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白话封神演义新 > 武王封列国诸侯

白话封神演义新 武王封列国诸侯

作者:清风随竹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2:12:22 来源:书海阁

姜子牙下令斩了飞廉、恶来后,又进入封神台,呼唤清福神柏鉴,命他将这两个奸臣的魂魄带至坛前受封。很快,清福神便引领着飞廉、恶来的魂魄来到了封神台下。只见他们的魂魄跪在那里,神情凄切,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

姜子牙庄严地宣读太上元始的敕命:“飞廉、恶来,你们生前甘心为奸佞,簧惑君王,导致国家败亡,君主身死。你们只知盗宝以求荣身,却没想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现在,你们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幽冥之中也有你们的记录。这都是你们自己造下的罪孽,也是你们命中注定的劫数。我特封你们为冰消瓦解之神,虽然你们是恶煞,但也要恪尽职守,不得再肆意行凶。你们要谨记这份神命!”

飞廉、恶来听完封号后,感激涕零,叩首谢恩,然后离开封神台。姜子牙封完神后下台,率领百官返回西岐。他们一路行进,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思考。

回到岐州后,姜子牙进入都城相府安息。众官员也各自回到自己的私宅。

次日早晨,武王姬发登上宝座,真是一位有道的天子,朝会的仪式自然与众不同。只见香雾弥漫,瑞烟缭绕,旭日初升,庆云舒展,五彩斑斓。众官员身着官服,佩戴的玉佩叮当作响,袍袖在清风中舞动;龙蛇图案的影子在地上晃动,四周围绕着御帐迎接朝阳。静鞭三响后,文武百官齐声高呼“万岁”。

为了描绘这早朝的盛景,后唐人有诗赞美道:

头戴红巾的鸡人报晓,尚衣官员才进献翠云裘。

九重天门敞开宫殿,万国使臣朝拜天子。

日光初照仙人掌动,香烟缭绕在帝王的浮龙袍上。

朝会结束须颁五色诏令,佩声响起回归凤池头。

武王升殿后,当驾官传旨:“有事者出班启奏,无事则卷帘散朝。”话音未落,姜子牙从班部中走出,上殿俯伏称臣。武王问:“相父有何奏章要呈给朕看?”姜子牙奏道:“老臣昨日奉师命将忠臣良将与不道之仙、奸佞之辈,都依照劫运,遵奉玉帝的敕令一一封神。他们都已各归其位,享受祭祀,护国佑民,掌管风调雨顺之权,执掌福善祸淫之柄。从今以后,天下将永保太平,无需陛下再为战事操心。然而,天下诸侯与随行的征战功臣,以及名山洞府的门人,都曾亲冒矢石,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天下已经安定,应该分封土地,赐予爵禄,让他们的子孙世代享受封地,以彰显崇德报功之义。此外,亲王的子孙也应当分封土地,建立藩屏,以壮大王室。昔日上古三皇、五帝的后代,也应当分封土地,以回报他们的历史功绩。

武王听完姜子牙的奏议后,正准备下令实施,这时李靖、杨戬等人却出列奏请归山。他们表示,自己原是山野之人,奉师命下山助武王平定天下,如今任务已完成,理应回归山林,覆命于师。他们坦言对红尘中的富贵功名并无留恋,只希望武王能恩准他们归山。

武王听后十分不舍,他深知这些忠臣义士为他平定天下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认为他们的功劳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他感慨道:“朕蒙卿等旋乾转坤之力,浴日补天之才,得以平定祸乱,重开宇宙。你们对社稷和百姓的功绩真是无穷无尽,即使家家户户都祭祀你们,也不足以报答你们的劳苦。如今你们却要坚持归山,朕怎么忍心让你们离开呢?”

然而,李靖等人却坚决表示要归山。他们解释道:“陛下仁德深厚,我们已经沐浴恩泽很久。但我们生性恬淡,志向在山野,师命难以违背,天意岂敢逆天而行?请陛下怜悯并赦免我们的离去,我们将不胜感激!”

武王见李靖等人去意已决,无法挽留,心中充满了伤感。他回忆起昔日征伐之时的忠臣义士们如云如雨般聚集在自己身边,如今却只剩下寥寥数人,心中不禁涌起今昔之感。他感慨道:“如今你们正值太平之时,应当与朕共享安康之福,但你们却坚决要归山。朕虽然想强留你们,但又怕违背你们的初衷。今日朕只好勉强答应你们的请求,但心中却十分悲伤。”

武王决定第二天亲自率领百官到南郊为李靖等人饯行,以表达他这些年来的感激之情。李靖等人听后十分感激地叩谢了王恩。朝中的其他官员听到这个消息后也都感到十分惋惜和凄凉,姜子牙更是心中不胜感慨。朝会结束后众人各自散去,只留下武王一人在殿中沉思着这段难忘的君臣之情。

次日,光禄寺的典膳官提前到南郊准备,精心布置了九龙装饰的宴席,一切齐备。文武百官与李靖等人也先至南郊等候武王,只有姜子牙在朝中等待与武王一同前往。当武王升殿,传旨銮舆出城时,姜子牙紧随其后。一路上香烟缭绕,瑞彩缤纷,士民们欢悦地前来观看武王与众仙人饯别,整个城市的居民都被轰动,纷纷聚集在郊外。

武王抵达南郊后,文武百官上前接驾,李靖等人也上前叩谢,表示感激。武王亲手挽住他们,安慰道:“今日你们归山,成为方外神仙,朕与你们已无君臣之属,希望你们不要过于谦虚。今日当痛饮尽醉,让朕不知道你们的离去,否则朕心中怎能不感到伤感呢?”李靖等人连连顿首称谢。不久,当驾官报告酒已备齐,武王命左右奏乐,各官依次就位,武王坐在上座。箫声迭起,君臣欢饮,轮杯把盏,真是畅快淋漓。宴席上各种珍馐美味应有尽有,君臣们畅饮多时。当李靖等人出席谢宴告辞时,武王也起身执手相送,再三劝慰并又饮了数杯。李靖等人坚决告别,武王知道无法挽留不觉泪下。李靖等人安慰他说:“陛下当善保天和,则臣等不胜庆幸。期待他日再能相见。”武王无奈只好放行。

李靖等人拜别武王及文武百官后离去,姜子牙不忍分离又送了一程才洒泪而别。后来李靖、金吒、木吒、哪吒、杨戬、韦护、雷震子这七人都肉身成圣。

姜子牙告别了李靖等七人后,率领随从进入西岐城,回到自己的相府。到了第二天的早朝,武王登上宝殿,姜子牙和周公旦一同出班奏请。他们说:“昨日陛下恩赐李靖等人归山,实现了他们的修行愿望,我们为此感到非常高兴。但现在还有许多有功之臣应当分封土地,请陛下尽快实施,以满足臣子们的期望。”

武王回应道:“昨日七位大臣归山,朕心中十分不舍。现在关于分封的仪制,就按照相父和御弟你们所商议的来实施吧。”姜子牙和周公旦感谢恩典后退出宝殿,开始详细商议分封的仪式细节以及位次,然后再上请武王作出最终的裁定。

到了第二天,武王再次登上宝座,命令御弟周公旦在金殿上宣布分封名单。首先追封先祖,从太王、王季到文王都追封为天子。其他的有功之臣以及先朝帝王的后裔则按照功劳大小分封为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那些功劳不足以封为五等爵位的,则被封为附庸。分封的名单和次序都确定之后,周公旦才开始正式宣布每个人的封赏。

以下是列侯的封国号、名讳及其相关历史的详细描述:

鲁 - 姬姓,侯爵。这个封国与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有关。周公旦辅佐了文王、武王和成王,为天下立下了赫赫功勋。后来,成王任命他为大宰,并赐给他位于扶风雍县东北的周城作为食邑,因此他也被称为宰周公。他留在朝中辅助天子,并主持陕地以东的诸侯事务。他的长子伯禽被封于曲阜,得到了七百里的土地,以及宝石和大弓作为分封的象征,被封为鲁侯,以辅助周王室。

齐 - 姜姓,侯爵。这个封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炎帝的后代伯益,他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而得到封赏,并被赐姓姜,称为吕侯。他的封国原本位于南阳宛县的西南。到了商朝末年,太公吕望从渭水崛起,成为周文王和武王的师傅,并因辅佐文武二王平定天下而立下大功。他被封于营丘,成为齐侯,在所有的诸侯中排名显赫。这个封国位于今天的山东青州府。

燕 - 姬姓,伯爵。这个封国与周朝的同姓功臣君奭有关。君奭辅佐了文王和武王,为平定天下立下了大功,并被封为周太保,食邑于召地,因此也被称为召康。他留在朝中辅助天子,并主持陕地以西的诸侯事务。他的儿子被封为北燕伯,封地位于幽州的蓟县。

魏 - 姬姓,伯爵。这个封国与周朝的同姓功臣毕公高有关。毕公高辅佐了文王和武王,为平定天下立下了大功,并被封于魏国作为他的领地。这个封国位于今天的河南开封府高密县。

管 - 姬姓,侯爵。这个封国与武王的弟弟姬叔鲜有关。他被任命为监视武庚的官员,因此被封于管地,即今天的河南信阳县。

蔡 - 姬姓,侯爵。同样是武王的弟弟,名为姬叔度,也因监视武庚而被封于蔡地。这个封国位于今天的河南汝宁府上蔡县。

曹 - 姬姓,伯爵。与武王弟弟姬叔振铎有关。在武王成功征服商朝后,姬叔振铎被封于曹地,即今天的济阳定陶县。

郕 - 姬姓,伯爵。与武王的弟弟姬叔武有关。武王在灭商后,将姬叔武封于郕地,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兖州府汶上县。

霍 - 姬姓,伯爵。与武王的弟弟姬叔处相关联。在武王推翻商朝统治后,姬叔处被封于霍地,即今天的山西平阳府。

卫 - 姬姓,侯爵。这个封国与武王同母的弟弟有关,他被封为大司寇,并在康地享有食邑,因此也被称为康叔。后来,他被进一步封于卫地,即今天的北京冀州地区。

滕 - 姬姓,侯爵。与武王的弟弟姬叔绣有关。在武王成功征服商朝后,姬叔绣被封于滕地,即今天的山东章邱县。滕国在周朝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诸侯国,与周边国家保持着密切的政治和经济联系。

晋 - 姬姓,侯爵。这个封国与武王的少子唐叔虞有关。最初,他被封于唐地,但后来这个地方被改名为晋。晋国的位置在今天的山西平阳府绛县东翼城。晋国在周朝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在春秋时期,晋国成为了霸主之一,对当时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吴 - 姬姓,子爵。这个封国与周太王的长子泰伯的后代有关。在武王推翻商朝后,他们被封为吴国的君主。吴国位于今天的吴郡地区,也就是长江下游的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吴国在春秋时期逐渐崛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虞 - 姬姓,公爵。与周太王的儿子仲雍的后代有关。在武王征服商朝后,他寻找泰伯和仲雍的后代,并找到了已经成为吴国君主的章已。为了表示对这两位先祖的尊敬和纪念,武王另外封章已的弟弟为虞国的君主。虞国位于今天的河南太阳县地区。虞国在周朝时期虽然不算是一个大国,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交流。

虢 - 姬姓,公爵。这个封国与王季的儿子虢仲有关,他是文王的弟弟。虢仲和另一位弟弟虢叔都曾担任文王的卿士,为周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他们在王室中的卓越贡献和文王的深厚友爱,他们被称为“二虢”。在武王成功推翻商朝后,虢仲被封于弘农地区的陕县东南之虢城,建立了虢国。

楚 - 芈姓,子爵。楚国与颛帝的后裔鬻熊有关。鬻熊曾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师傅,为周朝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他被封于荆蛮之地,以子男的身份居住在那里。楚国的位置大致在今天的丹阳南郡枝江县一带。在周朝时期,楚国逐渐崛起,成为南方的重要政治和军事力量。

许 - 姜姓,男爵。许国与尧时代的四岳伯夷的后代有关。由于他们的先祖有功于国家,武王在征服商朝后,封伯夷的后代文叔于许地。许国位于今天的许州地区。许国在周朝时期是一个小国,但也曾参与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交流。

秦 - 嬴姓,伯爵。秦国与颛帝的后裔柏翳有关。柏翳因先世的功绩,在武王推翻商朝后被封于秦地。秦国的位置大致在今天的陕西西安府一带。秦国在春秋时期开始崛起,并在战国时期成为统一六国的强国,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秦朝。

莒 - 嬴姓,子爵。莒国与少昊的后代有关。由于他们的先祖对国家有功,武王在征服商朝后封其后代兹与期于莒城。莒国位于今天的阳莒县地区。

纪 - 姜姓,侯爵。纪国与太公(即姜尚,也称吕尚)的次子有关。武王为了纪念太公的功绩,在分封时将其次子封于纪地。纪国的位置大致在今天的东莞剧县一带。纪国在周朝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诸侯国,与周边国家保持着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邾 - 曹姓,子爵。邾国与陆终的第五子晏安的后代有关。武王在征服商朝后,封晏安的后代曹挟于邾地。邾国位于今天的山东邹县地区。在周朝时期,邾国虽然不算大国,但也在当地政治和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

薛 - 任姓,侯爵。薛国与黄帝的后代有关,其先祖因世代有功,受到武王的赏识。在武王推翻商朝后,他封黄帝的后代奚仲于薛地。薛国位于今天的山东沂州地区。薛国在周朝时期是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诸侯国,参与了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交流。

宋 - 子姓,公爵。宋国与商王帝乙的长庶子微子启有关。由于商纣王暴虐无道,微子启选择抱着商朝的祭器归顺周朝。为了表彰他的忠诚和智慧,武王在征服商朝后封微子启于宋地。宋国位于今天的睢阳县一带,是周朝时期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宋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显着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杞 - 姒姓,伯爵。杞国与夏禹王的后代有关。武王在征服商朝后,寻找夏禹的后裔,找到了东楼公,并将其封于杞地,以供奉夏禹的祭祀。杞国的位置大致在今天的开封府雍丘县一带。杞国在周朝时期虽然规模不大,但作为夏禹的后代,其在文化和宗教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陈 - 妫姓,侯爵。陈国与帝舜的后代有关。帝舜的后裔孙阏父曾担任武王的陶正(掌管陶器的官员),因其擅长制造和改良器具而受到武王的赏识。武王将自己的长女大姬嫁给阏父的儿子满,并将他封于陈地,以供奉虞帝的祭祀。陈国的位置在太皞的废墟上,即今天的陈县地区。陈国在周朝时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对后来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焦 - 伊耆姓,侯爵。焦国与神农的后代有关。由于他们的先祖对国家有功,武王在征服商朝后封神农的后代于焦地。焦国的位置大致在今天的弘农陕县一带。焦国在周朝时期虽然不算大国,但也曾在当地政治和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

蓟 - 姬姓,侯爵。蓟国与帝尧的后代有关。武王在推翻商朝后,寻找帝尧的后裔,并将其封于蓟地,以供奉唐帝的祭祀。蓟国的位置在今天的北京顺天府地区。蓟国在周朝时期是北方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对维护周朝的统治和稳定北方边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周朝建立后,武王为了巩固统治,分封了许多亲王、功臣以及先代帝王的后裔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共计有七十二国。这些封国在周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除了之前列举的一些着名封国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封国,如越、向、凡、伯、郜、邓、戎、芮、极、谷、牟、葛、倪、谭、遂、滑、鄣、邢、江、冀、徐、舒、弦、郐、厉、项、英、申、共、夷等。这些封国的具体位置和历史背景在史书中有所记载,但由于篇幅限制,这里无法一一详述。在分封的过程中,武王也根据功劳和地位的不同,给予了各个受封者相应的赏赐和权力。例如,南宫适、散宜生、闳夭等人,都分得了不同等级的土地和权力。同时,武王还大排筵宴,庆贺功臣、亲王和文武百官,并开库藏将金银宝物分赐给诸侯等人。这一系列的举措旨在加强君臣之间的关系,巩固周朝的统治基础。

分封完成后,各个受封者都前往自己的封国赴任,唯独周公旦和召公奭留在朝中辅佐武王。武王认为镐京地处天下之中,是帝王的理想居所,于是命召公迁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府咸阳县)。此外,武王还考虑到姜子牙(师尚父)年事已高,不便在朝为官,因此给予他丰厚的赏赐,包括宫女、黄金、蜀锦以及镇国宝器等,并授予他专征伐的权力,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国享受安康之福。

次日,姜子牙入朝拜谢武王所赐的封赏,并辞别武王前往自己的封国。武王率领百官在南郊为他饯行,子牙叩首谢恩,表达了对武王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离别的不舍。武王安慰他,让他前往封国享受安康之福,不必再在朝中辛勤劳碌。子牙再三拜谢后,方才启程前往齐国。

姜子牙到达齐国后,回想起昔日在朝歌时曾受到宋异人的百般恩义,但因为国家事务繁忙一直未能报答。如今天下已经安定,他认为不趁此时机去修候(拜访并表达谢意)就是忘恩负义之人。于是,他派遣使臣带着黄金千斤、锦衣玉帛和书信前往朝歌问候宋异人。

使臣离开齐国,一路行进,不觉间就来到了朝歌。然而,此时宋异人夫妇已经去世,只有他们的儿子在掌管家业,家境比过去还要富裕几倍。宋异人的儿子收下了礼物,并修回书信让来使带回给姜子牙。

在齐国,姜子牙治理国家有法度,使百姓按时劳作,不违背农时。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齐国就变得安定有序、繁荣昌盛。后来,姜子牙去世,他的儿子灶继承了他的位子。到了小白(即齐桓公)时期,他任用管仲为相,使得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最终,在康公时期,齐国才被田氏所灭。

且说武王定都长安之后,他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国家安定,海内清平,万民安居乐业,天下呈现出一派和乐升平的景象。这种顺应天意的治理方式,使得武王仅凭一次战争就平定了天下,其功绩不亚于尧舜的禅让。后来武王驾崩,成王继位,周公旦辅佐他,成功平定了内部的动乱,天下再次恢复了太平。从太公姜子牙开创基业,到周公旦辅佐成王,最终成就了周朝八百年的辉煌历史。姜子牙和周公旦的伟大功绩,如同天地般充塞于宇宙之间。

后人有诗单独赞美姜子牙斩将封神,为周朝开创不朽基业的功绩:

宝符秘箓出天先,斩将封神合往愆。

敕赐昆仑承旨渥,名班册籍注铨编。

斗瘟雷火分前后,神鬼人仙任倒颠。

自是修持凭造化,故教伐纣洗腥膻。

这首诗描绘了姜子牙凭借天命所归的宝符秘箓,斩将封神,成功平定了商朝的动乱。他的功绩被天地所认可,名垂青史,成为周朝的开国元勋。在斗转星移、神鬼颠倒的战争中,他凭借自身的修为和造化之力,成功辅佐武王伐纣,洗清了天下的腥膻之气。

又有诗赞美周公旦辅佐成王,平定内乱,为周朝开创基业立下首功,同时又有十位治世能臣辅佐他:

天潢分派足承祧,继述谟更自饶。

岂独簪缨资启沃,还从剑履秩宗朝。

和邦协佐能戡乱,典礼咸称善补貂。

总为周家多福荫,天生十乱始同调。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