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白话封神演义新 > 武王白鱼跃龙舟

白话封神演义新 武王白鱼跃龙舟

作者:清风随竹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2:12:22 来源:书海阁

话说袁洪调兵前往孟津驻扎,以阻止诸侯军队的进攻,这里暂且不表。而在渑池县,张奎一直在盼望朝歌的救兵。然而,有探马来报说:“天子招募了新元帅袁洪,调兵二十万驻扎在孟津,但并没有发兵来救渑池。”张奎听后大惊,说:“天子不发救兵,这城如何守得住!前有周兵,后有孟津的诸侯,我们腹背受敌,这是必败之道。如今反而置我们不救,这可如何是好?”于是,他急忙与夫人高兰英商议对策。

高兰英说:“凭我们两人的能力,也可以抵挡周兵一段时间。现在袁洪在孟津阻住诸侯的军队,那么南北两路的诸侯就不能抄我们的后路。我们只需要打听袁洪的战况,如果他能够打败南北两路的诸侯,我们再与你合兵共破周武,就没有不胜的道理。现在我们只需要设法守城,不要与周将正面对敌。等到他们粮尽兵疲的时候,我们一战就可以成功。”张奎听了夫人的话,虽然心里有些疑虑,但也只能如此行事。

另一方面,子牙见渑池这个小县城久攻不下,反而损失了许多将领,心中十分郁闷。他正在中军帐中伤悼阵亡的将士,忽然有辕门官来报:“有一道童求见。”子牙传令请道童进来。不一会儿,只见一个道童来到帐下行礼说:“弟子是夹龙山飞龙洞衢留孙的门人。因为师兄土行孙在夹龙山猛兽崖被张奎所害,家师已经知道这是上天的定数,救不得了。但是过渑池还需要有缘由,所以家师特地派弟子来此下书给师叔,师叔看了书就会明白其中的缘由。”

子牙接过书信展开观看,只见书上写道:“道末衢留孙致书于大元帅子牙公麾下:土行孙合该在猛兽崖死于张奎之手,这是理数难逃的命运,我只能在崖边垂泪叹息而已。现在张奎善于守城,我们急切之间难以攻下。但是他的命运也即将终结。

当日,子牙发出命令,哪吒、雷震子各自领令箭前往指定地点,杨戬、杨任也领柬贴行动,韦护同样领柬贴执行任务。子牙部署完毕,到了晚间,周营中炮声震天,三军呐喊,直杀向渑池县城下。张奎急忙上城设法守护,用尽千方百计进行防御,使得周军一时难以攻下。

子牙知道张奎善于守城,于是暂时鸣金收兵,打算另谋策略。到了次日午末未初时分,他请武王上帐相见,说道:“今日请大王同老臣一起出营,去察看渑池县的城池,以便更好地攻取。”武王是一位忠厚的君子,随即应允道:“孤愿往。”

于是,武王和子牙一同出营,来到城下周围仔细观察。子牙用手指着城墙对武王说:“大王,若要攻破此城,必须使用轰天大炮方能攻打。只要有了这种大炮,此城便可一举攻破。”两人在城下指画商讨攻城之策,却被渑池城上的哨探士卒看在眼里。

哨探士卒立刻报告给张奎:“启禀老爷,姜子牙同一穿红袍的人在城下探看城池。”张奎听报后上城来查看情况,果然看到子牙和武王在城下指指点点。张奎心中不禁暗想:“姜尚欺我太甚!只因我连日坚守此城不与他交战,他便欺我无人可用,在我城下肆行无忌。”

于是张奎下城对夫人高兰英说:“你可用心坚守此城待我出城去杀他们个措手不及以防后患无穷。”高兰英答应一声便上城观战去了。而张奎则上马拎刀打开城门如飞马一般冲了出来大声呼喊道:“姬发、姜尚!拿命来!

子牙和武王见张奎追来,便拨马向西逃走。张奎紧追不舍,见周营中一将也不出来接应,他越发放心大胆地追赶。追了约有三十里路,突然听到金鼓齐鸣,炮声响亮,三军呐喊声震动天地。原来,这是周营中的大小将官按照子牙的事先部署,齐出营来,直杀向渑池城下。

高兰英在城上全副武装,守护城池。她忽听周营中又是炮响,却不知其故。就在这时,城上落下哪吒来。哪吒现出三首八臂的法身,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向高兰英杀来。高兰英急忙上马,用双刀抵住哪吒。但二人在城上争斗不便,于是高兰英决定走马下城与哪吒继续交战。

然而,她刚下城就遭遇了哪吒的猛烈攻击。与此同时,雷震子也展开双翅飞上城来,用黄金棍将城上的军士打散,并迅速斩关落锁,让周兵得以进城。高兰英见势不妙,正欲取出葫芦放出太阳神针进行反击,但已经来不及了。哪吒一记乾坤圈准确地打中了她的头顶,将她打下马来。紧接着,哪吒又一枪刺去,结果了高兰英的性命。高兰英的灵魂随即飘向封神台去了。

话说雷震子和哪吒攻进了渑池县,守城的军士们见主母已死,纷纷伏地投降。哪吒对他们说:“你们都免于一死,等候元帅来安民吧。”然后,哪吒又对雷震子说:“道兄,你先在城上守住,我去接应师叔和武王,免得他们受到惊吓。”雷震子答应一声,哪吒便登上风火轮,往正西方向赶去。

此时,张奎正在追赶子牙,已经追了二十里远近。突然,他听到炮声四起,喊声大振,心中惊疑不定,也不再追赶子牙。子牙在后面大声呼喊:“张奎!你渑池已失,何不归降?”张奎心慌意乱,知道自己中了计,于是勒转马头,沿着原路返回。天色已黑,张奎正遇上哪吒。哪吒现出三首八臂的法身,大骂道:“逆贼!你今日还不下马受死,更待何时!”张奎大怒,挥刀直取哪吒。哪吒手中枪急架相还。两人交战数合后,哪吒又祭起九龙神火罩向张奎罩来。张奎知道这神火罩的厉害,于是身子一扭,往地下去了。哪吒见张奎逃走,想起土行孙的遭遇,心中不禁感到悲伤。他往前去迎接武王和子牙。

张奎急忙走到城下,见雷震子立在城上,知道城池已经陷落。他不知道自己的夫人是死是活,心想:“不如前往朝歌与袁洪合兵一处再作打算。”于是张奎全副武装施展地行术沿着黄河大道如风一般飞去。

哪吒上前迎接武王和子牙一同回到渑池县。他们将大军进城屯扎又将城上的周将首级收殓设祭安葬。此时杨任远远望见张奎从地底下来了他对韦护说:“道兄张奎来了。你要仔细些不要让他跑了。你看我的手往哪里指你就往那边祭降魔杵镇住他。”韦护答应一声。张奎正走着远远看见杨任骑着云霞兽手心里的神光射向他。杨任大呼道:“张奎不要走!

张奎听到杨任的呼喊,吓得魂不附体,不敢有片刻停留,立刻施展地行法,瞬间逃走了一千五百里远。杨任骑着云霞兽紧追不舍,而韦护则在上空注视着杨任,三人形成了一场奇特的追逐战。

张奎在地下逃窜,杨任紧紧跟随在他的上方。无论张奎往左还是往右,杨任都能迅速调整方向继续追赶。张奎无法摆脱杨任,只能不断向前飞奔,试图找到逃脱的机会。

然而,就在他即将逃到黄河岸边时,却遇到了杨戬的阻拦。杨戬奉子牙之命,早已在黄河岸边等候多时。他见杨任追来,立刻点燃了衢留孙指地成钢的符箓,将黄河岸边变得如同铁桶一般坚固。

张奎冲到黄河岸边,却发现四面八方都被封锁得严严实实,半步也无法移动。他左冲右撞,却始终无法找到突破口。当他试图撤身退回时,却发现后面也已经被封锁得如同铁壁一般。

张奎陷入了绝境,心中慌乱无措。就在这时,杨任用手指向下方一指,半空中的韦护立刻将降魔杵狠狠地砸了下来。这降魔杵是镇压邪魔、护三教**的宝物,威力无比强大。可怜的张奎哪里承受得住这样的攻击!他瞬间被降魔杵打成齑粉,灵魂也飘向了封神台。

杨任、韦护和杨戬三人得胜归来,向子牙详细汇报了打死张奎、追赶至黄河的经过。子牙听后大喜过望,在渑池县逗留了数日之后,便择日起兵继续前行。

那一天,子牙整顿了人马,离开了渑池县,一路向黄河而来。时值隆冬,天气异常寒冷,众将官身穿重重铁铠,披着叠叠征衣,仍然难以抵挡刺骨的寒气。这种严寒的天气,有如诗中所描述的那样:被子再厚也感觉不到温暖,手缩在袖子里像握着冰块。枯萎的叶子上挂着霜花,苍松的枝头上也挂着冻结的铃铛。大地因为过于寒冷而开裂,池塘因为水结冰而变得平整。渔夫的舟上空有钓线,因为鱼儿都藏身在冰层之下。道观里空无一人,因为连修行之人都无法忍受这样的寒冷。樵夫为找不到足够的柴火而发愁,贵族王孙则因为有足够的炭火而感到欢喜。出征的将士必须意志如铁,才能在这样的严寒中坚持下去,而诗人则因为手指冻僵而无法书写。即使穿上皮袄仍嫌不够,披上貂裘也还觉得轻薄。年迈的和尚在蒲团上坐得身体僵硬,旅人在纸糊的帐篷里因为寒冷而魂飞魄散。不要惊讶于这严寒的威力,因为军队的行进命令就像雷霆一样不可违抗。

当子牙的人马来到黄河边时,左右的士兵立即将消息报到中军。子牙命令道:“向民众借用船只,并且每只船都要支付五钱的工食银,我们不能白白使用民众的船只。”这一举措使得万民乐业,无不欢呼感德,称赞子牙真是一位“时雨之师”。

接着,子牙又传令准备一只龙舟,专门用来装载武王。子牙与武王坐在龙舟的中舱里,左右的士兵划着桨向黄河中心进发。突然,只听得黄河内波涛汹涌,风声大作,武王的龙舟在巨浪中颠簸不已。武王惊问道:“相父,这龙舟为何如此颠簸?”子牙回答道:“黄河水流湍急,平日里浪花就不小,更何况今日有风,而我们的又是龙舟,所以颠簸得厉害。”

武王又说:“推开舱门,让我看一看外面的情况如何?”子牙和武王一起推开舱门一看,只见黄河上浪涛滚滚,层层叠叠的巨浪像山一样压过来。

武王看到黄河白浪滔天,一望无际的景象,被吓得面如土色。那龙舟在巨浪中上下颠簸,忽然一个旋涡将水面分开,随着一声响亮,一尾白鱼跳进了船舱。这突如其来的情况让武王吓了一跳。那鱼在船舱中左冲右突,跳起四五尺高。

武王问子牙:“这鱼跳进船里,是吉是凶?”子牙回答说:“恭喜大王!贺喜大王!鱼入王舟,象征着纣王即将灭亡,周室将要兴起。这正是预示大王您将继承汤的天下。”子牙随即传令给厨师,让他们将这条鱼烹制好给武王享用。但武王却说:“不可。”他命令将鱼扔回河中。子牙劝道:“既然这鱼已经跳入了大王的船中,岂能舍弃?正所谓‘天赐不取,反受其咎’,理应享用它,不可轻易丢弃。”

武王的左右侍从听从了子牙的命令,迅速让厨师烹制这条鱼。不一会儿,鱼就被烹制好并献了上来。子牙命令将鱼分赐给各位将领享用。

过了一会儿,风平浪静,龙舟已经顺利地渡过了黄河。

当得知周兵已到,四百诸侯便开始准备迎接武王。子牙深知武王是位仁德之主,决不会做出欺君之事。他担心如果众诸侯过于尊敬地称呼武王,可能会让他在中间产生犹豫,进而影响大事的进展。因此,子牙认为必须预先进行安排,以便在相见时不露出破绽。等到破纣之后,再作进一步的决定。

于是,子牙对武王说:“虽然现在船已经靠岸,但请大王仍留在船上。待老臣先上岸,陈设好器械,整顿军威,向诸侯展示武力,并设立好营栅,然后再来请大王上岸。”武王回应道:“一切都听凭相父的安排。”

子牙率先上岸,率领大队人马在孟津设立了营塞。随后,众诸侯纷纷来到中军帐中见子牙。子牙迎接他们上帐,相互行礼后,对他们说:“各位君侯在见到武王时,不必深入谈论讨伐暴君、安抚百姓的原因,只以观察商朝的政务为借口。等到破纣之后,我们再作进一步的商议。”众诸侯听后大喜,都按照子牙的吩咐行事。

接着,子牙命令军政官与哪吒、杨戬前去迎接武王。后面又有西方二百诸侯随后渡过黄河,与武王的车驾一同前进。这真是一次天下诸侯的大会合,场面自然非同一般。有诗为证:

今日诸侯会孟津,纷纷杀气满红尘。

旌旗向日飞龙凤,剑戟迎霜泣鬼神。

士卒赳赳歌化日,军民济济庆仁人。

应知世运当亨泰,四海讴吟总是春。

当武王与西方二百诸侯来到孟津大营时,探马立即将消息报入中军帐。子牙随即率领南北二方四百诸侯以及数百位小诸侯前来迎接。武王直接进入中军帐中,与众诸侯相见。其中包括南伯侯鄂顺、东南扬侯钟志明、西南豫州侯姚楚亮、北伯侯崇应鸾等重要诸侯。

当所有的诸侯都进入营地后,只有东伯侯姜文焕还未曾进入游魂关。于是,大家便安排武王进入中军帐。然而,武王却非常谦让,与众诸侯相互推辞了很长时间。最后,武王与众诸侯一起下拜,场面非常庄重。

所有的诸侯都俯身下拜,说道:“今天大王亲临此地,让我们这些诸侯得以一睹天颜,仰观大王的威严与德行。我们希望大王能早日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这对于天下来说将是莫大的幸事!对于万民来说也将是莫大的幸事!”

武王则非常谦虚地回答说:“我姬发继承先王的遗业,孤陋寡闻,德行不足,深恐有负于先祖的功业。承蒙天下诸侯传檄相邀,特此拜相父姜子牙为军师,与各位贤侯相会,共同观察商朝的政务。如果说是我姬发冒昧兴师,那我岂敢当此大任。我唯一希望的,就是能得到各位贤侯的教导和帮助。”

这时,豫州侯姚楚亮上前对武王说:“纣王无道,杀妻诛子,焚炙忠良,杀戮大臣,沉湎酒色,不敬上天,废弃祭祀,抛弃百姓,亲近罪人。这些行为已经触怒了上天,因此上天才会降下灭亡商朝的命令。我们奉大王的命令,恭行上天的惩罚,讨伐罪恶,安抚百姓,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这正是顺应天意、顺应人心的举动,可以平息人神的愤怒,让天下人都感到高兴。如果我们和大王都坐视不理,那我们的罪过就和纣王一样了。希望大王能明察秋毫,做出正确的决定。”

武王说:“纣王虽然不走正道,但都是受到臣下的蒙蔽和诱惑。现在我们只是去观察商朝的政务,擒拿那些受他宠幸的奸邪之人,责令纣王改正他的弊政,那么天下自然就会太平了。”

彭祖寿则说:“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之人才能居其位。以前尧帝拥有天下,但因为他的儿子不肖,所以把帝位禅让给了舜。舜帝拥有天下,也是因为他的儿子不肖,所以把帝位禅让给了禹。禹的儿子贤能,能够继承父亲的事业,所以帝位一直相传到夏桀。然而夏桀德行衰败,暴虐无道,天人共愤,所以商汤得以奉行上天的惩罚,把夏桀流放到南巢,讨伐夏朝而拥有天下。历史上贤圣的君主六七位都做过这样的事情。至于纣王,他罪恶贯盈,毁弃善政,残害百姓,不遵天道,皇天震怒,降下灾祸于商朝,因此上天命令大王来代替殷商,成为天下的共主。大王,希望你不要再三推辞,以免辜负了诸侯的期望。”

武王听了这番话,仍然非常谦让,没有立即应承。子牙此时插话说:“各位贤侯,今天也不是商议正事的时候,等我们到了商郊再详细谈论这些事情吧。”众诸侯都附和说:“丞相说得没错。”于是武王便命令营中准备酒宴,大宴诸侯一场,此事暂且不表。且说在商营中的袁洪,此时收到探马的报告:“现在有武王的军队已经到达孟津,并在那里下寨,正在大会诸侯,请元帅定夺应对策略。”殷破败听后,急忙上前说:“周武王乃是天下的叛逆之首,自从他兴兵起事至今,所到之处都取得了胜利,军威非常锐利,元帅切不可轻敌,务必要严阵以待。”

袁洪说:“参军的话虽然有道理,但我认为那姜尚不过是一个来自磻溪的村夫,他能有什么大本领?这之前我们各关的将士之所以失败,只是因为他们不用心,才让姜尚侥幸成功。参军请放心,看我明日如何布阵,定让他片甲不留。”

第二天,子牙升帐,众诸侯上前参见。这时,夷门伯武高逵上前说道:“启禀元帅,我们六百诸侯驻兵在此,一直未敢擅自用兵,只是在此地拒守,等待武王的大驾来临,以便听候调遣。今日我们若不能先擒住袁洪,那这小子还会逞强,根本不知道天兵的威力是不可战胜的。希望元帅能早日下令施行。”

子牙回应道:“贤侯的建议非常好。我们必须先下战书,然后再在孟津会兵,这样才能向天下展示我们的正义之师是如何击败邪恶势力的。”众人听后都大为高兴。子牙于是连忙修书一封,派遣杨戬前往商营内去下战书。

杨戬领命后,来到商营前下马,大声呼喊道:“我奉姜元帅的命令,来此下战书!”商营的探事小校听到后,立刻将消息报告给中军袁洪。袁洪得知周营来下战书,便命令左右:“让他进来。”不一会儿,军政官带着杨戬来到中军帐中。

杨戬将战书呈递给袁洪。袁洪看完后说道:“我不需要写回信,就约定明日会兵吧。”杨戬听后便告辞回到周营,向子牙汇报了袁洪的回应。子牙随即传令给众诸侯:“明早会兵,大家各自做好准备。”于是众人纷纷去准备了。

第二天,周营中炮声隆隆,子牙调出大队人马,有六百诸侯一同出战。周军正中是子牙的人马,全部举着大红旗;左侧是南伯侯鄂顺的军队,右侧是北伯侯崇应鸾的军队,他们举着五色的幡幢,整个阵势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座由盔甲组成的山海,威势如同猛虎下山,英勇无比。周军布好阵势后,三军齐声呐喊,冲向商军的前沿。

商营的哨马将周军的动静报告给了袁洪。袁洪与众将出营观看周军的大兵队伍,只见天下诸侯像雁翅一样排开,分列左右两侧,正中是元帅姜尚,左侧有鄂顺,右侧有崇应鸾。这场面真是壮观无比,有诗赞道:“诸侯共计破朝歌,正是神仙遇劫魔。百万雄师兴宇宙,奇功立在孟津河。”又有诗云:“姜尚东征除虐政,诸侯拱手尊号令。妖氛滚滚各争先,杨戬梅山收七圣。”

话说袁洪骑在马上,看见姜子牙身穿道服,乘着四不相神兽来到军前。姜子牙左右排列着众位门人弟子,后面跟着武王乘坐的逍遥马,南北两侧则分列着众位诸侯。而袁洪自己则身穿银盔素铠,坐在白马上,手持一条铁棍作为武器担在马鞍上英姿飒爽。他的英雄气概让人望而生畏。如何描绘袁洪的英勇形象呢?有诗赞道:“银盔素铠璎珞红凝,左插狼牙箭右悬宝剑锋。横担宾铁棍白马似神行,幼长梅山下成功古洞中。曾受阴阳诀又得天地灵,善能多变化玄妙似人形。梅山称第一保纣灭周兵。”

姜子牙策马上前问道:“来者可是成汤的元帅袁洪?”袁洪回答说:“你就是姜尚吗?”姜子牙说:“我正是奉天命征讨、扫荡成汤的天宝大元帅。如今天下已经归顺周朝,商纣王无道,导致天下人都离心离德,他很快就将束手就擒。你的一点点力量,又如何能扑灭这熊熊燃烧的大火呢?如果你早早投降,我们还可以饶你不死;如果你执迷不悟,一旦兵败,就会玉石俱焚,到时候你想求生也来不及了。不要再执迷不悟,白白地让自己陷入痛苦之中。”

袁洪听后大笑说:“姜尚,你只知道在磻溪捕鱼,却不知道水有深浅。今天你侥幸通过五关,没有遇到真正的将才,让你深入我们的重地,你竟敢在这里花言巧语,迷惑我们的军心!”他回头对身边的先行官说:“谁来帮我拿下这个狂妄之徒,以泄天下之愤?”旁边有一人大声呼应说:“元帅放心,我来取他性命!”说完他骑马飞奔到阵前,挥动手中的长枪直取姜子牙。

这时右伯侯姚庶良也纵马前来助战,他手中挥舞着大斧大呼道:“小子休得猖狂,有我在此!”两人也不搭话直接开战。两马相交时枪斧并举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斗如何激烈有诗为证:“征云荡荡透虚空剑戟兵戈扰攘中今日姜公头一战孟津血溅竹梢红。”

姚庶良手中的大斧舞得飞快让常昊难以招架。但常昊并非等闲之辈他是梅山上的一个蛇精变化而成。然而姚庶良并不知情他只想着如何取胜。在激战中常昊渐渐不敌败下阵去。姚庶良见状立刻催马追赶上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