点,在等候诗会的开始,李景阳便开始吹嘘玉楼的历史。

其熟练程度,显然不止说过一次。

当时的白乐天还只是二品大儒,未成半圣,得邀参加宴会,便写下这首诗,一步踏进一品大儒境界。

只可惜当时这首诗并未作完,后来那位大乾皇帝在蛮天的战争中,带贵妃出征,在一处名叫马嵬坡的地方香消玉殒,只留那位皇帝独自一人,郁郁寡终。

后来白乐天突破半圣,那位皇帝也驾崩,白乐天感慨两人的爱情,最终补全了这首诗,成为传世名作。

而这玉楼,也成为了皇家的产业。

“啪……”

“啪……”

这时,秋月忽然走到大堂中间,拍了两巴掌,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妾身秋月见过各位儒生,感谢各位能来此参加玉楼诗会,姑娘们,都出来吧。”

随着秋月话音落下,一群莺莺燕燕瞬间从四面走出。

面带笑容,环佩铃铛,各个都是绝色。

在大堂走了一圈便各自离去,出现在众儒生身边。

来到周辞这儿的是一个叫做绿荷的姑娘。

而凝香,则是坐在了大堂中间的高台上,面前放着一把古琴。

琴动,音止。

一曲高山流水,流过心间。

“凝香姑娘的琴艺真是绝了。”

有儒生赞叹道。

“禁言,听曲。”

一曲终了,掌声雷动。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张逸安夸赞道。

“逸安公子谬赞。”

凝香欠身道谢。

“有凝香姑娘此曲,今日诗会定有传世佳作。”

张逸安大笑道。

“那定是逸安公子所作。”

底下有儒生吹捧。

张逸安笑而不语。

“秋月掌柜,听说词宗会来,是不是真的?”

此言一出,众儒生顿时沸腾了,这很显然,这个消息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

“想见柳词宗,就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做出传世之作了。”

秋月说道。

“既如此,那便开始吧。”

张逸安自信的说道。

秋月点头说道:“此次诗会,由我玉楼举办,共有三关,第一关嘛,则是飞花令。”

“还请秋月姐姐出题。”

底下有儒生迫不及待的说道。

“这位公子莫急,妾身来说说规则,飞花令考的是诸位公子的诗词储备和急智,由妾身出题,之后每人须得在三息之内说出,如若超过三息,便失败,只有成功接上的公子才能进入第二关。

这第一关的飞花,便以妾身的名‘秋月’二字为主。”

秋月话音刚落,张逸安率先开口: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一息过后,便又有人答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秋月明如水,岩花忽起予。”

“秋月春风,只作浑闲度。”

…………

“秋月破夜色,古涧含秋光。”

此句说出口之后,场面一时安静下来,秋月看着诸多公子眉头紧皱,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

单带秋和月的诗词很多,但要将秋月组合在一起的很少,而且又必须在三息之内说出来,刚开始还好,越到后面越难。

秋月默数三息,轻轻敲响身边的铜锣。

“三息已过,诸位公子,未答上的公子抱歉了。”

场下顿时议论纷纷。

“哎呀,我已经想到一句了,怎么时间就过了。”

有儒生唉声叹气。

“我想到一句还未说出口就被抢答了,唉。”

有儒生拍大腿,一脸惋惜。

“这题看着简单,没想到真正答起来却很难,既要搜寻诗词,又要防止不能说出重复的。”

有儒生分析道。

楼上雅间,周辞十分庆幸。

还好这个世界没有话本小说,不然哪还有我的活路。

他要是上去参加,恐怕比不过这群儒生。

“当……”

秋月再次敲响铜锣,示意众儒生安静下来。

“第一关结束,有请过关的十二位公子上前一步。”

张逸安等人闻言往前迈了一步。

秋月微微一笑,轻轻拍了拍手。

接着,四个美丽少女出现在秋月身边,而在她们身手,各拿着一个壶。

少女分别将壶放在四个方位,接着又拿了一把羽箭,十二个儒生每人得了三只。

“这是投壶?”

有儒生问道。

秋月点点头:“确实如刘公子所说,不过这次投壶规则有所改动。”“哦,是何改动?”

有人好奇问道。

“这四位姑娘乃是我玉楼的大家,想必诸位并不陌生,四位姑娘守四个壶,投进姑娘所投之壶,便由守此壶的姑娘出题,诸位公子便以此题作诗。”

秋月解释道。

张逸安闻言,笑着点点头:“倒是新颖,那便我先来。”

不过顿时有人阻拦。

“慢着,张兄还是晚点再出手吧,给我们留一条活路。”

刚刚出言的刘公子拱手说道。

张逸安失笑,点头退了一步。

“请。”

刘公子拿起一支羽箭,深吸一口气瞄着自己这个方向的壶,眼中泛起青光。

“哦对了。”

秋月忽然开口,吓了刘公子一跳。

“忘了告诉公子了,不能使用文气力量。”

刘公子闻言,顿时一愣,虽有些不愿意,只好收回文气。

没了文气的加持,刘公子也不能保证自己能投中。

瞄准一番后,手中羽箭一抛,完美的

错过了。

“唉!”

刘公子见状一声哀叹。

“秋月掌柜,你这壶离的这么远,壶口还这么小,怎么可能投进嘛。”

刘公子不满的说道。

“那便看公子的实力了。”

秋月笑道,丝毫没有改口的打算。

“我开。”

又一人开口说道。

羽箭从壶口划过,再次错过。

“唉……”

众人叹息。

“不会都投不中吧。”

“我不信了。”

刘公子咬牙,再次一投。

进了!

“好耶!”

守在壶边的姑娘名为俞小渔,行了一礼,轻声开口说道:

“公子选中小渔所守之壶,眼下天气愈发热了起来,便请公子以夏季为题作诗如何?”

刘公子点点头,走到一旁的书桌上,上面已经铺开一张宣纸,墨已研好。

刘公子思虑了片刻,提笔写诗:

【不牧白云不念佛,青磐石上晒鱼蓑。

一竿风月难消暑,还借松阴凉意多。】

笔落,诗成,一道青光闪过,又消失不见。

这是天道在鉴定。

不过青光只是一闪而逝,说明天道看不上这首诗。

众人见状,皆有些失望。

“想要写出天道认可的好诗,可真难。”

刘公子叹道。

“虽未得天道认可,确也不错了,符合小渔姑娘的主题。”

秋月安慰道。

随后其他人也投中了几次,写出来的诗词和刘公子的并无二致,甚至有人写了两首,但依旧平平无奇,到最后天道连看都不看了。

儒道发展至今,这种大路货一样的诗词,天道已经看不上眼了。

“张公子,你还没有来呢?”

秋月最后看着张逸安。

张逸安露出自信的笑容,站在原地直接投出羽箭,稳稳的进入壶中。

张逸安所选的壶,乃是霜雪姑娘所守,而她的题目,则是“情思”二字。

前面也有人写过这诗,并不出众。

看着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张逸安毫不怯场,提起手中的笔便写了下去:

【江城谁寄小蛮??半阙清词诉旧年。

梅子抛时含笑语,东风好处在秋千。

关情徒剩悲欢曲,追忆还如合散烟。

春月不知人事改,又移花影到窗前。】

笔落,诗成,忽地,一道青光卷起三尺高,一只青雀凭空出现,绕着青光飞舞,最后化作一道青光,钻入张逸安眉心,引的众人惊呼。

“三尺才气,竟是一首惊雀之作。”

儒生若是写出好诗,得到天道认可,天道便会落下奖励,这只青雀便对张逸安的奖励,一点纯粹的浩然正气,能永久增长一丝儒道力量。

当然,惊雀之作只是天道落下奖励的最低标准,并不丰厚。

在诗词繁荣的今天,能做出惊雀之作,已经是不错了。

至少这是到现在为止最好的一首诗了。

李景阳撇了撇嘴:“又让他装到了。”

“逸安公子不愧是汴梁四大才子之一,随便就是一首惊雀之作,情思二字诠释的十分完美。”

秋月夸赞道。

“秋月掌柜,不知这一关的晋级规则是什么?”

张逸安表示这都是基本操作,开口问起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是啊掌柜的,不会需要达到惊雀之作才能晋级吧,那岂不是只有逸安公子晋级?”

其他人也询问道。

秋月摆了摆手,开口说道:“确实如此,此关晋级的最低标准,便是做出一首惊雀之作,各位公子手中的羽箭已经投完,眼下似乎只有逸安公子一人晋级。”

秋月也很无奈,搞了半天,只出了一首惊雀之作,这样的诗会,在汴梁根本没用。

原本还想借此诗会宣传一下玉楼,眼下看来快要没戏了。

早知道就不听张逸安的话了,把另外三个才子也邀请过来。

眼下说什么都晚了,只能希望张逸安真能做出传世之作。

秋月隐晦的看了一眼楼上,心里犯愁。柳词宗来是来了,但就这水平,柳词宗恐怕不会现身啊。

秋月心里明白,以张逸安的水平,能写出传世之作的几率恐怕十分之一都不到。

楼上另一个雅间,一个气质风流的中年男子摇了摇头。

“无趣,这玉楼是愈来愈无趣了。”

周辞看了一眼李景阳:“世子不参加?你刚刚不是说要拜柳词宗为师吗,做不出传世之作,可是请不出柳词宗的。”

李景阳摊手:“我不会啊,原来我想着他们能做出来,我好趁机去见柳词宗………”

周辞服了,感情你想空手套白狼。

“秋月掌柜,这第三关的题目是什么?”

张逸安唤回走神的秋月,开口问道,并向秋月眨了眨眼睛。

秋月收起眼底的愁意,挂着笑容说道:“这最后一关的题目,依旧是情思二字,妾身提醒一下公子,若想见到词宗,公子须做出一首传世之作。”

传世之作,顾名思义,就是能流传于世人的作品。

如词宗的《雨霖铃》。

接着秋月又看向其他人:“诸位公子也可以写下诗词。”

这次诗会并不是什么比试,所以规则并不严格。

秋月这也是想着能多一分希望。

三百年玉楼,早已不负盛名,早已没多少记得《长恨歌》中的玉楼是这个地方,若再不打出名头,在汴梁就快没有一席之地了。

“何谓情思,倾慕与相思,倾慕爱人,相思可思,青莲剑仙曾有诗: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王维曾有: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有此两位诗中大能在,想要超越何其艰难。”

有人不看好张逸安,摇头说道。

“又不是要超越,只要能做出传世之作就行。”

有人反驳,传世之作在于其中的韵,能流传百世。

不求达到《秋风词》和《相思》的程度,只要有最低标准的韵产生,也算传世之作。

“公子,你说这张逸安能作出传世之作吗?”

李景阳看着冥思苦想的张逸安,心中已经不抱期望了。

周辞表示不知道,我对张逸安又不熟。

“唉,我就说秋月姐有些急促了,传世之作岂是那么容易作出的。”

李景阳叹气。

“你们为何不多请几个有才名的儒生?”

周辞好奇问道。

“没钱啊。”

李景阳摊手,“玉楼虽往日荣光,但近百年来,愈发不景气,没有一个花魁是出自玉楼的,久而久之,名气流失,到如今已是苟延残喘了,如今玉楼,除了凝香,再也没有能撑起玉楼的大家了。”

周辞惊了,你不是皇家产业吗,皇宫不给予支持?

“玉楼如今是我康王府的产业,经营的好或者是坏皇家都不会管,如果经营不下去,只能破产咯。”

李景阳解释道,接着李景阳眼睛一亮,看着周辞:“先生,要不你参加一下?”

周辞闻言立马摇头。

李景阳忽然有个强烈的感觉,周辞一定有这个能力,于是李景阳立马站起来,朝着周辞深深鞠了一躬:

“先生,还请救救玉楼,只要先生做出一首传世之作,玉楼愿出价三千两。”

“三千两?”

周辞心中震撼。

自从他们搬到汴梁后,深感汴梁物价之高,临安伯府虽然不用他们出钱,但里面的家具都是自己添置的,再加上一大家子人要养,特别是他们修行武道之后,特能吃,周家都快揭不开锅了。

周辞也有所察觉,最近几日在想有什么赚钱的法子。

眼下李景阳开出三千两的价码,让周辞颇为心动。

虽然他不会作诗,但他会抄啊。

在记忆中,宋之后的朝代也有不少出色的诗词,是这个世界没有的。

李景阳看着周辞沉默不语,以为是周辞不愿意,咬咬牙,再次说道:

“若先生答应,玉楼愿意给二成股份于先生。”

周辞瞬间眼睛放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