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白话封神演义新 > 太极图殷洪绝命

白话封神演义新 太极图殷洪绝命

作者:清风随竹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2:12:22 来源:书海阁

马元一路追赶子牙,但由于子牙骑着速度快的四不相,马元始终未能追上。马元开始思考,意识到子牙可能在用诱敌之计,决定不再盲目追赶。子牙见马元暂时停止追击,便挑衅马元,邀请他在平坦之地与自己决斗三回合。

马元自信满满,觉得子牙不足为虑,便追了上去。两人又交手三四回合,但子牙再次拨马逃离。马元意识到这可能是子牙的诱敌之计,但愤怒和执着驱使他继续追赶,誓言不擒获子牙决不回军,甚至表示愿意追至玉虚宫也要将子牙擒获。

夜幕降临,马元追至一座险峻的山前。转过山坡后,他发现子牙不见了。这座险峻的山给马元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未知,战斗的紧张气氛也随之升温。

马元追赶子牙至一座高山,力尽筋疲,未能找到子牙。夜色渐深,马元疲惫不堪,只得在山中休息,调整呼吸,准备次日再作打算。然而,深夜时分,山顶突然炮声大作,灯火通明,似乎有人在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马元抬头观望,看到山顶上子牙和武王正高兴地举杯畅饮,听到将校们大声宣称马元已经落入圈套,命运已定。马元怒不可遏,挥剑冲上山顶,但当他到达山顶时,只见火把一闪,子牙和众人瞬间消失无踪。

马元环视四周,发现山下四面八方都有声音包围着山脚,喊着让他不要逃跑。被愤怒驱使的马元一路奔跑下山,却发现周围依旧空无一人。他在山上山下来回奔跑,一直到天明,疲惫不堪,饥饿难耐。深深恨着子牙,咬牙切齿,但无法立即捉拿子牙来泄愤。

经过这一晚的辛苦追逐,马元感到身心俱疲。他决定暂时返回营地,计划另觅良机再次攻打西岐。

在马元离开高山的路上,他听到山凹里传来一阵凄楚的呼救声。好奇之下,他走向声音来源,发现在茂密的草丛中躺着一位女子。马元询问她是谁,为何在此处呼救。

女子哀求马元救命。她解释说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妇人,中途心脏疼痛,生命垂危,希望马元能从附近村庄寻找一些热汤来救她一命,表示这种恩情就如同重建七级浮屠般珍贵。

马元则回应说,这附近没有地方可以找到热汤,而且她似乎已经无法存活,提出可以为她进行一次斋戒来帮助她。女子误以为马元提出要救她全生,然而马元的真正意图是想要将她吃掉来满足自己的饥饿,因为他自己也饿了一夜。

女子听后非常震惊,无法相信马元竟然会说出吃人的话。

被饥饿所驱使的马元,采取了极其残忍和冷血的行动。他对女子毫无怜悯之心,粗暴地踏住她的胸膛和大腿,然后用剑刺入她的腹部。当热血涌出时,马元甚至用手直接舀血饮用,并试图找到女子的心脏作为食物。然而,当他在女子的肚子里摸索时,却意外地发现里面没有五脏六腑,只有热血。

这一发现让马元感到极度困惑和震惊。他正陷入深思时,忽然看到正南方向有一道人骑着梅花鹿过来,手持宝剑。

当文殊广法天尊出现并准备动手时,马元发现自己的双手和双脚竟然生长在了女人的身体上,他无法挣脱,陷入了绝望的境地。在这个危急时刻,马元感到极度恐慌,不断地求饶。

文殊广法天尊正要挥剑斩下,却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喊话,要求他停手。广法天尊回头看去,却认不出来这位突然出现的道人,他有双髻、身穿道服,面容稍显黄色,带有微须。

这位神秘的道人行了一礼,文殊广法天尊回礼并询问道友的来历和所要传达的事情。神秘道人则表示惊讶于广法天尊不认得他!

准提道人自称来自西方教,他解释说马元虽未在封神榜上,但其根行重要,与西方有缘,他希望能带马元去西方使其成正果。这样的行为也算是广法天尊的一种慈悲。文殊广法天尊听后非常高兴,赞赏准提道人高明的法力和西方教的教义。

准提道人接近马元,给予他祝福和开示,告诉马元跟随他到西方可以得到更深的教诲和自在逍遥的生活。马元对此连声表示谢意。准提道人向广法天尊表示感谢,并将打神鞭交还给他,让他带回给子牙。最后,准提道人带着马元一同返回西方,这不仅是对马元的救赎,也为这场冲突带来了和平的解决。

文殊广法天尊回到相府向子牙汇报了关于准提道人带走马元的经过,并将打神鞭交还给子牙。赤精子对殷洪阻挠逆法的行为表示担忧,担心这会影响到子牙拜将的大典。正在讨论之际,杨戬报告说慈航道人前来拜访。

三人忙去迎接慈航道人。礼节之后,子牙询问慈航道人来访的目的。慈航道人表示,他此行是专为处理殷洪的事情而来。赤精子听闻此言,感到非常高兴,并询问慈航道人打算采取何种方法来对付殷洪。

慈航道人询问子牙是否还保留有破十绝阵时使用的太极图。子牙确认太极图仍在。慈航道人接着指出,要擒拿殷洪,赤精子需要使用太极图,并按照特定的方式操作。听到这个方案,赤精子虽心存犹豫,但考虑到子牙拜将的日期临近,时不我待,便决定遵从慈航道人的建议。赤精子最终告诉子牙,必须由子牙亲自出手,才能确保行动的成功。殷洪对于马元突然失去消息感到不安,与刘甫、荀章商议,决定第二天与子牙交战,同时打听马元的情况。郑伦认为,只有经过一场大战,他们才能取得重大的胜利。

次日一早,殷洪率领大军前往城下,大声召唤子牙出战。子牙得到三位道人的支持,信心满满地带领一支部队出城迎战。子牙指责殷洪不从师命,预言他今日难逃厄运。

战斗开始后,双方剑戟交加,战况激烈。然而不久,子牙突然撤退,似乎故意引诱殷洪追赶。殷洪见状,立刻追赶子牙,同时命令刘甫、荀章带领大军跟随。在这场看似不平等的战斗中,殷洪似乎没有意识到,他可能正走进了子牙事先布下的陷阱。前方可能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天罗网,殷洪和他的军队即将面临巨大的危险。

子牙引诱殷洪深入计中,在赤精子的注视下,他继续前行。赤精子看到自己的徒弟殷洪追逐而来,深知殷洪无法避免即将到来的灾难,感到万分悲痛,不禁泪落。他意识到,殷洪这是自找苦吃,若死后也不能怨赖他。

随后,赤精子操控太极图,这件包罗万象的宝物瞬间化作一座金桥。子牙骑着四不相跃上了金桥。当殷洪追至桥边,看到子牙站在桥上挑衅,邀请他上桥进行三合战斗。

殷洪对此毫不畏惧,他甚至笑称连自己的师父赤精子都在此,他也不会害怕,更不会畏惧子牙的幻术。言罢,殷洪驱马上桥,毫不犹豫地追赶子牙,准备在金桥上与子牙对决。殷洪的勇气和决心使他决定面对挑战,不惧怕任何障碍。但这一切是否真的如殷洪所想的那么简单,还有待揭晓。

当殷洪踏上太极图时,他立刻被卷入了一场幻觉的漩涡。在这个由太极图的神奇力量所构建的幻境中,殷洪的每一个念头都会变成现实,每一个想象都会立即呈现。

一开始,殷洪担心会有伏兵,结果真的有伏兵出现并与他战斗,不过战斗很快就消失了。接着,他想要捉拿姜子牙,子牙立刻出现,两人再次交战。然后,殷洪的思绪转向了朝歌,他的故乡,以及与父王的相会,随即他就仿佛真的回到了朝歌,进入了宫廷,见到了他的继母们——黄娘娘和杨娘娘。但在这幻境中,即使他恭敬地拜见或称呼,这些幻影也不会有所回应。

这一切都是太极图的神奇变化,它能够根据人的心念创造幻境,使殷洪置身于一个虚幻却又异常真实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里,心灵的每一个微妙波动都被放大,成为现实的一部分,构成了一个又一个虚幻却又栩栩如生的场景。

在太极图的幻境中,殷洪如同陷入梦境,他的行为无序,仿佛处于迷惑之中。赤精子作为殷洪的师父,看着徒弟在幻境中挣扎,心中感到无比悲痛和叹息。尽管师徒之间有多年的情感,但赤精子也无法改变殷洪自取灭亡的命运。

当殷洪觉得自己快要到达太极图的尽头时,他看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姜娘娘出现在幻境中,质问他为何不听从师父的教导,而选择保护那些行为不道德的人反抗正义。姜娘娘提醒殷洪,他曾发誓说如果不听从师父的话,四肢会化为飞灰。现在,他处于太极图中,正面临成为灰烬的惩罚。

殷洪惊恐万分,呼求母亲救他,但姜娘娘的幻象突然消失,留下惊慌失措的殷洪。紧接着,赤精子的声音响起,询问殷洪是否认出他。殷洪哭诉希望师父能够救他,表明愿意保护武王、消灭纣王。但赤精子指出已经太迟,殷洪已经违反了天命,现在的悔改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

殷洪承认自己因为相信申公豹的话,违背了师父的教导。他恳求师父的慈悲,希望能有一线生机。但在命运的天平上,殷洪的选择和誓言已经将他推向了不可逆转的结局。

在赤精子心中尚存对殷洪的留恋和不舍时,慈航道人的声音在半空中响起,提醒他天命不可违,不能因个人情感而误了殷洪进入封神台的时辰。这句话彻底打消了赤精子最后的犹豫,他含着悲伤和泪水,遵从天命,动作了太极图。

赤精子小心地将太极图一抖,然后又小心翼翼地卷起,一段时间后再次抖开。随着太极图的动作,一阵风卷过,殷洪连同他的马一起化为飞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这场悲剧性的转变标志着殷洪的人生轨迹结束,他的灵魂进入了封神台,按照天命进入了另一个存在的层面。赤精子虽然心存不舍,但也知道天意难违,只能默默承受这份师徒之间的哀愁。

赤精子目睹徒弟殷洪化作灰烬,悲痛欲绝,痛哭失声,感叹太华山将再无人修行真道,对门下弟子的悲惨结局感到心痛。慈航道人则安慰赤精子,指出马元虽然在封神榜上无名,但仍有机会得到救拔,而殷洪的结局早已注定,不必过于悲叹。

三位道人随后返回相府,子牙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三位道人告别子牙,并表示他们将等待子牙的吉日到来,再来为他的东征送行。之后,三位道人告别子牙,返回各自的道场。听闻殷洪已经消失,苏侯感到局势已经完全失控。探马的报告说殷洪在追赶姜子牙时消失在一道金光中,令苏侯及其将领郑伦、刘甫、荀章都感到迷茫,不知该如何是好。

在这紧要关头,苏侯与儿子苏全忠商议对策。苏侯决定写一封书信,夜间由苏全忠射进城内,请求姜子牙劫营。计划是苏侯和苏全忠带着家眷先进西岐西门,然后他们将郑伦等人一同交给姜子牙,以此赎罪。苏侯指出,若不是因为吕岳和殷洪的介入,他们父子早就投靠西岐了。

苏侯立刻准备书信,由苏全忠在夜间将书箭射进城中。恰好这时南宫适在巡城,发现了带有书信的箭。意识到这可能是苏护的信息,南宫适迅速将书信送往相府交给姜子牙。子牙拆开书信,开始阅读,这封书信可能会改变整个战局。

子牙阅读了苏侯的书信后,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封信可能是结束这场冲突的关键。他迅速作出安排,调动黄飞虎父子、邓九公、南宫适及哪吒等主要将领,部署他们分别负责前队和两翼,以及压阵的重任,准备好全面反攻。

与此同时,郑伦、刘甫和荀章回到苏护处,报告殷洪的不幸遭遇。他们建议苏护立即前往朝歌,直接向君王请求援助,希望能够扭转局势。苏护虽然口头上答应,但内心已有其他计划,他决定当晚就秘密进入西岐。

郑伦等人对苏侯的真正意图并不知情。这场战争就像是一张巨大的网,众将领就像等待捕获的猎物,而真正的战局转变正在悄悄酝酿中,局势即将发生重大变化。

当西岐城傍晚时分,三路兵马悄然出城,埋伏等待时机。二更时分,随着一声炮响,战斗正式爆发。黄飞虎父子率领的兵马毫无阻挡地冲进了营地。邓九公和南宫适分别带领兵马冲击左营和右营,三路兵马齐头并进,局面极为激烈。

郑伦骑着火眼金睛兽,手持降魔杵直冲大辕门,与黄家父子在那里展开激烈的交锋,双方战得难分难解。邓九公在左营遭遇刘甫的阻截,两人战斗激烈;南宫适在右营与荀章交手,同样战况惨烈。

与此同时,西岐城的大门打开,派出大批援兵前来支援,战斗愈演愈烈,战场上犹如地沸天翻。而在这混乱之中,苏侯父子已经悄然前往西岐城西门,进入了城内,他们的行动可能将改变整个战局的走向。

邓九公与刘甫的激烈战斗以邓九公的胜利告终,刘甫无法抵挡邓九公的猛烈攻势,最终被一刀砍倒马下。南宫适和荀章的对决同样激烈,但荀章在南宫适的刀法面前也显得力不从心,拨马逃跑却不料遭到黄天祥的偷袭,被一枪挑下马去。刘甫和荀章的灵魂都已经进入了封神台。

战场上,西岐的众将官展现出了惊人的战力,将成汤大营击溃。郑伦虽然勇猛,单枪匹马地与众将抗衡,但最终在邓九公的巧妙一击下,降魔杵被夺,无法继续抵抗,被邓九公抓住拎起,狠狠摔倒在地上。随后,士兵们迅速将郑伦捆绑起来,将他囚禁。

这一系列的胜利,不仅减弱了成汤大营的力量,也为西岐城带来了更多的战术优势,使子牙和他的部队离最终胜利又近了一步。

西岐城经过一夜的紧张战斗,到了天明时分,局势已有了明显的变化。子牙在银安殿召集众将,听取战斗报告。黄飞虎父子、邓九公和南宫适分别上殿汇报了他们的战绩:刘甫被斩,郑伦被擒,荀章在与南宫适的战斗中败走后被黄天祥击毙。随后,子牙命令苏护父子进见。

苏护父子在子牙面前表示感激之情,他们感慨自己多有罪戾,而子牙能够宽恕他们,使他们深感感动和羞愧。子牙则高度赞扬了苏护的仁义和英勇,认为苏护知晓时局,能够放弃原有的地位选择正确的一方,是真正的英雄。

然后,子牙命令将郑伦带至面前。郑伦直立不跪,眼中充满了对苏护的恨意。子牙对郑伦提出质问,想知道为何他不肯屈膝求生。郑伦则怒斥子牙,表示自己即使被擒也不会屈服,宁愿死亡也不多言。子牙随即命令将郑伦斩首。众军校将郑伦推出相府,等待行刑的命令。

在这紧要关头,苏侯突然前来请求子牙赦免郑伦的罪行,他强调郑伦虽然有过违抗,但他本质上是个忠义之人,并且拥有难得的能力和奇术。苏侯认为,释怨纳仇,也是古人的高明之举,希望子牙能够宽容对待郑伦。

子牙笑着接受了苏侯的建议,表示他其实也知道郑伦是个可用之人。他之前的严厉态度只是为了考验郑伦,现在苏侯既然已经开口求情,子牙自然乐意顺从。

苏护听到子牙的答复后非常高兴,他走出府邸来到郑伦面前。郑伦见苏侯来临,沉默低头,不发一言。苏护劝说郑伦,提醒他识时务者为俊杰。他强调国君纣王的无道行为已经引发了天下的愤怒和分裂,而周武王则以德治国,得到民心,天下已有三分之二归属周朝。苏护建议郑伦及时回头是岸,他愿意帮郑伦向子牙说明情况,接受他的投降。他强调这样做不仅是智者的选择,也是避免无谓牺牲的明智之举。面对苏护的劝告,郑伦沉默不语,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仿佛在内心进行激烈的斗争。

苏护继续耐心劝说郑伦,提醒他不要因一时的固执而放弃大将的前途。他指出,天下诸侯纷纷归顺周朝,并非都是不忠之人。他提到黄飞虎、邓九公等人,都是因为看到纣王的失德,才选择归附周朝,这是因为君王失去了民心。

苏护强调,当君主失道,臣子选择明智的归属是合情合理的。他引用古语“良禽择木,贤臣择主”来说明,一个有智慧的臣子会选择一个有德的主君。苏护劝郑伦深思这个道理,不要因一时的短见而留下终身遗憾。

他进一步强调,子牙的门下有许多高明、道术精奇之士,郑伦若能听从劝告,前途将有无限可能。他告诫郑伦不要仅仅囿于小忠小信的观念,应该审时度势,做出明智的选择。这番话充满了智慧和远见,显示了苏护对大局的洞察力和对郑伦个人前途的关心。

郑伦在苏护的话语中终于醒悟,意识到自己之前可能走错了道路,他感叹若非苏护的开导,自己可能会错失一生的机会。他唯一的担忧是,因为过去的冲突,他担心无法被子牙的部下所接受。

苏护安慰郑伦,强调子牙的宽容和理解,以及他门下诸士的道德修养,他们必定会接纳郑伦。随后,苏护向子牙汇报了郑伦的态度转变,并表达了郑伦担心不被接受的顾虑。

子牙对此表示理解和宽容,他笑着说,在战争中,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现在郑伦愿意归降,他们都是一家人了,没有必要再有嫌隙。他下令释放郑伦,并以礼相待。

郑伦整理好衣冠,在殿前跪拜,表示自己曾逆天违道,未能识时务,对子牙的宽宏和赦免表示感激,并承诺永远不会忘记这份恩德。子牙亲自下阶扶起郑伦,并安慰他,赞扬他的忠心和勇敢。他解释说,是纣王的无道导致了灾难,而不是郑伦的不忠。子牙鼓励郑伦安心为国效力,不必担心过去的嫌隙。

郑伦感激不尽,再三向子牙表示感谢。这一段描述了一个敌将的洗心革面和归顺,也反映了子牙的博大胸怀和对人才的珍视,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文化理念——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子牙带着苏侯等人来到殿内,向武王行礼致敬。武王询问子牙有何奏章,子牙汇报称冀州侯苏护已归降,并带来朝见。武王随即宣召苏护上殿,并对其表示慰问,表明自己守护西土的决心,并未轻举妄动,对苏护及其部下归降表示欢迎。武王承诺,苏护等人可暂住西土,表示自己与苏护等人将共同修臣节,待天子修德之时再共谋大事。随后,武王让子牙为苏侯等人设宴款待。

子牙接受了武王的命令,苏侯及其部下随即进入城内,西岐城因而汇集了许多英雄豪杰。

另一方面,汜水关的韩荣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震惊,他急忙派官员修书赴朝歌城报道这一情况。这一系列动作显示了武王的智慧和仁慈,他不仅成功收复了失地,还赢得了人心,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消息的传播也让远在汜水关的韩荣感到局势的紧迫性,促使他采取行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