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科幻 > 斩龙 > 第367章 轴承和纺纱机

斩龙 第367章 轴承和纺纱机

作者:通吃道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7-05 20:23:33 来源:书海阁

夜里,木材加工厂的工棚内还点着好些油灯。

七八个老木匠和年轻学徒正围着几台木工车床加班干活。他们接受了来自工程部长赵泽下达的一个任务——用硬木仿制不同规格的轴承。

有徐鸿儒提供的‘修为大跃进’后,赵泽也能独立掌控自己那台工业大杀器‘数控加工中心’。他利用时空孤岛技校内存储的部分原材料已经制造了不少工业机械,但他很快就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很多关键零部件是用一个少一个,尤其是轴承。

由于坩埚炼钢的技术难度大,矿业部的史东直接摇头说自己短期内是不可能搞出合格的合金钢。赵泽只能自己想办法来解决关键零部件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各种型号的轴承。没有轴承,稍微高档些的工业设备就无从谈起。

造轴承算是精密的活,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当前‘革命军’使用的各种机械对轴承的『性』能要求都不高。对于寿命和载荷方面,基本能用就行。这项工作就成了木匠们要攻克的难关。他们目前正在改行当钳工,迟早要面临这个难题。

赵泽亲自担任项目组的指导。可他的工作太多,给了资料,安排好研究方向,干活的还是底下的工匠。由于工程部的老木匠大多都是文盲,他们身边往往配个中等文凭的学徒一起干活。

“王震,把那个什么游标卡尺给我。”

油灯的火光泛黄,却挺亮堂。桑有深用手捻起一颗木珠子,朝身边的学徒助手喊了声。叫王震的学徒正是前几天给他上课的后生,也是个木匠的儿子,聪明伶俐干活快,就是经验缺乏了点。

游标卡尺递上来,桑有深熟练的朝刚刚加工出来的木珠子上一卡,量测其直径。轴承对加工精度要求高,而加工精度取决于测量精度。

赵泽想方设法给工程部提供了一批新式量具。螺旋测微器这种高档货还比较麻烦,可游标卡尺就算是普及开了,最低精度也能到零点一毫米。这对于不同木匠之间都无法统一度量衡的古代,算得上是极大的进步。大大提高协作效率。

桑有深用坚硬的楸木制造轴承的滚珠,可以保证承受轻量的载荷而不破碎。木工车床上加工木珠倒不难,难的是加工一批木珠都保证同样的公差。这一批的数量可不是十个百个,而是成千上万——比如‘革命军’陆地运输用的四轮马车,就需要大量轴承。

赵泽提供了轴承的图纸,也设计了制造流程,可解决大规模生产的工艺问题很让木匠们头疼。他们必须找到一整套高效快速的办法进行生产,否则就会拖后腿。

量测结束后,桑有深对自己手头的木珠子非常满意,可看到木工工作台上其他几颗珠子却又摇头。他向身边的学徒王震问道:“你把部长的书再给我念一遍,我听一听。”

赵泽手头只有金属轴承的资料,生产工艺还不齐全。金属轴承中的滚珠是用冲模机床将钢胚冲成『毛』珠胚,再用研磨机进行打磨。他知道磨滚珠需要一台研磨机,可要如何造一台给木质材料打磨的研磨机就是个大问题了。

靠木匠手工制造木制滚珠,这个产量太低了。桑有深现在就靠赵泽提供的只言片语在琢磨如何土法上马弄一台手工研磨机。真正工业化的研磨机一次『性』可以研磨几百颗滚珠,现在赵泽都没那个要求,一次能磨好一个就行。大不了多造几台。

研磨机实质上就是一静一动的两块高硬度金属沟纹板,滚珠粗胚在沟纹内研磨。只是要把设计变成实物会遇到大量难题。桑有深已经弄出一个水力研磨机的原型,可磨出来的滚珠总是一会大,一会小,搞不清哪里出了问题。

王震把赵泽给的一些资料慢慢念了遍,有些地方他自己都不懂,还得查手边的字典。师徒两个琢磨了一夜,觉着只怕是机器震动的原因——水力机械就是有这个『毛』病,力量一会大一会小。加工一般物品还看不出差别,可在研磨滚珠时就不同了。

“上飞轮。”桑有深想起自己前几天看到的那台水力锯木机。有飞轮这个惰『性』蓄能装置在,整个机器的稳定『性』大大提高,锯木效率也提升不少。“还有这个润滑『液』也得改改,部长既然说研磨时的发热会影响精度,那我们就得把温度降下来。”

改进研磨机需要时间,不管是飞轮还是润滑『液』,桑有深都没经验。他只能把手头已经研磨好的部分木制滚珠送给组里其他工匠先用着。别的工匠负责制造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同样是用硬木做原料进行加工,难度都不小,目前只能手工小批量造一些凑合着用。

技术发展便是如此,一点细节上的问题就会拖后整个体系的进步。现在‘革命军’工业体系太粗陋,都不是某个细节有问题,而是所有细节都是问题。

造出来的木制轴承立马就会用来生产其他工具和机械。随着加工厂里的水力机械越来越多,通过制造家具厨具练手的学徒们开始制造其他更加复杂的产品。除了道路交通急需的四轮马车,就是‘珍妮纺纱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是什么?蒸汽机?不……,历史课本会明明白白的写着是珍妮纺纱机。

人类需要吃穿,布匹在古代是可以直接当硬通货的商品。可纺纱织布的效率就决定了布匹的价格。最早的珍妮纺纱机一口气将纺纱效率提升了八倍,而且在技术上没有太大难度,完全是创意上的巨大改变——把平放的纱锭改成竖立的。

后期的改进型使用水力驱动,不但提升了纱线质量,还将纺纱效率又提升到百倍。廉价纺织品的出现为英国赚取了巨量的财富,更大大推进了工业革命的进步。一大堆人都开始想破脑袋去琢磨更加高效的设备,人类的智慧被强烈的激发出来。

赵泽没把精力放在轴承上,就是因为他正在搞水力纺纱机这项真正的革命『性』产品。他摒弃了早期不成熟的‘珍妮纺纱机’,直接上马后期改进的一百锭水力卷轴纺纱机。

整套设备大部分都是木制的,只有少量金属件。当这台设备准备进行验证开动时,周青峰等人全都跑来看。

“珍妮纺纱机其实就是将老式纺纱机的一个纱锭变成了n个纱锭。不过它有个缺点,只能将粗纱纺织成细纱。所以我们目前改进的仅仅是棉纺产业链中的一部分。当然了,这是很关键的瓶颈部分。”

随着赵泽的示意,工人打开了拦水的闸板。河流的水力带动水车,为河岸边的一台古怪机械提供动力。周青峰对于机械是一无所知,他只看到一百个锭子随着几名女工的『操』作而开始转动,一条条的纱线在拉拉扯扯。

“这就算成功了?”周青峰傻傻的问道。他没见过老式纺纱机的低效率,根本感觉不到眼前这台机器有啥革命『性』的进步。反正不管怎么看,眼前这些东西都像是博物馆里复刻的老古董。

赵泽对纺纱机的平稳运作深感满意,可看周青峰那副傻样却不得不挥手道:“算了,我就不该叫你来看。我知道你小子根本不懂这工业进步的美妙,你还是去玩你的军队吧。”

“别介!我可是很有诚意来看的。”周青峰绕着纺纱机转了半圈,又对旁边一人喊道:“蔡志伟,来给赵部长跟这部纺纱机画个合像。这么伟大的一刻必须留念。”

御用画师蔡志伟跑出来,倒是对眼前这一幕表示极度惊讶,“赵部长真是大才,大才呀。我家母亲也曾经纺纱织布,摇一夜的纱轮不过纺织三四两棉纱。日夜不息累的腰酸背痛,头眼昏花。可这机器动上一天,抵得上纺纱『妇』人三四个月的辛劳。厉害,真是厉害!”

终于来了个识货的,马匹拍的也好。

赵泽听得哈哈大笑,他在纺纱机旁边站着不动,连忙招呼蔡志伟来给自己画像。这名留青史,泽被苍生的伟业,谁能不爱?

不识趣的周青峰又拉来几个制造纺纱机的工匠,询问这机器的产量和细节。事实证明,他创办木材加工厂的决定是对的。

这里不但生产大量普通生活日用品,也很快跟机械厂一样成为‘革命军’重要的设备生产地,甚至比经常缺原材料的机械厂更加重要。毕竟辽东这地方木材是可以充分供应的。木材在今后几百年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

徐冰靠近周青峰,低声说道:“我刚刚跟赵泽商量过,在钢铁产能无法提升之前,还是加大一下木制机械的生产。我打算来一波狠的,把从白莲教哪里弄来的白银砸它五十万两下去,招募更多的人手扩大产能,顺带将整个棉纺工业的全产业链都建立起来。”

木材加工厂的成功给了‘革命军’高层无比的信心。让他们认识到工业发展也不单单是煤铁的事,水力和木材同样发挥巨大作用。

棉纺工业可以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大明的山东,河南,江南都是棉花产区,原材料供应不成问题。现在一亩棉田产籽棉大概六十斤,轧制后得皮棉二十斤。皮棉到纺纱中间还需要七八道工序,纺纱之后还要织布才能成为可以上市的商品。

这条产业链复杂可技术含量不高,搞定它就可以将半岛上大量原本低效利用的女『性』发挥出强大的生产能力。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巨大的好处。到时候消耗当前的几十万人口都跟玩似的,甚至会让‘革命军’觉着人口不够用。

“棉花在秋季采收,虽然现在入冬了,可还有不少棉花在产地等待加工。我已经派人去采购,这其中主要采购放在山东,哪里的白莲教体系正在成为我们的附庸。清理改造之后就是个非常好的商贸网络。”徐冰说道。

周青峰回头看看正在纺纱机旁边‘定格’的赵泽,欢快笑道:“看着这一件件超越时代的机器出现在眼前,真是令人感到光荣和喜悦。也幸好有大家一起才能成就这一切。否则光靠我一个人,真心干不了这么大的事业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