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闲时有空写一写 > 战国一统的十年

闲时有空写一写 战国一统的十年

作者:谢小书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6-07 11:50:55 来源:书海阁

战国末年,嬴政继位秦国国君之后,战国七雄的其余六国开始进入了倒计时,留给他们的日子不多了。

嬴政掌权之前,秦**政在吕不韦和赵姬手里,吕不韦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其中的一项就是他定下了兵器制造的责任制,一旦兵器出了问题,就根据兵器上刻印的厂家追根溯底,进行追究。这就有点像张居正的考成法。考成法就是根据结果和过程的记录来对官员进行考核,只是说吕不韦用在了兵器上,而张居正用在了人的身上。

嬴政继位的时候,六国已经被秦国打怕了,只要秦国不出现昏君,不败家,那么统一,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嬴政想的,就是在自己有生之年实现一统。

面对吕不韦,嬴政先是隐忍,一直到自己亲政,才罢免了吕不韦的相位,但是有一说一,吕不韦确实为大秦的统一做了很多。

至于人们说的,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这基本不可能,有人说赵姬和嬴异人在一起的七个月后就生下了嬴政,这很可疑,但是有个事儿,那就是嬴异人是弱,但不是傻,大家都知道的问题,他会不知道吗?他会让一个疑似吕不韦儿子的人当自己的继承人吗?更不可能。这谣言中最大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应该就是华阳太后,因为她一直想让成蟜继嬴异人的位置,但是嬴异人觉得,成蟜这个孩子有点犹豫不决,不可断大事儿,所以没同意。那么华阳太后肯定就会想一些办法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而当时所有人都知道,赵姬以前是歌姬,是吕不韦买的,先跟了吕不韦,然后才跟了嬴异人,这就让华阳太后以及她手下的人找到了突破口。

嬴政平了成蟜、嫪毐的叛乱,罢免了吕不韦的相位之后,重用了李斯、蒙恬等人,开始了一统天下的步伐。首先第一步,先灭哪国?肯定是韩国,因为其弱小而且就在秦国旁边。根据范雎之前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韩国是最好的选择。

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个意外,那就是韩非子,历史上公认韩非子是个极具才华的人,他归纳总结的“法术势”思想一直都是历代帝王所重用的。在这里,我想多说几句,商鞅的法治虽然严酷,但是却强大了国家,为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这里,其实就是一种唯物主义,当时,已经有人提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了,意思就是说,天地虽然大,对万事万物,都不以为然,说白了,用另一种话来说,意思就是“大自然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只会冷酷地执行,不会因为你是谁而改变。”商鞅的思想,就是一种唯物主义:要想富国强兵,必须遵照规律!规律大于人性!!!

韩非子是个有才的人,始皇大帝和他的臣民们经历了《谏逐客书》的洗礼,深刻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只有人才,才能起大作用,事在人为!所以始皇政哥就想着把韩非子弄到秦国来,让他为秦国效力,但是韩非子不愿意,因为他本来就是韩国的王子之一,一心想的就是强大韩国。但其实吧,在当时,很多人已经舍弃了只为自己的国家效力这个固定思维,比如商鞅,他本来是卫国人,但是后来去了魏国想谋求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是魏国不用,他就又选择了秦国。再比如李斯,这个千古一相,协助始皇实现大一统的人,他是个楚国人,一开始本来在楚国当个小吏,因为看到了老鼠的区别,突然感悟。是这么回事儿,李斯是看管粮仓的官吏,他发现,厕所的老鼠活的胆战心惊,又瘦又小,而粮仓的老鼠却又肥又大,看到人也不害怕。他就想,都是老鼠,不过就是生活的环境不同而已,怎么变化就这么大呢?然后他又想,都是人,为什么人和人又不一样呢?思来想去他觉得是能力的问题,于是当即辞职,去了齐国求学,拜入荀子的门下。学成之后,他没有回楚国,而是去了秦国谋求发展。最终,成就了千古一相的功略!

韩非子不愿意来怎办?秦始皇就威逼利诱,用出兵威胁韩国交出韩非子,干活无奈,只能照做,至于后来李斯诬陷韩非导致其死了,这是不是真实的历史,其实很可疑,因为写这历史的人是汉朝的司马迁,而秦国并没有相关的正式记录,又或者,相关的记录在项羽的那一把大火中烧没了。

从睡虎地出土的秦国竹简中就可以看出,历史上真实的政老板和历史上留下的资料记录中是完全不同的。政老板被污蔑了几千年了,但是他已经死了,就算知道又能怎么办呢?政老板确定了中国一统的大格局,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以他是千古一帝,这个事实没法磨灭。

至于韩非子到底是不是如史书中记载的那么死的,不知道,但是他终究还是死了,二十多岁就没了。但是秦始皇仍旧没有因为韩非子的死放弃了灭亡韩国的事儿,公园前230年,韩国被灭了,领兵的是内史腾。接着就是赵、魏、楚、燕、齐,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给了天下百姓一个安定的国度。

古语有云“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乱世是人口死亡最多的时期,每逢乱世,人口都会大幅度下降,举个栗子,隋朝杨广登基时全国人口有4500多万,但是隋朝灭亡到李世民登基时,人口却两千万不到了,人口少了一半多,都是在战争中死亡的,所以才有“亡,百姓苦。”的说法,至于“兴,百姓苦。”这个还不一定,因为如果遇到一个贤明的君主,其实也过得挺好的。

锦旗飘飘,大雪孤傲。修我戈矛,与子同袍。大秦锐士,不畏生死。东出之志,凌云直上。强弓硬弩,如雷呼啸。所过之处,无人能挡。大秦帝国,矗立东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