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四合院之我是不一样的何雨柱 > 第824章 银行危机

四合院之我是不一样的何雨柱 第824章 银行危机

作者:扯筋的大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3 01:04:58 来源:书海阁

娄炳成见丹尼斯果然上钩了,心中暗喜,但表面上却装出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他皱起眉头,叹了口气说道:“局长阁下,对于您的热情我深表感激。”

“童真百货之所以能在香江发展得如此之好,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香江是自由港,我们可以从全世界各地进口最优质的商品。”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如何措辞,接着说道:“我不知道暹罗是否也有类似的政策,如果不能为顾客提供优质的商品,即使服务再好,恐怕也难以让顾客真正满意。”

丹尼斯连忙说道:“娄先生,这点您完全不用担心。我们暹罗政府实行的也是市场经济主义,虽然可能没有办法跟香江这种国际自由港相比,但我们政府绝对不会去干涉企业的经营。”

为了让娄炳成更放心,丹尼斯开始详细地介绍起暹罗政府针对外资前往暹罗投资所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他说得头头是道,显然对这些政策非常熟悉。

介绍完之后,丹尼斯一脸真诚地看着娄炳成,微笑着问道:“娄先生,您感觉怎么样?”

“从局长阁下的话可以看出暹罗政府对外商投资的态度非常积极和开放啊!”娄炳成面带微笑地说道。

“既然局长阁下如此真诚地邀请,那我这几天就会尽快安排一个专业的考察团前往贵国,实地考察一下贵国百货业的发展状况。只要考察结果令人满意,那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在贵国投资兴建童真百货。”

听到娄炳成如此明确而肯定的答复,丹尼斯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喜出望外地说道:“非常感谢娄先生对我工作的支持和信任!”

“我相信这次考察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为我们双方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那我今天就先告辞了,等娄先生派出的考察团抵达暹罗之后,请务必让他们第一时间联系我,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地带领他们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

说完,丹尼斯和郑亚森一同起身,与娄炳成握手道别。娄炳成亲自将他们送到恒.生银行的轿车旁,并为他们打开车门。待两人上车坐好后,轿车缓缓驶出华兴集团。

看着轿车渐行渐远,娄炳成转身对身旁的孙文臣嘱咐道:“孙秘书,等会儿你去和童真百货的相关人员对接一下,让他们选派几位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人员,到时候与恒.生银行的人员一同前往暹罗进行考察。”

“好的,老板,我这就去安排。”孙文臣连忙应道。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里,丹尼斯和郑亚森早早地起床收拾行李,准备搭乘飞机返回暹罗。就在他们即将离开酒店时,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原来是恒.生银行的董事长何善衡亲自打来的。

何善衡得知丹尼斯今天就要离开,连忙率领着恒.生银行的一众高管赶到丹尼斯下榻的酒店,为他送行。当丹尼斯走出房间,看到何善衡等人时,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何善衡快步上前,紧紧握住丹尼斯的手,满脸惋惜地说道:“局长阁下,您昨天才刚刚抵达香江,今天就要匆匆离去,实在是太遗憾了!本来我还计划着这两天带您在香江好好转转,领略一下这座城市的风光呢。”

丹尼斯微笑着回应道:“何董事长,非常感谢您的热情款待,但我实在是身不由己啊。我必须尽快赶回暹罗,为迎接贵国派出的代表团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不过请您放心,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香江的,到时候我们再好好相聚。”

说完,丹尼斯与何善衡等人一一握手道别,然后登上了前往机场的汽车。何善衡站在酒店门口,一直目送着汽车远去,直到消失在视线之外。

待汽车驶离后,何善衡转身对身旁的利国伟说道:“利董事,接下来前往暹罗与暹罗政府签订贷款合同的事宜就拜托你了。这次合作对我们恒.生银行来说非常重要,一定要确保一切顺利进行。”

利国伟点了点头,郑重地回答道:“请董事长放心,我一定会全力以赴,不辜负您的期望。”

何善衡面带微笑,轻轻颔首,表示同意。他随即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何添,语重心长地说道:“何总经理啊,接下来的任务可不轻松啊。”

“你需要精心挑选一批不仅精通英文,而且能力卓越的人才,让他们全力以赴地着手筹备成立暹罗分行的相关事宜。”

时光荏苒,转眼间,丹尼斯已经离开香江三天了。就在这一天,利国伟率领着恒.生银行的代表团踏上了前往暹罗首都——共台甫的征程。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与暹罗政府就恒.生银行支持暹罗政府提出的橡胶树翻种计划展开一场正式的谈判,顺便完成贷款合同的签订。

由于在此之前,双方已经达成了基本的口头约定,所以当利国伟所带领的恒.生银行代表团抵达共台甫的次日,谈判便迅速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正式的贷款合同签约仪式。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暹罗首相和利国伟分别作为暹罗国和恒.生银行的代表,在暹罗首相官邸庄重地签署了贷款合同。他们的名字,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闪耀在这份合同之上。

随着最后一笔的落下,贷款合同正式签署完成。这一刻,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仿佛是对双方努力的肯定与赞赏。

紧接着,暹罗首相和利国伟两人各自手持一份贷款合同,面带微笑,紧紧地捂住手,留下了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

在贷款合同签署仪式圆满结束之后,暹罗首相面带微笑,意气风发地站在众多报纸记者面前,郑重地宣布:“今天对于我们暹罗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自信和决心,“因为从今天起,我们暹罗将正式迈出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橡胶供应国的坚实步伐!”

接着,首相详细介绍了与香江恒.生银行达成的贷款协议:“在未来的十年里,香江恒.生银行将每年向我们政府提供高达 6000 万刀乐的巨额贷款。”

这笔资金将被政府善加利用,首相继续说道:“政府将把这笔钱投入到南部那些适合橡胶树生长的多个府,引导当地的农民改种橡胶树。”

他进一步阐述了政府的宏伟计划:“我们预计每年能够完成 15 万公顷的橡胶树种植任务。一旦这个种植计划全部完成,暹罗将一举跃升为年产天然橡胶 200 万吨的天然橡胶生产大国!”

最后,首相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到那个时候,政府将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世界上顶级的橡胶加工企业来暹罗投资建厂。”

“这不仅会为我们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能促使暹罗在全球橡胶加工生产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橡胶加工生产国!”

贷款合同签订后的半个月,恒.生银行在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审批程序后,终于获得了香江金融管理局的批准,正式宣布成立恒.生银行暹罗分行。这一消息在香江金融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对这家新分行的发展充满期待。

暹罗分行成立后,迅速展开了业务布局。他们在暹罗的首都共台甫、着名旅游城市芭堤雅以及暹罗现有的橡胶种植基地罗勇府的首府,分别设立了三处支行。

这些支行的设立,不仅为当地居民和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也进一步扩大了恒.生银行在暹罗的业务覆盖面。

为了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香江恒.生银行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将提供给暹罗政府的6000万刀乐贷款存放在恒.生银行暹罗分行的账户中。

这样一来,暹罗政府在使用这笔贷款时,就需要向恒.生银行暹罗分行提交详细的用款计划,以便银行进行审核和监管。

与此同时,随着暹罗国内从事橡胶出口的企业按照政府规定,将橡胶出口的结算账户开设在恒.生银行暹罗分行,分行的账户内突然涌入了大量的外汇资金。

这些外汇的流入,使得暹罗分行的资金规模迅速扩大,为其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了鼓励橡胶出口企业将外汇兑换成暹罗铢,恒.生银行暹罗分行还特意在外汇兑换手续费上给予了这些企业大幅度的优惠。

令人惊讶的是,恒.生银行暹罗分行所收取的手续费竟然只有其他同类银行的三分之一!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条件。不仅如此,该行还为企业提供了另一项福利——在换汇时可以按照当天最高的汇率进行结算。

这两项政策的完美结合,让橡胶出口企业们眼前一亮。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通过恒.生银行暹罗分行将收到的刀乐兑换成暹罗铢。这样一来,这些企业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手续费,还能享受到更有利的汇率,从而获得额外的收益。

这种明显的优势迅速引起了其他从事出口业务相关企业的关注。他们意识到,通过恒.生银行暹罗分行进行结算,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于是,这些企业也纷纷效仿,将自己的出口结算账户开设在恒.生银行暹罗分行。

随着越来越多暹罗从事出口的企业选择在恒.生银行暹罗分行开户,该行的业务规模如滚雪球般迅速扩大。面对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恒.生银行暹罗分行果断抓住机遇,直接在多地开设支行,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除此之外,恒.生银行暹罗分行的负责人利国伟展现出了非凡的洞察力和果断决策能力。他深知要在一个新的市场中取得成功,必须深入了解当地的经济环境和客户需求。

于是,利国伟对暹罗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展开了详尽的调查。他不仅研究了各种经济数据和行业报告,还亲自走访了许多企业和商业机构,与当地的企业家和商界人士进行交流。

通过这些努力,利国伟敏锐地察觉到了暹罗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困境。这些企业虽然有发展潜力,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往往难以实现扩张和创新。基于这一发现,利国伟果断决定将恒.生银行在香江的成功经营思路引入暹罗。他要求银行贷款的审核员摒弃传统的办公室审核方式,而是要主动走出去,深入到那些小工厂、小企业的现场进行实地走访。

审核员们需要亲自观察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与企业老板和员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评估企业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

同时,利国伟还提出了简化贷款发放条件的措施。只要企业正常经营,老板为人诚信可靠,恒.生银行暹罗分行就愿意为他们提供小额贷款,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问题,推动企业的发展。

利国伟之所以敢于在暹罗推行恒.生银行在香江的发展办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通过深入调查发现,暹罗国内从事商业活动、开设工厂的人大部分都是华人。

这一发现让利国伟意识到,恒.生银行在香江积累的经验和服务模式,很可能适用于暹罗的华人企业。他相信,通过与这些华人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恒.生银行暹罗分行能够在当地市场迅速站稳脚跟,并取得可观的业绩。

于是,恒·生银行暹罗分行凭借着一系列与暹罗国情完美契合的政策,犹如火箭般迅速崛起,稳稳地在暹罗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并迅速成为了暹罗国内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银行。

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恒·生银行暹罗分行针对那些从事出口业务的企业,提供了极为便捷的外汇兑换服务。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满足了企业的需求,更为恒·生银行暹罗分行带来了巨额的外汇收入。

如此一来,恒·生银行暹罗分行完全依靠自身的实力,就能够轻松地完成暹罗政府所提供的贷款任务,甚至还有大量的盈余。这意味着,恒·生银行总行再也无需向暹罗分行调集资金,以用于履行对暹罗政府的贷款支持义务。

相反,恒·生银行暹罗分行还能够从暹罗境内向香江总行调集资金。再加上娄炳成注入恒·生银行的资金,使得恒·生银行账户内可动用的资金如滚雪球一般,一下子突破了 15 亿!

拥有如此雄厚的资金储备后,何善衡终于可以放开手脚,主动出击,去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实现恒·生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自 20 世纪 60 年代起,香江的房地产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为了在竞争激烈的中小型楼宇按揭市场中脱颖而出。

拥有充足资金的恒.生银行果断地在1964年10月采取了一项开创性的举措——为中产阶级提供长达 7 年期的住宅楼宇按揭服务。

这一举措彻底改变了当时市场上普遍最多为期 3 年的按揭做法,极大地缓解了中产阶级购买房屋时资金短缺的困境,让众多中产阶级能够提前实现拥有自己住房的梦想。

不仅如此,随着二战后香江经济的迅猛崛起,香江股市也随之逐渐升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目光。为了进一步扩大恒.生银行的影响力,何善衡深思熟虑后决定打造一个“属于香江的道琼斯指数”。

为此,1963年他和利国伟特意委托恒.生银行研究部主管关士光负责编制股票指数。受命筹备的关士光,花费将近一年的时间进行编制考量,向大学统计系教授、其他银行及香港统计署求助,最终基于33只成分股的市值进行计算。

因1964年7月31日当日的香港股市运行正常,成交值均匀,可以反映香江股市的基本情况,恒生银行内部把该日作为恒指基数日(即100点),将恒生指数作为银行内部测量股市走势的参考工具使用。

由于其后证实能够准确反映市场情况,恒.生银行最终于1969年11月24日正式向外界推出恒生指数。

随着恒.生银行率先推出长达 7 年的按揭贷款,其他银行顿时感到压力倍增。为了不失去客户,它们不得不亦步亦趋,纷纷推出类似的产品,试图与恒.生银行一较高下。

然而,这些银行此前已经因为大量向房地产企业放贷而导致资金紧张。如今,再向客户提供为期 7 年的按揭贷款,无疑是雪上加霜,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964 年11月2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降临到了明德银号头上。该银号发出的约值 600 万港元的美元支票遭到拒付,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金融界引起轩然大波。

消息一经传出,许多存户惊恐万分,纷纷涌向明德银号,要求提取现金。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提款人群,银号顿时陷入了绝境。由于短时间内无法筹集到如此巨额的资金,银号的管理层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愈发危急。到了11月27日,明德银号已经无力应对这场挤兑风暴,最终,香江政府不得不出面,正式接管了这家摇摇欲坠的银号。香江政府的这一举动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让香江民众对涉事银行产生担忧,更是引发了一场恐慌的连锁反应。这种担忧迅速蔓延至其他华资银行,仿佛瘟疫一般,让人猝不及防。

广东信托银行、恒生银行、广安银行、道亨银行、永隆银行等众多华资银行都未能幸免,挤提风潮如野火燎原般席卷而来。

一时间,银行门口人潮涌动,人们焦急地排着长队,纷纷要求提取自己的存款,生怕银行会突然倒闭,自己的血汗钱打了水漂。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香江上海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迅速做出反应,发表声明表示将对香江的华资银行提供无限量支持。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但要彻底平息这场风波,还需要港府采取更多有力的措施。

经过一番努力,到了12月10日,挤提风潮终于暂时得到了控制,局势看似恢复了平静。然而,这场风波并未真正结束,它就像一颗埋在地下的炸弹,随时可能再次引爆。

果然,1965年元旦刚过,部分别有用心的报纸刊登了一些毫无根据、恶意中伤本地银行的流言蜚语,其中恒生银行成为了众矢之的。

这些流言迅速传播开来,一些不明真相的香江民众被误导,开始对恒生银行产生怀疑,纷纷前往该行提取存款。

好在恒生银行账户资金充足,有足够的资金来应对民众的取款需求。尽管如此,恒生银行的高层们依然忧心忡忡,尤其是银行的创始人何善衡,他深知一旦挤兑形成规模,恒生银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危机。

于是,何善衡毫不犹豫地拨通了娄炳成的电话,向他详细汇报了恒·生银行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娄炳成在接到电话后,深知情况紧急,他没有丝毫耽搁,立刻动身赶往恒·生银行总部。

当娄炳成抵达恒·生银行的会议室时,其他股东们已经全部到齐。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每一个人的脸上,然后沉稳地开口说道:“各位,我现在是恒·生银行的第一大股东。”

“如果有哪位股东对恒·生银行的未来感到担忧,或者对它的发展前景缺乏信心,那么我现在仍然愿意以我上次向大家购买的价格,将你们手中的股份收购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