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白话封神演义新 > 首阳山夷齐阻兵

白话封神演义新 首阳山夷齐阻兵

作者:清风随竹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2:12:22 来源:书海阁

清虚道德真君碰到黄天化这位求知若渴的年轻人,内心挣扎:直说吧,怕他不听;糊弄过去吧,又怕他掉坑里。真君头疼,只好折衷,弄了个谜语似的诗给他,大意是“顺其自然”,希望他能自己领悟。

黄天化这小伙子心不在焉,完全没把话放在心上。紧接着,土行孙也来凑热闹,想问问前程。衢留孙了解土行孙的脾气,知道他虽然能钻地,但命运多坎坷,最后还是难逃一劫。衢留孙也只能叹气,给了土行孙一个谜语似的诗,希望他能有所警觉。

众仙各自告别子牙,回到自己的山头去了。子牙和武王还有将领们一起进了西岐城。武王回宫,子牙回帅府,安排将领们三天后聚集演习。第二天,子牙特地准备了感谢的奏章,穿着金光闪闪的头饰和大红袍子,佩戴玉带,去朝见武王。刚递上奏章,宫里的大官散宜生接过来展开。子牙一本正经地说:“我姜子牙真是太幸运了,被先王看中,又被大王任为将领。我还没来得及报答,现在又蒙您的厚爱。

我一定全力以赴,报答大王的深恩。我特别请求,让大王亲自出征,以顺应天意和人民的愿望。”武王听后,满意地说:“相父,你这个提议正合我意。”

武王读完奏章后,好奇地问:“相父,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子牙回答:“老臣正在安排演习,我们选个吉日再来请求陛下出征。”武王随即吩咐手下:“准备宴会,为相父庆祝。”君臣一起畅饮,子牙满心感激地离开朝堂。

第二天,子牙来到演习场,准备检阅部队,点名将领。天还没亮,子牙就到了教军场,登上将台。军政司辛甲按照程序启动仪式:“放炮,竖旗,擂鼓,点将。”子牙心里琢磨:“我们有六十万大军,至少需要四个先锋来协调。”于是,他吩咐军政司:“召南宫适、武吉、哪吒、黄天化上台。”辛甲接到命令,立刻传令四位将领上台,他们齐刷刷地行礼。

子牙对四位将领说:“我们有六十万大军,我要你们四个分别带队,分别负责左翼、右翼、前锋和后卫。你们各抽一签,自己决定岗位,但切记不能弄混。”四位将领领命,子牙发放签子给他们。结果,黄天化抽中了前锋,南宫适负责左翼,武吉负责右翼,哪吒则负责后卫。子牙很满意这个安排,命令军政官为他们佩戴花饰,挂上红绸,并分发印信。四位将领喝了酒,向元帅表达了感谢。

接着,子牙又让杨戬、土行孙、郑伦抽签,决定他们的粮草运输职责。杨戬负责第一批粮草,土行孙负责第二批,郑伦负责第三批。子牙命令军政官给他们颁发运粮的印信,同样佩戴花饰和挂红,并各自喝了三杯庆祝的酒。三位将领完成任务,从台上下来。

子牙开始组织军队,命令军政官拿出点将簿。他首先点名了黄飞虎、黄飞彪、黄飞豹、黄明、周纪、龙环、吴谦、黄天禄、黄天爵、黄天祥、辛免、太颠、闳夭、祁恭、尹勋等勇士。然后,他点名了周之四贤八俊和姬氏家族的多位成员。

子牙记得文王有九十九个儿子,雷震子是其中之一,算上他就是一百。文王有四位妻子和二十四位妃子,共生了九十九个儿子。其中三十六位在殿下习武,由于纣王多次攻打西岐,已经有十六位阵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归降的将领和二位女将:龙吉公主和邓婵玉。子牙一一点名,确保每位将领和士兵都准备就绪,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子牙点完将之后,发出命令,让黄飞虎上台。他说:“虽然成汤的命运已经注定要失败,但是在五关内肯定隐藏着不少厉害的人物,我们必须小心应对。该战的战,该攻的攻,在这过程中,军士们必须要熟练演练阵法,这样才能明白如何进退,然后才能击败敌人。”

随后,他命令军政官在台上摆放十几种阵法的牌子:包括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三山月儿阵、四门斗底阵、五虎巴山阵、六甲**阵、七纵七擒阵、八卦阴阳子母阵、九宫八卦阵、十代明王阵、天地三才阵、包罗万象阵。这些阵法多样复杂,显示了子牙对于即将到来的战斗的周密安排和深思熟虑。

子牙认真指导道:“这些阵法都是根据《六韬》布置的,精心演练后,军士们才能明白进退。黄将军、邓将军和洪将军,你们三位先走一字长蛇阵。听到炮声响起时,要迅速变换成其他阵法,切记不能出错。”三位将领领命下台,开始布阵。正当他们行进之际,子牙又下令:“点炮,变成六甲**阵。”但他们没能完美执行,出现了些许混乱。

子牙看到这一情况,立即召回三位将军,严肃指导道:“此次东征非同小可,我们面对的是强敌。如果士兵的训练不到位,这将是主将的耻辱,我们如何能够征战?你们三人必须日夜训练,不得有丝毫懈怠,这关系到军队的纪律和效率。”三位将军领命后,开始认真训练。随后,子牙下达最后的命令:“解散操练。各位将领准备好,整顿队伍,准备东征。”

第二天,子牙完成了对武王的朝贺。他向武王报告说:“人员、马匹和军粮都已经准备妥当,请陛下东行。”武王询问:“相父打算把内政事务交给谁处理?”子牙回答:“上大夫散宜生是个可靠的人选,国家大事可以托付给他。”武王又问:“那外事呢?”子牙说:“老将军黄滚经验丰富,可担任军国重要职务。”

武王听后非常高兴:“相父安排得当,让我很放心。”于是,武王结束朝会,进入内宫告知太姒,表示:“我将跟随姜子牙大师会见诸侯,在孟津召开会议。我会进入五关,观察商国的政务,然后尽快回来,绝不违背父亲的教诲。”太姒表示信任子牙:“姜丞相此行一定不会有任何差错,孩儿你就完全按照相父的指挥行事吧。”她随即吩咐宫中准备酒宴,为武王的出征举行饯行宴会。

第二天,子牙带领着六十万雄师雄赳赳地出发,离开了西岐。武王亲自披甲上马,带领着御林军一直走到十里亭。到那里时,看见御弟们已经排好了九龙席,为武王和姜元帅举行饯行宴会。宴会上,众弟向武王和子牙敬酒。宴会结束后,他们在吉日良辰,即纣王三十年三月二十四日,正式起兵。随着号炮的点起,军队的气势非常雄壮,展示了他们的决心和力量。

大军浩浩荡荡地离开西岐,目标是燕山。一路上士气高昂,三军充满欢欣和斗志。当他们行经燕山,正向首阳山进发时,突然遇到了一道意外的阻碍。伯夷和叔齐两位高人,身着宽松的长袍,脚穿麻鞋,丝带飘扬,挺立在道路中间,阻挡了大军的去路。他们大声呼喊:“你们这些人马是从哪里来的?我想见你们的主将。”

这消息很快被哨探马报告给中军。子牙听闻此事,立刻邀请武王一同前来。伯夷和叔齐走上前来,对武王和子牙行了一礼,表示尊敬。武王和子牙也回以礼貌,表示:“因为身着甲胄,不能下马。二位大师挡路,有何重要事情?”伯夷和叔齐询问:“今天主公和元帅带兵前往何处?”

子牙回答道:“纣王行为残暴,违背天意,对百姓施加无端的苦难,囚禁正直之士,虐待忠良,放纵自己的**,无辜之人苦不堪言,他的罪行昭然若揭。而我们周朝,如同日月般照耀四方,光辉昭显于西土。天命我们周朝展现天威,伟大的事业尚未完成。西周受到多方的支持,承载着天命惩罚不义。现在天下的诸侯都心意一致,大会于孟津,我们周朝的军队扬帆远征,决心铲除那些凶残之人,以彰显我周朝的光辉。这是我们无奈而为之的选择。”

伯夷和叔齐听后回应道:“我们听闻‘子不言父之过,臣不揭君之恶’。作为臣子和子孙,应当向上批评指正。我们只听说通过德行感化君主,而未听说过通过武力推翻上位者。纣王虽然不德,为何不尽力劝谏,以此展示臣子的忠诚?此外,周朝作为殷朝的臣服国,我们并未听说周朝对汤王有什么不满。我们还听说‘至高的德行能感通万物,至高的仁爱能让所有人归附’。如果我们真有至高的德行和仁爱,难道不能将凶残转化为善良吗?在我们看来,应当退守臣子的本分,忠诚地服从周朝的先王,维护千古以来君臣之间的关系,这样不是更好吗?”

武王听了伯夷和叔齐的话,停下马车,沉默不语。子牙接着说道:“虽然两位所言有道理,我并不是不明白。但这只是片面之词。现在的天下已陷入混乱,百姓苦不堪言,如同置身水火之中。社会的基本纲领已经破裂,道德的支柱已经倒塌。天怒人怨,社会动荡不安。在这天翻地覆、四海鼎沸的时刻,天意是为了怜悯百姓,民心所向,天也必顺从。何况天命已经赋予我们周朝,如果我们不顺应天命,那么罪责就在我们自己。天之所视,即是民之所视;天之所听,即是民之所听。百姓有过,责任在我。我必须去完成这个使命。如果我逆天而行,那不是我的祖先有罪,而是我个人的不良。”

看到伯夷和叔齐坚持不懈地劝谏,子牙和周围的将士都开始感到不悦。伯夷和叔齐看到左右将士的不快,意识到大军必将继续前行,于是他们跪在马前,紧握马缰继续劝说:“我们受到先王的恩养,坚守臣子的义务,我们不得不尽今日之心。尽管大王以仁义治理天下,但父亲去世不予安葬,反而举兵征战,这怎能称得上孝顺?以臣子之身伐君主,这怎能称得上忠诚?我们担心这将成为后世人效仿的先例。”

左右将士看到伯夷和叔齐挡在马前不让大军前进,怒火中烧,准备举兵杀掉这两位阻挡的人。子牙立刻制止了他们,说:“不可以。他们是天下的义士。”他命令左右将士扶起伯夷和叔齐,让路,大军这才得以继续前进。

伯夷和叔齐之后进入了道阳山,因为耻于食周粟,只能采摘野菜度日,他们作诗抒发心声,并坚守自己的节操至死,至今仍有其美名流传。随着子牙和雄壮的大军离开首阳山,向前进发,一股浩荡的气势如同狂风掠过,滚滚战云遮天蔽日。当他们行至金鸡岭时,突然被一队驻扎在岭上的人马阻拦。他们打着两杆大红旗,阻止了大军的前行。哨马迅速报告给子牙:“元帅,金鸡岭有敌军阻挡,大军无法前进,请指示。”

子牙立即下令安营扎寨,并坐在帐内,命令侦查军去了解对方的情况。话还没说完,突然有报告说:“有一位将领请战。”子牙还不清楚对方是谁,急忙传令询问:“谁愿意出战一试?”左哨先行南宫适立刻上帐回应:“末将愿去。”子牙嘱咐道:“这是我们首次遭遇敌军,一定要小心。”南宫适领命骑上战马,随着炮声震天,勇敢地走出营地。他看到对方的将领头戴幞头,身穿铁甲,骑着一匹乌黑的战马,手持长枪。

南宫适向对方质问:“你是哪里来的无名小卒,竟敢阻挡西岐大军?”对方回答:“你是何人?要去哪里?”南宫适回答:“我是元帅的手下,奉天命征讨纣王。你竟然胆敢阻挡我们的大军!”随即大声一喝,挥刀向对方冲去。敌方将领魏贲也不示弱,手持长枪迎战。两马交锋,刀枪交加,战斗了三十个回合。

南宫适被魏贲逼得汗流浃背,心里想:“刚刚出兵就遇到这样的强敌,如果败回大营,元帅一定会责怪我。”就在南宫适心神恍惚之际,魏贲大喝一声,抓住他的袍带,将他生擒过马去。魏贲说:“我不取你性命,快去请姜元帅出来见面。”随后放南宫适回营。

军政官向子牙报告了南宫适的情况。子牙命南宫适进帐,并听了他的汇报后,大为震怒:“六十万大军中,你作为左哨首领,居然在第一次交锋就败下阵来,还敢回来见我?”子牙下令左右:“把他带到辕门外,斩首!”随即南宫适被推到辕门外。

魏贲见南宫适即将被斩首,立即在马上大声呼喊:“等一等,刀下留人!我只想见姜元帅,我有重要的机密要商议!”军政官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子牙:“元帅,那人在辕门外呼喊‘请元帅答话,刀下留人,有机密相商’。”

子牙听后非常愤怒:“这个小人先是擒获我的将领,又不杀,反而放他回来,现在又在辕门前求情!速速传令,摆好队伍,出营迎敌!”随着炮声响起,大红宝纛旗飘扬,辕门下的战士一个个身穿红袍金甲,气势英勇威猛。先锋官骑着玉麒麟,气势如虹;哪吒驾着风火轮,神情威严;雷震子蓝面红发,手持黄金棍;韦护手执降魔杵,每一个都是英姿飒爽。真可谓是:铁衣甲海显威风,一队天神从天而降。

当子牙在四不相上见到魏贲时,他问道:“你是谁,为何请求见我?”魏贲见到子牙的整齐威仪和兵士的鲜亮装备,意识到这是兴隆之兆,于是从马上滚下来,伏在道旁,说:“我听说元帅领天兵伐纣,特来归附,愿为元帅效犬马之劳,希望功名能留于历史。因未曾见过元帅,不敢擅自加入。现在见到元帅的精兵强将和严明的纪律,我知道这不仅是军威,更是仁德所致。我怎能不投身于此,共同伐除这个暴君,以泄天下人民和神灵的愤怒!”

子牙随即命令将魏贲带进营帐,魏贲再次拜倒说:“我自幼习武,一直未遇贤主。今日得遇明君和元帅,是我多年苦练的幸运。”子牙听后非常高兴。魏贲又跪着说:“虽然南宫适一时失利,但希望元帅能怜悯并赦免他。”子牙回答:“南宫适虽然失利,但你的加入反而是一个好兆头。”随即命令将南宫适带上帐来。南宫适向子牙表示感谢。子牙说:“你是周朝的元勋,作为首领,初阵失机,按理该斩。但魏贲加入周朝,是先凶后吉。尽管如此,你将左哨先行的印交给魏贲,你自己则留在营中听候差遣。”随即子牙命魏贲接替了左哨先行的位置。南宫适完成交接后,子牙下令起兵,此事暂且不提。

因张山战死的消息急速传至汜水关,韩荣得知后,迅速上报至朝歌。微子得知张山战死,洪锦归降周朝的消息后,立刻带着报告进入内庭向纣王汇报。纣王听闻此事大为震惊,惊叹姬发的猖獗已达如此地步。

纣王急忙召集百官,鸣钟鼓于殿前。在朝会上,纣王询问:“姬发大举猖獗,诸位有何良策可以消除这西土的大患?”正当纣王话音未落,中大夫飞廉闪身而出,跪地奏道:“姜尚乃擅长昆仑左术之士,非普通军队所能征服。陛下应下诏,任命孔宣为将军。他精通五行道术,足以擒拿这些叛逆之徒,平定西土。”

纣王同意了飞廉的建议,立即派使者持诏前往三山关,一路上无阻。使者马不停蹄,如飞檄般急速传递,九重丹诏似凤凰般飞至。

使命官抵达三山关,传达了“接旨意”的命令。孔宣接过诏书,带到殿上,钦差官随即开读诏旨。

孔宣接受了天命后,立即打发使者返回朝歌。他连夜整备人马,共计十万大军。在拜过宝纛旗后,他带领军队离开三山关,一路上白天行军,夜晚休息,沿途进食解渴,行程远非一日可至。在行进中,探马报告到中军:“汜水关的韩荣已经接到元帅的命令。”孔宣随即传令请他来见。

韩荣到达中军,鞠躬行礼:“元帅,此次行动来得稍晚。”孔宣问:“为何说晚了?”韩荣回答:“姜子牙已于三月十五日在金台拜将,他的军队已经离开西岐。”孔宣不以为意,回道:“姜尚有何了不起的能耐!我此行定能捉拿姬发及其臣子,送往朝歌。”随后下令:“速速开关,让军队迅速前进,直奔西岐大道。”

不出一日,孔宣的军队到达了金鸡岭。探马又来报告:“金鸡岭下,周军已经到达,请元帅指示。”孔宣立即下令:“在岭上扎营,阻挡周军的进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