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从长江到戈壁 > 第二十二章 读书嫌天短 思君情长长

从长江到戈壁 第二十二章 读书嫌天短 思君情长长

作者:用户小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3:21:49 来源:书海阁

正月初六,是陈秀霞出嫁的日子,陈老爹家里又热闹起来。本家叔叔,大爷,婶婶,哥哥,嫂子,挤满了一院子。

陈秀霞坐在闺房镜子前,兰芝拿着梳子给大妹整理头发,秀菊和秀红好奇地围着大姐看这看那。

秀霞穿着新缝制的红色的粗布棉袄,深蓝色的土布裤子。她想着就要离开生活十八年的家,与一个陌生的人生活在一起,心里就有一百个不舍,更多的还有忐忑,泪水忍不住像断了线的珍珠啪嗒啪嗒滴落两颊。

外面传来阵阵鞭炮声,一屋的人都涌了出去。

迎亲的队伍有五、六个人,他们拉着一个板车,下了徐淮公路跨过防涝桥到了陈老爹的家门口。板车的车把上,用红布扎着一朵大红花。

仝兰芝也跑出去看了一眼,看着新郎官感觉怎么这么眼熟呢?嗨!这不是那天送俺回来的那个车夫大哥嘛。

那天一路上他虽没说多少话,但从他只言片语中可以看出此人憨厚实在,看来大妹的运气还不错。

仝兰芝转身快速跑回屋,在大妹耳边悄悄地说:“大妹,你别哭了。你这个新郎官俺见过,俺觉得是个靠得住的人呢。”

陈秀霞不相信地问:“嫂子!你怎么可能见过他?”

仝兰芝就把那天放假回来的事说给大妹听,秀霞说:“嫂子,俺没读过什么书,不能像你和大哥那样,和自己中意的人在一起。俺就怕遇到一个煮不熟蒸不烂的人,这辈子就海了;嫂子,听你这话,俺心里稍微踏实了点。”

仝兰芝说:“你就放心吧,俺觉得吧,新郎官是个勤劳的人,他在工作之余还想法子出来挣零花钱,是个过日子的人呢。”

来接亲的那个岁数稍大的婶子,用大嗓子喊过接亲的其他几个人,说:“快把四色礼提来,请亲朋好友过目。吉时已到,新娘子该上车了。”

陈秀霞由大嫂扶着走出闺房,眼中噙着泪别过爹娘,坐到铺着红毯子的板车上。一阵鞭炮响起,新郎官儿拉起板车,迎亲的队伍上了徐淮公路一路向西走去。

春节过后,又到了开学的日子。仝兰芝看着笨重的行李心里直犯愁,大妹出嫁了,二弟开春后一个人忙着地里的事,得怎样才能把行李拖到学校去呢?

陈刘氏手里拿着簸箕走过来,说:“兰芝!你先背着书包到学校去吧,找到你大妹,让他大姑爷回来一趟,帮你把行李给你拉学校去。”

新学期开始了,仝兰芝带领同学们打扫教室和宿舍,把窗户上的玻璃擦的锃亮锃亮的,叽叽喳喳的说着假期里的新鲜事,当然说的最多的还是关于朝鲜战场上的战况。

速成师范第二学期开设的科目除语文、数学、美术、历史等必修课以外,又增加了一门心理学。为了赶进度,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很快,四年的课程准备在两年里学完。

功课紧,课件多,同学们课堂上认真做笔记,课后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大家都唯恐落后,都在你追我赶的汲取知识。

仝兰芝因为有日子没有收到丈夫的信了,心里七上八下地惴惴不安。课堂上有时会不自觉的跑神。

仝兰芝时常会想起丈夫,还有好友仝桂香;她牵挂着他们,期盼着他们多打胜仗,期盼着朝鲜战争早日结束,期盼着丈夫早日凯旋归来。

这天,仝兰芝终于收到了丈夫的来信。原来,陈广良在一次战斗中,弹片擦伤了头部,还好没有抢到要害,加上战事紧张,信也就写的少了。

获悉丈夫平安,仝兰芝那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她快速地全身心地投入了学习。

学校的广播里每天都在播报国内外的新闻,自一九五三年五月份以来,中朝为配合停战谈判,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已打过了三八线,取得了伟大的战略性地胜利。

六月麦收时节,学校放了三天麦收假,仝兰芝回到家里,大妹秀霞比她先几天也到了家。

仝兰芝在家生火做饭,那是做的又快又好吃;但到了麦田里,拿起镰刀就显得脚手不听使唤,没割几下手上就起了个大燎泡。

镰刀在陈广恒和秀霞、秀菊的手里飞舞着,麦子呼呼躺倒一大片。

秀霞看着嫂子手上的血泡,说:“嫂子,你手上泡了,很疼的。你捆捆麦子吧!不要割了。”

晌午,陈刘氏带着秀红,挑着饭菜来到地头,兄妹三人放下镰刀围坐在饭筐周围,兰芝坚持要把割倒的麦子都捆扎起来,秀菊大喊:“嫂子,别捆了,过来吃饭吧。”

“兰芝!快过来歇会,吃过饭再接着扎。”陈刘氏大声喊着兰芝。

陈刘氏掀开罩布,露出十几个白面馒头,还有一大碗炒菜。

庄稼人每年的麦收时节有个不成文的习俗:每家每户在丰收在即,粮食进仓指日可待的那几天,都底气满满地把上年的存粮全磨成面,尽情的享几天口福,以此犒劳在烈日下麦田里挥汗如雨的家人。

麦收后,同学们陆续返校。大家进到宿舍,一骨碌躺平在床上。一个个“哎哟哎哟”的大呼累死了。仝兰芝默默地拿起大家的茶瓶,去食堂分几次打来开水,从床下取出其他七个同学的面盆儿,大声喊:“水都倒好了,快都起来洗洗吧!”

朱荷玉从床上坐起来,说:“兰芝,你怎么不觉得累呢啊,俺浑身上下哪哪的都疼。”

其他几个同学也吭哧吭哧地爬起来,说:“割了几天麦子,胳膊和腿感觉都不是俺的了,。仝兰芝,你还有劲帮俺们打水,太感谢你了,”

大家关好门儿拉上窗帘,屋里传出一阵阵稀里哗啦的水声,还有七嘴八舌的嚷嚷声。

“都是农具太落后了,干活儿的效率太低了。”

“哎,你有能耐造一个割麦子的机器出来呗。”

“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有的。”

“哈哈哈……”

“笑啥笑,俺们的农业生产资料就是太落后了嘛,俺在学校图书室读过一篇文章,国外就已经有了这种机器,叫收割机,就是专门用来割麦子的。”

“新中国不远的将来也会有的。”

”有了知识,一切都会改变的。”

接下来的几周,校园里的学习氛围更浓了,同学们都深深的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

一天,仝兰芝从学校的早间广播里,听到关于朝鲜战场上板门店谈判的消息,朝鲜战争即将迎来最后的胜利。

她站在那里,久久地盯着广博喇叭。她知道所有的期盼都要成真了。

她与丈夫分别近一年了。

这一年里,每当想起他的时候,总是埋怨日子过得太慢;每当拿起书本学习的时候,又感觉时光飞逝的太快。

朝鲜战争就要结束了,**领导的军队是战无不胜的军队,**万岁!**万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