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白话封神演义新 > 申公豹说反殷郊

白话封神演义新 申公豹说反殷郊

作者:清风随竹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2:12:22 来源:书海阁

羽翼仙在地上痛苦地打滚,不停地呼喊:“太痛了!”那道人慢慢起身,走到他面前,询问发生了什么事。“你刚才去吃斋,怎么会这样?”他问。大鹏回答说自己吃了一些面点心,现在肚子疼得厉害。道人建议:“如果吃不消,就吐出来吧。”

大鹏按照道人的指示去吐,不料吐出一串鸡蛋大小、白光闪闪的东西,像一条银色的链子,紧紧锁住了大鹏的心肝。大鹏感到非常异样,当他试图拽拉时,更是疼痛难忍。这时,大鹏感到非常惊恐,意识到事情不妙,正想转身逃走,却看到那道人变了脸色,大声喝斥:“我要收拾你这个祸害!你认出我来了吗?”原来这位道人正是灵鹫山元觉洞的燃灯道人。

燃灯道人怒斥大鹏雕:“你这祸害!姜子牙奉玉虚宫的旨意,辅助圣君,平定乱世,救助苍生,你却背弃良心,甚至想要吞食我?你这是助纣为虐!”他命令黄巾力士将大鹏雕吊在大松树上,“等姜子牙灭掉纣王,再来放你,也不算迟!”大鹏雕急忙哀求道:“老师,请您发发慈悲,原谅我这一次!我一时愚昧,被他人误导,现在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今后绝不再对西岐有非分之想。”

燃灯道人回答说:“你在天皇时代就得道,怎么连基本的是非真假也分不清楚,还听别人的挑唆?真是令人憎恶,难以原谅!”大鹏雕再三恳求:“请您怜悯我几千年的修行!”燃灯道人说:“如果你真心悔改,愿意拜我为师,我或许可以放过你。”大鹏雕立即表示愿意拜燃灯道人为师,并修行正果。燃灯道人于是决定释放他,用手一指,那一百零八颗念珠重新从大鹏雕体内吐出。从此,大鹏雕成了燃灯道人的弟子,在灵鹫山修行。

故事转到另一边。在九仙山的桃园洞里,广成子因为违反了杀戒,只能在洞中静坐修行,守护着天和,不再参与世间事务。突然,一位白鹤童子带着玉虚宫的旨意前来,告知广成子子牙即将在金台举行拜将仪式,要求所有门人都前往西岐山参加送行仪式,以祝东征顺利。广成子对此表示感谢,并让白鹤童子回玉虚宫报告。

这时,广成子突然想到了殷郊,心想:“子牙即将东征,不如让殷郊下山,协助子牙攻打五关。这不仅能让他重游故土,也能助他报杀母之仇,捉拿妲己。”于是,他询问殷郊的下落。殷郊在殿后听到师父的呼唤,立刻来到前殿,向师父行礼。

广成子对殷郊说:“现在武王东征,天下的诸侯都将在孟津会合,共同伐击那不道德的纣王。这正是你报仇雪恨的好机会。我打算让你前去助周军,成为前队的一员,你愿意去吗?”殷郊听后,表示敬意并回答说:“虽然我是纣王之子,但实际上我和妲己是仇敌。因为父王受奸言蒙蔽,误杀了我的母亲和兄弟,我母亲无辜地死去,这份恨一直在我心中,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今天老师你如此慈悲,派我出征,我怎能不去努力报效?否则我就白白活在这世上了。”

广成子说:“你去桃源洞外的狮子崖那里找一些兵器,我会传授你一些道术,这样你就可以下山了。”听到这里,殷郊急忙离开洞穴,向狮子崖寻找兵器去了。当他到达白石桥那边时,看到那里有一个洞。

殷郊看到石桥南边有一个洞府,门前有着兽形的环扣,看起来像是王公贵族的府邸一样。他心想自己从未来过这里,决定过桥一探究竟。当他走到洞前,发现虽然门是双扇的,但他并没有推,门就自动打开了。里面有一石几,几上有六七个散发着热气的豆子。殷郊拿起一个豆子尝了尝,感觉甘甜香美,不是凡间所能比拟的:“这豆子真好,不如就全部吃了吧。”正当他吃得入迷时,突然想起自己本来是来寻找兵器的,怎么在这里闲逛?于是他急忙离开洞府,过了石桥。当他回头看时,洞府早已不见了。

就在这时,他感到全身骨头咯咯作响,左肩上忽然冒出一只手来。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殷郊惊慌失措,他惊恐万分。接着,右边又长出一只手,不一会儿,他就长出了三头六臂。这让殷郊吓得目瞪口呆,一时间无法说话。

就在殷郊感到困惑时,白云童子出现了,告诉他师父广成子有请。经过那个奇异的变化,殷郊的精神似乎变得更加清明。他的面色如靛蓝,头发赤红如朱砂,上下满口尖牙,额头上多出了一只眼睛,带着这样异样的模样来到洞前。

广成子看到殷郊的变化,拍手大笑,赞叹这真是奇哉怪哉,表示有德的君主天生会有异人辅佐。随后,他命殷郊进入桃园洞内,传给他方天画戟,并吩咐他先行下山前往西岐,他会随后跟上。广成子还给殷郊准备了番天印、落魂钟、雌雄剑等宝物,殷郊拜别师父,准备下山。

临行前,广成子提醒殷郊,将这些宝物交给他,是希望他顺应天意,协助周武王,在东进五关的战斗中发挥作用,不可改变初衷,心生疑惑,否则会遭天谴,那时悔之晚矣。殷郊坚定地回答,表示自己绝不会偏离师命,誓要支持周武王,明德圣君,对抗他荒淫昏虐的父亲纣王。广成子听后大为高兴。殷郊诚挚地向师父广成子告别,踏上了东征的道路。他用土遁术前往西岐,但在行进过程中,突然感到遁光飘忽不定,最终落在了一座高山上。

殷郊刚刚注意到山巅的险峻地形,突然林内响起了一声锣,只见一个人骑着红砂马冲上山来。这个人面色如蓝靛,头发红如朱砂,穿着金甲红袍,三只眼睛,手持两根狼牙棒。这马如飞一般,见到殷郊也有三头六臂、三只眼睛,大声问道:“你这三头的是何人?怎敢来我山前探望?”

殷郊回答说:“我不是别人,我是纣王的太子殷郊。”听到这里,那个人急忙下马,匍匐在地,表示敬意,问道:“千岁为何来到这白龙山上?”殷郊解释说他奉师命前往西岐拜见姜子牙。

话还没说完,又有一个人骑着白龙马上山来,这人身穿淡黄袍,头戴带扇云盔,手持点钢枪,面色如傅粉,三绺长髯,也是三只眼睛。他大喊问道:“这里是谁?”蓝脸的人急忙说:“快来见殷千岁。”那人也下马拜倒在地。两人一同邀请殷郊上山,到他们的寨中见面。

殷郊和温良、马善三人一同走进山寨的中堂。温良和马善将殷郊引至主位,恭恭敬敬地行礼。殷郊忙扶起两人,并询问他们的姓名。蓝脸的温良回答说自己姓温名良,而白脸的马善也作了同样的自我介绍。

殷郊观察到两人的气质非凡,都有英雄之志,于是提议:“你们为何不同我一起前往西岐立功,帮助武王伐纣?”温良和马善疑惑地问道:“千岁为何选择帮助周族灭掉自己的家族纣王?”殷郊解释说:“商朝的命运已尽,周朝的命运正在兴盛。再者,我父王对天下犯下了十大罪行。现在天下的诸侯顺应天意,人心所向,以正义之师伐击无道之君,这是理所当然的,怎能仅仅因为它是我家的旧业而不去做?”

温良和马善听后表示赞同,认为殷郊的言论表明他以天下为己任,这样的大丈夫实在难得。他们一起饮酒庆祝。殷郊命令手下改旗易帜,成为周军,并放火烧毁了山寨,随即起兵前往西岐。

三人骑上马,离开白龙山,沿着大道前行,直奔西岐而去。这正体现了殷郊归心周朝的决心,尽管他也担心天意是否会允许他这样做。

殷郊在行进的途中,得到报告,有一位道人骑着老虎前来拜访。殷郊听闻此事,立刻吩咐左右旗门官安排道人的人马,并邀请道人进帐相见。道人下虎进入帐篷,殷郊迎上前去,恭敬地行礼,并询问:“老师您从何而来?”

道人回答道:“我是昆仑门下的申公豹。殿下您去哪里?”殷郊回答说他奉师命前往西岐,投靠姜子牙,即将拜将,助他伐纣。申公豹听后笑问:“纣王是你什么人?”殷郊回答说纣王是他的父王。申公豹接着质疑道:“在世间哪有儿子帮助外人伐击自己的父亲?这是**逆天的行为。你父亲不久将离世,你本是东宫的储君,应当继承汤胤,登上帝王之位,怎么能反助他人灭掉自己的国家,毁坏自己的宗庙?这是前所未闻的。等到将来,你怎么有脸面见在天之灵的汤君?我看你身怀奇宝,有能力安定天下,形象可以定乾坤,你应该听从我的话,保全自己的江山,诛灭无道的周武,这才是上策。”

殷郊回答道:“老师的话虽有道理,但天命已定,我父亲无道,理应让位给有德之人,况且天意已经向周倾斜,周武王注定兴起,我怎敢逆天?再者,姜子牙具有将相之才,仁德广布天下,诸侯无不响应。我的老师已经吩咐我下山,协助姜子牙攻占五关,我怎能违背师命?这个建议我无法接受。”

申公豹心想,既然无法动摇殷郊的决心,不如再试一次,看看他会怎么回应。于是他继续提出疑问:“殷殿下,你说姜尚有德,但他的德在哪里呢?”

殷郊回答道:“姜子牙为人公正,礼贤下士,仁慈又有道德,是个正直的君子,深得天下人的信服,怎么能轻视他?”申公豹反驳说:“殿下可能不了解,有德之人不会破坏人伦道德,不会伤害人的天性,不会无故杀害无辜,也不会自吹自擂。殿下的父王确实对天下有罪,可以视为敌人,但您的胞弟殷洪据说也下山助周,难道他是为了抢功劳,竟然使用太极图将您的亲弟化为飞灰?这是有德之人的行为,还是无德之人的行为?如今您却忘记了手足之情,去侍奉仇敌,我为您感到遗憾。”

殷郊听到这番话后大为震惊,问道:“老师,这件事真的吗?”申公豹回答道:“这件事天下皆知,难道我会说谎吗?实话告诉你,现在张山正在西岐驻扎人马,你可以去问他。如果殷洪没有遭此毒手,你再去西岐也不迟;如果真有此事,你应该为你的弟弟报仇。我现在将再请一位高人,来帮助你。”

说罢,申公豹骑虎离去。殷郊心中充满疑惑,只得驱动人马,直奔西岐。一路上,殷郊不断沉思:“我的弟弟与天下人并无仇恨,怎么可能遭受这样的对待?这件事一定不是真的。但如果姜子牙真的对我的弟弟做出了这样的事,我和姜尚誓不两立,一定要为我弟弟报仇,然后再做打算!”殷郊的部队经过多日的行军,终于来到西岐。在那里,他们发现有一支打着商汤旗号的军队驻扎着。殷郊派温良前去营中询问,确认是否是张山所在的军队。

张山自从羽翼仙离去后,已经两天没有回来,他派人打探消息,但未得到确切的消息。正当他感到疑惑的时候,有军政官报告说:“营外有一位大将,自称‘请元帅迎接千岁大驾’,不清楚是什么情况,请元帅决定。”张山听闻此事,感到困惑,心想殷郊已经失去音信很久,这位千岁又是从何而来?

他立刻下令:“让他进来。”军政官出营告诉来访的将军,元帅同意见面。温良进营见到张山,恭敬地行了一礼。张山问道:“将军从哪里来?有何要事?”温良回答说:“我奉殷郊千岁的命令,前来请元帅相见。”张山转头对李锦说:“殿下早已失联,怎会突然出现在这里?”李锦旁听后说:“可能是真的。元帅可以去见一见,确认真假后再做决定。”

张山听从温良的话,带着李锦离开营帐,前往殷郊所在的军队。温良先返回营中向殷郊汇报:“张山已经到了。”殷郊指示:“请他进来。”张山进入营中,看到殷郊三头六臂,形象凶恶,左右侍立着的温良和马善也都是三只眼睛。张山问道:“请问殿下,您是成汤哪一支的后裔?”殷郊答道:“我是当前的太子殷郊。”随后,他向张山讲述了自己之前的经历。

张山听到殷郊的话,不由得大为高兴,急忙行礼,口称“千岁”。殷郊问道:“你知道我弟弟殷洪的事吗?”张山回答:“二千岁因为攻打西岐,被姜尚用太极图化为飞灰,已有多日了。”听到这个消息,殷郊大叫一声,昏倒在地。众人赶忙扶他起来,他放声大哭,悲痛地说:“我的兄弟真的死在恶人手中了!”他跃身而起,愤怒地将手中的令箭折成两段,宣誓道:“如果不杀死姜尚,我誓与这箭一样!”

第二天,殷郊亲自率领部队,坚定地要求姜尚出来面对。这一消息很快被传到城中,进了相府:“城外有殷郊殿下请求丞相出面答话。”子牙得知后,命令军队列队出城迎敌。随着炮声响起,西岐城门打开,英勇的士兵如同猛虎一般,战马如飞,各路英雄列队而出。

子牙看到对方营门口的一人三头六臂,青面獠牙,左右二骑是温良和马善,都手持兵器。哪吒暗自笑道:“三人加起来九只眼,多了半个人!”殷郊驾马来到军前,高声呼叫:“姜尚,出来见我!”子牙走上前问:“来者是何人?”殷郊大声回答:“我是长殿下殷郊!你用太极图将我弟殷洪化作飞灰,这份仇恨怎能平息!”子牙对此一无所知,回应道:“他自取灭亡,与我何干?”听到这话,殷郊怒不可遏,大声斥责:“好个大胆匹夫,竟然说与你无关!”

殷郊纵马挥戟冲向子牙,哪吒见状,踏着风火轮挥舞火尖枪迎战。两马相交,几个回合下来,殷郊使用番天印将哪吒打下风火轮。

黄天化见哪吒失利,立即驱动玉麒麟,双锤挥舞,与殷郊交战,试图解救哪吒。但他没料到殷郊手持落魂钟,一声钟响,黄天化便失去了控制,从马上跌落,被张山抓住。当黄天化被捆绑上绳索时,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被俘。

黄飞虎看到儿子被擒,驱动五色神牛加入战斗。但面对殷郊的攻势,他也没能逃脱命运。在几个回合的交锋后,殷郊再次摇动落魂钟,黄飞虎同样失去平衡,被马善和温良抓走。

杨戬见状,担心子牙的安全,不敢冒险,急忙下令撤退。子牙回到城中,坐在殿上陷入沉思。杨戬上殿报告:“师叔,这又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子牙问:“有什么奇怪的?”杨戬回答:“我看到殷郊使用的是番天印。这宝物是广成子师伯的,怎么会落到殷郊手中?”子牙感到疑惑:“难道是广成子派他来攻打我?”杨戬提醒道:“师叔,你是否忘记了殷洪的事情?”这时,子牙恍然大悟。

殷郊将黄飞虎和黄天化带到中军帐中。黄飞虎仔细观察殷郊,发现他并非自己记忆中的殷郊。殷郊问道:“你是何人?”黄飞虎回答:“我是武成王黄飞虎。”殷郊惊讶地问:“西岐也有名为武成王黄飞虎的人?”张山在一旁解释:“他正是天子殿前的黄飞虎。他反叛五关投靠了周武王,因此引发了这场战乱。现在他已被擒获,正应了那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是他自找的。”

听到这话,殷郊赶紧下了帐篷,亲自解开黄飞虎的绳索,表示敬意,说:“恩人,如果不是当年将军的帮助,我哪能有今天?”随后,他急忙询问黄飞虎:“这位是谁?”黄飞虎回答:“这是我的长子黄天化。”殷郊立即命令放开黄天化,然后对黄飞虎说:“将军当年救了我兄弟二人,今天我放了你父子,以此来报答你的恩情。”

黄飞虎在感激之余,好奇地问道:“千岁当时被风刮走,后来在哪里?”殷郊不愿透露真相,以免泄露机密,含糊地回答说:“当日是海岛上的仙家救了我,在山中修学,现在特地下山来报我弟弟之仇。今天我已报答将军的大恩,但如果今后在战场上再次相遇,还请将军避让。如果再被擒获,我将不得不按照国法行事。”黄家父子告辞离开营地,来到城下请求开门。守城的军官见是黄家父子,迅速开门让他们进入。他们进入相府,向子牙汇报了整个事件。子牙听后大为高兴。

次日,探马报告说:“有将请求出战。”子牙询问谁愿意去迎战。邓九公自告奋勇,子牙批准了他的请求。邓九公领命离开府邸,上马提刀,城门打开,他看到对方将领骑着白马,手持长枪,身穿淡黄袍。

邓九公大声呼问来者身份,马善回应自己是大将马善。邓九公没有多说,直接纵马挥刀冲向对方,马善也迎头用枪接战。两人马上展开激烈的对决,经过十二三回合的交锋,邓九公的刀法犀利如神,马善渐渐抵挡不住。邓九公一个闪身,逼开马善的枪,抓住他的腰带,一把拎起,从马上摔下,生擒了马善带回城中,前来相府见子牙。

子牙询问战果,邓九公回答说已经擒获了一名将领,名叫马善,目前在府前等待丞相的命令。子牙下令将马善带到面前。不一会儿,马善被推至殿前,但他毫不畏惧,站立而不跪。子牙见状问道:“既然已被擒获,为何不跪下?”马善大笑并大骂道:“老头子!你是叛国的逆贼。我已经被擒,若要杀就杀,何必多言!”

子牙对马善的大胆和不敬十分愤怒,下令将其斩首,并要求南宫适作为监斩官执行死刑。然而,当南宫适动手斩下马善的头颅时,发生了一件怪异的事情:每次刀落之后,马善的头颅立刻又长了回来,如同切水一般,完全没有受伤的迹象。南宫适大为惊恐,赶紧回到相府向子牙报告了这件奇怪的事。

子牙听闻此事大吃一惊,立即带领众将亲自去看个究竟。他亲自动手试了一下,结果和南宫适一样,无法斩断马善的头颅。旁边的韦护用降魔杵猛击马善的头部,击出一片金光,但马善的形态依然完好无损。众人对此大为震惊,感叹这真是太古怪了。

子牙觉得无计可施,于是命令众将使用三昧真火焚烧这个妖物。哪吒、金木二吒、雷震子、黄天化和韦护共同施展三昧真火,将马善围在火中。但就在火光中,马善大笑着说:“我走了!”杨戬看到马善乘着火光逃走。子牙心情沉重,感到不悦,众人各自回府中商议对策。

马善返回营地向殷郊汇报了自己被擒、被斩和被焚的经历,以及他是如何利用火光逃回的。殷郊听到这些,非常高兴。

与此同时,子牙在相府沉思。杨戬前来汇报,并建议亲自去九仙山探听情况,以确认真相。另外,他还打算前往终南山拜访云中子师叔,借用照妖鉴来识别马善的真实身份,以便找到对付他的办法。子牙同意了这个提议。

杨戬离开西岐,使用土遁法直接前往九仙山。很快,他就到达了桃园洞,见到了广成子,恭敬地行礼并称呼“师叔”。广成子问起殷郊下山去西岐助子牙伐纣的事情,询问是否一切顺利。杨戬回答说,殷郊并没有去攻打朝歌,反而攻击了西岐,并用番天印伤害了哪吒等人,表现得非常嚣张和暴虐。他是奉子牙之命前来探听情况的。

广成子听后大为震惊,愤怒地说:“这个畜生竟然违背了师命,肯定会遭到不测之祸!我把洞内的宝贝都交给了他,怎么料到会有今天的变故!”随即他让杨戬先回去,表示自己很快也会前往处理这个事情。

次日,杨戬骑马手持宝刀,前往敌营请求对战,并特别要求马善出战。消息传入殷郊的中军帐篷,殷郊命令马善出营迎战。马善来到军前,杨戬悄悄地使用了宝鉴对其进行照射,只见鉴中有一个灯头般的光点在晃动。确认了马善的真实身份后,杨戬收起宝鉴,纵马挥舞宝刀直接向马善冲去。

两人马上展开激烈的对决,刀剑交击,经过二三十回合的激战,杨戬突然调转马头逃跑。马善并没有追赶,而是回到营中向殷郊汇报:“与杨戬交战,那家伙败逃了,我没有追击。”殷郊点头表示赞同,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兵法的要诀。你这样做很好。”

杨戬回到营地后,立即前去相府向子牙汇报情况。子牙问道:“马善究竟是什么怪物?”杨戬回答说:“我用宝鉴照射马善,发现他像一个灯头,具体情况不明。”旁边的韦护提出了一种可能性:“世上有三处地方分别有三盏神灯:玄都洞的八景宫、玉虚宫和灵鹫山各有一盏。难道马善就是由其中的某个灯变化而来的吗?杨道兄不妨去这三处查看一下,或许就能弄清楚真相。”

杨戬听后决定去探查,子牙也同意了他的计划。于是,杨戬离开西岐,首先前往玉虚宫,利用土遁法快速行进。就像诗句所描述的那样:“风声响处行千里,一饭功夫至玉虚。”

杨戬到达了玉虚宫外的麒麟崖,观赏了昆仑的美景后,并没有擅自进入宫内,而是在宫外等候了一段时间。这时,他看到一位白鹤童子从宫中走出来,杨戬立即上前施礼,并询问:“师兄,我是杨戬,想问问老爷面前的琉璃灯是否还点着?”

白鹤童子回答说:“灯还点着呢。”杨戬心想:“这里的灯还在,那么问题可能不在这里。接下来我应该去灵鹫山看看。”于是,他离开玉虚宫,直奔灵鹫山。

杨戬来到元觉洞,毕恭毕敬地向燃灯道人行礼,说:“老师,弟子杨戬来拜见。”燃灯道人询问他来意,杨戬回答说:“老爷,您面前的琉璃灯已经灭了。”燃灯道人抬头一看,果然发现灯已经熄灭,惊讶地说:“那个祸害逃跑了!”杨戬随后将之前的事情详细汇报了一遍。

燃灯道人听后,让杨戬先回去,并告诉他自己不久后也会到达。杨戬遵命告别燃灯道人,利用土遁法迅速返回西岐,并向子牙汇报了在玉虚宫和燃灯道人处的所见所闻,告知燃灯道人会随后前来。子牙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

就在他们交谈之际,门官来报:“广成子已经到了。”子牙立刻迎接,将广成子引至殿前。广成子向子牙表示歉意,说:“本座未曾料到这种大变故,没想到殷郊竟然改变了初衷,此乃我之过失。我现在出去召他来见面。”

广成子随后离开城池,来到营前,大声呼叫:“传话给殷郊,快来见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